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对于生活就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后感_关注与解决问题读后感,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生活就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后感_关注与解决问题读后感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阅读《正面管教》第六章读后感

第六章:关注于解决问题

传统的管教方式关注的是教给孩子不要做什么,或者因为别人是“那么说的”而去做什么。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因为我们已经要求孩子认真考虑了相关情形并要求他们运用一些基本指导原则(比如互帮互助、互相尊重)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孩子是整个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孩子们会开始做出更好的行为选择,因为这对他们有明确的意义,因为收到尊重的对待并且并且尊重地对待其他人的感觉确实很好。

关注于解决问题的主旨是:问题是什么以及解决办法是什么?当大人肯花时间训练孩子,并且放手给孩子充分的机会实战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时,孩子们就会成为出色的解决问题能手,并且能想出许多有创意、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来。

(关注于解决问题的3R1H)

(1)相关(related):办法与行为是相关的。

(2)尊重(respectful):办法一定不能包括责难、羞辱和痛苦,并且应该和善而坚定地执行。

(3)合理(reasonable):办法是可行的,可操作性的,从大人和孩子的角度看都是合理的。

(4)有帮助(helpful):办法是对个体有帮助的,而不是惩罚性的。

积极的暂停,是要帮助孩子感觉更好,而不是让他们感觉更糟,不是让他们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很多时候,在问题当中或冲突当中,很难引导孩子关注于问题的解决,这时候就需要“积极的暂停”,冷静后接通理智脑后,专注于解决问题才能有效。

实行积极的暂停,需要让孩子们提前了解什么是“积极的暂停”,以及他有什么作用;然后可以跟孩子一起建造、布置他们的“暂停区”;一起跟孩子商量“积极暂停”的计划,当孩子们感受好起来的时候,如果问题依然存在,就要想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让孩子和我们家长一起来布置“积极的暂停”区时,要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1)花时间训练:在使用“积极的暂停”之前,要和孩子谈谈它的好处。要将“冷静期”的价值,以及在解决冲突之前要等待每个人的感觉都好起来的重要性告诉孩子。

(2)让孩子们自己布置他们的“暂停”区——这是有助于他们心情的好转一便做得更好的小地方。要和孩子一起做头脑风暴,提出一些“积极的暂停”时能帮忙孩子心情好转的活动。比如读书、玩会儿玩具、休息或听音乐。

(3)事先和孩子商量一个计划:要向孩子们解释你们中的一方或双方也许会发现,在试图解决一个问题之前,做一个“暂停”,直到自己感觉好起来,是很有帮助的。

(4)最后,要教给孩子,当他们的感觉好起来之后,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就要紧跟着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作出弥补。

在跟孩子探讨他们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时,或者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时,家长们可以启发式问题引导孩子们进行思考。是探讨而不是告诉孩子们答案。

(典型的启发式问题有哪些:)

(1)你当时想要完成什么?

(2)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件事情的发生?

(3)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

(4)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

之所以把这些问题称为典型问题,关键是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孩子觉得你对他们的观点真正感兴趣时,“为什么”才能起到作用。下面的指导原则会帮助你恰当使用发式问题:

(1)不要预设答案:如果你对孩子应该如何回答问题预设了答案,你就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正是这些问题被称为“启发”式的原因。

(2)如果你和孩子中有任何一个人心绪烦躁,则不能提问。要等到你们两个平静下来。

(3)你问的启发式问题要发自你的内心。让你的智慧走进你孩子的内心世界,并要表达出你的同情和接纳。

返回目录

结束管教战争 ---读《正面管教》第6章关注于解决问题有感

要点梳理:

一、传统管教与正面管教的区别

传统传统的管教方式关注的是教给孩子“不要做什么,”或者因为别人是“那么说的”而去做什么。

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

二、关注于解决问题的特点

1.相关

2.尊重

3.合理

4.有帮助

三、积极的暂停

(一)积极的暂停就是让家长和孩子专注于更好地解决事情之前接通理性大脑的“冷静期。”

(二)布置积极的暂停要遵循以下四项指导原则

1.花时间训练。

2.让孩子们自己布置他们的暂停期。

错误的做法:很多父母和老师反对在孩子暂停时,允许他们做些愉快的事情。不能把暂停这个词变成惩罚的意味。

3.事先和孩子们或学生们商量好一个计划。

4.最后要教给孩子,当他们的感觉好起来之后,如果。问题存在,就要紧跟着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做出弥补。

四、启发式问题。

帮孩子解决问题,关键是要停止告诉孩子们答案,并且开始问启发式问题。有以下三点原则帮助问题走进孩子的心里:

1.不要预设答案

2.大人,孩子中有任何一个人心绪烦躁,则不能提问。

3.你问的启发式问题要发自你的内心。‘



阅读感受

要结束管教战争

苏东坡和佛印之间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苏东坡和佛印禅师同游杭州灵隐寺。

苏东坡见大殿上的 菩萨手中挂着念珠,觉得很奇怪,便问佛印禅师:“世人都在念 菩萨的名号,希望能得到她的护佑,为什么她手上也挂着一串念珠,她念谁的名号呢?”

佛印禅师说:“也是念 菩萨。”

这回答让苏东坡就更不解了,为什么 菩萨要念自己呢?

佛印禅师解释道:“因为她比世人清楚,求人不如求己,靠人不如靠自己。”

虽然这是一个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就是在提醒我们,虽然人生在世,许多事必须自己去独立面对,但面对事情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就是学会关注于解决问题。 这个能力就是正面管教所关注的核心内容。即要关注孩子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一味地说教“不要做什么”。

再次听听一个另人启迪的正面管教的故事:

女儿有一次告诉妈妈,她打算在一次聚会时一醉方休。

妈妈倒吸了一口气,说:“跟我说说看,你为什么要那么做?”

女儿说:“很多孩子都那么做,而且看上去他们喝醉了都很开心。”

妈妈克制住想要对她说教的冲动问道;“你现在不喝酒,你的朋友们是怎么说你的?”

女儿想了想,说:“他们总是说多么钦佩我,多么为我骄傲。”

妈妈接着说:“你认为你喝醉了酒,他们会怎么想或怎么说?”

妈妈能看出女儿在思考,之后她说:“我敢肯定他们会感到失望。”

妈妈跟着又问一句:“那你觉得你会怎么想你自己呢?”这个问题显然让她更费思量。

她停顿了一下说道:“我大概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她随即又加上一句“我想我不会那样做的。”

啊!好伟大,好智慧的妈妈!

她智慧在运用启发式问题引导孩子。

妈妈用四个问句引发孩子去思考为什么想喝酒,喝酒和不喝酒之间区别一下别人会怎么评价,然后回到自己对喝酒这件事真实的想法,最后孩子在思考完妈妈这个问题后得出一个正确判断:“我想我不会那样做的。”

她智慧在教育孩子时克制说教。

没有惩罚,没有禁足。只有克制,有沉着,有冷静,有尊重,有循循善诱。她用一种信任,唤起孩子去和她探讨问题,去练习头脑风暴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孩子在以后将来的人生路上遇事从此没有冲动,没有放弃,没有心绪败坏,只有积极暂停,冷静解决问题。

在整件事中,孩子自己去思考这件事的好处和坏处。从而明白坚持正确的做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意味着父母从此可以结束管教战争!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