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很多人可能对求《文化苦旅》——《道士塔》内容简介和道士塔的作者是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求《文化苦旅》——《道士塔》内容简介和道士塔的作者是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求《文化苦旅》——《道士塔》内容简介
1、《道士塔》简介《道士塔》全文四个部分。作者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展示了近代中国由于愚昧和落后而带来的一场不可避免的悲剧。作者有“道士塔”作题目,寓意深刻。这座道士塔既是民族耻辱的象征,又是近代中国文明衰弱的标志。它是曾经发生过的、我们必须正视的历史。
2、简析
《道士塔》揭示了中国古代最灿烂的 之悲剧。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文明,这种文明是如此博大而辉煌,又是如此命运多舛。它历尽沧桑,迄今仍然生生不息。这篇文章是作者对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反思,表现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作品评价
让绝大数中国人知道敦煌藏经洞的就是余秋雨的这篇带着幽怨的散文,作者通过对敦煌文献的散失,表达了对中国 的沉重回顾,作者通过对王道士的渲染,给出了一个愚昧无知的王道士的形象。这个曾经给了绝大多数中国人以内心极大痛苦的愚昧的中国人,其实却有着另外的具有血肉的模样和人格,和余秋雨本人描述的相差很大。这也是余秋雨在此篇文章中的一个硬伤,把众多的历史积怨,以文人特有的方式,发泄到一个脆弱的个体身上,这是具有理性思考的绝大多数人所不能接受的,王道士曾经数次为了保护这些文物做出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包括涉险送这些古籍到地方政府,最后冒死写奏章给慈禧太后,这些都是余秋雨没有向此文的读者所袒露的,也就是这样一个冒死保护古籍,却连连失败的人凭借着自我坚定的宗教信仰,为了清理当时的洞窟,出卖了珍贵的敦煌文献,余秋雨并没有仔细的描述那段坎坷的历史,却以文人的特殊喜好,置王道士以死地——这也有“余”的优势,因为王道士不会和他争论,即便从道士塔里面走出来,也争辩不过这样一个所谓的为了文学痛苦并思考着的,以有知做盾牌的文人。
道士塔的作者是
《道士塔》是当代作家余秋雨所创作的一篇散文,收录于散文集《 苦旅》。
该散文讲述道士王圆箓将藏经洞贱卖给英国人斯坦因的事迹。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记叙王道士对于文物保护的失误以及外国冒险家掠夺文物的事实;第二部分点明文物被骗去的原因在于王道士的无知;第三部分深入讨论文物流失的原因在于旧中国政府的鼠目寸光和官员腐败,毫不重视莫高窟,也是王道士无奈贱卖文物的原因之一。
第四部分总结此次浩劫带来的后果。全文带有一种幽怨的情绪,显现出作者的民族精神以及对 保护的看重,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哀痛、无奈和愤懑,以及对民族 的无限珍视之情。
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 史学者、散文家。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辞职后继续从事教学和写作。
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1983年,上海文艺 社 ),《艺术创造工程》(1978年,上海文艺 社 ),《 苦旅》(1992年,知识 社 ),《文明的碎片》(1994年5月第1版,春风文艺 社 ),《秋雨散文》(1994年,浙江文艺 社 ),《山居笔记》(1998年,文汇 社 ),《信客》一文入选初中语文课文。
荣誉
1997年被授予“ 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载多部世界名人录;所著散文集《 苦旅》获上海市 一等奖,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山居笔记》获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其 散文以其学者的独特视角,独到的表现方式以及深沉思考得到高度评价。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