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很多人可能对5只野狗围攻小羚羊河马大哥仗义出手和出类拔萃的秘密答案_出类拔萃的秘密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5只野狗围攻小羚羊河马大哥仗义出手和出类拔萃的秘密答案_出类拔萃的秘密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5只野狗围攻小羚羊,河马大哥仗义出手

在非洲大草原上的食肉动物中,人们根据它们的战斗力做了一个排名。而擅长群居的三种动物上榜,排名第一的毫无疑问就是“草原之王”狮子了,凶猛且群居的狮子被称为“草原一哥”。群居又有“掏肛”绝技的鬣狗被称为“草原二哥”。而群居且以掠食为主的野狗被称为“草原三哥”。

对于狮子的排名,向来就没有悬念,但是对于“二哥、三哥”的归属,有许多人有不同意见,因为草原上还有花豹、猎豹等凶猛的猫科动物。如果论单兵作战能力的话,花豹肯定是仅次于狮子的存在,但是无奈花豹和猎豹是独行动物,而鬣狗和野狗是群居动物,正所谓“好虎架不过群狼”。

因此,无论是鬣狗还是野狗都排在花豹和猎豹之上。

野狗是非洲大草原上仅有的掠食性动物,这也就意味着野狗的食物都是靠“掠”也就是抢来的。成年的野狗体长在1米左右,体重在30公斤左右,比非洲“二哥”鬣狗要小很多(鬣狗体长在1.5米左右,体重在70公斤左右),因此,一只野狗单挑鬣狗是没有胜算的,所以野狗的排名在鬣狗之后。

作为草原上唯一一种掠食性动物,野狗群的成员分配非常的合理,通常在外出狩猎时,会有2-3只一组的野狗分别去不同的方向寻找刚刚猎杀完猎物的食肉动物,而且这个食肉动物还必须是落单的。找到后,野狗会找到族群通风报信,然后整个野狗群就会蜂拥而至。

虽然野狗是掠食性动物,但是它们偶尔也会自己捕猎,但是,这种情况仅会在发现落单的弱小的动物的时候。近日,国外一位野生动物专家,就拍下了野狗群以多欺少的一幕。

画面中,一直小羚羊脱离了族群独自找水源,但是被外出狩猎的野狗群逮了个正着。小羚羊意识到危险后加速的逃走,野狗群在后面疯狂的追杀。

当小羚羊跑到一处泥潭时,野狗们也追了上来,小羚羊无路可逃,无奈只好跳入泥潭。但是,这并不是个好主意,因为野狗们也跳到了泥潭里面,对小羚羊展开了围攻。

很快,小羚羊就被野狗群拖到了岸边。正在小羚羊绝望之际,“救星”突然出现。一头河马直接冲进了野狗群,把小羚羊救了下来。小羚羊看到救星之后,就像是抓到了救命的稻草,再次跳入泥潭跑到了河马的身边。

野狗们忌惮河马的实力不敢轻易上前,场面进入了僵局。

看到河马趴到了泥潭里,两只野狗大胆的上前去想再次偷袭小羚羊。但是这一次,剧情再次反转。只见河马直接冲到了小羚羊旁边,一口咬住小羚羊开始狂甩,很快,小羚羊就一动不动了。

返回目录

出类拔萃的秘密答案_出类拔萃的秘密

以弱胜强的斑鬣狗一只猎豹急速追赶一只小羚羊,一番长途奔袭之后,猎豹终于将小羚羊捕获。就在猎豹喘着粗气准备休息一会儿再用餐时,一只斑鬃狗悄悄靠近了它。猎豹发现了斑鬃狗,但它没有向斑鬃狗发起进攻,而是一边喘气,一边注视着斑鬃狗的动静,守护着自己的战利品。就在它喘息之际,斑鬃狗向它发起了进攻,战斗的结果是猎豹因先前体力透支,已无还手之力,只得把自己的战利品拱手相让,自己落荒而逃……
动物学家知道,如果斑鬃狗和体力充沛的猎豹较量,那它根本不是猎豹的对手。但让动物学家惊奇的是,这个猎豹眼里的弱者并没有对强者永远屈服,相反,它们还会发现并利用强者的弱点,上演以弱胜强的精彩大片,斑鬃狗的聪明由此可见一斑。
斑鬣狗因何出类拔萃
为什么斑鬃狗如此聪明?为什么和同一类族的其他近亲相比,明显出类拔萃?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位教授在过去的20年中,通过对肯尼亚南部大草原上的斑鬃狗的生活进行观察,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她发现,斑鬃狗群落的成员数量在所有的肉食动物中是最多的,跟与它同一族类的另外3个近亲相比,其成员数量也是最多的。斑鬃狗通常一个群落有60~80条,而棕鬃狗的群体要小得多,一般最多由14条棕鬃狗组成;纹鬃狗的群落规模则更小,一个群落中只有1条雌性纹鬃狗,并且成年雄性纹鬃狗的数量不会超过3条;最孤独的要算是土狼了,土狼实行一夫一妻制,共同照顾幼兽,共同保卫它们的食物园——白蚁堆。
如此大的动物群落,它们之间又是怎么相互合作的呢?这位教授发现,斑鬃狗为了有效开展合作,第一个本领是能相互认出自己群落里的每一个成员,而且这种识别不只是靠鼻子,而且靠各自不同的声音。观察还证实,斑鬃狗还会和相邻的群落建立同盟关系,当外来的侵略者出现时,不同群落的斑鬃狗也会展开合作,共同对敌。当然,这种同盟关系并不稳定,同盟双方有时候也会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拳脚相向,把同盟关系变成敌对关系。
教授通过对这些现象分析认为,斑鬃狗是一种非常善于社会交往的动物,正因为它们善于与群落中大多数成员打交道,才使它们能够创造出以弱胜强的精彩战例,显得出类拔萃。
揭开人类聪明的秘密
教授在研究过程中,与其他两位同行还共同发现了一个新奇现象,这个新奇现象竟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揭示了人类出类拔萃的秘密。
他们发现,斑鬃狗群落规模大、社交活动频繁所对应的是,它们的头骨前庭皮质区相对来说比较大。通过对斑鬃狗家族中的所有这4种动物的几十个头骨进行比较,他们看到,“社会制度”最为复杂的斑鬃狗的前庭皮质区则要大得多,而棕鬃狗和纹鬃狗的“社会制度”复杂程度居中,它们的前庭皮质区大小也恰好居中。这说明斑鬃狗因社交频繁带来的聪明在它们的大脑中也留下了明显的印记,而反过来推理,似乎也顺理成章;哪一种动物的大脑前庭皮质区大,就意味着它们社交活动频繁,智力也越高。
把这个推理运用到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身上,就很有说服力。脑成像研究显示,当一个人在想着他人时,其前庭皮质区的一些部分便会活跃起来,因为人类比其他哺乳类动物多出的大部分神经元都位于这个脑区,人类大部分复杂的思想都发生在这一脑区。
最新的一项研究则进一步证实了这个推论。美国一位人类学家的研究小组测量了12具猿和人体标本的大脑类扁桃体尺寸,结果发现,人类的前庭皮质区和其内藏的大脑类扁桃体比猿的要大得多,并且人类大脑中外侧核在类扁桃体中所占的比例也比猿的大许多。先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大脑类扁桃体的外侧核与大脑颞叶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而大脑颞叶则与处理情绪和社交行为有关。研究小组据此认为,自从人和猿在进化路上分道扬镳后,类扁桃体外侧核开始变大,而这种变大正反映了人类社交活动越来越频繁,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反而使得人类变得越来越聪明。
那么,斑鬃狗的聪明程度为什么远远不及人类呢?人类学家认为,这和它们的社会关系复杂程度不及人类有关,也与好奇心和创造力不及人类有关。但不管怎样,斑鬃狗的出色表现都在提醒人类:广交朋友,投身到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这对个人乃至整个种族的智力进步都大有好处。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