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对于杨森的个人履历和民国川军将领杨森生平,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杨森的个人履历和民国川军将领杨森生平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杨森的个人履历

杨森,字子惠,原名淑泽,又名伯坚,1884年2月出生于四川广安县龙台寺乡(现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祖籍湖南衡州府草堂寺。杨森幼时,家境一般,其父为邑武庠生,受此影响,他自小便对习武从军深感兴趣。1904年,杨森中学毕业,1906年入四川陆军弁目队,1908年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与刘湘、唐式遵、潘文华等同学,这些人后来形成以刘湘、杨森为首的“速成系”四川军阀集团核心人物。毕业后分发新军17镇任排长,因杨森对士兵训练认真,在会操、考核及比赛中,他的排多次夺魁,1910年升第33混成协一营右队官,同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任川军第1师王陵基部队任营长。1913年,投熊克武部川军第5师,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被俘。滇军将领黄毓成在 俘虏时,见众俘虏都甚为惶恐,惟独杨森显得毫无惧色,有胆有识,黄毓成见杨森很有胆色,身材魁梧,便对他产生好感,留他在司令部当副官。1915年1月任云南讲武堂队长,12月任护国一军第二梯团中校参谋,参加了护国战争。1917年任滇军第2军参谋长兼独立团团长。1920年4月脱离滇军,任川军第9混成旅旅长、泸永镇守使、第9师师长。
1923年任川军第2军军长,在一、二军之战中战败,逃宜昌依附吴佩孚,由吴任为陆军16师师长,9月5日授陆军中将衔,10月23日授将军府森威将军。1924年2月率部返川,3月8日,加上将衔,兼任四川前敌总指挥。杨森在吴佩孚的有力支持下,卷土重来,占领了重庆,而后又克成都,将熊克武等逐至川南。5月任四川军务督办。成为北洋政府在四川的代理人。同年,杨森事业达到顶峰,他雄心勃勃吼出“建设新四川”的响亮口号,推行“新政”:一、修建马路;二、开辟公共体育场;三、成立通俗 馆;四、提倡“朝会”等措施。杨森推行“新川政”,在四川诸多军阀中独树一帜,许多人认为这是历史进步,大夸杨森有魄力。但由于他一些作法横蛮,不合理,比如连老百姓不修指甲,穿长衫都要遭惩罚,自然也遭到不少人讥笑、反对。杨森虽然高呼反封建,解放妇女的口号,实际他也真正做到了在四川解除妇女缠足等好事,但他却明娶了好几个小老婆,实在令人觉得他所谓的做法只是一种形像工程罢了。老百姓私下开玩笑说:“杨军长,提倡妇女要解放,娶了几个小婆娘!”杨森还是改不了旧军阀的陋习。
1925年5月段祺瑞免去杨森的四川军务督办职务,调往北京署理总参谋长,以刘湘取代其军务督办之职。但杨森怕兵权旁落,于是赖着不走,由此刘杨关系交恶,杨森发动“统一全川”之战,威震全川。7月,刘湘拉拢黔军袁祖铭组成倒杨联军,杨森部的师长王缵绪也来了个临阵倒戈。刘湘把杨森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森威将军”作战失利,只得狼狈不堪地只身出川逃往汉口,任吴佩孚“十四省讨贼联军”川军第一路总指挥。1926年2月纠集旧部,再次杀回四川。刘湘被迫与杨森求和,双方在武汉签定了“丙寅公约”,规定归还原来杨森所属的兵权,同时由杨部和刘湘所属部队共同驱逐黔军。杨森回川后,袁祖铭自知无力和杨森争锋,率已部的滇军退入了云南,杨森的实力和地盘大为扩展,拥有六十多个团,七万多的部队,控制了下川东各县,再次成为川中的一霸。
1926年10月23日,杨森接受国民政府任命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兼川鄂边防总司令之职,朱德是该军党代表;要响应北伐军率师反吴,但他却暗中却继续担任吴佩孚任命的“讨贼联军第一路总司令”。8月13日,刘湘等川军将领通电讨吴,杨森却接受吴所任命的四川 之职,并自封为“援鄂川军总司令”。配合北洋军阀向北伐军进攻。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分裂 ,他以占有汉阳兵工厂为条件,电请杨森出兵鄂西,攻打武汉国民政府。杨森见此举有利可图,于5月5日以“奉命出兵,讨伐武汉”为名,带兵自万县东下,抵达宜昌。5月21日,在湖北仙桃镇,杨森部遭唐生智截击,所部几乎被全部歼灭,只领了少数部队回川。因收留兵败入川的吴佩孚,于1928年1月被南京政府免职,5月所部发生内讧,部下郭汝栋部自任20军军长独树一帜,范绍曾部等转投刘湘。他实力虽然大损,但对落难的吴佩孚的死忠却使人对他的品德刮目相看。1929年1月,在下川东之战中进攻刘湘失败,兵败于铁山坪、张关一线,所部仅剩六个残缺不全的旅,所属川东21个县亦被刘湘所占。他退入渠县,从此寄人篱下,失去了争霸四川的资本。1933年10月参加对红军川陕根据地的六路围攻,任第4路总指挥。1935年奉命率部围堵长征红军,他派第一,第四旅在叙永堵截红军,第二、六旅在大渡河布防,并写信给朱德,要求互不侵犯。朱德回信,只要他不堵截红军北上抗日,红军不会打他,从此他就派部队假装打仗,以保存实力。1936年2月25日叙任陆军中将。

返回目录

民国,川军将领杨森生平?

杨森(1882~1977),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号子惠,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882年农历一月二十四日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龙台寺一个小官吏家庭。其父当过清朝典吏,杨森兄弟姊妹五人,他排行老大。 1904年,年仅22岁的杨森入读四川陆军军官速成学堂。他和刘湘、唐式遵、潘文华等是同学,这些人后来形成以刘湘、杨森为首的“速成系”四川军阀集团核心人物。1906年,杨森毕业后加入四川总督锡良成立的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弁目队。次年,他又考入四川高等军事讲习所。1918年,被分到成都新军十七镇当排长。因杨森对士兵训练认真,在会操、考核及比赛中,他的排多次夺魁,1910年被晋升为四川陆军三十三混成协第一营右队队官,是年加入孙中山 的同盟会。1913年夏,杨森在王陵基部队任营长。在孙中山 发动了第二次讨袁战争后,在一次与护国军交战的过程中,杨森被俘。滇军将领黄毓成在 俘虏时,见众俘虏都甚为惶恐,惟独杨森显得毫无惧色,有胆有识,黄毓成见杨森很有胆色,身材魁梧,便对他产生好感,留他在司令部当副官。后来,杨森在滇军中逐渐升迁,历任云南讲武堂队长,护国军第一军第二梯团参谋,靖国军第二军参谋长等职。起初,他参与滇军对川军作战,而后杨森与刘湘联络,联合对付“西南王”唐继尧。1916年,杨森部反戈,转投川军,被任命为川军第九混成旅旅长,后又提升为第九师师长。1921年,杨又任第二军军长。此时的杨暗中投靠北洋军阀吴佩孚,立志争霸四川,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军阀混战。
1922年,杨森与刘湘计划统一四川,杨率先对第一军进行突袭,不料被第一军的刘伯承部打得溃败,于8月中旬兵败逃往宜昌。是月,杨森被任命为北洋陆军第十六师师长,兼任四川前敌总指挥。杨森在吴佩孚的有力支持下,卷土重来,占领了重庆,而后又克成都,将熊克武等逐至川南。1924年5月,北洋政府任命杨森为四川军务督办,杨森成为北洋政府在四川的代理人。同年,杨森事业达到顶峰,他雄心勃勃吼出“建设新四川”的响亮口号,推行“新政”:一、修建马路;二、开辟公共体育场;三、成立通俗 馆;四、提倡"朝会"等措施。杨森推行"新川政",在四川诸多军阀中独树一帜,许多人认为这是历史进步,大夸杨森有魄力。但由于他一些作法横蛮,不合理,比如连老百姓不修指甲,穿长衫都要遭惩罚,自然也遭到不少人讥笑、反对。杨森虽然高呼反封建,解放妇女的口号,实际他也真正做到了在四川解除妇女缠足等好事,但他却名娶了好几个小老婆,实在令人觉得他所谓的做法只是一种形象工程罢了。老百姓私下开玩笑说:“杨军长,提倡妇女要解放,娶了几个小婆娘!”杨森还是改不了旧军阀的陋习。 1925年5月段祺瑞免去杨森的四川军务督办职务,调往北京署理总参谋长,以刘湘取代其军务督办之职。但杨森怕兵权旁落,于是赖着不走,由此刘杨关系交恶,7月,刘湘拉拢滇军袁祖铭组成倒杨联军,杨森部的师长王缵绪也来了个临阵倒戈。刘湘把杨森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森威将军”作战失利,只得狼狈不堪地只身出川逃往汉口。后来杨被吴佩孚委任为讨贼联军川军第一路总司令,纠集旧部,再次杀回四川。刘湘被迫与杨森求和,双方在武汉签定了“丙寅公约”,规定归还原来杨森所属的兵权,同时由杨部和刘湘所属部队共同驱逐黔军。杨森回川后,袁祖铭自知无力和杨森争锋率已部的滇军退入了云南,杨森的实力和地盘大为扩展,拥有六十多个团,七万多的部队,控制了下川东各县,成为川中的一霸。
1926年10月23日,杨森接受国民政府任命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兼川鄂边防总司令之职;要响应北伐军率师反吴,但他却暗中却继续担任吴佩孚任命的“讨贼联军第一路总司令”。8月13日,刘湘等川军将领通电讨吴,杨森却接受吴所任命的四川 之职,并自封为“援鄂川军总司令”。配合北洋军阀向北伐军进攻,但被击败。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分裂 ,他以占有汉阳兵工厂为条件,电请杨森出兵鄂西,攻打武汉国民政府。杨森见此举有利可图,于5月5日以“奉命出兵,讨伐武汉”为名,带兵自万县东下,抵达宜昌。5月21日,在湖北仙桃镇,杨森部遭唐生智截击,所部几乎被全部歼灭,只领了少数部队回川。 次年杨森与刘湘由于争夺地盘再次交恶发生战事,他和刘湘既是速成学堂的老同学,又是争王抢霸的冤家对头,被当时老百姓形容为“活像小娃儿打架戏耍”,先打一回,又来和好,再打仗;说到底啊,那个年代,军阀们为争地盘,争利益,三天两头打仗,过不了几天又和好了,可不就像是小孩子打架一样么,你打过来,我打过去,争的就是能瓜分多少地盘和利益。可惜的是,年年打仗造出来的兵灾匪祸连累了多少老百姓。这一回,杨森又失利了,兵败于铁山坪、张关一线,所部仅剩六个残缺不全的旅,所属川东21个县亦被刘湘所占。此后杨森经过5年的经营,再次得以恢复。
1935年,由于北方的日军在华北地区的步步紧逼,侵略“气息”弥漫全国,国民政府开始了整军计划,召集川军将领开展裁军会议,化地方军为正规的国防军,其目的一来淘冗选精,加强 国防实力,二来可减弱地方军阀的军力,使其不能和中央政府抗衡。此次整军,川军被裁去五分之二,只能保留200个团,杨森被任命为国民陆军第20军军长,所属三个师(133师,134师,135师)。1936年1月31日,国民政府令第20军杨森部直接归重庆行营指挥,20军成为第一支“中央化”,“ 化”的川军。
七七事变爆发后,刘湘和诸多川军将领纷纷通电请缨,率部抗敌人,8月,川军组成第22和第23集团军被作为第一批出川抗日的军队,而此时正在贵州驻防的第20军杨森部和第26师刘雨卿部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直接派往淞沪前线……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