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对于新型布尼亚病毒和布尼亚病毒有什么区别和布尼亚病毒SFTSV致病机制研究获进,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型布尼亚病毒和布尼亚病毒有什么区别和布尼亚病毒SFTSV致病机制研究获进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新型布尼亚病毒和布尼亚病毒有什么区别

新型布尼亚病毒 卫生部门从蜱虫中毒者体内分离出的病毒。或将被认定为一种新型病毒。从目前来看,这一病毒主要由蜱传播,且可以治疗,病死率很低。目前未发现人传染人的病例。布尼亚病毒自然感染见于许多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蚊、蜱、白蛉等),可感染小鼠,并能在一些哺乳类、鸟类和蚊细胞培养中生长;对人可引起类似流感或登革热的疾病、出血热(立夫特谷热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等)及脑炎(加利福尼亚脑炎)。有蚊媒、蜱媒、白蛉媒3种传播类型。 锁定元凶 “河南蜱虫叮咬事件”的元凶或将锁定为一种新型的布尼亚病毒,而卫生部也正在组织专家制订“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诊疗方案”,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上,对发现的感染病例,进行有效的界定和治疗。 9月12日,专家表示,从目前来看,这一病毒主要由蜱传播,是可以治疗的,而且病死率很低,公众不必恐慌。 [1] 编辑本段蜱虫近照 河南小小蜱虫竟然能致人死亡!什么毒虫这么危险,我们带你近距离看蜱虫。2010年的夏天,在河南 蜱虫近照 [2] 省商城县有很多人被一种名叫蜱的虫子咬伤,情况严重者竟然死亡。一时引起了当地居民的恐慌。 蜱虫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 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编辑本段分离病毒已从病人身上分离出病毒 9月12日,记者了解到,中国疾控中心有关部门已经从病人身 专家组成员对医生进行培训 [3] 上分离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 卫生部正组织专家制订相关诊疗方案。此次专家组成员不仅来自中疾控以及北京的医院,河南、山东等地的基层医生也加入其中。昨日,记者联系到专家组成员之一、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系主任、北大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徐小元证实相关部门已经分离出病毒的说法。 有专家称,“布尼亚病毒”是一个大类,而“新型布尼亚病毒”可能会被认定为一种新病毒,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布尼亚病毒自然感染见于许多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蚊、蜱、白蛉等),对人可引起类似流感或登革热的疾出血热(立夫特谷热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等)及脑炎(加利福尼亚脑炎)。 病毒未现人际传播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2010年5月,卫生部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临床等有关专家,编写印发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方案(试行)》。根据方案要求,卫生厅进一步组织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重点发现并证实可能同样引起临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状的一种布尼亚病毒。 此次卫生部正在组织专家编写的“诊疗方案”中,已暂时使用了“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这一说法。但这是否是这一病毒的最后名称,记者并未得到明确证实。 徐小元说,方案中将包括病毒的监测、诊断、鉴别、治疗等内容,他强调,这一病毒仍然需要按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进行监测,并且这一病毒通过蜱传播,目前未发现人传染人的病例。 对于此病毒的“致病力”的问题,徐小元认为,河南这么多年有疑似500多人感染,18人死亡,死亡率很低。 徐小元强调说,这种蜱传疾病具有地域性的特点,而且感染多在3—11月份,在治疗上,只要对症治疗,如果出现了细菌感染的情况,使用相应的抗生素,都能达到不错的效果,所以公众没有必要因此恐慌。 热点 9月12日下午5时25分,卫生部专家组与河南省疾控部门在商城县召开技术工作会,多家媒体旁听并提问。专家组组长、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主任王世文介绍了专家组这两天在商城的调研情况,并称今后相关蜱传疫区的医务工作人员将在岗前接受无形体病的防治知识培训。 专家组成员之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称,目前调查工作正进入到系统研究阶段,于昨日正式启动对病人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 [1] 编辑本段防治措施卫生部专家组培训一线医生 据悉,专家组一行自来到商城后,多次赶赴当地疾控中心和县医院以及商城县多个乡镇,对商城县蜱传疾病的防控和治疗进行了督察和技术指导。专家组成员于到达当日,在河南省商城县人民医院对一线医生进行了一次培训。这次培训共召集了商城县19个乡的医生,包括商 蜱虫 城县医生以及信阳市治疗蜱虫叮咬病例较多的几位主治医师。 王世文表示,这次商城之行的调研成果将为卫生部门制订修改相关防控方案提供依据,其中包括今后相关疫区的医务工作人员将在上岗前接受无形体病的防控培训。但王世文同时也称,蜱传疾病疫区的划定还没有明确。 至于这次商城蜱传疾病致死事件,能否使得相关部门对我国整个防疫体系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突破,王世文表示,只能等他向卫生部汇报之后,等待研究决定。 疾控部门回应瞒报质疑 昨日会上,有媒体记者问道,商城当地有群众反映,一些被蜱虫咬过之后死亡的人,当地官方并没有上报,“当地疾控部门确定蜱传疾病致死病例的依据是什么?” 河南疾控部门负责人表示,流行病学病例的确定与老百姓的直观认识并不完全相符,譬如蜱传无形体病,疾控部门必须确定死亡病例有发热及血小板减少以及出血等症状,而且还要排除其他死因,才能最终确定为该种病例。 本报记者提问称,本报掌握了两例死者的部分病例资料,显示商城县鲇鱼山乡农民龚正成和伏山乡农民雷呈华,分别被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和无形体病,两人最后都不治身亡,却没有出现在商城县上报的死亡病例之中,原因何在? 河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许汴利解释说,像龚正成这样的患者,因为在家中死亡,给疾控部门的数据统计造成了困难,而对于其他媒体所反映的未列入统计数据的个例,已责成商城县有关部门进行调查。 许汴利称,在2007年信阳发现3名疑似无形体病病例后,当地疾控部门立即加强了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病例的监测,并制定了诊疗的方案。 [1] 编辑本段病例与传播商城县平均每村一个病例 据王世文介绍,2009年,商城县发现疑似无形体病病例87例,死亡5例;今年截至目前,共发现120例,死亡1例,当地平均一个村一个病例,发病时间多集中在4月份至8月份,94.2%的患者为农民,其他则为学生和商业服务人员等。病患相对集中的年龄是50岁以上,其中男女的比例为1:2.7,发病地点则集中在浅山丘陵地带。 但王世文指出,因当地三分之二的青壮年农民都外出打工,留下村民以老人和妇女居多,所以上述数据并不具备精确的流行病学价值,还需要进一步调查和修正。 病原体传播率与蚊子差不多 王世文还介绍说,经过卫生组专家对当地村民和村医的调查,发现当地的宣传已经有一定成效,基本上村民和村医对无形体病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王世文还称,这次调研帮助其纠正了之前的一些学术观点,比如这次他发现家禽身上并没有蜱虫,蜱虫多集中在发毛较细的家畜身上,这将为其修改相关防控方案提供了新的依据。下一步,有关部门将重点研究蜱传病原体原宿主的情况。 王世文表示,商城县出现的疑似无形体病病例基本上可以肯定为蜱传疾病,但民众不需要对蜱虫过于恐慌。蜱的病原体传播率与蚊子差不多,根据其传播特点和传播途径而言,这种病是可防可控的。

返回目录

布尼亚病毒SFTSV致病机制研究获进展,新进展是什么?该如何了解?

SFTSV是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于2010年在中国首次发现,属白蛉属。SFTSV是一种单链负性RNA病毒,可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死率可高达6.3% ~ 30%。

更危险的是,最近在宠物身上发现了SFTSV感染。近年来,SFTS的发病已扩大到中国至少15个省份,韩国、日本、越南等亚洲 也发现了该病,表明疫情范围在扩大,仍存在暴发疫情的风险。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的特殊治疗方法。由于SFTSV对公众健康的巨大威胁,引起了病毒学领域的广泛关注。

近日,医学院吴志伟教授基于免疫学研究成功研制出抗SFTSV的骆驼纳米单克隆抗体,引起了市场的关注。这是治疗SFTSV感染的一项重大进展。南京大学吴志伟教授 的研究组于2014年开始对新型布尼亚病毒进行SFTSV研究。课题组从临床病毒学出发,对急性SFTSV感染[1]患者的临床表现、病毒载量、细胞因子调控、血清干扰素水平、外周血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及树突状细胞动态变化进行了全面研究。

随后,该团队调查了SFTSV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注意到不受控制的高水平病毒血症是导致SFTSV严重感染和死亡的最关键因素。重症和死亡患者出现严重体液免疫缺陷,导致对病毒核衣壳和包膜糖蛋白的抗体严重缺乏。这种严重的体液性免疫缺陷会导致无法控制的病毒 和高水平的病毒血症,最终导致细胞因子风暴、血小板减少性凝血功能障碍,并最终导致多器官疾病、衰竭和死亡。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