亲爱的朋友们,您是否对1.5p空调制热一小时几度电|家用空调制热一小时几度电感到陌生?别担心,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1.5p空调制热一小时几度电|家用空调制热一小时几度电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 1、1.5匹空调制热一小时多少电
- 2、1.5P的空调制热一小时耗电多少?
本文目录一览
1、1.5匹空调制热一小时多少电
空调制热可以说是是经常用来取暖的一种方式了,用遥控器轻轻打开空调,屋子里面瞬间就可以感受到温暖。但是开空调一时爽,一交电费就凉凉。尤其是对于空调的制热模式,大家都知道,空调冬天比夏天的使用要更费电,所以,在冬季大家更关心的问题就是空调的耗电量了,毕竟,大家都是一些卑微的打工族,并不是那么地有钱,所以今天就一起来看下,1.5匹的空调开启制热模式。一小时大概消耗多少的电量?影响空调耗电的因素有哪些,我们怎么才能更好的省电,一起来看看吧。
那以 KFR-35GW/(35530)FNhAk-B1变频空调为例,空调额定制热量为5010W,能效比为5.27,那么理论情况下,空调制热1小时的耗电量为5010/5.27/1000≈0.95度,也就是1度电左右。以 KFR-35GW/05EDS83变频空调为例,空调额定制热量为4450,能效比为4.15,制热1小时的耗电量为4450/4.15/1000≈1.1度。
还有一种可以计算空调耗电量的办法,就是知道空调的额定功率就可以。下面以 云佳1.52匹的变频空调为例,算一下大概的耗电量,计算耗电量,大家只需要知道它的功率就够了。这台空调的功率是1250w+1000w=2250w。那为什么会有两个功率呢,这是 空调制热时还有个“电辅热”的选项。何谓电辅热,顾名思义,它就是给空调制热提供辅助功能的,当室 温差过大,导致压缩机运行力量不够,所以就增添了辅热功能。它的构造很简单,就是在空调内机出风口,安装了一个发热元件,就像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暖气一样,它的发热需要耗电。
所以1250w+1000w的意思就是,空调在制热时压缩机的功率是1250w电辅热的功率是1000w,(电辅热功能有些空调可以选择开启,有些空调则是默认打开)那以 云佳制热的总功率就是2250w。这样一台空调持续制热一小时所消耗的电量就是:W=pt=2250/1000(功率p的单位是kw)*1=2.25kw/h也就是一小时 左右的电。
但其实空调的不同品牌、不同能耗等级、不同大小所消耗的电量都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影响空调耗电量的因素有三个,空调功率的大小、室 温度、房间大小以及保温效果。一是要看空调的输入功率大小,功率越大耗电量就越大;二是要看房间面积大小及密封保温条件好坏,面积越大或密封保温条件越差耗电量就越大;三是要看室内温度调节的高低,室 温差越大耗电量就越大。
这里就给大家说一下空调制热省电的小技巧:
1、 初始温度不要设置的太高。其实空调开启达到一定的驱寒作用就可以了,不建议把温度设置的太高,根据人体的习惯设定温度在24°以下,就比较 宜。
2、 把暖风开启之后,向下吹,房间温度的上升可以更迅速。根据物理常识,大家都知道冷空气比重大,热空气比重轻,所以空调制热的风口向下,热得更快。
3、 要定期清洗空调滤网。
4、 不要频繁地开关空调。 空调的启动是伴随着压缩机的,而每次压缩机开启需要较大的电流,经常开启不仅浪费电量,而且还会损坏机器。
总而言之,空调制热可以达到一定的取暖功能,但是省电技巧也只是一些小方法,真正想要减少电费开支,还是要尽量减少空调的开启。不过如果经济条件比较充足的话,你就是开着空调吃冰棍也是没有问题的。
2、1.5P的空调制热一小时耗电多少?
理论情况下,1.5匹空调制热一小时耗电量在1度左右,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空调品牌、型号空调1小时制热耗电量是不一样的,具体计算方法为:空调额定制热量/能效比/1000。以 KFR-35GW/NhAe1BG变频空调为例,空调额定制热量为5000W,能效比为5.27,那么理论情况下,空调制热1小时的耗电量为5000/5.27/1000≈0.95度。
以 KFR-35GW/DN8Y-DH400(D3)变频空调为例,空调额定制热量为3700W,能效比为3.72,那么理论情况下,空调制热1小时的耗电量为3700/3.72/1000≈0.99度,
以 KFR-35GW/03JDM81A变频空调为例,空调额定制热量为4800,能效比为4.58,制热1小时的耗电量为4800/4.58/1000≈1.05度。
以 KFR-33GW/EF20A1变频空调为例,空调额定制热量为5000,能效比为5.21,制热1小时的耗电量为5000/5.21/1000≈0.96度。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环境温度比较低,调的制热温度相对较高,环境密封性也不是很好,房间面积相对较大,那么耗电量也会相对增加,上述所计算的数值也只是一个 状态下的数字而已。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