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很多人可能对中国国徽的含义和中国国徽的象征意义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国徽的含义和中国国徽的象征意义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国徽的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上的图案均有其象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象征着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四颗小五角星环绕一个大五角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下的全国人民的大团结。

齿轮和麦稻穗象征着工人阶级下的工农联盟;天安门则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同时也是我们伟大祖国首都北京的象征。国徽在颜色上用正红色和金黄色互为衬托对比,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吉寿喜庆的民族色彩和传统,既庄严又富丽。

扩展资料:

由来

1949年10月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由于没有合适的国徽,开国大典时没能在天安门城楼上悬挂代表新中国的标志,这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了赶在1950年的国庆节挂上国徽,全国政协决定分别组成梁思成、林徽因的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小组和以张仃为首的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小组,展开国徽设计竞赛。

林徽因认为中国的国徽必须具有最鲜明的民族特征,不仅要表现革命的内容,还要体现出中华文明古国悠久的传统,避免像某些东欧一样成为苏联国徽的翻版。

林徽因和助手莫宗江经过约一个月的探索,并请时任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史教授邓以蛰、工艺美术史教授王逊、雕塑学教授高庄及梁思成一同研究讨论,几经改进,终于在1949年10月23日完成国徽图案的早期设计,并提交了《拟制国徽图案说明》。

这个国徽图案是“以一个璧(或瑗)为主体;以国名、五星、齿轮、嘉禾为主要题材;以红绶穿瑗的结衬托而成图案的整体。

也可以说,上部的璧及璧上的文字,中心的金星,下部的齿轮,组织略成汉镜的样式,旁用嘉禾环抱,下面以红色组绶穿瑗为结束。颜色采用金、玉、红三色。”

林徽因在国徽图案里尽量采用中国数千年艺术的传统,将我国古代用以号召人民、象征团结统一的最隆重的礼器——玉璧作为国徽的基本图案,象征中华民族的团结、丰裕与和平,体现了她浓郁的中国传统情怀。

同时,她把中国民族传统与政权的新主题相融合,首次将国旗上的五颗金星设计入国徽图案;为体现新中国的政权特征,国徽图案底部设计有金色齿轮,旁饰金色嘉禾。金色齿轮代表工,金色嘉禾代表农,红绶穿瑗成结象征革命人民大团结。

这种把国徽和国旗联系在一起的创意,以及齿轮、嘉禾、红绶和玉璧的造型,被后来正式颁布的国徽所采用。

与此同时,以张仃、钟灵为首的中央美术学院专家也在积极进行国徽设计,先期设计出5个与全国政协会徽相似的国徽图案,后来又设计出一个方案,把中间的图案由原来的标出中国国土的地球改为彩色的斜透视的天安门。

这些方案与林徽因等人设计的方案于1950年6月10日一并送交政协一届五次常委会讨论。政协常委会对这几个方案均不满意,但对国徽图案中采用天安门表示肯定,因此决定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之一设计国徽。

国徽设计的要求明确后,林徽因和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小组的成员们开始了紧张的设计。

林徽因不仅是设计小组的者,也是小组设计思想的主要源泉。她始终主张:国徽应该放弃多色彩的图案结构,采用中国人民千百年来传统喜爱的金红两色。

林徽因认为,在国徽图案中采用天安门图形是一个很好的构想。她想到利用天安门的正投影来取代别家方案中的斜透视图,她还建议把天安门前的两个华表向左右方向拉开距离,这样既能增加整体的开阔感,又使构图比较稳定。

在反复研究了当时中央征集到的近千件国徽图稿之后,她高屋建瓴地提出“国徽”和“商标”的区别这样一个重大原则问题,从而使国徽设计的美术处理有了明确的方向。

林徽因和梁思成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爱国之心带领大家讨论研究方案,经常工作到深夜,先后做了二三十个正式完成的国徽图案。

1950年6月17日,随着一幅定型的国徽图案的诞生,林徽因和梁思成共同起草了署名“清华大学营建学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说明书》,阐述了设计创意。

“图案内以国旗上的金色五星和天安门为主要内容。五星象征中国共产党的与全国人民的大团结;天安门象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源地,与在此宣告诞生的新中国。

以革命的红色作为天空,象征无数先烈的流血牺牲。底下正中为一个完整的齿轮,两旁饰以稻麦,象征以工人阶级为,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以通过齿轮中心的大红丝结象征全国人民空前巩固,团结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周围……

在处理方法上,强调五星与天安门在比例上的关系,是因为这样可以给人强烈的新中国的印象,收到全面含义的效果。

为了同一原因,用纯金色浮雕的手法处理天安门,省略了烦琐的细节与色彩,使天安门象征化,而更适合于国徽的体裁。红色描金,是中国民族形式的表现手法,兼有华丽与庄严的效果,采用作为国徽的色彩,是为中国劳动人民所爱好,并能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

1950年6月20日周恩来主持审议国徽设计方案的会议,参加评选的方案是清华大学营建学系和中央美术学院的方案。经过一番讨论和比较,会议确定了清华大学营建学系的设计方案。

6月23日,政协一届二次全体会议召开,会上,在毛泽东的提议下,全体代表起立,以鼓掌的方式通过了由梁思成、林徽因主持并设计的国徽图案。

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命令公布国徽图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终于诞生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返回目录

中国国徽的象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上的图案均有其象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象征着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四颗小五角星环绕一个大五角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下的全国人民的大团结;齿轮和麦稻穗象征着工人阶级下的工农联盟;天安门则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同时也是我们伟大祖国首都北京的象征。

国徽在颜色上用正红色和金红色互为衬托对比,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吉寿喜庆的民族色彩和传统,既庄严又富丽。

国徽是代表的徽章、纹章,为象征之一,也是民族的象征。只有特定的重要文件才能盖上国徽大印,正式生效。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谷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1950年6月1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该图案的说明。同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席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由清华大学建筑系梁思成、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朱倡中等人所组的设计小组与中央美术学院张仃、张光宇等人的设计小组集体创作。

1991年3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颁布主席令,予以公布,自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

国徽的设计和完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它凝结着许许多多设计者的心血;饱含着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爱戴,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对新中国的深情。每一个参加国徽设计的人,都将在中国人民的美好记忆中永存。

1949年8月28日,政务院召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开会讨论国徽图案时,参加国徽图案设计工作的高庄在会上说:“在塑造国徽模型时,我有一种愿望,就是要使我们的国徽更庄严、更明朗、更健康、更坚强、更程式化、更统一,并赋予更高的民族气魄和时代精神,以冀我们的国徽的艺术性提到国际水平,永放光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