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梵净山金顶寺庙历史?
- 2、梵净山上为什么有个庙?
- 3、梵净山新金顶何时修的?
- 4、梵净山有没有道观?
- 5、梵净山上是庙还是道观?
- 6、有座寺庙修建在四方是悬崖的高山顶上寺庙叫什么名字?
- 7、梵净山修建多少年了?
- 8、梵净山两座庙叫什么?
- 9、黄果树景区有寺庙嘛?
梵净山金顶寺庙历史?
金顶寺是位于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梵净山的一座佛教寺庙。它是梵净山的主要寺庙,也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金顶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46年,唐代开元年间。
据传,当时有一位名叫白玉蟾的道士得到了一个来自白衣观音的伞法宝,并在梵净山建立了一座供奉白衣观音的小庙。后来,一位名叫庄严的僧人来到这里,他将庙宇改建成了金顶寺,成为梵净山的中心寺庙。
金顶寺历史上经历了多次修建和重建。在唐、宋、元、明、清等历代,都有人物和皇帝来到此地供奉和修行。寺庙的规模也逐渐扩大,期间经历了多次火灾,但每次都得到重修。
金顶寺内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包括佛像、经书和文化遗迹。其中最著名的是乾隆皇帝的题写的“金顶阐教真镜”,这是金顶寺最重要的法器之一。
作为佛教名山,金顶寺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这里不仅有宏伟壮观的寺庙建筑,还有秀丽的自然风景,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氛围。
金顶寺是梵净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佛教宝库的一部分。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使之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候选地之一。
梵净山金顶寺是在明朝隆庆年间至万历中叶(1567-1588)年间修建的。
梵净山金顶寺建立与明朝时期,距离今天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了,这栋建筑被分别建立在了两座山顶之上,中间只有一座小桥相连,在这小桥之下就是深不见底的悬崖,从远处看起来就像是一座完整的寺庙被从中间劈开了一样,其实也是如此,这两座是不同的寺庙,一边供奉着释迦佛祖,另一座寺庙里供奉的是弥勒佛祖。
梵净山红云金顶,是武陵山脉的最高峰,因其晨间常见红云瑞气环绕,故得其名。新金顶海拔2336米,从峰脚到峰顶垂直高差94米,远眺金顶,恰似农家蒸饭用的甑子,又像云海中高高耸起的一只巨大的惊叹号,奇险无比。金顶是梵净山人文景点和自然景观的聚景盆,品位高,绝世仅有。
梵净山金顶寺庙是中国佛教名山梵净山的主要寺庙之一,建于唐代,历史悠久。据传,该寺庙最早由唐代高僧玄奘创建,后经多次修复和扩建。金顶寺庙以其壮丽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寺庙内有众多古建筑,如大雄宝殿、藏经楼等,保存完好。金顶寺庙还是佛教学习和修行的重要场所,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它不仅是梵净山的精神象征,也是中国佛教文化的瑰宝。
(1567-1588)年间修建的。 明政府镇压梵净山以东的腊尔山苗族大起义后,在该地区开始修建南方长城,并对被破坏的梵净山佛教包括老金顶的金顶古茶殿,以及新金顶的释迦殿、弥勒殿等进行了第一次重建。
梵净山上为什么有个庙?
这是座神奇的建筑物,位于贵州梵净山鼎的一个奇特的寺庙,之所以说他十分奇特,是因为它居然建设在了,海拔有2500m的山顶之上,而且整个山顶,并不是一整块完整的陆地,中间还有一个深不见底的缝隙,可就是这样的条件之下,这个寺庙居然将所有能够利用的平地,全部利用起来,然后建设了一个气势,规模都十分宏大的建筑物。
来到梵净山之后,我们能够发现,如果想要登顶山顶,首先我们需要踏上梵净山的登山台阶,然而这个阶梯在山脚的时候,还是十分平整的,可越往上走就会变得越来越陡峭,甚至于在接近山顶的部分,已经需要人们手脚并用的向上爬了
因为梵净山顶的寺庙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宋代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超技艺和精湛工艺,使它成为一座集文化、艺术、历史为一体的宝库。
梵净山是佛教名山,远在唐代,就有佛教活动和建有寺庙,明代形成了4大皇庵、48脚庵。这些寺庙遗址占地面积较大,布局严谨、规模宏伟,代有高僧住锡其间。
梵净山新金顶何时修的?
1982年重修梵净山新金顶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494米。它不但风景优美,而且文化内涵丰富,在明清时期就是闻名于世的佛教名山,遗留有许多文物古迹。其中在新老金顶间主要有承恩寺、镇国寺、九皇洞、通明殿、观音殿、释迦殿、弥勒殿及《敕赐重建梵净山金顶序》等碑文,1982年被省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承恩寺:又名上茶殿,在金顶左侧。始建于明初,后毁,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修复,康熙丙辰年重建。有正殿三间,通面间13.7米,进深9米,石墙厚0.5米,残墙高2米,殿门完好,寺院正门额阴镌“敕赐承恩寺”五字,两侧配殿八间,全寺占地1250平方米。现仅存部分残墙。
镇国寺:又名下茶殿,在上茶殿下方。始建于明初,在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清道光十年(1830年)、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解放后坍塌。占地1100平方米,除正殿、偏殿、僧寮、厨房依稀可辨外,仅存四周残墙。现该庙已重修。
九皇洞:一天然石洞,在老金顶。宽100多平方米,洞门为块石砌成,现保存完好。传说明万历四十六年神宗皇帝之母李皇太后笃信佛教,前往此洞修炼。
通明殿:建于明代,在老金顶脚,离新金顶500米。据《铜仁府志》载:“敕赐碑在通明殿侧”,方知道殿名,仅存遗址。
观音殿:在新金顶半山凹隐处。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由信士向文泋主持捐资新修,嘉庆二十六年(1821年)重修,面积约20平方米。
释迦殿、弥勒殿:均位于新金顶上,分列左右,中间有金刀峡相隔,有天桥连接。两殿始建于明代,建筑格局基本相同,面宽54米,进深55米。据道光《铜仁府志》载:“释迦、弥勒殿两屋面因风峭,不可瓦,冶以铁”。殿内原各有佛像一座,弥勒像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因战乱遗失,咸丰二年(1852年)又铸弥勒、观音像各一尊,后均遗失。传说释迦、弥勒曾在此传法,殿后各有巨石,左为晒经台,右为说法台。
1982年,省文化出版厅文物处与江口县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先后修复了释迦殿、弥勒殿,并雕刻木质佛像于殿中,还修建了天仙桥和上金顶的道路,使此成为人们旅游和朝山拜佛的好去处。
新金顶2015年修的!
梵净山(Mount Fanjing),得名于“梵天净土”,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印江、江口、松桃(西南部)3县交界,地处北纬27°49′50″—28°1′30″,东经108°45′55″—108°48′30″,靠近印江县城、江口县东南部、松桃县西南部。武陵山脉主峰,是中国的佛教道场和自然保护区,位于铜仁地区中部。
明隆庆年间至明万历中叶(1567-1588)明政府镇压梵净山以东的腊尔山苗族大起义后,在该地区开始修建南方长城,并对被破坏的梵净山佛教包括老金顶的金顶古茶殿,以及新金顶的释迦殿、弥勒殿等进行第一次重建。
梵净山有没有道观?
它是佛教圣地,应该是没有道观。
梵净山称“弥勒道场”由来已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地不少方志专家,查找古今史籍,实地蹋勘考察,寻访民间传说,确证梵净山宋元时代即为梵天净土,明代初年已成弥勒道场。
梵净山弥勒道场所属地区贵州铜仁市地理位置贵州铜仁市的江口县、印江自治县、松桃自治县交界处
梵净山称“弥勒道场”由来已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地不少方志专家,查找古今史籍,实地蹋勘考察,寻访民间传说,确证梵净山宋元时代即为梵天净土,明代初年已成弥勒道场。
梵净山位于中国贵州铜仁市的江口县、印江自治县、松桃自治县交界处,为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494米。原始生态保存完好,1986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为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单位,2012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由来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地不少方志专家,查找古今史籍,实地蹋勘考察,寻访民间传说,确证梵净山宋元时代即为梵天净土,明代初年已成弥勒道场。至明万历年间,钦命僧妙玄重开佛山,破山和尚传临济正宗,虽不专修弥勒净土,却容僧众禅净双修,并纷纷兴建或重修庙宇,环山建起四大皇庵、四十八座脚庵和金顶古庙群,道场于是盛极一时。立于万历46年(1618年)、由朝廷户部郎中李芝彦撰文记载重建梵净山金顶的《敕赐碑》,高度评价梵净山为“天下众名岳之宗”,并对梵净山弥勒道场的兴盛赞颂不已:“自开辟迄今,海内信奉而奔趋,不啻若云而若水,王公大人之钦谒,恒见月盛而日新,久已灵驰于两京,倾动于十三布政,劳旌于抚按、烦顾于道府。”由此可见梵净山弥勒道场的地位及其影响。
形成
据肖忠民研究,唐贞观年间(627—649)梵净山北部的天庆寺就已建成,宋代建炎年间(1127—1130)又在梵净山西部山腰建成天池寺(清代改名护国寺),元大德年间(1297—1307)在西部半山之薄刀岭与棉絮岭交界处建有山王殿,由此说明梵净山佛教开发早已从唐初开始。当然,弥勒道场的建成,理应在它开发到一定的时候,因此应晚于唐代。乔松先生认为,不可能在弥勒净土信仰发展最快的初唐以前开山建立,因为任何道场开山,只有在教义已为当地信徒所普遍接受之后而不是这以前。赵幼立先生认为当在宋朝末年,一是从金顶“院道”摩崖记载明永乐初年踏勘“委系古迹名山”,说明开山肯定早于明代;二是根据乌江流域文物的发掘,唐朝在沿河建沿丰寺、宋朝在印江建西岩寺的史料记载,以及对净土宗的创立、发展过程的分析,梵净山佛教的开发繁盛期当在宋朝末年。
据贵州都市报2006年10月4日载:江口县文广局负责人与铜仁地区佛教协会副会长释佛祖法师、江口梵净山佛教协会会长释祖德法师等9人,在梵净山麓的太平乡白鹤山上,发现了两座保存完好的古僧塔和弥勒佛道场遗址。据当地80多岁老人吴应德介绍,白鹤山弥勒古佛道场辉煌鼎盛于明、清时期。山上曾有一座古寺,该寺坐南朝北,属四合大院,房屋48间,正殿供奉高大的弥勒佛坐像,两边是形态各异的24位诸天王和十八罗汉像。前发现的两座并排的五级僧塔,塔身上叙文和塔前的石碑文字已全部风化,无法辨认。根据佛教仪规,从僧塔、寺庙的建筑规模分析,能享受七级、五级僧塔待遇的都是有建树的德高望重的高僧。古僧塔群及弥勒佛道场遗址的发现,引起了有关专家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所获得的资料,有待进一步考证。
文化
梵净山的佛教文化丰赡。
一是庙。历代所修寺庙甚多,大小寺庙数百座,其中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最为著名,四大皇庵之一的护国寺占地就3000平方米,寺产遍及周围30多里。释迦殿、弥勒殿在金顶上,始建于明朝,左为释迦殿,右为弥勒殿,中为金刀峡,天桥横跨峡上以沟通两殿。庙后各有一巨石,一名晒经台,一名说法台。这组建筑地处梵净山绝顶,下临一千多米的深谷,举目四眺,百里风云尽收眼底,甚为壮观。承恩寺(俗名上茶殿),在金顶左侧,正殿三间,门额阴镌“敕赐承恩寺”五字,两侧配殿八间,仅存部分残墙,全部建筑面积占地1250平方米。镇国寺(俗名下茶殿)在承恩寺下方,始建于明代,20世纪50年代倾塌。金顶古庙较多,遗址尚有回香坪、老金顶、圆通殿等多处,可惜尚存文字资料少。
二是碑石和摩崖。“敕赐重建梵净山金顶序”碑位于金顶东北500米处的老金顶脚,海拔2270米,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碑为古排楼式,碑帽已脱落,而镶碑石坊及鼓形护脚、敦厚的台基仍旧完好。额镌“敕赐”二字,故俗称敕赐碑。禁砍山林碑,共两块,分别刻记清道光十二年1832)十二月护理贵州巡抚麟庆、贵州布政使司按察使李文耕署名的通告。1985年9月列为省级保护文物。
三是桥。天桥架于金刀峡之上的石拱桥,凌空千尺,极为壮观,桥面宽1.86米,长5.41米,拱跨5米,始建年代应当与释迦、弥勒殿同。二天桥在金顶腰,高3.9米,宽3米,雍正九年(1731)曾加修理。这两座桥迄今保存完好。
四是洞穴。观音洞在金顶半山凹处,外方砌石墙,有岩浆泉水涌出,属上金顶的半山朝拜之处。九皇洞在金顶北约1公里,为一天然石洞,面积100多平方米,传说九皇娘修炼之处,洞门为块石砌成,洞内有皇娘梳妆井和磨簪石等。
五是奇峰经石。金顶高约90米,海拔2493米,中部裂缝名金刀峡,将金顶一分为二,上有天桥相连。金顶周围万卷经书、蘑菇石、老鹰岩、“金盆洗手”栩栩如生。老金顶千姿百态,角峰相遂,百丈深渊的牛尾河谷太子石一峰挺立,堪称一绝。
六是云海波涛。从金顶远望,白云无际,浓密处如堆积的新絮;稀疏时像薄洗的轻纱。面对此景,清人有诗云:“转眼风云相会处,凭空移步作神仙。”
七是佛光幻影。每逢雨后初晴的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在与太阳相对的云雾中出现五彩光环,中嵌人影,人动影动。在火光照耀的夜晚,浓雾中还会出现比人高大数十倍的投影,即幻影。
八是山花红叶。梵净山红花绿叶四季不败,珙桐、杜鹃、玉兰等在茫茫林海中亭亭玉立,一年四季轮番开放,游人如置身于花的海洋,心醉神迷。数百年来,湘、鄂、川、黔、赣、滇、闽及东西各国善男信女前来朝拜,络绎不绝,“崔巍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若城市然”,足见当时佛教之盛况。
梵净山从金顶摩崖石刻到庙宇的断垣残壁,从民间故事传说到民风民俗,都透出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虽然,由于现代社会人类活动,森林及动物大量减少,这一方尚存的原始生态并拥有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的地球“绿宝石”名气大增。已成为全国佛教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寺庙
四大皇庵
据史志记载,唐代佛教传入贵州梵净山地区(:“唐代,牛腾在藏轲大布佛教,黔北黔东兴建寺院10余座,为佛教传入贵州之始”),宋代黔东北地区颇具规模的寺院有沿河沿丰寺、印江西岩寺、大圣墩铁瓦寺、思南华严寺等,明清佛教在梵净山地区兴盛,形成了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的盛况。梵净山历史上之四大皇庵:护国寺、天庆寺、承恩寺、朝天寺。
护国禅寺
护国寺位于梵净山西北麓的永义乡大园址村。始建年代待考(大约唐末宋初),竖于明万历四十六年的《敕赐碑》和竖于清康熙二十六年的《海阔慧惺和尚墓碑》都称为“天池院”,清初重建后更名为护国寺。护国禅寺背靠棉絮岭,面向肖家河,两侧有大小狮子岩拱护,地处西上梵净山要冲,是梵净山四大皇庵之首。
2004年梵净山佛教文化研讨会在此召开,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法师亲自蔚临,并发表讲话“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佛道场,是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2005年举办了首届“中国梵净山护国寺佛诞节”,又名浴佛大法会,纪念释迦牟尼2549岁的生日。
天庆寺
天庆寺,又名天庆堂。位于梵净山东北麓印江木黄镇金星村九台山腰,距金顶40公里。天庆寺始建年代待考。天庆寺庙宇规模宏大,号称“九重堂”,计有殿堂45间,建筑宏伟壮观。最为奇特的是大佛殿下的天井,由巨石板铺就,最大的石板长3米,宽2.4米,厚12厘米,阶沿石最大的长6米,宽50厘米,厚40厘米。这样的巨石在过去工具简陋、山野菁林、道路崎岖的条件下是如何运抵的,留下了一道谜。天庆寺现存遗址内有木屋5间,深持和尚、大方和尚等石墓塔4座,藏经楼遗址,石院坝天井,对研究梵净山佛教文化有很高的价值。
承恩寺
承恩寺位于梵净山新老金顶之间,是梵净山顶寺庙群的主体建筑,梵净山四大皇庵之一。
承恩寺
承恩寺下为镇国寺,俗称下茶殿,始建于明代,清光绪六年隆参和尚重建,建国前复毁,仅存遗址,占地面积为1100平方米,1988年僧释通灵募化重修,改石屋为砖混结构,有正殿3间,两侧厢房,正门及耳房,1998年竣工,举行开光典礼。
朝天寺
朝天寺,原名冲天寺,位于梵净山东北麓的三角桩,有梵净山南天门之称,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贵州宗教概览》第5页)。据《下茶殿碑》载,咸同年间赵子龙、刘满作乱,庙宇被毁,清道光六年后由隆参和尚募化再修,光绪五年(1879年)又毁于兵燹。
梵净山顶有两座道观
梵净山(Mount Fanjing),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中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MAB)成员,同时也是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认定的世界自然遗产。 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是中国少有的佛教道场和自然保护区,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齐名中国五大佛教名山。梵净山是贵州最独特的一个地标。
梵净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胜地,有著名的道观。
梵净山有道馆的是四川有名的大山
凡净山是道教名地,是有道观的
梵净山上是庙还是道观?
梵净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有很多佛教寺庙和道教道观,同时也是道教重要的修行圣地之一。因此,梵净山上既有佛教寺庙,也有道教道观。
梵净山上的佛教寺庙包括了梵净寺、上清寺、太和殿、卧佛寺等,这些寺庙均为佛教寺庙,供奉着佛陀、菩萨等佛教神明,是信仰佛教的人士前来朝拜、参禅修行的场所。
梵净山上的道教道观包括了神仙洞、卧云观、三清观、五龙观等,这些道观则是道教信仰者前来朝拜、修行的地方。其中,神仙洞是梵净山最著名的道观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供奉着道教神明王母娘娘。
需要注意的是,梵净山是一个多元宗教交汇的地方,不同的寺庙和道观之间有着不同的信仰背景和历史文化,游客在前往梵净山时,应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遵守景区的规定和要求,文明游览。
有座寺庙修建在四方是悬崖的高山顶上寺庙叫什么名字?
在四方是悬崖的高山顶上建的寺庙是梵净山上的承恩寺和镇国寺。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494米。它不但风景优美,而且文化内涵丰富,在明清时期就是闻名于世的佛教名山,遗留有许多文物古迹。其中在新老金顶间主要有承恩寺、镇国寺、九皇洞、通明殿、观音殿、释迦殿、弥勒殿及《敕赐重建梵净山金顶序》等碑文,1982年被省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梵净山修建多少年了?
修建修整300多年。明隆庆年间至明万历中叶(1567年—1588年),明政府镇压梵净山以东的“腊尔山苗族大起义”后,在该地区开始修建“南方长城”,并对被破坏的梵净山佛教进行第一次重建:除重修西岩古寺、天马古寺外,另据(道光)《印江县志》载,又新建孝慈寺、天庆寺、天池寺;此外还修复了梵净山老金顶的金顶古茶殿,以及新金顶的释迦殿、弥勒殿等,同时拓宽天池寺-薄刀岭-剪刀峡-金顶古茶殿-新金顶释迦殿、弥勒殿的西朝山大道。明万历元年(1573年),金顶《院道碑》详细记载印江知县雷学皋重建情况。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贵州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祸及梵净。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梵净高僧妙玄和尚奏请明神宗重建梵净。此次重建五寺六殿:承恩寺、天池寺、三清殿、释迦殿、通明殿等,《敕赐碑》立于通明殿旁,成为梵净山“镇山之碑”。此次重建,使梵净山形成了“一大正殿、四大皇庵、六大脚庵,环山四大古寺”的格局。各寺厘定寺产,招纳僧户,修藏经塔。梵净山因惠沾皇恩,遂名震宇内,香火盛极一时。
明万历、清康熙年间,两次敕封梵净山,要求官府保护梵净山“一大正殿、四大皇庵、48大脚庵”,清末又设“都司衙门”加以保护。
清康熙年间,梵净山重新敕封并重建,皇庵天池寺被敕名为“护国寺”,成为梵净山最大寺庙。梵净山佛教重新鼎盛,与西南佛教名山峨眉山、鸡足山成三足鼎立之势。
康乾之世,梵净山除扩建明代“一大正殿、四大皇庵”,另将“六大脚庵”增建至“四十八大脚庵”。
嘉庆元年(1795年),松桃苗民首领石柳邓与湘西吴八月进行“乾嘉起义”,石柳邓死后,义军余部在梵净山地区坚持达12年之久。道光年间,梵净山第四次重建:改接引殿为天恩寺(1822年),改通明殿为报恩寺(1832年)。又扩建孝慈寺(1832年),重塑金顶弥勒、观音铜佛像等。
咸丰五年(1855年),贵州爆发“咸同大起义”,铜仁“红号军”首领赵子隆在梵净山三角庄建立根据地。光绪元年(1875年),太平天国军余部刘胜扮清军,持枪入山,赶杀僧尼,四处劫掠。光绪五年(1880年),梵净山环山五属团练合编为“松桃协左营练军”,新任贵州巡抚岑毓英亲往率军督剿刘胜,次年(1881年)肃清刘胜。镇压“红号军”及刘胜后,梵净山遭到严重破坏,满目疮痍。为加强防范,巡抚岑毓英奏请于皇庵护国寺建“都司衙门”,称“护国营署”,对梵净山实行长达30年的军管。“两县一都司”的设立与调整,有效防止祸乱再起,保证了梵净山正常的朝拜活动。
光绪六年(1881年)起,在严密军管下,岑毓英令隆参和尚主持重建梵净。皇庵承恩寺重修一新,寺内供奉云贵总督岑毓英“长生福禄牌位”一方。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前后,梵净山第五次重建结束。
梵净山寺庙始建于明代,叫镇国寺,俗称下茶殿。在上个世纪50年代倾塌。金顶古庙较多,遗址尚有回香坪、老金顶、圆通殿等多处,可惜尚存文字资料少。
这座寺庙从远处望去,像是耸立在空中,这种建筑技术是许多建筑家感叹不已。古代的科技并不发达,许多工程依靠人力或是巧妙的方法,也是非常困难的项目。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每年都有很多游客从焚净山来到这里,看到这些建筑物,他们都会无一例外地感叹古人的匠人精神。
梵净山两座庙叫什么?
佛祖寺和弥勒寺。
梵净山(Mount Fanjing),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572米,[12]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11]总面积为775.14平方千米,遗产地面积402.75平方千米,缓冲区面积372.39平方千米。
梵净山有两座庙,一座是位于金顶之上的弥勒殿,一座是位于金顶之下的释迦殿。这两座寺庙分别供奉着不同的佛像,弥勒殿供奉的是弥勒佛,释迦殿供奉的是释迦佛。
黄果树景区有寺庙嘛?
黄果树景区没有寺庙。
黄果树景区分布有石头寨景区、天星桥景区、滴水滩瀑布景区、霸陵河峡谷三国古驿道景区、陡坡塘景区、郎宫景区等几大景区。景区内有黄果树大瀑布、盆景园、水帘洞、犀牛滩、马蹄滩等景点。
黄果树景区没有寺庙,但是有一个天主教堂,是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内唯一的宗教标志建筑,抗战时期曾是美军运输队在此礼拜的主要教堂。
黄果树景区有座梵净山,这座垂直落差达百米的山峰上非常神奇地还修建了两座寺庙,一座为释迦殿,供奉释迦佛;另一座为弥勒殿,供奉弥勒佛。
有,安顺”三大寺庙“——东岳庙(东林寺)
黄果树景区附近有很多寺庙。比如山王庙,青龙古寺等
贵州最有名的景区是什么,很多人异口同声的会说黄果树瀑布吧!从贵州去黄果树大瀑布的路上会经过一个国家5A级景区--龙宫。龙宫总体面积达60平方公里,分为中心、漩塘、油菜湖、仙人箐等四大景区。景区没有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