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1935年至1937年梅岭游击战事迹和贺敏学:毛泽东大舅子井冈山第一人建国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1935年至1937年梅岭游击战事迹和贺敏学:毛泽东大舅子井冈山第一人建国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1935年至1937年梅岭游击战事迹

陈毅战斗在梅岭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北上后,留守中央苏区的中共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于1935年3月率部突围来到信丰县与大余县的边界——油山,并在赣粤边北山、梅山、油山之间的广阔山区, 红军游击队,坚持了坚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直到1938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当时,梅岭是重要的游击根据地。在无数革命群众的支持掩护下,陈毅和战友们一起,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斗争,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动地的革命战歌。

运筹帷幄在长岭

雄伟的罗霄山脉经井冈山向南延伸,其末梢到达江西南部的赣粤湘边,仍一直顽强地向东南伸展。在江西大余县与广东南雄县的边界上,有一座梅岭,古时唤作大庾岭,地势险要,奇峰叠秀,逶迤数百里,是赣粤边界的一道天然屏障。梅岭有一隘口,叫梅关,关楼雄跨赣粤两省。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从中央苏区突围长征,留守苏区的部分红军和地方武装,在项英、陈毅 下,英勇抗击数十倍于己的 军,拥护主力红 移,保卫红色苏维埃。

1935年3月,项英、陈毅率部突围来到赣粤边的油山。4月上旬,又从油山转移到大余县西南部的北山山区。大余县河洞乡长岭村就位于北山中。

为统一干部思想,使部队彻底转变斗争方式和工作方式,1935年4月中旬的一天,项英、陈毅在长岭村贫苦农民罗学文家的厅堂里,主持召开党政军干部会议,史称“长岭会议”。

陈毅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说,目前革命虽然遭受到了挫折,但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不是缓和而是日益加深了,我们红军还有强大的力量,我们只要坚持到抗日战争爆发,现在的几个人就可以成立几十个人的队伍,几十个人就可以成立几百个人的队伍,几百个人就可以成立几千人甚至几万人的队伍。那时,只有我们共产党 的武装才是抗日的主干。在党的 下,我们南方红军游击队坚持和发展了,与北方的红军主力配合,加强抗日统一战线,就能打垮日本帝国主义。”(陈丕显:《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

陈毅着重批评了盲动主义情绪,批评那些想把赣粤边搞成第二个中央苏区的思想。他说:“如果跟敌人硬拼,拼掉一个少一个,正符合敌人消灭我们的意图,目前我们主要是保存力量,现在留下的同志虽然数量不多,但这是革命的‘血本’,是经过大风暴锻炼过的革命种子。保留一个战士,将来局面打开了,可以当连长、营长;保存一个县委书记,将来可以当一个省委书记,怎么能把他们放在炮筒子里去轰掉呢?我们要十分珍惜这些财富。革命的红旗不会倒,斗争一定要开展,我们要在斗争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在斗争中求胜利。”陈毅还根据中央电报指示精神,提出了迅速转变斗争方式和工作作风的问题,以适应游击战争的需要。(陈丕显:《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

会议一致通过了坚持游击战争的“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 ”的方针;制定了长期作战的斗争策略;对部队进行了分兵游击的部署。

长岭会议,是在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分局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地执行党中央确定的方针和策略,实行了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转变,由苏区工作作风到游击区工作作风的转变,从思想上、组织上为坚持赣粤边游击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的新起点。

长岭会议以后,红军游击队将军事工作与政治工作、军事工作与群众工作、军事工作与 工作相结合,不断打击敌人,宣传政策,组织群众,坚持斗争。不但粉碎了 军对游击区的大举“进剿”,坚守了油山游击区,扩大了北山游击区,巩固了信康赣游击区,还开辟了三南游击区、上崇游击区,胜利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使革命的红旗在赣、粤、湘边高高飘扬。

然而,1935年5月31日, 代表何应钦却与华北驻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在天津塘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将我国河北、察哈尔的 大部出卖给日本。

这年秋,陈毅知道后,登上大庾岭,气愤激昂地赋诗一首《登大庾岭》:

大庾岭上暮天低,

欧亚风云望欲迷。

国贼卖尽一抔土,

弥天烽火举红旗。

妙计偷渡出梅关

长岭会议结束后,部队按计划实行分兵。项英、陈毅等指挥部负责人率贺敏学、游世雄游击大队100多人在河洞山区周旋。中共赣粤边特委机关驻大余县河洞乡棚洞村,指挥各地游击斗争。

面对数十倍于已的敌人和红军的失利,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的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于1935年5月2日在湖南郴县黄茅地区只身投奔 粤军余汉谋,成为了可耻的叛徒。

1935年10月,龚楚带着 给他配备的卫队30多人,伪装成游击队来到赣粤边的北山,企图捉拿项英、陈毅和赣粤边特委 人。

龚楚到达北山后,在河洞的天井洞遇见了游击队后方主任何长林。在龚楚的威逼利诱下,何长林也跟着叛变了。龚楚、何长林为了消灭红军游击队,通知红军游击队干部和后方人员到北山龙须石参加会议。一些人员接到通知后陆续前来,谁知龚楚的卫队已将会场包围。会场上龚楚撕下伪装,说跟着共产党和红军没有出路,要大家跟他走,参会人员一听才知道龚、何已经叛变,于是愤起反击,但终因寡不敌众,除贺敏学和赖文泰等八九人冲出包围外,其余30多人壮烈牺牲。

10月20日,龚楚、何长林带领粤军向特委机关驻地帽子峰方坑进犯,途中遇见侦察班长吴少华,便欺骗说:“有重要工作要向项英、陈毅首长汇报,快带我们去。”机警的吴少华发觉龚的人员服装整齐,而且武器精良,大多是广东人,应该是 的伪装队伍。识破了他们的诡计后,吴少华在龚卫队的枪口下沉着应对,在到达特委机关驻地附近时不顾安危,抢先登山,并大声通知站岗哨兵鸣枪报警。龚楚和何长林不知游击队虚实,不敢冒然进攻,乱放一阵枪后只得仓皇撤走。项英、陈毅等特委机关 人听到枪声,立即撤离,分散隐蔽,才幸免难。这就是“北山事件”。

后来,陈毅同志回忆起“北山事件”时,仍然说,“这次是很危险”,“那个警卫员(吴少华)要是叛变就没办法了”,“要是龚楚沉着点”,“也可以抓到我们”。但叛徒是贪生怕死的,而真正的革命者才是沉着冷静为了革命不顾个人安危的。

1935年10月,“北山事件”后,项英、陈毅料定敌人已经发现了特委机关驻地,一定会对北山山区进行大规模的“清剿”,于是决定将赣粤边特委机关和 干部转移并分散到梅山、油山等地。可是从北山到油山和梅山,途中必须经过敌人重兵把守的梅关。这段时间,北山通往各地的交通要道,都层层布下岗哨,派兵严密封锁。在梅关公路线上,岗哨林立,一辆辆敌军军车往来于广东南雄和大余之间。如何通过梅关呢?

但是,陈毅想出了一个妙计偷渡梅关。项 英、陈毅先将转移部队在离梅关几十里的山中隐蔽起来。几天过后, 军布置在大小路口的岗哨没有发现红军游击队,都麻痹懈怠了。这时,部队再趁月夜,上路行动。而到离梅关不远处时,部队又离开山路,走上大道,直奔梅关。果然,这时敌人只注意严密封锁山间小道,大路上反而放松了警戒。项英、陈毅和特委机关顺利通过了敌人公路封锁线,越过梅关天险。部队在通过梅关后,攀藤附葛登上了离梅关不远处的仙人岭。站在仙人岭上,陈毅豁然开朗。放眼望去,北面是大余城里的万家灯火,南面传来阵阵鸡鸣犬吠。天亮时分,陈毅安排大家就地躺憩。呼噜一觉醒来,陈毅惬意爽朗,风趣说道:“我们真了不起呀,一身压着两个省哩,头枕江西,脚踩广东噢。”逗得众人大笑不止。随即,陈毅乘兴而作《偷渡梅关》:

敌垒穿空雁阵开,

连天衰草月迟来。

攀藤附葛君须记,

万载梅关著劫灰。

梅山脱险迎曙光

1935年10月,偷渡梅关成功后,项英、陈毅和中共赣粤边特委转来梅山,选择在斋坑搭棚居住。早在红军长征前夕,梅山地区就成了重要的游击根据地,群众基础很好,南雄游击队常在这一带活动。并且此地临近大余县城和赣粤交通大道,消息灵通,给养易筹。立脚后,即布置地下党组织,在大余城驿使门外梅峰桥边开了一爿“广启安”糖铺作掩护,设立了秘密联络站,由地下党员黄亚光当“店老板”。随后,又派陈海以“养路队员”身份住县城,对驻余 军进行兵运工作。

“西安事变”后,形势激剧变化,长期驻守梅山密林中与党中央失去联系近三年的项英、陈毅,急切盼望与党中央取得联系,也曾要陈海为这事想方设法。

1937年5月1日,陈海循例来到特委驻地——梅山斋坑,向项英、陈毅汇报工作后,在回程路上碰到叛徒李品仙带着一队 军巡逻,当即把他抓住押至 四十六师驻大余城的一个团部。陈海这个软骨头,受不起敌人的威逼利诱,叛变投敌,竟与敌合谋,导演了一幕诱捕驻梅山游击队负责人“重要 ”的丑戏。

5月2日,由陈海亲书:“中央从上海已派人来到大余,要在县城春花旅社会见驻梅山的游击队负责人。”让联络站交通员赶送到斋坑。

当陈毅收到陈海的来信时,大家感到十分高兴。陈毅决定亲自前往,便邀梅山区委书记黄赞龙做伴带路。

5月2日中午时分,陈毅、黄赞龙来到城里,找上陈海住家。见他老婆在家门口洗衣服,便上前问道:“陈海先生在家吗?”她头也不抬地回答:“去了团部。”

陈毅和黄赞龙把“团部”误听成了“糖铺”,两人遂即去到驿使门外梅峰桥头的“广启安”糖铺。一见店门贴了 军的封条。正疑惑间,店旁一老人上前扯着陈毅、黄赞龙进屋,急切相告:“陈海叛变了,店铺昨夜抄了,黄亚光被抓了,你们赶快走!”陈毅、黄赞龙沉着地从后门走出,分道回山。

原来,陈海这个叛徒,邀功心切。没等到“重要 ”来县城,就自恃山路娴熟,亲带 一个营进山围捕。待在斋坑的同志,一心盼望与中央取上联系的“喜讯”,哪曾料到陈毅、黄赞龙尚未回山,驻地却被敌人包围,遭受突然袭击。放哨的警卫员曾忠山发觉敌人从后山进入驻地,当即开枪,打死一个迎面窜来的敌兵,大喊:“反动派来了!”随即滚下山坡,冲出重围。在棚子里的同志闻警,赶忙转移到旁边一座芦苇山中隐蔽。不幸的是担任交通员兼炊事工作的彭茶妹被敌人抓住。不管敌人怎样威胁她、拷打她,逼问:“你们的大头目藏在哪里?”她始终怒目而视,只字不吐,直被折磨得奄奄一息。敌人搜不出人,便放火烧山。熊熊烈火呼啦啦眼看就要烧起来了。可天不绝人,突然间雷声大作,哗啦啦下起了大雨,一下子将大火浇了个灭。时至傍晚,又逢下雨,敌人无奈,便张势喊叫:“抓到一个土匪婆哟。”怏怏撤离梅山回县城。

陈毅从县城出来,穿着“士林布”长衫,戴着眼镜、礼帽,独自一人绕道回山。因路途不熟,也没想到敌人进山围捕,竞撞进了敌人包围圈里被发觉唬问:“你是干什么的?”陈毅机智地回答:“我原是帮你们带路的呀!”敌人督促说:“快天黑了,又下雨,回去了”。陈毅装着肚子不舒服,急需大便,钻进路旁的灌木丛中“大便”。待敌人走后,陈毅赶快回到斋坑驻地。一看,乱糟糟一片,知道出了大事。便向周围山场呼喊:“我是大老刘(陈毅的化名),刚从城里回来,敌人已经走了,大家快出来吧!”

喊了几遍,却没人答应。

他怕敌人很快又返回来,焦急地说:“难道都被敌人搞光了吗?我老刘的口音你们还听不出来?快快出来,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

这时,陈毅的警卫员宋生发听出首长的声音,钻出草丛,迎了上去,只见陈毅单独一人,身后周围并无他人,便招呼大家一起出来。随后,大家都从隐蔽的草莽丛中钻出来,紧紧握手拥抱,互道不幸遭遇,深感劫后重逢,也属不幸中之大幸,随即转移。

从第二天起,敌人又增派三个营的兵力和一些地方反动武装,拉开大网,将整个梅山地区重重包围,发动第三次大规模的日夜“搜剿”。项英、陈毅和特委机关人员昼伏草丛,夜间转移,在梅山范围内与敌人一连周旋了二十多天,不敢动烟火,也没有干粮,只能嚼野果野菜充饥。

陈毅面对“日夜搜剿”、“伤病伏丛莽间”、“虑不得脱”,就在这九死一生之际,撕开衣襟,挥笔在衣服上写下了千古不朽的壮丽诗篇《梅岭三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然而,在革命群众的积极掩护下,陈毅和战友们一道,终于摆脱了最残酷的一次“围剿”。七七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日 , 46师对游击区的进攻被迫停止,红军游击队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返回目录

贺敏学:毛泽东大舅子,井冈山第一人,建国后却在工地上“搬砖”

1956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 彭德怀 到西安开会,走下飞机后,西安当地的 们就一股脑地簇拥了上来。彭德怀一边和大家寒暄着,一边不断地扫视着人群,却半天看不到 贺敏学 。

“怎么没见敏学同志啊?” 彭德怀向周围的人问道。

大家听完这句话都四处张望着,敏学?大家竟然都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但是彭德怀点名要见的人,自然不是一般人。

省委听完后赶紧派人去找这个“ 敏学同志 ”,突然有人说道: “是不是工程管理总局副 啊,他的名字叫敏学!”

省委秘书长听完赶紧派人去找这个副 ,赶到工程管理局后,工作人员却说副 在工地上,秘书长又匆匆赶去了工地上。

秘书长远远地就看到了工地上有一个穿着便装,浑身上下都是灰的中年男子在指挥着工人们干活,三不五时还搭把手,帮着工人们搬搬砖,绑绑钢筋,看起来和普通的建筑工人没太大区别。秘书长迟疑了一下,难道这就是工程管理局副 ,彭老总要找的“ 敏学同志 ”?

贺敏学回头看了眼秘书长,随口说道: “这是施工的地方,您要是没事请让一下。” 秘书长赶紧张口问道: “您认识彭德怀同志吗?”

听完这句话,贺敏学停下手里的活计,掸了掸身上的灰尘,一脸狐疑地回答: “认识啊,井冈山时期认识的。”

秘书长一听这话,态度立马就变了,赶紧赔笑道: “可把您找到了,彭德怀同志来西安了,要接您去参加会议!”

一听这话,贺敏学可高兴坏了,老战友居然来西安了,自己得赶紧去。说罢,贺敏学在秘书长的陪同下匆匆忙忙地穿了身衣裳。

彭德怀等贺敏学等了好久,大老远就看到贺敏学走了过来,两个人一见面,就紧紧地握住了手,彭德怀一顿嘘寒问暖,说得贺敏学感慨万分。

就在贺敏学和彭德怀两个老战友叙旧的时候,围着的省委 却都愣住了,这个贺敏学到底什么来历,怎么会和彭副总理有这么好的感情?

要说起贺敏学的来历,还得从1904年说起……

1904年,贺敏学出生于江西永新县烟阁乡黄竹岭村。贺家人在县城里经营着一家茶馆,一家人的生活过得还算殷实,作为长子的贺敏学自幼就被家中长辈寄予厚望。

在永新县禾川中学读书的时候,贺敏学认识了 袁文才 ,两人虽然不是亲生兄弟,但是感情好得不得了,和袁文才的这段友情,为贺敏学日后上井冈山埋下了伏笔。

家人都希望贺敏学好好读书,但是贺敏学偏偏对武术很感兴趣,还跟着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武师练起了武功,倒也是学了一身好本领,三四个普通人近不了他的身。袁文才也打不过贺敏学,打几次输几次,干脆喊了贺敏学一声“ 大哥 ”。

贺敏学一共有两个弟弟, 贺敏仁 、 贺敏振 ,三个妹妹, 贺子珍 、 贺怡 、 贺先圆 。贺家六兄妹都生得漂亮极了,还特别的有志向。

1925年,贺敏学闯荡南昌,考取了军官子弟学校,参加了北伐战争,之后又引导北伐军进入永新县境内,赶走了军阀 孙传芳 的部下。贺敏学被选为 县党部常委,妹妹贺子珍当上了妇女部长,贺怡担任副部长。

在革命的过程中,贺敏学逐渐发现 右倾日益严重,为了寻找救国真理,贺敏学开始信仰共产主义。1927年3月,在 欧阳洛 的介绍下,贺敏学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就在这一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 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 了大批的共产党人,贺敏学兄妹在永新县县委的 下于7月26日发动了“ 永新暴动 ”。

在贺敏学等人的带领下,农军迅速攻下了永新县城,敌人多次派兵镇压,但是都被贺敏学等人指挥击退,但是这样的车轮战早晚会耗光农军力量,贺敏学决定将四县农军分为三路,分别在莲花、浏阳和井冈山打游击。

贺敏学上了袁文才占据的井冈山,是真正的“ 井冈山第一人 ”。后来 王新亚 的牺牲让毛泽东决定进军井冈山,再之后就发生了一些轰轰烈烈的革命大事。

“ 永新暴动 ”给贺家兄妹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最小的妹妹贺先圆这一年还未满10岁,被敌人挖眼削鼻而亡,弟弟贺敏振也惨死于反动派的屠刀下。

反动派简直丧尽天良,就连这么小的小孩子都要下如此死手,残忍程度与野兽无异。

小弟弟贺敏仁跟着大队伍,一边哭一边跑,上了井冈山。上山后才发现小弟的脚板被沿路的荆棘刮破,鲜血直流,全是伤口。

失去了弟弟妹妹的贺敏学悲痛不已,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只有更加坚定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下去,才能寻求到真正的出路。

贺敏学等人上了井冈山后,巧妙利用地理优势,多次击退进犯的敌人,并且派人和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取得了联系。后来,毛泽东上了井冈山,贺敏学让出了自己的茅坪八角楼给毛泽东居住,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毛泽东认识了贺子珍,并且逐渐建立了感情。

在井冈山上的这段时间,算不上是贺敏学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但绝对是最高调的时刻。贺敏学指挥永新赤卫大队在龙源口大破敌军,取得了第一次“ 反围剿 ”的胜利,之后又率部参加了黄洋界保卫战,贺敏学亲自抬来了龙源口战斗中缴获的迫击炮,结果一炮击中敌军指挥所,保卫战大获全胜。

1933年,贺敏学担任红二十三军参谋长,为第四次“ 反围剿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就在第四次“ 反围剿 ”后, 李德 、 博古 为了掌握红军大权,将与毛泽东有关的所有人都排挤出了中央,其中就包括贺敏学。

李德给贺敏学“ 量身定制 ”了一大堆罪名,最终贺敏学被“ 名正言顺 ”地囚禁了。在失去自由的这段时间中,贺敏学一直在反思自我,到底怎么样才能为革命做出自己的贡献。贺敏学是一个不在乎浮名和权力的人,能够让他真正的为革命、为人民做实事,他就很知足了。

第五次“ 反围剿 ”失败后,红军展开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撤销了职务的贺敏学和自己的妹妹贺怡,以及同样被解除了职务的毛泽东弟弟 毛泽覃 ( tán )留下来了。

主力离开后,贺敏学奉命在赣南展开游击作战。1935年,著名的“ 北山事件 ”爆发,原中央军区参谋长 龚楚 叛变,纠集了一大批人乔装成红军游击队,将红军北山六十多名游击队人员骗去开会,其实是要一网打尽。

彼时北山游击队队长就是贺敏学,贺敏学识破了龚楚的阴谋,双方当即展开了战斗,不少北山游击队的同志都牺牲了。贺敏学与龚楚进行了近距离血拼,拼尽全力冲出会场,在身中三弹的情况下滚下了山岗,居然奇迹般地捡回了一条命。

三年的赣南游击生涯,让贺敏学一共七次负伤,体内还有两颗子弹没取出来,于是被党中央安排到了安徽疗伤,贺敏学暂时离开了前线战场。

1943年,贺敏学重获自由,从这个时候开始,贺敏学变得越来越低调,甚至低调到不被人察觉的地步。就在无人问津的地方,贺敏学用自己的努力为 、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9年,贺敏学一路从纵队参谋长,干到师长、副军长,参加了济南、淮海、淞沪等重大战役,才当上了27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33年贺敏学担任红二十三军参谋长,16年后,贺敏学还是一个参谋长。

作为毛泽东的大舅子,又是井冈山第一人,早早地就投身革命的贺敏学16年居然未得到升迁,实在是令人唏嘘!但是贺敏学本人却非常的开心,反而还松了一口气。

建国后, 给干部定级的时候,贺敏学原定行政7级,为正部长级别,但是贺敏学主动降了一级,只要了个副部长级别。

1952年,贺敏学突然接到“ 上级调令 ”,要求他转业到地方上,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建筑工程部副部长。中央调到地方,不少人都替贺敏学鸣不平,此时贺敏学已经干了26年的革命,做了那么多的贡献,不升反降,还要去接触一个从未接触过的全新领域。

贺敏学站出来劝大家 : “军人就得根据斗争形势不断地转换战场,毕竟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嘛!” 没想到被“降级”的贺敏学不仅没生气,更没有怨言,反而还劝告起了为自己鸣不平的老战友。

调令下来的那天,贺敏学就直奔上海图书馆,打算从理论知识学起,没搞过就现在开始学,这个年纪的贺敏学依旧保持着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 老一辈革命家的这种活到老学到老、敢于提挑战新领域、敢于攻坚克难的精神实在是太值得当代年轻人学习了!

本来自信满满的贺敏学在到达建筑工程部的时候瞬间就犯了难,真正地了解了工作情况以后,贺敏学才知道自己的任务有多么艰巨,也明白 派自己来充满了多大的期望!

解放初期,上海整个城区破败不堪,连年的战乱让作为港口城市的上海饱受战火摧残, 民党更是对上海展开了频繁的轰炸,而且建筑工程部还相当缺乏建筑专业的人才。

贺敏学的理论知识学了个七七八八的时候,决定与实践结合起来。从此开始,上海街头多了一个整天骑着自行车到街上到处“ 乱逛的闲人 ”,这个人就是贺敏学。

天不亮贺敏学就骑着自己的小自行车走上了街头,一边呼吸着早上的新鲜空气,一边留意着街道两旁的建筑。很多民居受到了战火的摧残,此时开始了重建工作,看到人家修房子,贺敏学就跑过去看,和建筑工人聊天,将自己不懂的问题向这些老工人询问。

在街头走访的过程中,贺敏学发现了大批的建筑人才,但是这些人只能修修民居、盖盖厕所,明明建筑工程部那么缺人,这里的人才又被大材小用,为什么不征召这些人去为建设上海做贡献呢?

贺敏学叫来了建筑工程部的负责人问了这个问题,负责人长叹一口气说道: “唉,这些人很多都是旧 社会 人员, 历史 背景太复杂了。”

贺敏学听完,思考了一下,就对负责人说道: “那这样子大材小用实在是太浪费了,这些人的 历史 问题,我们可以在工作中对他们进行思想 和改造嘛!”

贺敏学的提议被负责人上报上去,最终组织同意了起用这些 社会 “ 闲散 ”人员,这下子,人手不足的问题就解决了。

贺敏学很“ 惜才 ”,不希望这么好的人才就这么白白浪费,这些“ 旧人员 ”得到了贺敏学的帮助,生活也有了盼头,在工作中都特别有干劲。

贺敏学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什么事情都是亲力亲为,骑着自行车在各个工地来回地转悠,随时掌握着工地的最新进度。趁工人休息的时候,贺敏学拿着好吃好喝去看望工人们,还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一边聊一边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难题,下班后还要抱着一大堆文件回家审阅,给出修改意见。

贺敏学经常工作到大半夜,但是第二天又会起个大早,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在上海的晨曦中四处“ 闲逛 ”。在城市还未苏醒的时候,贺敏学就已经开始了工作。

在贺敏学的指挥下,上海建筑工程部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能建造了60多万平米的房屋,还解决了两万五千名工人的住房问题。

如今著名的上海展览中心,以前叫做中苏友好大厦。这个大厦是贺敏学带领建筑工程部在10个月的时间内建好的,一直完好无缺地存留到了今天。中苏友好大厦在1954年被评为 优质工程,到了80年代末依旧被评选为上海十佳建筑!

贺敏学在上海的工作干得风生水起,而就在这个时候,贺敏学又受到了中央的第二次调令,这一次,贺敏学被调到了大西北。

当年的大西北和现在可完全不一样,荒无人烟不说,经济发展非常滞后,物资匮乏,条件非常艰苦。警卫员 王茂良 问贺敏学: “首长,您真的愿意离开上海吗?西北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我怕首长会吃苦!”

贺敏学看了眼身旁年轻的警卫员,大笑着说道: “你这个小鬼头,我当年在延安条件比西安都恶劣,天上是敌人的飞机狂轰滥炸,地上是敌人的炮弹到处飞,现在条件好了,也没有敌人了,你要当逃兵,不想跟 啦?”

贺敏学这话一出,王茂良连忙摆手,脸都红了,对贺敏学敬了个礼,大声说道: “首长到哪,我就跟到哪!”

前往西北的时候,贺敏学带上了大量的上海技术人员,成立了“ 支援西部总队 ”。贺敏学知道自己这一去,就得好多年,为了让支援队的大家能在西北安下心来,脚踏实地地干活,贺敏学做出表率,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都带走了。支援队的人也纷纷效仿贺敏学,带着小家庭去了西安。

当时华东建筑工程局一共有两万多名职工带着家属跟着贺敏学陆续来到了西安,贺敏学还带着运输公司、材料公司、甚至是上海仅剩的两名一级工程师来到了西安,毫不夸张地说,贺敏学快把华东的家底给搬空了。

贺敏学到了西安后,用了四个月时间就组建起了西安工程管理总局,就在大家安安心心跟着贺敏学展开工作的时候,上级发来一个任命通知: 贺敏学被任命为西安工程管理总局副 。

任命一到,贺敏学还没说啥,跟着贺敏学的老同志们就不干了,纷纷要去给贺敏学 ,明明是贺敏学组建起来的管理总局,现在却让贺敏学当副 ,然后空降一个 过来,大家都表示不服气!

贺敏学赶紧把要给自己“ 伸冤 ”的大家 在一起,对大家语重心长地说道: “我们是来支援西部建设的,不是来当官的,再说,组织让我当副 ,是给我这把老骨头减轻负担,咱不能辜负组织的一片好意!”

贺敏学的这段话,说得周围的工友都乐了起来,既然当事人都这么说了,大家也只能作罢。贺敏学心里其实非常的忐忑,不是因为自己没当上 ,而是担心工友们这么向着自己,会不会因为这个原因把自己调走,自己还没来得及为西北做贡献呢!

贺敏学本来就低调,这下子更低调了,低调到当时西安省委都不知道 团队中有这么一位和毛主席渊源如此深的老革命。这也就导致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彭德怀找贺敏学,结果大家伙都不认识这个贺敏学。

后来,军委副主席 陈毅 来西安视察,结果他也是第一时间就要找这个贺敏学,贺敏学赶来后,陈毅和贺敏学也是亲近得不得了,两个人坐在一起,聊了很久都意犹未尽。

省委的人好奇地问陈毅: “贺敏学是不是贺龙的弟弟啊?”

陈毅一听这话,瞬间明白了,原来自己的老战友这么的低调,竟然从不提起自己的身份以及来历。陈毅笑着将贺敏学的身份告诉了大家,包括闹革命的时候,还有毛泽东大舅子的身份。

省委的人听完都惊呆了,没想到这小小的地方居然有一个这么厉害的大人物!贺敏学知道自己身份暴露以后,反而坐卧不安了起来,行事更加低调了。

贺敏学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刚为建设西北做出贡献的贺敏学又被调任到了福建,彼时的福建工业、国防建设和基础建设都非常落后,贺敏学来到福建后,又脚踏实地地开始建设福建。

福建邮电大楼、建溪一级水电站等标志性工程都是贺敏学的杰作,贺敏学到来后,福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贺敏学自己依旧不当回事,依旧穿着朴素的布衣布鞋在工地来回奔波,经常弄得满头满身都是灰。

但是贺敏学很开心,城市就像是贺敏学的孩子一样,看着孩子茁壮成长,发展得越来越好,哪个“父亲”能不开心呢?

特殊年代中,贺敏学被扣上了子虚乌有的“ 帽子 ”,一些与他这辈子都没关系的词语却成为了他的标签,为革命七次负伤的贺敏学受尽了折磨。

但是因为贺敏学这些年低调,所以实在是找不到缺点,来来 折腾了83天后,贺敏学被放了出来。

年近古稀的老人带着一身的伤痕,蹒跚着走回家中,没一句怨言,只是静静地享受着一个人的时间。

“ 没活干 ”的贺敏学成为了“ 社会 闲散人员 ”,但是一辈子操劳惯了的他哪里闲得住,街道上谁家要帮忙,贺敏学抄起工具就去了;谁家老人过世了,贺敏学也去帮着发丧;谁家搞大扫除,贺敏学也帮忙去打扫卫生,只要是能帮得上的,老人二话不说就去了。

时间久了,街道上的大家都知道了这个乐于助人、善良热情的老伯伯,但是大家都不知道贺敏学那曾经为革命、为人民、为党挥洒热血的 年代。

1975年,贺敏学再次被 起用,这一年,贺敏学已经71岁了。

年事已高的贺敏学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决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余热,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 和人民做些实事。贺敏学非常珍惜自己的身体,他深知“ 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所以老人一直坚持锻炼身体。

然而,人的寿命终究是有限的,人世间最可叹的便是美人迟暮,英雄老去。

1987年,83岁的贺敏学倒在了工作岗位上,老人被查出癌症,但是贺敏学没有选择治疗,而是马不停蹄地坚持工作,利用自己生命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为建设 做贡献。

贺敏学老人,为 、为人民奋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1988年4月26日,贺敏学在福建去世,享年84岁。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贺敏学老人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这句诗词。

谨以此文纪念开国元勋贺敏学,这盛世,如您所愿!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