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24式太极剑背向口诀?
- 2、24式太极剑动作名称详解?
- 3、陈式24式太极剑背向教学?
- 4、24式太极剑之马步扎剑?
- 5、陈式太极剑二十四式特点?
- 6、太极拳比赛规则怎样的?
- 7、二十四式太极剑背带口令?
- 8、新编28式太极剑要领?
- 9、剑谱完整口诀?
- 10、求刀法、枪法、拳法、箭法、剑法、战斗阵法等(招式动作要详细)?
24式太极剑背向口诀?
1起势
2、白鹤亮翅
3、并步点剑
4、野马跳剑
5、歇步刺剑
6、举腿刺剑
7、虚步点剑
8、上步绞剑
9、弓步刺剑
10、架剑蹬脚
11、独立点剑
12、弓步斜削
13、弓步云剑
14、阵脚刺剑
15、转身抹剑
16、举腿架剑
17、马步推刺
18、弓步刺剑
19、马步下扎
20、跳转削剑
21、插步穿剑
22、弓步削剑
23、虚步穿剑
24、收势
24式太极剑动作名称详解?
1、并步点剑(蜻蜓点水) :
要点:点剑时,要以拇指、无名指和小指着力,力点在剑尖。
2、独立反刺(大魁星式):
①撤步抽剑;要点:右脚后撤时,脚前掌先着地,脚尖外撇45°左右。
②扣脚提剑;
③收脚挑剑;
④提膝反刺。要点:左膝要尽量上提,小腿和脚掌微向里扣护裆。左膝要正向前方,与左肘上下相对,右手举剑,手心朝外,剑身水平。
3、仆步横扫(燕子抄水) :
①撤步劈剑;
②仆步压剑;
③撇脚扣脚扫剑;
④弓步定势。
4、向右平带(右拦扫) :
①收脚收剑;要点:右手手心朝上。
②上步送剑;要点:上步的方向与中线成30°(偏右)左右。
③弓步带剑。要点:右手翻掌手心朝下,直线平带。
5、向左平带(左拦扫) :
①收脚收剑;要点:右手翻掌手心朝下。
②上步送剑;要点:上步的方向与中线成30°(偏左)左右。
③弓步左带。要点:右手翻掌手心朝上,直线平带。
6、独立抡劈(探海势) :
①收脚转体,合手抡剑;
②上步举剑;
③独立劈剑。要点:左膝要尽量上提,小腿和脚掌微向里扣护裆。
7、退步回抽(怀中抱月):
①退步提剑;要点:剑柄高度同眼高。
②虚步抽剑。要点:剑尖高度同头高。
8、独立上刺(宿鸟投林) :
①转体垫步;要点:方向正东。
②提膝上刺。要点:剑尖高度比头高。
9、虚步下截(乌龙摆尾) :
① 撤步转体摆剑;要点:右手手心朝里。
②虚步下截。要点:右虚步的方向是东偏北约30°;转头目视的方向是东偏南45°;两脚的横向距离不超过10厘米。
10、左弓步刺(表龙出水):
①退步提剑;要点:剑尖指向左前方约30° ,剑刃朝上。
②扣脚转体撤剑;
③收脚收剑;要点:右手翻掌手心朝上。
④弓步平刺。要点:弓步的方向为东偏北约30°;两脚的横向距离约为30厘米。
11、转身斜带(风卷荷叶) :
①扣脚收剑;
②提膝送剑; 要点:右手翻掌手心朝下。
③转体右带;要点:上步的方向为西偏北约30°
③弓步定势。
12、缩身斜带(狮子摇头):
①提脚收剑;
②撤步送剑;
③丁步左带。要点:右手翻掌手心朝上。
13、提膝捧剑(虎抱头) :
①撤步送剑;要点:合手剑刃朝上。
②虚步分剑;
③提膝捧剑。要点:左膝要尽量上提,高过水平线。
14、跳步平刺(野马跳涧):
①落脚收剑;
②捧剑前刺;要点:剑的高度与胸平。
③跳步分剑;
④弓步平刺。
15、左虚步撩(小魁星式) :
①收脚绕剑;要点:右手先提剑,划弧经面前与左手相合。
②垫步绕剑;
③虚步左撩。要点:虚步方向正西。
16、右弓步撩(海底捞月):
①收脚转体绕剑;
②垫步绕剑;
③弓步右撩。要点:坐胯沉肩,剑尖略低于手腕。
17、转身回抽(射雁式) :
①扣脚转体收剑;要点:剑柄高同耳朵,眼看剑尖方向。
②撇脚弓步劈剑;要点:弓步方向和劈剑方向为东偏南约30°。
③后坐抽剑;
④虚步前指。要点:虚步的方向和剑指所指的方向为东偏南约30°(15°)。
18、并步平刺(白猿献果):
①转体移步;
②并步平刺。 要点:平刺时手心朝上,两腿立直,剑同胸高。
19、左弓步拦(迎风掸尘) :
①转体绕剑;
②上步绕剑;
③弓步拦剑;要点:弓步的方向为东偏北约30° ,剑柄对着左额角,注意要沉肩。
20、右弓步拦(迎风掸尘) :
①撤脚绕剑;
②收脚绕剑;
③弓步拦剑。要点:弓步的方向为东偏南约30° ,剑柄同头高且对着右额角,注意要沉肩。
21、左弓步拦(迎风掸尘):
①撤脚绕剑;
②收脚绕剑;
③弓步拦剑;要点:弓步的方向为东偏北约30° ,剑柄对着左额角,注意要沉肩。
22、进步反刺(顺水推舟) :
①盖步收剑;要点:两手在腰间合手,剑要贴身。
②转身后刺;要点;此时为高歇步,重心在两脚之间,眼看剑尖方向。
③弓步反刺。 要点:剑柄同头高,剑尖高同喉部。
23、反身回劈(流星赶月):
①扣脚转体收剑;
②提脚举剑;
③弓步劈剑。要点:弓步的方向为西偏北约30° 。
24、虚步点剑(天马行空):
①落指收脚;
②转体分手(举剑);要点:左脚跟落地,方向正南。
③弓步落剑;
④虚步点剑。
陈式24式太极剑背向教学?
1、起势
2、⽩鹤亮翅
3、左搂膝拗步
4、右丁步点剑
5、提右膝捧剑
6、蹬脚⼀跳步平刺
7、转⾝歇步下刺
8、返⾝右虚步撩剑
9、后举左腿返⾝劈剑
10、右虚步劈⼀进步绞剑
11、独⽴蹬脚架⼀返⾝点剑
12、转⾝右⼸步削剑
13、左⼸步拦剑
14、左⼸步前刺
15、震脚左⼸步前刺
16、后举右腿架剑
17、丁步点剑⼀马步推剑
18、转⾝马步栽剑
19、转⾝右⼸步削剑
20、后插步反穿剑
21、转⾝左⼸步云抱剑
22、转⾝右虚步反崩剑
23、右⼸步云⼀交剑
24、收势还原
24式太极剑之马步扎剑?
(1)身体重心移于两脚之间,上体左转90°,挺胸、塌腰、落臀。
(2)左脚尖外展,右脚微收。两膝弯曲并使大腿与地面接近平行,成马步。
(3)右手持剑收至胸前,使大小臂折叠,于心向内,剑身贴紧小臂,剑尖朝下,然后右手反握剑,使肘关节外展、微屈,将剑由胸前经右腹前向右方扎出、力达剑尖,使剑尖约与上腹同高;左剑指屈肘收回扶在右手背上,于心向内,剑指朝右方,大小臂折叠,肘与肩同高,成抱剑势,然后左剑指变拳伸向左方,微屈肘。目视右方。
陈式太极剑二十四式特点?
一、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四大特点
特点之一:轻松柔和
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所以,练习一两遍太极拳以后,会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会出现气喘等现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所以,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从事太极拳练习。
特点之二:连贯均匀
整套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前后连贯,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停顿的地方。整套动作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连贯,好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特点之三:圆活自然
太极拳的动作不同于其他拳术,它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避免直来直往。通过弧形活动进行锻炼,使动作圆活自然,体现出刚柔相济的特点,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匀的发展。
特点之四:协调完整
太极拳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的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在练习过程中,要以腰为轴,上肢和下肢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且互相呼应,切忌上下脱节或此动彼不动、呆滞等现象。
二、二十四式太极拳的五大动作要领
各式太极拳有不同的流派特征,然而,它们的动作要领基本上是一致的。
要领之一:神为主帅,意动身随
练习太极拳的全过程都要求用意念引导动作,把注意力贯注到动作中去。例如:做太极拳“起势”两臂徐徐前举的动作,从形象上看,与体操中两臂前平举的动作相似,但在太极拳的练法上,从开始做动作前就要有向前平举的意念。做气沉丹田就要有把气沉到腹腔深处的意念。意不停,动作随之不停,犹如用一条线把各个动作贯穿起来一样。古人在练拳过程中所总结的“神为主帅,意动身随”,就是强调用意念引导动作。
要领之二:注意放松,不用拙力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在保持身体正常姿势的情况下,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关节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在做动作的过程中,要避免使用拙力和僵劲,人体的脊柱按自然的状态直立,头、躯干、四肢等部位自然、舒展地活动,达到式式连贯、处处圆活、不僵不拘、周身协调、动作自如的状态
要领之三:上下相随,周身协调
太极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有人说,打太极拳时全身“一动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成一气”,这些都是形容练太极拳时“上下相随,周身协调”的意思。初学者虽然在理论上也知道要以腰为轴,由躯干带动四肢来进行活动,但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可先练习单式动作,同时练习步法,然后再进行套路练习。
要领之四:分清虚实,稳定重心
在掌握太极拳身体姿势的动作要领后,要注意动作的虚实和身体的重心。因为在太极拳的套路中,动作之间的连接,以及位置方向的改变,都贯穿着步法的变换和重心的转移,同时,还要讲究身法和手法的运用。不论由虚到实,还是由实到虚,既要分明,又要连贯衔接,做到势断意不断,一气呵成。所谓“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就是对太极拳脚步轻盈和动作均匀的描述。
要领之五:自然呼吸,气沉丹田
练习太极拳时,由于动作轻松柔和,要求呼吸平和,且要增加呼吸的深度,以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太极拳运动强调运用腹式呼吸,以横膈上下活动完成“气沉丹田”,让腹部存养涵蓄,不使上浮,这样在练拳时就不至于因缺氧而气喘,并有助于重心稳定。注意含胸拔背有助于“气沉丹田”。
太极拳比赛规则怎样的?
(一)规定项目
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24式太极拳、42式太极剑、32式太极剑。
(二)项目时间
1、太极拳项目:完成套路时间不超过4分钟,3分钟时裁判长鸣哨提示。
2、太极器械项目:完成套路时间不超过3分钟,2分钟时裁判长鸣哨提示。
3、对练项目:完成套路时间不超过3分钟,2分钟时裁判长鸣哨提示。
4、规定项目必须按照规定套路顺序演练,不得增减和改变动作,裁判长吹哨之后的剩余套路未完成不予扣分。
5、集体项目不超过4分钟,须配音乐(自备CD光盘或MP3播放器),音乐中不得出现说唱等内容,若出现说唱裁判长总扣0.1分,未配乐者裁判长总扣0.1分。比赛时,由本队教练或领队负责配合音响师播放音乐。
6、按照各项目运动员比赛顺序,每2~6名运动员一组,同场比赛,分别评分。
扩展资料: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
“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二十四式太极剑背带口令?
起势——三环套月
第一式——并步点剑(蜻蜓点水) 第二式——独立反刺(大魁星式)
第三式——仆步横扫(燕子抄水) 第四式——向右平带(右拦扫)
第五式——向左平带(左拦扫) 第六式——独立抡劈(探海势)
第七式——退步回抽(怀中抱月) 第八式——独立上刺(宿鸟投林)
第九式——虚步下截(乌龙摆尾) 第十式——左弓步刺(表龙出水)
第十一式——转身剑带(风卷荷叶) 第十二式——缩身斜带(狮子摇头)
第十三式——提膝捧剑(虎抱头) 第十四式——跳步平刺(野马跳涧)
第十五式——左虚步撩(小魁星式) 第十六式——右弓步撩(海底捞月)
第十七式——转身回抽(射雁式1) 第十八式——并步平刺(白猿献果)
第十九式——左弓步拦(迎风掸尘) 第二十式——右弓步拦(迎风掸尘)
第二十一式——左弓步拦(迎风掸尘) 第二十二式——进步反刺(顺水推舟)
第二十三式——反身回劈(流星赶月) 第二十四式——虚步点剑(天马行空)收势
新编28式太极剑要领?
一、起式(昊式)
要点:精神要集中,头劲要虚虚领起,使身体自然放松,两脚趾要微微抓地,呼吸要自然平和。
二、左右平挤(杨式)(孙式跟步)
要点:向左平挤为跟步,向右平挤为弓步。
三、单鞭(杨式)
要点:勾手时,力达勾顶;弓步时,右腿微屈;左掌力达掌心,与勾手形成向外的对撑力。
四、白鹤亮翅(杨式)
要点:两臂旋转时自然伸展,不要过于伸直或弯曲。
五、左右搂膝拗步(杨式)
要点:前面四拍,先左转再右转,两手在面前划弧向左右转动;弓步推掌时力达掌心。
六、十字拍脚(孙式)
要点:拍击时,脚面与肩同高;独立要稳。
七、进步打捶(孙式)
要点:上步时两腿要保持屈膝状态,打拳与跟步要同时完成。
八、倒卷肱(杨式)
要点:撤步按掌,重心后移的同时向前推按;虚步举臂时,步法不变,身体微转动。
九、左右野马分鬃(吴式)
要点:左右靠时,两手向左右交叉分开,两手形成救劲,肩形成靠劲。
十、左右穿梭(吴式)
要点:左右穿梭,步伐以进步、跟步为主,同时配合平云架推。
十一、进步搬拦捶(杨式)
要点:搬拳力达拳背,打拳力达拳面。
十二、左蹬脚(杨式)
要点:独立支撑腿要直,身体要直,膝吴节高于腰。
十三、转身右分脚(杨式)
要点:分脚脚面3平,力达脚尖,分脚要与蹬脚区分。
十四、双峰贯耳(杨式)
要点:打拳要沿弧线向前上方打出,意在击打对方两太阳穴。
十五、斜飞式(吴式)
要点:斜飞式时身体向左做斜,形成左侧靠式。
十六、左仆步下式(杨式)
要点:仆步时,两臂要伸展,弓步挑掌两臂自然伸展。
十七、左金鸡独立(武式)
要点:独立时支撑腿要站直,身体要直,提起的腿膝关节要高于腰。
十八、右仆步下式(武式)
要点:分掌下按与仆步下蹲要同时进行。
十九、右金鸡独立(武式)
要点:独立时支撑腿要站直,身体要直,提起的腿膝吴节要高于腰。
二十、践步指裆捶(武式)
要点:跃步时身体要向上跃起,两脚交替落地;打拳时力达拳面。
二十一、翻身拍脚(陈式)
要点:拍击时脚面要辫平,用右手拍击脚面要清脆响亮。
二十二、退步双震脚(陈式)
要点:跃步上托,两手同时顺缠向上托起,逆缠下按;上跃下落,要回到原处。
二十三、玉女穿梭(陈式)
要点:跳起后转身插步。
二十四、云手(陈式)
要点:两手由下而上交替向外画弧。
二十五、掩手弘锤(陈式)
要点:擦步插拳同时进行;打拳要发力打出,力达拳面
二十六、揽雀尾(杨式)
要点:上步时要虚实分明,先虚步,再弓步。
二十七、十字手(杨式)
要点:两手合抱至腹前再向上托起。
二十八、收式(杨式)
要点:收式要缓慢柔和,使身体还原成起式状态。
剑谱完整口诀?
剑术基本剑法汇总及口诀
摘要:剑术为运用剑的技术。剑法乃运用剑的技法也。现代剑术把《击》、《刺》、《格》、《洗》四类剑法称为“四母剑”。
1 、《击》----指用剑刃前端一至三寸处(称三锋),急促抖腕发力如敲击钟磬。可上下点击,相似古代点剑、崩剑。可左右斜击或平击。其中剑尖向小指一侧方向击出称“正击”,如向下、向左击头、击腕等举措;剑端向拇指一侧方向击出为“还击”,如击耳、扣腕等。
2 、《刺》----经过臂的屈伸,用剑尖部位沿剑身方向直取对方身体任何部位。剑身呈程度面为平刺,剑身成竖直面叫立刺。结合刺剑的方向和步法、身法,则又有进刺、退刺、独立刺、跳步刺、腾空刺、换手刺、转身刺、连环刺等。
3. 《格》----障碍、拦击的意思。用剑尖或剑刃前端挑开对手防御的兵器。古代多称为挑剑、挂剑。左挂为顺格,右挂为逆格。上挑为冲天格。左挑为左格,右挑为右格或反格。
4. 《洗》----“洗”为现代剑法,如今已很少用。包括平洗、斜洗、上洗、下洗。在古代剑法中“洗”法已为撩、带、抽、截、斩、扫等剑法所取代。
在太极剑的剑法中归结为十三势,即:抽、带、提、格、击、刺、点、崩、搅、压、劈、截、洗。此乃太极剑的中心剑法。
古代剑术根本剑法:纵观古代剑术不同派系的剑法,依据本人学习剑术和多年专业剑术教学的领会,将古代盛行的各种剑法归结为28种根本剑法,汇编成如下口诀,供喜欢剑术的冤家参考。它简直包括了少林类、武当类、太极类等剑术的大多数剑法。
劈、刺、点、崩、击、提、挑,斩、截、托、按、挂、削、撩;
挽、穿、压、云、抹、架、扫;带、抽、拦、捧、推、搓、绞。
现将每种用法作复杂的引见:
1. 劈----好像用斧子砍木头,其势以刃口由上而下或斜下将物劈开。剑身成立或侧剑,摆幅大、速度快,力点在剑刃前部或中部。剑身可与空中平行(螺把)或剑尖翘起为“砍”(满把)。如“初级剑”的“回身后劈”、“歇步下劈”;“甲组剑”的“提膝劈剑”、“翻身弓步反劈”。
2. 刺----同“四母剑法”中的刺。定位的霎时为“螺把”。如“初级剑”的“弓步直刺”;“甲组剑”的“转身弓步探刺”和“左右抹剑提膝上刺”;“六段剑”的“换跳步刺剑”。
3. 点----立剑用剑尖向下点啄,力达剑刃前端。其势如走马观花,小鸡啄米。留意挥臂持剑由上而下,先沉臂再忽然提腕,发力急促刚毅。最初定势为螺把持剑。用法:点击对方伎俩。如“初级剑”的“提膝点剑”;“乙组剑”的“丁步挂点剑”
4. 崩----崩为忽然迸发的样子。持剑手忽然屈腕上翘,立剑;剑尖由下而上,挑锋上击为崩。有正崩(剑尖向拇指方向)和反崩(剑尖向小指方向)之分。用法:崩击敌腕部。如“武当太极剑”的“弓步平崩”;“甲组剑”的“纵身崩剑”、“摆步平崩剑”;“乙组剑”的“弓步反崩剑”。6. 提----由下向上,屈腕提拉剑把,剑尖朝下。“甲组剑”的“提膝提剑”、“上步丁步提剑”和“撤步转身虚步提剑”。
7. 挑----由虎口向上持剑,将臂蜷缩,与剑成一条直线,立剑用剑尖局部,右下往上如针之挑剔刺状,袭击敌腕部或肘部。力点集中剑之前部及中部。如“初级剑”中的“弓步上挑”。
8, 斩----平剑,向右横出,高在头和肩之间,力达剑身。如“初级剑”的“提膝平斩”;“武当太极剑”的“叉步平斩”;“乙组剑”的“弓步斜上斩剑”、“穿剑腾跃歇步斩剑”。
9. 截----剑身斜向上或斜向下为截,劲达剑身前部。上截剑斜向上;下截剑斜向下。如“初级剑”中的“提膝下截”;“六段剑”的“盘腿均衡截剑”。
10. 托----立剑,剑身由下向上横行为托。手心向里,腕与头平,劲贯剑身中部,如“42式太极剑”的“丁步托剑”;“32式太极剑”中的“独立平托”。
11. 按----剑刃与空中平行,由上向下切按。力点在剑刃中部或后部,满掌握剑。如“武当太极剑”的“盖步按剑”。
12. 挂----立剑,剑尖由前向下向同侧或异侧贴身挂出,劲贯剑身前部,其目的是挂开敌兵器,如“武当小花剑”的“紫燕抄水”、“甲组剑”的“转身盖步抡挂剑”;“六段剑”的“翻身抡挂剑”
13, 削----平剑,自异侧下方经胸前向同侧上方斜出为削。手心斜向上剑尖略高于头。如“初级剑”中的“弓步斜削”
14. 撩----立剑,由后向前上方或由前向后上方撩出,力达剑刃前部。按撩击方向分为前撩、后撩、正撩和
反撩四法。撩剑多用螺把,力发于腰臂,力达间的前中刃。如“初级剑”中的“坐盘反撩”、“回身后撩”;“武当太极剑”的“叉步反撩”、“行步撩剑”、“仰身撩剑”;“六段剑”的“跳提膝撩剑”和“望月式均衡撩剑”。
15. 挽----“挽花”又称“腕花”。剑身绕腕部绕环,有“剪腕花”和“撩腕花”之分。“剪腕花”为以持剑伎俩为轴,使剑贴身由前向下,向后回环。可以在身前(前剪腕)或身后(后剪腕)。而“撩腕花”与前者同但运动轨迹相反,使剑由后向下再向前划立圆。在身前可叫“前撩腕”,在身后可叫“后撩腕”。其根本要求均是“活把”握剑并尽量使剑身作贴身的立圆运动。如“武当小花剑”中的“鸾舞蛇惊”和“金蛇狂舞”(三面花)。
“ 挽花”的变化:
“ 横8字剪腕”即右手持剑先后疾速作“前剪腕”和“后剪腕”,剑尖的轨迹为横写并折叠的“8”形。用法:以剑前端的“上三锋”袭击敌腕部或其他部位。
“ 横8字撩腕” 即右手持剑先后疾速作“前撩腕”和“后撩腕”,剑尖的轨迹为横写折叠“8”形。用法:以剑前端的“下三锋”袭击敌腕部或其他部位。
“ 挽花”举措的变种:“两面花”、“三面花”、“双手两面花”、“双手剪腕花”、“双手撩腕花”等。
16. 穿----立剑,剑贴身向下弧形运动,劲达剑尖,如“武当太极剑”的“行步穿剑”;“甲组剑”的“撤步穿剑”、“扑步反穿剑”。
17. 压----平剑,手心向上或向下按压剑,剑尖向前。如“武当太极剑”的“歇步压剑”(手心向下);“初级剑”的“扑步下压”(手心向上)。
8. 云----平剑,在头前或上方平圆绕环为云,如“武当小花剑”中的“雪花盖顶”;“甲组剑”的“穿剑转身云剑”。
19. 抹----平剑,剑从一侧经体前弧形向另一侧抽带为抹,高与胸平,剑尖向异侧后方,劲达剑身,如“初级剑”的“弓步平抹”;“武当太极剑”的“扣剑平抹”。
20. 架----立剑,手心向外,由下向右上方为架,剑高过头,剑身横直,劲贯剑身。如“武当太极剑”的“独立托架”。
21. 扫----平剑,向左或右平摆,摆幅大于90度,剑高不过腰,劲贯剑刃,如“32式太极剑”中的“扑步横扫”;“武当太极剑”的“仰身架扫”;“甲组剑”的“行步云剑转身坐盘下扫”。持剑右手心向上,向虎口方向扫剑称“反扫剑”如“甲组剑”的“歇步反扫剑”;“六段剑”的“翻腰扫剑”。
22. 带----平剑,由前向侧前方抽回,力点沿剑刃滑动,如“32式太极剑”中的“左右平带”和“六段剑”的“行步带剑”。
23. 抽----立剑,由前向后抽回,臂由伸而屈,力点沿剑刃滑动,如“武当太极剑”的“转身回抽”。
24. 拦----立剑,向前上方迎架,力点在剑刃中,后部。如“32式太极剑”的“弓步拦剑”。
25. 捧----同“抱剑”。平剑或立剑,两手在体前相合捧抱。如“32式太极剑”的“提膝捧剑”;“武当太极剑”的“马步云抱”。
26. 推----剑身竖直或横平,由外向外推出,里达剑刃后部。如“42式太极剑”的“马步推剑”。
27. 搓----同旧剑法中的“锉”,剑身猛向前向下斜行,用力急促似锯来回拉动。由于举措系守御势,普通不如“截”之矫捷,古代技击中已不多用。如在“三合对剑”中的“回身搓腕”。
28. 绞----同“搅”,平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立圆绕环,力达剑刃前部。持剑手以肩、肘、腕等关节为轴心,以剑身1/2处为圆心
求刀法、枪法、拳法、箭法、剑法、战斗阵法等(招式动作要详细)?
刀为“百兵之胆”,是中华武术中最重要的器械之一。自古至今,练武术的人用刀的最多,也总结了许多刀法套路,形成了许多刀法派别。 现存的刀法派别有:八门金锁刀、八卦刀、日月乾坤刀、少林双刀十八滚、太极刀、梅花刀等。 不同门派的刀法虽各有特点,但总结起来也有共同点:一、“刀招沉猛”,与剑相比,刀法大开大阖,变化较少而威力不减。二、“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在刀法中非持刀手及步法极为重要。 长枪之物,由来最古,车战时代,将士利用长兵,弓矢之外,惟以矛为最适宜,故矛有丈八之称,枪之来,实始于此;惜当时虽为战斗之具,惟无一定使用之法;两阵相对,不过借此兵器,遥相击刺而己。相传枪实传自苗蛮,枪谱载:西方有武吃氏者,民以勇悍着,不论男女,都娴武艺,艺精者王,群众慴服,莫敢有违;故武吃氏之族,小儿五六岁,即令习武,孱弱不能军者,父母弃之,里人不与伍;其族尤以长枪法着,枪长七尺至八尺,金其锋而以木为柄,舞动时,寒星点点,银光皪皪,泼水不能入,用以临敌,矢石所不能摧,此有枪法之始也。按西方疑指西域,武吃氏之族,不得其考矣。至于此法于何时传入中原,则又各异其说,亦不必深究。总之枪法之起于武吃氏也,可以无疑。 枪和矛一样,是古代战场上使用最广的长形刺兵,后汉已有载录,但是刀刃锐长,还未脱离矛头形式。因为长矛使用不便,晋代开始逐渐流行用枪,当时所用的青铜矛头,体制也较以前略小,已与后世的铁枪头相类了。唐代善枪者甚多,《五代史·王彦章传》说:“彦章为人饶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他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宋代以后,矛在基本上就被枪所代替了,未曾公亮的《武经总要》就列举了十八种宋代长杆铁枪,其中有:捣马突枪、双钩枪、环子枪、单勾枪、拐枪、拐突枪、锥枪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极善使枪,至今尚有岳家枪法。 《宋史·李全传》:李全“以弓马矫捷,能运铁枪,时号‘李铁枪’。”全妻杨氏,“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 戚继光《纪效新书》说:“长枪之法,始於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其妙在於熟之而已,熟则心能忘手,手能忘枪;圆精用不滞,又莫贵於静也,静而心不妄动,而处之裕如,变幻莫测,神化无穷。” 明代是武术发和分枝的盛期,所以枪术在这个阶段,理论和技术都有明显的提高,各家枪法,相竞争艳。何良臣《阵纪》说:“马家枪、沙家竿子、李家短枪,各有其妙,长短能兼用,虚实尽其锐,进不可挡,速不能及,而天下称无敌者,惟杨氏梨花枪法也。”当时推崇杨家枪法,是因为杨家枪“有虚实,有奇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明崇祯八年(西元1635),兵部侍郎毕懋康《军器图说》,载有一幅喷火烧灼的梨花枪,并说明道:“梨花枪以梨花一筒,系缚於长枪之首,发射数丈,敌著药昏眩倒地,火尽则用枪刺敌。”这种枪兼有火器效能,在新式火器出现之前,显然是一种有效的利器。 到了晚清,长枪趋於简单,偏重扁镞形刃,圆底筒,直到今天武术运动就是使用这种类型。目前流行的枪有大枪、花枪、双头枪、短枪、双枪、钩、枪等。枪的用法主要有:扎、刺、挞、抨、缠、圈、拦、拿、扑、点、拨、舞花等。 在冷兵器时代,弓箭的攻击力和攻击范围都比近战武器强,因此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武器.同时它的程度成为战斗中的重要因素,只有射得准,其威力方可体现出来.所以箭法是否高明也成了判定一个武将是否的标准1、【夺命连环三仙剑】 岳不群在少林中使剑宗绝招。华山派剑宗的绝技。三剑一气呵成。起始当头直劈;若对方斜身闪开,则圈转长剑,拦腰横削;如果对方还能避开,势必纵身从剑上跃过,则长剑反撩,疾刺对方后心。对方背后不生眼睛,势难躲避。当年玉女峰上大比剑,剑宗弟子以此剑法杀了好几名气宗好手。岳不群在少林寺与令狐冲比剑时,急不择招,竟也使出这种平时为他所鄙薄的剑宗绝技。(见《笑傲江湖》) 2、【独孤九剑】 剑魔独孤求败的绝学,风清扬传令狐冲。独孤求败创立的无敌剑法。分为九个部分,即:总诀式、破剑式、破刀式、破枪式、破鞭式、破索式、破掌式、破箭式、破气式。修习此剑,要旨在“悟”,虽一剑一式亦可变幻无穷,临敌之际将招数忘得越干净越好。传人有风清扬、令狐冲。令狐冲曾以独孤九剑击败田伯光,刺瞎十五名黑道高手的双目,赢过任我行、冲虚道长、岳不群、林平之。(见《笑傲江湖》) 3、【太极剑】 张三丰所创绝学,圆转如意,生生不息,后入太极门 4、【辟邪剑法】 葵花宝典内的武功,自宫者可练,迅急难挡。莆田少林寺渡元禅师还俗后更名林远图,受《葵花宝典》启迪后创制七十二路辟邪剑法,打遍黑道无敌手,青城派长青子等白道好手也在他剑下输招。但修习此剑有一个前提,需挥剑自宫,因此林远图不希望后人修习。林震南的辟邪剑法未得真谛,所以功力低微。而岳不群自宫后修习辟邪剑法,武功大盛,击败左冷禅,夺得五岳派掌门。林平之自宫练成此剑法,杀死余沧海、木高峰。练成辟邪剑法后,身形飘忽,有如鬼魅,出手之奇,匪夷所思,但比起独孤九剑,辟邪剑法似乎稍逊一筹。(见《笑傲江湖》) 5、【追魂夺命剑】 红花会二当家无尘道长的绝学 6、【达摩剑法】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西域少林方天劳所使 7、【韦陀伏魔剑】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西域少林潘天耕所使 8、【段家剑法】 大理段氏之武学,段正淳使之拒段延庆 9、【玉女素心剑法】 古墓派玉女心经之绝学,全真、玉女两剑法之合璧 10、【玉女剑法】 古墓派武学,清丽飘逸 11、【全真剑法】 全真教武学,古朴拙重 12、【玄铁剑法】 杨过使玄铁剑对抗山洪时所悟,乃提气运劲之法门 13、【神门十三剑】 武当派武学,专攻手腕神门穴,殷梨亭对抗五凤刀时使。武当派祖师张三丰所创。共有一十三记招数,每记招式各不相同,但所刺之处,全是敌人手腕的神门穴。神门穴在手掌后瑞骨之端,敌人中剑后,手掌便再也使不出半点力道。武当六侠殷梨亭用此剑轻而易举地使三江帮十余人撤下腕中之剑。(见《倚天屠龙记》) 14、【迅雷剑】 何足道的绝学,迅捷无比 15、【绕指柔剑】 武当派绝学,阴柔奇幻,莫声谷与殷天正教手时曾使 16、【落英剑法】 桃花岛武学,点点落英,变幻无方,由落英神剑掌化出 17、【两仪剑法】 武当派武学,武当二高手与令狐冲过招时所使。武当派两位高手积数十年之力所创,剑法中有阴有阳,亦刚亦柔。出招时,一人迟缓,一人迅捷,姿势虽不雅观,但剑招古朴浑厚,破绽之处实所罕见。斗到紧要处,一人长剑大开大阖、势道雄浑;一人疾趋疾退、剑尖上幻出点点寒星。清虚、成高两位道长曾以此剑法刁难令狐冲,因不能阴阳混而为一,还是败在令狐冲的独孤九剑之下。(见《笑傲江湖》) 18、【金蛇剑法】 金蛇郎君夏雪宜之绝学,诡奇狠辣,难躲难防 19、【两仪剑法】 仙都派武学,黄木道人所创,两人同使,剑分阴阳 20、【华山剑法】 袁承志所学,正大光明,博大精深 21、【松风剑法】 青城派绝学,如松之劲,如风之迅 22、【泰山十八盘】 泰山派绝学,由泰山石阶化出,威严厚重 23、【玉萧剑法】 桃花岛绝学,有飘逸出尘之姿 24、【狂风快剑】 华山剑宗封不平所创,一百零八式如狂风暴雨 25、【伏魔剑】 五台山清凉寺武学 26、【正两仪剑法】 昆仑派绝学,与华山派反两仪刀法合璧威力更增 27、【回风落雁剑法】 衡山派武学,一剑落九雁,威力无穷 28、【柔云剑术】 武当派武学,陆菲青之绝学,绵绵不息 29、【百变千幻云雾十三式】 衡山派绝学,千变万化,眩人耳目。衡山派一位高手所创武功,为衡山派三大绝技之一。这位高手以走江湖变戏法为生,竟将变戏法的本领渗入武功,变化古怪。刘正风为嵩山派高手所挟持时,曾使出此绝技,提起弟子尸身佯掷丁勉,突然间身子往斜里窜出,双手微举将尸身送到费彬胸前,乘费彬运力抵挡,顺手点中费彬的穴道。后来,莫大先生也曾假意与费彬口舌周旋,寒光陡闪,手中已多了一柄长剑,猛地反刺向费彬胸口,重演了这一疾如闪电、如梦如幻的衡山派绝技。(见《笑傲江湖》) 30、【玉女剑十九式】 华山派武学,唯女子能使,变化多端 31、【点苍剑法】 武林四大剑派点苍派之绝学 32、【芙蓉剑法】 衡山派武学,五大剑法之一 33、【紫盖剑法】 衡山派武学,五大剑法之一 34、【石廪剑法】 衡山派武学,五大剑法之一 35、【天柱剑法】 衡山派武学,五大剑法之一 36、【祝融剑法】 衡山派武学,五大剑法之一 37、【衡山五神剑】 衡山派绝学,一剑包一路,威力无穷 38、【梅家剑法】 39、【五大夫剑】 泰山派武学,由五大夫松化出 40、【嵩山剑法】 快慢十七路剑法,妙招纷着,层出不穷 41、【上清剑】 仙都派武学 42、【冲灵剑法】 令狐冲和岳灵珊合创,不值一提。华山派大弟子令狐冲和掌门人岳不群之女岳灵珊在瀑布中玩耍时所创,由两人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此剑法虽属小孩游戏,却是他俩青梅竹马的象征。在少林寺比剑时,岳不群故意使出冲灵剑法,暗示令狐冲弃剑认输即可将女儿许配给他为妻。在五岳剑派并派大会上,令狐冲与岳灵珊比剑时,两人不知不觉使出冲灵剑法,共忆旧情。(见《笑傲江湖》) 43、【太岳三青峰】 岳不群所创,一剑强似一剑 44、【周公剑】 一字慧剑门之绝艺,卓不凡劈桌时所使 45、【无量剑法】 云南无量剑派之武学 46、【苗家剑法】 打遍天下无敌手金面佛苗人凤之绝学,招式严谨 47、【连城剑法】 藏于连城诀之剑法,号称天下无敌 48、【雪山剑法】 雪山派绝学,七十二招,变化多端 49、【唐诗剑法】 一招一诗句,万震山、言达平、戚长发所使 50、【八仙剑法】 广西梧州八仙派之绝学,袁紫衣曾使 51、【祁家剑】 大内侍卫聂钺之武学 52、【越女剑法】 阿青所创,江南七怪韩小莹之武学,轻灵精妙 53、【同归剑法】 全真教武学,为抵御欧阳锋所创 54、【阴阳倒乱刃法】 公孙止之绝学,剑似刀,刀似剑,惑人耳目 55、【三分剑术】 天山双鹰之绝学,迅快无比 56、【罗汉剑法】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57、【无双无对 宁氏一剑】 宁中则所创,凌厉无比。华山派掌门岳不群夫人宁中则为帮助令狐冲制服田伯光的快刀,临时创出的一个剑招,势道凌厉,包含华山派内功、剑法的绝诣。岳不群赞为“无双无对 宁氏一剑”。在剑宗高手谋夺华山派掌门之位时,宁中则以此剑招逼退丛不弃。令狐冲无意中发现,这一剑暗合华山前辈的剑意,不过前辈的剑招更为朴实、有力。(见《笑傲江湖》) 58、【沐家剑】 云南沐王府之武学,流传甚广 古代阵型简介 简单地说,“阵形”是古代军队的野战队形,它是人类战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盛行于冷兵器时代,消亡于热兵器时代。氏族社会,人类的战争表现为部落冲突,当时还没有军队,也没有什么指挥,战斗大多是一拥而上,如同群殴,自然也就无所谓“阵形”。随着历史的发展,奴隶制国家出现,奴隶主为了巩固统治和掠取奴隶(战争俘虏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开始编制有组织的军队,并且采用一定的队形,这就是原始的“阵”。“阵”是在军队产生的过程中,因为组织军队和指挥战斗的需要而出现的,融合了古代军制学和战术学的成果。东方的战阵起源于中国。中国最早的阵法,据说始于黄帝,黄帝为战胜蚩尤,从神那里学到阵法,但这只是传说,有据可考的是在商朝后期。公元前12世纪,商王武乙到武丁编制了左、中、右“三师”,从“三师”的命名来看,已经采用固定的阵形。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周师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陈”通“阵”。 早期的阵形比较简单,按照“三师”的编制,呈一字或者方形排列,阵战法在西周和春秋的时代极为盛行,当时常见这样一种情况:两军约在某地会战,列阵整齐,相互攻伐......。中国的阵法是在春秋和战国发展成熟的,这一成果的代表有《六韬》、《吴子》和《孙膑兵法》。《六韬》又称《太公兵法》,相传为西周姜尚所著,据考为后人伪托,成书在先秦或者汉初,至今尚无定论;《吴子》是战国名将吴起的兵法,略为可信。以上两部兵法主要介绍了车阵。战国以后,步骑取代战车成为军队的主要编成,阵法又有了变化和发展,1972年出土了《孙膑兵法》,里面讲述了十种阵形(方阵、圆阵、锥行之阵等),及其使用的方法。同时代的《尉缭子》本来也有“阵形篇”,现在已经失传。秦汉以后,我国历朝的军事家对阵法的发展还有:三国魏武帝曹操著《孟德新书》(已失传,仅余若干引用),有专章讲述行军布阵之法;(蜀)汉丞相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武侯八阵”流传后世,影响极广。《唐太宗与李卫公问对》深研阵法。南宋岳飞留有兵法残篇讲授阵法。明代戚继光撰《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详解阵法,戚继光还自创的“鸳鸯阵”和“三才阵”,在抗倭战争中显现威力。我国的各朝军队均演练阵法。 日本的阵法起源于中国。天平宝字四年(760年)十一月十日,授刀舍人春日部三关、中卫舍人土师宿祢关成等六人与太宰府的大弐吉备真备等将在军中演练“武侯八阵”和孙子的“九地”,以后自源平合战始,在实战中普遍地使用。“武侯八阵”经过历次战争的洗礼,结合日本的实际,发展成为鱼鳞、锋矢、鹤翼、偃月、方圆、雁行、长蛇、衡轭,编成这八阵的是日本战国名将武田信玄,因此又称“武田八阵”。下面作简单的介绍: 鱼鳞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分作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属于进攻阵形。战术思想:“中央突破”。集中兵力对敌阵中央发起猛攻,已方优势时使用,阵形的弱点在于尾侧。 锋矢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前锋张开呈箭头形状,也是属于进攻阵形。战术思想:“中央突破”。锋矢阵的防御性较鱼鳞阵为好,前锋张开的“箭头”可以抵御来自敌军两翼的压力,但进攻性稍差,阵形的弱点仍在尾侧。 鹤翼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以重兵围护,左右张开如鹤的双翅,是一种攻守兼备的阵形。战术思想:左右包抄。鹤翼阵要求大将应有较高的战术指挥能力,两翼张合自如,既可用于抄袭敌军两侧,又可合力夹击突入阵型中部之敌,大将本阵防卫应严,防止被敌突破;两翼应当机动灵活,密切协同,攻击猛烈,否则就不能达到目的。 偃月阵:全军呈弧形配置,形如弯月,是一种非对称的阵形,大将本阵通常位于月牙内凹的底部。作战时注重攻击侧翼,以厚实的月轮抵挡敌军,月牙内凹处看似薄弱,却包藏凶险,大将本阵应有较强的战力,兵强将勇者适用,也适用于某些不对称的地形。 方圆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央,外围兵力层层布防,长枪、弓箭在外,机动兵力在内,与优势敌军交战时使用,战术思想:密集防御。方圆阵的队形密集,防御力强,因队形密集限制了机动,缺少变化,敌军败退亦难以追击,攻击性较差。 雁行阵:兵力配置如大雁飞过的斜行,以充分发挥射击兵种的威力。冷兵器时代以白刃战为主,雁行阵较为少用,但也应结合具体的情况。个人认为,“骑铁”很适合使用。 长蛇阵:用于行军或追击的一路纵队,机动力强,战斗力弱。 衡轭阵:与长蛇相似,采用多路纵队并排的形式,战斗力较长蛇阵强。“武田八阵”是很有代表性的阵形,另外还介绍一种车悬阵,车悬阵为日本战国名将上杉谦信所创。车悬阵的与方圆阵相似,大将位于阵形中央,外围兵力层层布设,不同之处在于,机动兵力在外,结成若干游阵,临战时向同一方向旋转,轮流攻击敌阵,形如一个转动的车轮。其意义在于:向敌军的一部不断地施加压力,使其因疲惫而崩溃,己方则因为轮流出击而得到补充和休整,恢复战力。不容质疑,这种战术是很优秀的。车悬阵受地形的制约大,要便于机动;要求大将有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应善于寻找战机和在军队的轮换中避免疏漏;战力持久却不利速决。 此外还有虎韬、卧龙、轮违、大妄、虎乱、乱剑、云龙、飞鸟、松皮、流行、井雁行直、将棋头、别手直等阵,不一一详解。 阵法操练,是古代治军的重要方法。通过操练,教给士卒进退的规矩、聚散的法度,使他们熟悉各种信号和口令,在战斗时做到令行禁止,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整体合力。阵法操练是将乌合之众训练成军队的有效途径。今天各国军队使用的队列,就是古代阵法操练的残余。目前各国均使用西式队列,原来东方的队列已不可见,但是基本的原理是相同的。西式队列较东式队列严肃整齐,指挥多用口令,东式则是以旗号、金、鼓为主,日本使用军旗、法螺贝、太鼓、钟和军配。战国名将武田信玄擅长阵法训练,武田的军容,常使人感到危险。 中国的兵法重视谋略,阵法处在次要的位置,而在日本则受到相当的重视。这是因为,中国的战争规模远比日本为大,在动辄以“良将千员,带甲十万”的战争中,军队统帅主要进行战略和战役层的思考,战术还在其次,同时也因为尊崇儒术,重文轻武,对阵法研究不够重视;而日本的战争多在千人级,军队统帅也是战术指挥员,不能不精研阵法,日本自镰仓以来一直是武家政权,阵法在历次战争中经受磨练,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孙膑兵法>中将阵完整系统地分为八种阵型,既:“方,圆,锥行,雁行,钩行,玄襄,疏阵,数阵,及火阵,水阵,”后两种是特殊战法情况下才使用,一般以方,圆,锥为主.这三种是在打堂堂之阵时用,依兵力,兵士的战斗力,战车的数量不同而定,并没有多少玄机可言,只要队列整齐既可.锥行阵主攻,将最精锐的车兵放置前沿作冲击用,圆阵主守,车兵置于阵中央.方阵攻守兼备,车兵置于后,保证阵型有足够的厚度和反冲击的力度.疏阵,数阵是以步兵打车兵的战法,类似于以后的散兵阵,以小股混合步兵依什伍行列独自作战,尤以吴,楚用得多(战车少,倒不是装备不起,是用处不大,水网密集,不适合车兵驰骋).雁行阵是弩兵的特殊战术,长处在于加大弩兵的正面远程火力密度,玄襄,钩行则较复杂,除非训练有素,才能运用自如,威力也大,相当于大兵团的兵种配合,以玄襄为例,弩兵在前阵,射完后后撤,车兵在两侧,长戟在中阵,长矛在后阵,讲究的是一浪接一浪的攻击,当时的中原可能只有魏,秦两国能列此阵迎敌.(<;荆柯刺秦>;中有一段秦军攻韩的一段列玄襄阵阵势的场景很好看,黑衣黑甲,战场上一片死寂,各兵种依次出击,很有气势).钩行阵则是标准的车兵终极阵法,预先将车兵排在钩的两头,中间放置弩,戟,矛诸兵种,由中间先出动攻击,两侧纵列的车兵出击,戟兵等集群兵种再跟上. 此外,还有林林总总的‘阵”。比如射击时用“云阵”,包围敌军要用“赢渭”阵,奇袭用“阖燧”阵,而向山陵要用“封(那个字打不出,是封字半边加右边刀形)”阵,反正总加起来不会少于20种阵。(前面引用的大多是<孙膑兵法>中的阵型,也就是战国中期的事,估计比孙子,吴起所列的阵要全面,毕竟年代相差了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