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对于古代儒家文化的利弊和儒家思想的优点和缺点,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古代儒家文化的利弊和儒家思想的优点和缺点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古代儒家文化的利弊
利:1、儒家提出一系列道德范畴、命题、思想丰富了中国传统道德宝库。
2、冲破天命鬼神的理性精神抵抗了宗教对人们思想的侵蚀。
3、“过犹不及”的辩证思维体现了高超的处世方法和 艺术。
4、儒家丰富的 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的主要内容,对现代素质 仍有启迪意义。
5、儒家思想中的许多优秀成分溶入中华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 的核心和灵魂。
弊:
1、等级观念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2、过分注重人际关系,轻视对自然界的探索和改造。
3、轻视生产劳动,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4、过分注重道德的作用,缺乏法治精神。
5、把“中庸”上升为方 ,不利于培养人们的敢闯敢冒、改革创新精神。
6、“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不利于理论创新。
7、“重道轻器”的体验性笼统思维,不符合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
儒家思想的优点和缺点
一、优点:
1、道德精神:“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朝闻道,夕可死”的精神追求,坚毅的人格、积极的人生态度,尊老尚贤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人生准则。
2、现代价值: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 统一和团结;以人为本、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为贵”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礼让为先、睦邻友好、和而不同的 内涵使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外交形象。
二、缺点:
1、“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迷信思想。
2、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维系专制统治与等级社会,压抑人性,钳制思想,阻碍了科技的发展。总之,我们应吸取精华,剔其糟粕,传承中华 。
扩展资料: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士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 。
从施教的内容看,中国古代的社会 完全是基于华夏民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 要素之上而进行的。儒家学派吸收这些 要素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
产生背景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 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东周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划时代的历史变革中,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他们各自为新兴的地主阶级设计了一套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治国方案,为秦汉以后的社会治国思想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社会内部不可调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 的权威性。
对传统 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就连“祖述尧舜, 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当时所处的时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并对传统 加以适当的改造,以便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心理平衡。
这种情况到了大变革的战国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人们在崩塌的旧世界废墟上已经依稀看到了冲破旧尊卑等级束缚的新时代的曙光。
未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模式,就成了举世关注的大问题,并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场百家争鸣式的大辩论。当时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其中一个最主要的争论焦点就是如何对待传统 的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而进行的思想交锋,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他们旗鼓相当,针锋相对,英者云集,皆为显学。另外还有墨家、道家、阴阳家、兵家等等学派,可谓学派林立,学术与言论的开明为儒家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兴起
秦朝是以法家思想为政权的统治思想,而汉朝在汉武帝之前以道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加之汉字尚处于雏形,不具备准确表达的功能,正统的儒家思想已基本消失。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 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
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研究四书五经的经学也成为了显学。此时,孔子已死三百余年。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封建帝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形成了新儒家思想。
在汉代的儒家思想普及过程中,很多社会问题得到解决。儒家思想倾向于施用仁政管理 ,政治家们以此为根据,限制土地过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三纲五常”,等政策。
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 十分强盛,这给封建统治稳定创立了前提。为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体系。
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也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巩固儒家思想,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家之所以能独领 ,一方面是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有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因素。
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改变面目。先秦儒家没有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甚至还遭到了秦始皇毁灭性的打击,这是由先秦儒家初创时自身的理论缺陷导致的。
先秦儒学的内容体系充满着浓重的、温柔淳朴的伦理亲 彩,显得“迂远而阔于事情”。例如,孔子的“仁学”,目的在于通过“正名”,”恢复“已一去不复返的“周礼”所代表的时代,所以孔子的思想不会为新兴地主势力所青睐。
孟子的“仁政”说,虽已转到新兴地主势力的立场上,但其“仁政”说是建立在“民为贵”、“君为轻”的基础上的,过分突出了小农利益,因而也不会得到统治者的赞赏。历史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封建 强盛,儒学随之有了恢复生机的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思想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