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相信很多人对2002年青海自驾遗址出土了什么和2002年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02年青海自驾遗址出土了什么和2002年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2002年青海自驾遗址出土了什么

青海拉加遗址出土了面条和灾难遗址。
尤其是发掘出非自然性、突发灾难事件而死亡的群体人骨遗骸,揭示出前所未有的齐家文化时期的灾难遗址,是我国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以挖掘的4号房址为例,房址内发现了14具骨骼,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10具,年龄最小的仅2岁;28——45岁的4具,以少年儿童为主。由于死亡之时突遇无法抗拒的灾难,这些遗骸表现了一刹那间的状态,他们姿态各异,有的曲肢侧卧,有的匍匐于地,有的上肢牵连,有的跪踞在地。
其中母亲怀抱幼儿,跪在地面,相互偎依,在灾难突然降临时表现的无助以及乞求上苍救助的神态令人动容。据考古学家认为:引起喇家遗址灾难的是一场地震,而摧毁聚落的是随后而来的山洪和黄河大洪水。
发现了一碗距今4000多年前的面条。由于地震,盛有面条的一只碗倒扣在地上,被泥石流掩埋,恰巧形成了密闭空间,从而才使这碗面条保存至今。

返回目录

2002年,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

2002年,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
A.米饭
B.馒头
C.面条
D.饺子
正确答案:C

返回目录

青海赖加遗址出土了什么

面条。
2002年11月22日在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面条。根据有关专家的鉴定分析,在青海喇家遗址出土的面条状遗存是小米做成的面条。由于喇家遗址的年代距今约4000年左右,这是迄今最早的面条遗存。
青海省,简称“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宁。

返回目录

2002年青海哪家遗址出土了

2002年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陶器、玉器、石器、骨器、青铜器、铁器、牙器、蚌器等诸类标本。

青海喇家遗址,是在中国境内发现的一处大型灾难遗址。该遗址发现了:母亲救助孩子,反身救助亲人的遗骸、齐家文化聚落居址、墓葬、环壕、祭坛、灰坑、灰沟等重要遗迹,出土了陶器、玉器、石器、骨器、青铜器、铁器、牙器、蚌器等诸类标本。

上世纪九十年代,考古专家们在青海民和县考察时,在县城外的喇家村附近,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史前遗址,初步判断其年代距今约4000多年,并将其命名为喇家遗址。后来,专家们又经过研究和准备,到1999年时对该遗址进行了深入的发掘保护。

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遗址内分布着许多史前时期与青铜时代的古文化遗址,诸如从庙底沟时期、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到辛店文化等多种类型,其中以齐家文化遗址分布最多最广。

1999年,青海省的考古专家们,在喇家遗址中出土了一碗老面条,距今约4000多年,还被誉为世界最古老面条。

喇家遗址的老面条:

喇家遗址的老面条,在吃货眼里或许只是一顿饭而已,但在考古专家们的眼里,它却是研究古人饮食的重要资料,而饮食又牵涉到生活习惯,居住环境和粮食的种类等等,因此它也算是我们探知那些未知历史的一扇重要窗口。但可惜是,老面条已经被氧化,唯有当时的相片中,才能读懂它出土的那一瞬间的精彩。

遗骸的年代距今约3900多年,也就是公元前1920年左右。然而,我们都知道,夏朝的建立虽然没有确切的时间记载,但专家们推断应该是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另外,大禹在建立夏朝之前,就是他治水的辉煌历史,相传整整耗费了20多年的时间。

如此看来,现在事实胜于雄辩,喇家遗址中黄河水的碎屑沉积物,直接证明了当时发生大洪水的事实,然后洪水发生的时间,又与大禹治水的传说基本吻合,因此便可以证明,大禹治水不是假的。

返回目录

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什么食物

青海喇家遗址出土的食物是面条。

面条,从甲骨文记载中知道小麦为外来物种,是随着丝绸之路由西亚来到了中国。2002年发掘中,在20号房址地面出土的面条遗物,由于是被碗倒扣于地面上,面条全部附着在后来渗进陶碗里的泥土上,泥土使陶碗密封起来,因此有条件保存下来。看似一件偶然的事情,其实是有着必然成分。

喇家遗址发现面条是无可厚非的,那里是中国母亲河黄河发源地。在黄河的上游,中国人发明了面条,之后变成了整个黄河流域的专属主食。正是由于这样的发展过程,使面条遗址最早在中国发现就是必然的了。

喇家遗址介绍

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因与庞贝古城相似均毁于地震,所以被称为“东方庞贝”。

喇家遗址是黄河上游地区史前时期以齐家文化为主的大型聚落遗址,遗址发现于1981年,1999年至2007年,遗址进行了历时9年的考古发掘,发现了齐家文化的聚落居址、高等级墓葬、环壕、小广场、祭坛等重要遗迹,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新发现。

返回目录

2002年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

面条。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叶茂林研究员,在主持发掘我国著名的青海省喇家新石器遗址时,在齐家文化的文化层中发现了一只倒置的陶土碗,在碗底保存有面条,长约50cm,直径约0.3cm,粗细均匀,颜色鲜黄,与现在的拉面形态相似,提供了我国先民在4000年前已经制作面条的最直接的证据。

相关信息:

由于喇家遗址距今约四千年,专家认为,这是迄今最早的面条遗存。从形态上看,喇家遗址出土的面条像拉面,断面近似圆形,但还不能肯定这就是拉面。蔡林海说:“估计这个面条可能是用某种简单的工具压制而成的。”考古研究显示,喇家遗址是中国罕见的史前多种灾难并发遗址,这里曾经发生了地震和洪水灾害,瞬间的灾难,使得一些少见的遗物能够保存下来。

从另外的资料记录看,面条是装在一个倒置的碗中的,所以它才得以保留下来。专家研究认为,这一实物则属于4000年前用谷子和黍子混合做成的面条。面条长约50cm,直径约0.3cm,粗细均匀,颜色鲜黄,与现在的拉面形态相似。这碗面条系用生面粉做成,也许是主人还没来得及煮食,灭顶之灾就顷刻发生了,于是它得以留存到了今天。

返回目录

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什么

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面条。
中国虽不是面条的最早发源地,却是人类现存至今最早面条的发现地。
4000多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摧毁了中国西北部的一个村庄,紧随其后的洪水又将其封冻。2002年考古学家们在青海喇家村里,发现了裸露在岩层中长约50厘米、宽约3毫米的面条。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因与庞贝古城相似均毁于地震,所以被称为“东方庞贝”。
喇家遗址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是官亭盆地齐家文化时期的一个中心聚落。据发现的面条分析,它以种植业(粟)为主要经济来源,有发达的制陶、制石、制骨等手工业,更有制作精美玉器的作坊。这里丝绸之路上的商贸活动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很发达了。
更多关于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什么,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7154711654128221.html查看更多内容

返回目录

2002年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什么食物

2002年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面条。根据有关专家的鉴定分析,在青海喇家遗址出土的面条状遗存是小米做成的面条。由于喇家遗址的年代距今约4000年左右,这是迄今最早的面条遗存。青海民和喇家遗址是目前中国唯一的灾难遗址。2002年发掘中,在20号房址地面出土了一碗面条状遗物。
出土时,红陶碗倒扣于地面上,碗里积满了泥土,在揭开陶碗时,发现碗里原来存有遗物,直观看来,像是面条状的食物。但是已经风化,只有像蝉翼一样薄薄的表皮尚存,不过面条的卷曲缠绕的原状还依然保持着一定形态。面条全部附着在后来渗进陶碗里的泥土之上,泥土使陶碗密封起来,陶碗倒扣,因此有条件保存下来。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