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很多人可能对嫁给老外又如何和中国人移民美国生活自白:孤立无援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嫁给老外又如何和中国人移民美国生活自白:孤立无援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嫁给老外又如何?

事实上,嫁给老外,抑或是嫁给老美,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更没必要羡慕,如果大家对中国人的涉外婚姻稍有了解便会知道,个中滋味,只有当事人自己才知道。
最近碰到一位极品家长,一谈起他那嫁给了美国人的女儿,那种故作蔑视美国人,其实十分炫耀的口吻,实在有些折磨我的耳朵。他张嘴就是什么:美国有什么好?他们让我女儿入美国籍我硬是没有同意。刚开始还勉强忍受,任他尽兴,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弱弱地问了他一句:哪个“美国”死乞白赖地邀你姑娘入籍?按照令媛的婚龄,好像还木有资格入籍吧?他只好悻悻然地闭了嘴。实话实说,美国 局(包括其他西方 )是不可能主动邀请谁入籍的,别以为外国会像中国一样,出台无数所谓吸引人才的什么政策,到底有几个外国人愿意入中国籍?真是自作多情!
每每听到国人讨论跨国婚姻,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既为那些炫耀者,也为那些聆听者。其实,很多中国人的涉外婚姻,真没有好到令人羡慕,继而效仿的地步。
中国人的涉外婚姻,准确说应该是中国女性的涉外婚姻,因为中国男性与外国人成婚的概率极低,低到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通常在听到涉外婚姻的时候,基本上是指中国女性外嫁老外。
无论是改革开放之初,还是现在如今眼目下,中国女性嫁给外国人还是以绿卡为主要目标。不能否认的是,外国的绿卡政策并没有因为世界越来越国际化而有所放松,相反是越来越严格。而中国女性所嫁外国男人,以年纪稍长和二婚为多,偶有年纪相当者,应该都不属于中国人时下所认为的所谓门当户对标准。
从实用主义角度来说,中国女性中的再婚者或者年纪偏大的所谓剩女嫁老外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因为外国人一般不介意对方的年龄,当然,也有例外,默多克算不算一个例外?但是,如果都是头婚,且正当婚龄,到底有几个能真正找到如意郎君?当然,绿卡除外。最近知道的几对,几乎全是中国丈母娘倒贴,无论是场面浩大的婚礼,还是在异国他乡买房子。所以,外国女婿新婚时都比较兴奋,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否能够长久,谁知道?
对于涉外婚姻,我一直是唱衰的,更不敢苟同很多准丈母娘的如意小算盘。因为,涉外婚姻美满的真不多,尽管有时候看上去还不错,特别是已经有了像洋娃娃一样的孩子后。就我所知,真正能够白头到老的,除了那些二婚外,其他基本都离了。具体的原因,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知道。
关于涉外婚姻,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给那些梦想成为外国丈母娘的人泼泼凉水。
NANCY是澳大利亚ANZ的职员,上海人,专门负责交待中国顾客,去办银行卡的时候,碰巧认识了她。可能是因为年龄,也可能是她太需要找人倾诉了,她主动和我谈起了她的婚姻和家庭,这让我感到意外,一方面是第一次见面,其次是上海人生性戒备心很强,面子观念很重,像这么私密的事情是绝对不会对外人讲的。
NANCY到澳洲已经有20多年了,是新华人中到澳洲比较早的一批。她和一个地道的澳洲人结了婚,婚龄十七年,并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已经十五,女儿为十三。在这十七年中,他们买了房和车,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还清了全部贷款。Nancy的丈夫没有固定工作,主要负责每天接送两国孩子上学放学,偶尔打打零工,家里的生活开销完全靠NANCY。近几年来,他们夫妻之间基本处于分居状态,只是同在一个屋檐下,夫妻之间没有直接的语言沟通,平时交流靠互留纸条。NANCY感到非常困惑,也很委屈,她不知道为什么老公要她和离婚,她觉得自己拼死拼活、没日没夜的工作终于还清了贷款,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可老公和她已经没有任何语言交流。
看到她焦灼的眼神,我问了她一句,你想离婚吗?她摇摇头说:不。我看了看她然后对她说,首先,去买几件行头,把自己打扮得像个上海人;其次,向公司请个假,全家出门旅行,无论远近,出去住几天;与先生一起去看场电影,看场球赛;另外,再买辆车。在国外生活多年,她居然不会开车,为了尽早还完房贷,家里也没买车。她听完我的建议,不是十分肯定地说,这样行吗?其实,是不是行,我也不知道,但不试一下肯定是不行的。最终,还是离了。

返回目录

中国人移民美国生活自白:孤立无援

无 特别为大家整理了《中国人 美国生活自白:孤立无援 》这篇文章,仅供大家参考!!!
中国人 美国生活自白:孤立无援
作者南桥撰文:斯坦福大学博士王庆根学业和事业都很成功,却因抑郁症自杀,留下儿女。他的经历和我惊人相似,美国生存的压力究竟有多大? 后为什么还会抑郁?
南大校友王庆根,原为奥赛金牌得主,斯坦福大学化学博士,Paypal的首席工程师,可以说学业和事业都很成功,却因抑郁症自杀,留下一双儿女。
王博士的经历和我惊人地相似,我自己还苟活着,但同病相怜,觉得我们这些在美国生活得时间比较久的人,有必要多说说自己实际的生活状况,让其余的人做选择的时候,起码多一些参考。
我不知王博士的离世究竟是什么原因,但不妨借题发挥,顺着“压力”这个话题,说说在美国生存的压力。
海外生活孤立无助
国内报道,多强调王走上绝路,是因工作压力太大。表面上看这似是最合理的解释,但未必有普遍意义。就我自己的体验,海外中国人的隐形压力不止工作。
事实上,工作压力有时候还算次要。美国职场环境相对宽松,大部分美国上司处事随和。做同类工作,可能在国内的压力更大。当然我这里说的一切话都是笼统的说法,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那看不见的让人崩溃的压力究竟来自何方?我最近就遇到几个人,也抱怨说自己快得忧郁症了。原因和工作本身无关,倒是都牵涉到海外生活的孤立无助,或是紧张的家庭关系。
这种紧张来源有很多,比如孩子上学。美国学校通常三点下课。很多地方又规定,不到法定年龄,孩子不可无大人陪伴,单独在家。如果夫妻双方都上班,孩子的接送和安全就成了大问题。
另外,美国的暑假长达三个多月,这中间孩子怎么办?有的送回国,有的请国内祖父母来带,有的花钱请人, 有的送往暑期的各种夏令营。每一种方法,都非常折腾。
美国人自己也有这些问题,但他们毕竟是本地人,解决办法更多。有些是夫妇的一方把工作辞掉,或者换成 工作,时间上灵活起来,以便照顾孩子的起居和接送。
目前来说,美国经济萧条,双职工家庭越来越多。即便这样,妇女在家不上班,也是常态,所有人都理解,她们自己也坦然。
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的太太,被人指责“一辈子没工作过”,能谈什么经济?这个说法,反倒让罗姆尼得分。罗姆尼太太说她家中要负责五个孩子,这不叫工作什么叫工作?这个说法赢得了很多选民的认同。
美国的纳税是根据全家收入来算的。除非真能挣到钱,否则,考虑到纳税、雇人看孩子成本,孩子成长中家长参与的欠缺等多方面原因,去工作反而得不偿失。
如果孩子多,夫妻一方收入不高,那还不如别去上班。一定有那么一个公式,让我们计算到工作与不工作的成本-收益平衡点在哪里。
第一代 多为“孝顺”所累
这也不仅是经济问题,个人自我认知和心态调整也很重要。来自我们大陆的家庭,心态一关就很难过。不少家庭里,夫妻在美国生活久了,可因地制宜,适应当地环境。
但国内父母甚至其他亲戚的聒噪,则是新的一重压力。有些老年人一辈子下来,除了工作挣钱,找不到还有什么别的东西,可以去寄托人生的意义,也无法理解美国这边的情况,用国内环境下的心态,乱出主意。
他们有的是为了面子,希望告诉他人自己的孩子在美国某某地方上班,不希望邻居同事亲戚朋友知道自己的孩子在美国“没工作”。
他们不知道,这有时候是为了家庭的整体利益作出的一种主动选择。子女有时候出于孝顺,只好依从,好让国内父母显摆,小家庭的苦只有自己去尝。
也有的父母观念错误,比如“不要在家吃闲饭”,“不要吃丈夫的饭”,硬是劝子女去上班。中 庭,很多是一方出来读书,一方陪读,有了机会另外一方去读书,本来拿学位就有早晚,不是都能顺利找到理想工作。
有的家庭为了省几个钱,让国内老人过来带孩子。这会使得带孩子的问题表面上缓解,但是这会生出很多新的问题。
的问题是 ,在美国,保险通常只保“核心家庭”,亦即配偶和孩子。来访的父母不算dependent. 只能去另买保险。保险公司遇到这种既不是美国公民又不是年轻力壮的人投保,保险费通常很昂贵。
很多家庭看情况还行,就去侥幸赌一把,不去买,但一旦父母在美国生病,又没有保险,最终 费惊人,甚至一下子就能把小家庭拖垮。
这种风险,一些来访老人可能并不知道,有时候也不能理解。遇到这类问题,甚至在子女本来就已经压力重重的时候,因为自己不满而抱怨,让子女的家庭平添矛盾,使得人到中年、夹心饼干一样的他们痛苦不堪。
美国人在家庭关系中把夫妻关系摆在首要位置,夫妻关系和谐,子女会生活在幸福的环境之下,父母亲也可放心地安度晚年。
中国舍本逐末,教孝不教慈,把孝道摆第一位,甚至孝道压倒人道,把很多其它的关系给扭曲了。
久而久之,家庭的裂痕越来越大,小家庭又为了儿女或者父母的面子,强忍着在一起,形成过也过不好,离也离不了的亚婚姻。到了海外,在新的 环境之下,这种冲突越发明显。
职业 耗费青春
另外一个压力源是工作许可的问题。美国的 是一个复杂、漫长而又头痛的过程,人在美国扎下根来并不容易,有时候也没有必要,因为现在在国内,出国旅游、访学、商务也越来越容易。如果选择 ,除结婚和投资的渠道外,大部分中国留学生未来面临的是职业 。
这方面大部分人的过程相差无几:大家先读书,然后找工作,根据工作,一层层办工作许可,每一次都是一场小小的战斗。
要是读博士,起码得四五年时间搭进去。然后利用一年到一年半(因专业而异)的“职业实习期”(OPT),此间可合法找工作。
OPT是比较临时的工作身份,找到合适的工作后,得尽快转成工作签证。工作签证需要雇主帮你申请,雇主不肯,你只好再去找肯帮你办的雇主。工作签证三年一延,最多七年。
这期间,大家努力去办理绿卡。绿卡办理分几个优先顺序,杰出人才办得很快,这要看你的学位(多为博士学位),学术成果等。
余下类别多有根据国别的签证配额排期(相当于“入户指标”),排到了才可办理。这排期三五年是常事。排期中,不可轻易改变工作,这让很多人只好接受不满意的工作,这中间离开美国再回来,还要花钱申请Advance parole, "Parole"也是犯人假释的意思,真是“ 监”了。
几番折腾下来,到最终不再受“身份”限制,搞不好就 甚至十几年过去了。好多人当年的梦想,早已灰飞烟灭。大家只好把兴趣放到孩子和房子身上。
自我的丧失,对一个人来说是很凄凉的事。坦白地说,很多第一代 的人生基本上就这样荒废了。能自我安慰的一点,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好的环境,让他们不需要这样再来折腾。
出国是有风险的事,各位需要慎重。我倒不反对 这件事本身,但是需要好好权衡。千万不要有童话思维,认为到了美国,就可以“永远幸福生活”了。很多问题,不会因为你飞越了太平洋,就可以永久地留在身后。
目前喊 的中产家庭很多。遇到一个问题,人们解决的办法,一为抗争,一为逃离(fight or flight)。来美国十年了,我发觉flight也不是长久之计。
但愿我们都去努力,让中国的 和各方面大环境能好起来,日后大家的志向,会从“美国梦”,转移到“中国梦”上面。
我想我能做的,是尽量去介绍美国的 ,好让我们 各界人士去取长补短,让日后的 者、家长和儿童,对他人的模式,不再是只能望洋兴叹。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网站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传递信息。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