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对于仲秋是什么意思农历九月为深和仲秋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仲秋是什么意思农历九月为深和仲秋是什么意思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仲秋是什么意思农历九月为深
仲秋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八月的望日(即十五),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民间中秋节有吃月饼、赏月、赏桂花、猜灯谜等多种习俗。
相关:
中秋夜,天高月圆,酒足饭饱,最易舒展对明月的感触。当年东 张衡在他的天文著作《灵宪》中说,月亮中是因“ 积而成兽,像兔、蛤焉,其数偶”。
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引用佛家说法,说月中所有,乃地上山河的影子,蟾兔都是“地影空处水影也”。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观察,倒是与今天科学的说法一致。他说:“月如银圜,本自无光,日耀之乃有光。其圆非圆,乃月与日相望,其光全耳。及其阙也亦非真阙,乃日光所不及耳。”
在很早之前,刘安在《淮南子》中其实已经说过:“月望日,夺其光,月十五日与日相望,东西中绝则月食夺光也。”
仲秋是什么意思
“仲秋”与“中秋”的确是两个有区别的词,有人将其划上等号是不准确的。二者诚然是有联系的,但还没到划上等号的那一步。
一、“仲秋”与“中秋”的相同之处
“仲秋”与“中秋”这两个词有两点相同之处。
第一,这两个词都可用来表示“秋天正中间”这个“时间点”。一般来说,这个“点”就是秋季三个月(农历七月、八月、九月)正中间的那一天,也就是农历八月十五。当然也有人说是农历八月十六。在这里,“仲”是“中间”“居中”的意思。
第二,这两个词都可用来表示“中秋节”这一天,因为二者都可以表示农历八月十五,所以,就都可用来称呼那个团圆节,也就是既可称为中秋节,也可称为仲秋节。
有的地方把农历八月十六作为“中秋”或者“仲秋”,所以,也就相应把这一天作为“中秋节”或者“仲秋节”。
二、表示“八月”的“仲秋”不作“中秋”
古代在表示季节的三个月时,习惯于用“孟、仲、季”来区分。
因为“孟”有“最大”“第一”的意思,所以,用孟春、孟夏、孟秋、孟冬来表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第一个月。
因为“仲”有“居中”“第二”的意思,所以,用仲春、仲夏、仲秋、仲冬来表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第二个月。
因为“季”有“最小”“最后一个”的意思,所以,用季春、季夏、季秋、季冬来表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第三个月。
用来表示每个季节的第二月的,只能用“仲”,而不能用“中”。因此,“仲秋”是指秋季的第二个月,也就是“农历八月”,就不能使用“中秋”。
这就是“仲秋”与“中秋”的明显区别,可见这两词中间是不能划等号的。
三、作为节日倾向于称为“中秋”“中秋节”
“仲秋”与“中秋”两词,虽然在古代都可以用来指中秋节,但是,从古到今,人们还是倾向于使用“中秋”一词。即使不用“中秋节”而是用“中秋”,人们都知道这是指“中秋节”。古代诗歌中的“中秋”,一般都是指中秋节。
在《辞海》中,根本就没有收入“仲秋”一词,而是把“中秋”注为“农历八月十五日”“俗称“团圆节”,并明确这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可见,从规范角度说,也是应该使用“中秋”一词。
古人很少把“中秋节”称为“仲秋”。古人笔下的“仲秋”基本上是指“秋季的第二月”,也就是指“八月”。
南北朝时的鲍照有“江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的诗句,这里的“仲秋”是指农历八月。再看唐代诗人王维写的诗句:“仲秋虽未归,暮秋以为期。”这里的“仲秋”同样是指农历八月”,“暮秋”是指农历九月。
同样,古人称农历七月为“孟秋”,比如“孟秋七月时”“江南孟秋天”。而称呼农历九月则是“季秋”或“暮秋” ,如“纵横天际为闲客,时遇季秋重阳节”;“八月川原旱欲然,季秋连雨顿澄鲜”等等。
特此建议:在表示中秋节这个意思的时候,还是要使用“中秋”一词,不建议使用“仲秋”。而当你想表达秋季第二个月的意思时,那就可以使用“仲秋”了。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