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对于芭蕾舞基本知识和芭蕾舞知识,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芭蕾舞基本知识和芭蕾舞知识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芭蕾舞基本知识

芭蕾舞是很多女孩子心目中一朵洁白轻盈的梦想,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芭蕾舞基本知识的资料,供你参考。

芭蕾舞基本知识1.古典芭蕾

古典芭蕾是在古希腊、古罗马民间自编自演、家族式舞蹈基础上萌发的,它自然纯朴,多半是露天野外起舞的。

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芭蕾舞就在复兴古希腊文明的基础上产生了。当时的意大利被分割为大大小小的邦城,每个邦城都有一位君主,这些君主为了向其他城邦炫耀自己的实力和财富,在宴会上还举办歌舞活动,这就是古典芭蕾演出的最初形式,

古典芭蕾有一套固定的审美模式,即“开、绷、直、立”,开是指男女演员的身躯肩、胸、胯、膝、踝的关节向外打开,特别两脚外开是一条线,呈180°,以展示人体修长,显示一种贵族气质。“绷”是指舞者在舞蹈进行中始终绷直腿部、脚部,展示一种挺拔修长之美。“直”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舞者在舞蹈中保持直立;二是指无论是舞蹈构图还是舞姿造型都强调直线运行。“立”是指芭蕾艺术是直立式的,体现欧洲人传统思维模式,对天充满着无限的向往。这就对芭蕾舞演员的身体条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那就是“三长一小一高”。三长:腿长、臂长、身长;头要小,脚背要高,腿的长度要比由颈骨到臀线长20公分。

事实上,古典芭蕾尚有浪漫派与古典派的区分。前者为十七十八世纪的舞剧《吉赛尔》。后者专指十九世纪的舞剧,如《天鹅湖》。两者较明显的差别在于舞者所穿的舞衣之不同,古典派的舞衣为纱质的短裙,称为classical tutu,,舞鞋质地

较软,而浪漫派的舞裙长及膝与踝之间,称为romantic tutu,舞鞋为硬式,便于舞者跐立。 除此之外,古典芭蕾依动作又可分为快舞与慢舞。快舞孕育于意大利,最大特色是跳跃与旋转,专指男舞者与女舞者随著迅速的 踊舞的舞蹈,所有活泼迅速而华丽的舞蹈均属之。慢舞孕育于法国,是法国舞蹈的最大特征,舞者以缓慢的动作,或以单脚支立平衡身体,构成优雅曲线之舞步与舞姿等均称为慢舞,这种舞蹈充满了纤细的美感。

在古典芭蕾舞剧中,通常以慢舞来表现男女的情爱场面,如天鹅湖中的第二幕公主与王子的双人慢舞。慢舞基本上是属于女性的舞蹈,而男舞者只是支扶女舞者的陪衬而已,对于女舞者来说,无非是一个呈现其舞艺与优美曲线的大好机会,而此时表现身体的平衡更显得格外重要。

如今快舞与慢舞虽以交互使用,但仍可视其强调的程度,来分辨意大利派的华丽与法国的浪漫气质。

芭蕾舞基本知识2.现代芭蕾

现代芭蕾吸纳了现代舞的编排设计特色,在芭蕾中融入现代元素,淡化情节,以表达内心的感受及心理活动为主。在舞台设计和服装上更简洁凝练。舞蹈造型独立于情节,注重表现 本身的内涵, 与舞蹈紧紧相随。在 的取材上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既运用古典 ,也大量运用现代 ,后现代 。电子合成 ,流行歌曲,摇滚 ,爵士乐曲等都已融进现代芭蕾中。独到的 理解和编导设计使得现代芭蕾更加绚烂多姿,异彩纷呈。

比如《红色娘子军》,描写的是中国30年代的故事,反映的是现代生活的舞剧,

所以就标示为“现代芭蕾舞剧”。在古典芭蕾基础上发生较大变化的还有运用交响乐编舞的“交响芭蕾”代表作有《小夜曲》,《协奏曲》,主要吸收现代舞的编舞方法与技巧。

现代芭蕾摒弃或淡化戏剧情节;重视形式和结构;能自由处理时空转换;追求现代主义 知识;追求舞蹈语音的流畅;对人生哲理和价值观的思索,题材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化,风格的多元化和发展三维空间技术等为基本艺术特征。

现代芭蕾完成了从戏剧芭蕾向交响芭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与现代舞的结合;从民间舞蹈中吸收营养,促进了东西方向 的交流;最终完成了与现代主义 的并轨。

芭蕾舞基本知识3.当代芭蕾

当代芭蕾是指从1977年一直到现在仍在发展着的芭蕾。当代芭蕾是集前四个时期辉煌成就之大成的硕果,在审美原则、创作过程和训练方法等方面,积极借鉴和吸收现代舞的一些经验,融合现代舞训练体系,因而形成了具有现代意识和当代精神的新芭蕾风格。当代芭蕾具有多元化、开放性的艺术特征。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威廉·福赛斯编导的《多少悬在半空中》。我们可以从这一作品中总结出,当代芭蕾弱化了审美性,甚至完全摈弃了戏剧般的情节性,在其中可以看到很多现代舞的影子,使芭蕾俨然成了竞技型舞蹈。

当代芭蕾深受1970年代“知识爆炸”、90年代“冷战”结束的影响,美学特征是将古典芭蕾的条件、能力、技术和流畅同现代舞的时代、个性、开放和原创完美地融为一体;训练方法是在古典芭蕾的基础上,融合玛莎·格莱姆和默斯·堪宁汉的两大现代舞体系。

返回目录

芭蕾舞知识

芭蕾舞,追溯其起源,大体可以举出以下几方面:古希腊的舞蹈、古罗马的拟剧表演和意大利的职业喜剧、中世纪杂耍者的艺术、法国和意大利宫廷舞会上的舞蹈以及欧洲各国的民族民间舞蹈。芭蕾在萌芽阶段上吸收这几个方面的养料,经过在古典主义审美理想的指导下的改造变形,成为了芭蕾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大利芭蕾的源头主要有:

△柴可夫斯基《天鹅湖》

一、 古希腊的舞蹈

希腊是古代世界的文明中心, 、戏剧、舞蹈各种艺术形式都很发达。没有希腊的 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同样,没有古代希腊罗马的高度发达的 特别是悲剧、喜剧和拟剧的演出,就没有中世纪杂耍和意大利职业喜剧的艺人和技艺,很难有后世的芭蕾艺术的诞生。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都为舞蹈这种以人体美为中心的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个结实、健美的人体,在当年的希腊是受人尊敬和称羡。在希腊人的心目中,体魄健全匀称,腿脚灵巧敏捷的人体是十分理想的。他们不怕裸露自己的身体,在庄严的神庙或节庆仪式上展示裸露的身体。

那个时代的舞蹈按主要特征分为:宗教礼仪舞蹈、战争舞蹈、家庭舞蹈和酒神祭祀舞蹈。神话贯穿在古代希腊人的整个文学艺术创作中,舞蹈同样也与神话紧密相连。古希腊舞蹈最大的特点是舞蹈与颂诗、 的紧密结合,是综合性演出。歌者和舞者由一人兼任,载歌载舞。其次,这些舞蹈的动作很简单,变化不多,主要是组成一些不同的图案,第三,当时以群舞为基本形式,注重共性和协调,而不突出个性,独舞表演是很少见到的。

△简·科拉里《吉赛尔》

二、古罗马的拟剧

公元前27年,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公元2世纪,版图最大,逐渐产生危机,导致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衰落,倒退到自然经济。在罗马奴隶主统治时期,古希腊 艺术传入罗马,经过当地居民的消化改造,发展成了独特的“拟剧”(哑剧)艺术形式。在“拟剧”表演中,演员用手势和动作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塑造性格,没有台词,只有 伴奏。“拟剧”原义是“用模拟再现一切”,盛行于罗了·马宫廷,尤其是奥古斯多大帝时代更趋鼎盛,发展很快,十分普及。公元1世纪,“拟剧”用来泛指一切戴面具表演故事的戏剧舞蹈形式。

拟剧演员人数一般不多,往往由同一位演员,靠更换面具模仿不同人物的各种动作,以达到塑造不同性格的目的。通过拟剧表演,一方面消遣娱乐,另一方面起到喻事教诲的作用。拟剧中 和舞蹈比较丰富,烘托着情节的发展和性格的刻画。初期男女角色一律有男演员扮演,到3-4世纪出现女性拟具演员。节目内容常常是滑稽可笑和轻松愉快的幽默讽刺,有时拿皇帝和众神作业揶揄取笑的对象。因触犯了统治阶层,最后遭到禁演。


△马里乌斯•彼季帕和列夫•伊万诺夫《胡桃夹子》

三、中世纪杂耍者的技艺

古罗马灭亡后,欧洲开始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史称“中世纪”。中世纪的欧洲是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有着愚昧野蛮、残暴冷酷的一面,也有相当丰富多彩的市民 和民间节庆歌舞表演。这种世俗的欢乐生活违背了封建教会的禁欲主义,遭到明令禁止。在业余爱好者中间产生了第一批职业艺人。随着城市的兴起,农村艺人纷纷进城挣钱谋生,在某种程度上也继承了罗马拟剧的传统。

中世纪教会对民间舞蹈进行残酷的迫害,凭借民间节庆活动,人民个大众把舞蹈活动合法化,在节庆活动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各国民间舞蹈的优秀成分,流传到古典芭蕾艺术中,称为后者的舞蹈本分的一个构成要素。杂耍者是中世纪流浪艺人中的一种,能歌善舞、拿着道具跳舞——这些舞蹈也是他们吸取欧洲民间舞蹈技巧自行编排的。花样很多,技巧较高。

芭蕾艺术源远流长,在萌芽时期,吸收了各种不同的养料。其主要者有三:在戏剧结构和演出形式上,早期芭蕾借鉴了希腊的悲剧和喜剧、罗马的拟剧以及中世纪的职业喜剧;罗马拟剧对芭蕾中哑剧成分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初的芭蕾动作语汇,更是直接搬用了当时的宫廷舞会上的舞步,以及整理吸收了流传下来的欧洲民间舞蹈。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