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很多人可能对数学题一天降水量多少算多和谁有轻型井点降水的布置和计算例题大神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数学题一天降水量多少算多和谁有轻型井点降水的布置和计算例题大神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数学题一天降水量多少算多
2010-08-08 09:46:08天上的雨水落下来,全部积存起来,没有发生任何损失的情况下,产生的积水深度以毫米为单位计算,其数值就是降雨量;气象部门以专用的量雨筒进行测量,并规定24小时内的降雨量称之为“日降雨量”,并规定:1、小雨:12小时内雨量小于5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小于10毫米;2、中雨:12小时内雨量为5-14。
9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10-24。9毫米;3、大雨:12小时内雨量为15-29。9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25-49。9毫米。暴雨的定量标准,各地并不一致,气象上大致规定暴雨按强度分三级:1、暴雨:12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30毫米,或24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50毫米;2、大暴雨:12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70毫米,或24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100毫米;3、特大暴雨:12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140毫米,或24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250毫米。
如在多雨的两广,日雨量80毫米以上才会称暴雨;西北地区,日雨量达到30毫米以上就可称为暴雨了。
各地区气象条件不一,主要农作物不同,其生长所需水分也有别,而种植的作物,往往是多年适应当地环境而选择出来的,当地雨量算多算少,应以当地某时段平均雨量来比较,如某范围1-3月月平均降水量(包括下雪)为50毫米,现在只有35毫米,那肯定是少了;如果已经累计有60毫米,那就偏多了。
谁有轻型井点降水的布置和计算例题?大神们帮帮忙
轻型井点降水设计例题 某厂房设备基础施工,基坑底宽8m,长12m,基坑深4.5m,挖土边坡1:0.5,基坑平、剖面如下图所示。经地质勘探,天然地面以下1m为亚粘土,其下有8m厚细砂层,渗透系数K=8m/d, 细砂层以下为不透水的粘土层。地下水位标高为-1.5m。采用轻型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试进行轻型井点系统设计。 解: 1)井点系统的布置 根据本工程地质情况和平面形状,轻型井点选用环形布置。为使总管接近地下水位,表层土挖去0.5m,则基坑上口平面尺寸为12m×16m,布置环形井点。总管距基坑边缘1m,总管长度 L=[(12+2)+(16+2)]×2=64(m) 水位降低值 S=4.5-1.5+0.5=3.5(m) 采用一级轻型井点,井点管的埋设深度(总管平台面至井点管下口,不包括滤管) HAH1 +h+IL=4.0+0.5+ ×( )=5.2(m) 采用6m长的井点管,直径50mm,滤管长1.0m。井点管外露地面0.2m,埋入土中5.8m(不包括滤管)大于5.2m,符合埋深要求。 井点管及滤管长6+1=7m,滤管底部距不透水层1.70m((1+8)-(1.5+4.8+1)=1.7),基坑长宽比小于5,可按无压非完整井环形井点系统计算。 2).基坑涌水量计算 按无压非完整井环形点系统涌水量计算公式(式1—23)进行计算 Q= 先求出H0、K、R、x0值。 H0:有效带深度,按表1-16求出。 s’=6-0.2-1.0=4.8m。根据 查1-16表 ,求得H0: H0 =1.85(s+1)=1.85(4.8+1.0)=10.73(m) 由于H0 >H(含水层厚度H=1+8-1.5=7.5m),取H0=H=7.5(m) K: 渗透系数,经实测 K=8m/d R: 抽水影响半径, (m) x0: 基坑假想半径,x0 = (m) 将以上数值代入式 1—28,得基坑涌水量Q: Q= =1.366×8× (m3/d) 3)计算井点管数量及间距 单根井点管出水量: q=65pdl =65×3.14×0.05×1.0× =20.41(m3/d) 井点管数量: n=1.1 31(根) 井距: D= 2.1(m) 取井距为1.6m,实际总根数40根(64÷1.6=40)。 4)抽水设备选用 抽水设备所带动的总管长度为64m。选用W5型干式真空泵。所需的最低真空度为: hk = 10×(6+1.0) =70(KPa) 所需水泵流量: Q1 =1.1Q=1.1×570.6=628(m3/d)=26(m3/h) 所需水泵的吸水扬程: Hs 6+1.0=7(m) 根据Q1、Hs查1-16得知可选用2B31型离心泵。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