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对于吕氏春秋·本味篇和吕氏春秋·本味,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吕氏春秋·本味篇和吕氏春秋·本味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吕氏春秋·本味篇

《吕氏春秋·本味篇》古今对译

文/(战国)吕不韦
《吕氏春秋》的第l4卷《本味篇》,是伊尹以“至味”说汤的故事,来说明任用贤才,推行仁义之道可得天下的道理,得天下者才能享用人间所有美味佳肴。但在本意之外却不经意间记述了当时推崇的食品和味料,同时也提出了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烹饪理论,是研究我国古代烹饪史的一份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
【原文】
汤得伊尹,祓(音弗)之于庙,爝(音决)以爟(音灌),衅以牺猳。明日设朝而见之,说汤以至味。汤曰:“可对而为乎?”对曰:君之国小,不足以具之,为天子然后可具。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音觉)者臊,草食者膻。恶臭犹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译文】
汤得到了伊尹,在宗庙为伊尹举行除灾祛邪的仪式,点燃了苇草以驱除不祥,杀牲涂血以消灾辟邪。第二天上朝君臣相见,伊尹与汤说起天下最好的味道。汤说:“可以按照方法来制作吗?”伊尹回答说:“君的小,不可能都具备;如果得到天下当了天子就可以了。说到天下三类动物,水里的味腥;食肉的动物味臊;吃草的动物味膻。无论恶臭还是美味,都是有来由的。味道的根本在于水。酸、甜、苦、辣、咸五味和水、木、火三材都决定了味道,味道烧煮九次变九次,火很关键。一会儿火大一会儿火小,通过疾徐不同的火势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不失去食物的品质。调和味道离不开甘、酸、苦、辛、咸。用多用少用什么,全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将这些调料调配在一起。至于说锅中的变化,那就非常精妙细微,不是三言两语能表达出来说得明白的了。若要准确地把握食物精微的变化,还要考虑阴阳的转化和四季的影响。所以久放而不腐败,煮熟了又不过烂,甘而不过于甜,酸又不太酸,咸又不咸得发苦,辣又不辣得浓烈,淡却不寡薄,肥又不太腻,这样才算达到了美味啊!”

返回目录

吕氏春秋·本味?

《本味篇》为《吕氏春秋》第14卷,记载了伊尹以“至味”说汤的故事。它的本义是说任用贤才,推行仁义之道可得天下成天子,享用人间所有美味佳肴,但在其中却保存了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烹饪理论,提出了一份内容很广的食单,记述了商汤时期天下的美食。它是研究我国古代烹饪史的一份很重要的资料。

中文名
本味
书名
《吕氏春秋本味篇》
来源
《吕氏春秋》第14卷
作者
吕不韦
时代
战国时期
出处及本意
吕不韦(约公元前292年~约公元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先为阳翟大商人,帮秦襄公从赵国回到秦国登基后被任为秦相。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仲父”,掌秦国实权。秦王政亲理政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

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人。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一字千金便是因为吕氏春秋而来的)26卷,内计12纪、8鉴、6论,共160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下、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本味”一词。首见于《吕氏春秋》中的《本味篇》。“本味”两种含义,一是指,烹调原料的自然之味。二是指,进烹调而出现的美味。
今义
今人一般将“原本味道(如烹调原料的自然之味等)”简称为“本味”;本味又有一词叫回归本味意思就是回到本来的样子。同时,一些酒店餐厅等也有取名叫“本味”的,如广州、成都等地即有。
篇章
《吕氏春秋本味篇》
汤得伊尹,祓之于庙①,爝以[1]火②,衅以牺[2]③。明日设朝而见之,说汤以至味。汤曰:“可对而为乎?”对曰:“君之国小,不足以具之;为天子然后可具。夫三群之虫④,水居者腥,肉[3]者臊⑤,草食者膻。恶臭犹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⑥,九沸九变,火为之纪⑦。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⑧,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⑨。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⑩,酸而不酷,咸而不减⑾,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月侯]⑿。"
注释
①拔之于庙:在宗庙为伊尹举行除灾去邪的仪式。祓,一种除灾求福的祭祀仪式。
②爝以[1]火:爝,烧苇草以拔除不祥;[1]火,将柴禾放到桔槔上吊起来烧,也是除灾的仪式。
③衅以牺[2]:衅,杀牲涂血;[2],公猪。
④三群之虫:三群,三类;虫,动物。
⑤[3]:扑取,指虎狼等猎食。
⑥五味三材:五味指酸、甜、苦、辣、咸;三材,指水、木、火。
⑦纪:节制。
⑧齐:调剂,将调料调配在一起。
⑨四时之数:四季的变化。
⑩甘而不哝:味深,指甜的过分。
⑾咸而不减:减,味苦。
⑿肥而不[月侯]:[月侯],通腴,腻。[1]:“灌”字“氵”换“火”
[2]:“暇”字“日”换“犭”
[3]:“犭”+上“瞿”下“又”
肉之美者
猩猩之唇,獾獾之炙①,[上“隹”下“凹”][角燕]之翠②,述荡之[上“目叉”下“手”]③,旄象之约④。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凤之丸⑤,沃民所食。
鱼之美者
洞庭之①,东海之鲕,醴水之鱼,名曰朱鳖,六足,有珠百碧。水之鱼④,名曰鳐,其状若鲤而有翼,常从西海夜飞,游于东海。菜之美者
昆仑之苹;寿木之华;指姑之东,中容之国,有赤木、玄木之叶焉;余瞀之南,南极之崖,有菜,其名曰嘉树,其色若碧;阳华之芸;云梦之芹;具区之菁;浸渊之草,名曰士英。
和之美者
: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鲔之醢;大夏之盐;宰揭之露,其色如玉;长泽之卵。饭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阳山之[禾祭],南海之[禾巨]。
水之美者
三危之露;昆仑之井;沮江之丘,名曰摇水;曰山之水;高泉之山,其上有涌泉焉;冀州之原。果之美者
沙棠之实;常山之北,投渊之上,有百果焉;群帝所食;箕山之东,青鸟之所,有甘栌焉;江浦之桔;云梦之柚;汉上石耳。所以致之,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非先为天子,不可得而具。天子不可强为,必先知道。道者,止彼在己,己成而天子成。天子成则至味具。故审近所以知远也,成己所以成人也;圣人之道要矣,岂越越多业哉!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