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对于衣冠冢是什么意思和孙中山哪年葬于此,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衣冠冢是什么意思和孙中山哪年葬于此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衣冠冢是什么意思
衣冠冢,即葬有死者的衣冠等物品代替遗体下葬,而并未葬有死者遗体的墓葬。这是因为死者的遗体无法找到,或已葬在另一处,再于此地设衣冠冢以示纪念。
现今发现的衣冠冢还有很重要的一类,就是生基,生基并非人死后所建,而是在生的时候为了给自己消灾祈福,而埋葬的生人衣发等,生基 在中国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衣冠冢一类是墓中有主人遗物的象征性墓葬。还有一些墓,其中则连衣冠也没有,纯属象征性的墓葬。
扩展资料:
根据其生基大小规模,分为三类:
第一:可以单独立一个牌位,叫做“生位”,一般为自己的恩人所立;
第二:选择一个风水好的地方建一个窟室,多称为“生基”,一般为自己的父母亲人等所立;
第三:修建一个独立的建筑,叫做“生祠”,一般是庶民为清官所立。
其共同点,都是为在世的、让自己感恩的人而设立,不同的只是规模的大小而已。不管是“生位”、“生基”、“生祠”,后世都统称为“生基 ”,是中国 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中山哪年葬于此?
孙中山先生在民国十四年,也就是1925年的时候因为肝癌在北京去世,在去世之前孙中山签署了《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等三个文件。
其中在国事遗嘱当中,他总结了自己四十年的革命经验,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必须要唤起民众,联合全世界,以平等来对待中国,共同奋斗。
并且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口号。在1929年,孙中山先生的遗体从北京迁移到了南京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里面。
扩展资料:
孙中山逝世后的第三天,遗体被运到北平协和医院进行防腐处理,然后被装殓在一副美式楠木棺中,这是孙中山的第一副棺材。
孙中山遗体入殓后不久,孔祥熙嫌这副楠木棺材太小,又换了一副大的楠木棺。这副楠木棺为椭圆形,前端呈方形,棺中用玻璃作隔层,揭开棺盖可瞻仰孙中山的遗容。
这是孙中山的第二副棺材,称楠木玻璃棺。孙中山临终前说,愿如友人列宁那样保存遗体,供后人瞻仰。所以,在他逝世后,治丧处即向苏联定购水晶棺。
1925年3月30日,苏联赠送了一副水晶棺。该棺长1.75米,高0.5米,棺头0.65米,棺尾宽0.53米。棺的外盖及外层匀系钢质镀镍,银光闪亮。
但经专家检查,此棺质地较脆,且易于传热,加之长途运输,稍有裂隙,便会对棺内遗体产生影响,所以后来没有使用。此后停放在北平碧云寺中山纪念堂,供人瞻仰。这是孙中山的第三副棺材。
孙中山的第四副棺材是从美国定购的紫铜棺。这副紫铜棺长2.24米,宽0.8米,高0.65米,制作考究,外形精美,价值1.5万两白银,于1925年8月运到上海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宋庆龄看后很满意。
1927年4月,上海葬事筹备处迁到南京,紫铜棺也运到南京。1928年12月30日,紫铜棺被运往北平。
1929年5月22日,国民政府在北平西山碧云寺为孙中山举行了隆重的换棺仪式,孙科请协和医院医生史蒂芬带领助手郭荣勋和一名护士将孙中山的遗体揩拭清洁,加裹白绸,并理发,然后由孙科、郑洪年、马湘为其穿了内外衬衣、礼服、鞋袜,戴上手套。
其殓服为白绫内衫、白绫内裤、白 、黑缎鞋,外加素蓝纱袍、黑素缎马褂、白丝手套。穿戴整理完毕之后,孙中山遗体被小心地移入紫铜棺内。
棺四周放白绸棉垫和白绸丝棉袋,身上盖锦缎方被。1929年6月1日,紫铜棺柩运到中山陵,由孙中山的8名卫士抬入墓穴安葬。
换下来的那副楠木玻璃棺,放入了孙中山的衣服、鞋袜后,被封入北平西山碧云寺石塔内,胡汉民为之题写了孙中山先生衣冠冢石碑。第一副楠木棺则存放在北平中法中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中山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