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中国安徽省该怎么发展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区位优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安徽省该怎么发展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区位优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安徽省该怎么发展?
其实皖江是安徽开埠较早区域,商业思维比较早地深入民间,芜湖曾经就是全国的四大米市之一,安庆也是中国近代工业起源的城市,都是近现代中国史中比较重要的城市之一;但是多年来由于许多复杂原因,人为地忽视这一地区的发展,错过了很多大好时机。跨江发展是皖江开发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皖江城市中大都存在发展空间狭小的情况,有跨江发展的强烈愿望。就芜湖而言,电力工业、造船业及部分轻工业企业对岸线的利用,加上芜湖港口的发展,使其沿江岸线资源十分紧张。如果芜湖在江北实施跨江发展,就可以放大城市的辐射功能。2、从各方面分析,皖江经济带最核心的当然是芜湖。芜湖处于我国长江生产力T型结构布局的主轴线上,属长江三角洲的西北角,扼水上交通要冲,是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纵横水陆交通枢纽,芜湖港是 级对外开放港口,是长江溯江而上的最后一个深水良港,一个地级市有2个 级开发区及7个省级开发区。应该重点发展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材料、家用电器、节能环保、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药业、电子信息、 创意等支柱产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基地。当前皖江地区作为一个经济区,条件还不成熟,因为这个地区的经济关联度不强,中心城市还没有形成。但是,皖江经济带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整个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皖江地区应当打造一批县级市,形成一个皖江现代化城市群。3、安庆这个曾经的省会,后来走向没落。长江岸线还要更全方位地利用。安庆要学习苏州观念,投资环境一定迅速改善。安庆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铁路和公路建设上,尽快开通安庆到合肥的城际动车。安庆目前成气候的产业是化工、轻纺以及汽配,所以安庆今后在工业经济方面要利用目前的资源有计划的发展和招商,培育一批本土大企业,从而带动起一个个产业群。如果安庆今后能形成化工、轻纺、汽配这三个产业聚集,那么安庆一定也是个工业大市。4、马鞍山这几年的发展真的很快,现在已经今非昔比了,个人觉得芜马同城是必然的,并且会很快,皖南已经起来了,未来两三年很关键。皖北还是全国拖后腿的地方。无为与和县本是好地方,可惜错过很多机会,三官殿就在长江边,还是那么穷。芜湖未来能和合肥并驾齐驱,但安庆发展确实比较差,自从被撤去省会之后就一蹶不振了。六安地改市后,交通建设是个亮点,但基础太差,未来五年很难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舒金两霍都有很多贫困地区。金寨的关庙铁冲都很贫困。寿县和淮南的统筹安排也被行政区阻隔,未来几年会很难。5、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共五个地级市都沿长江,是条件最好的,除了拥有奇瑞的芜湖发展较快以外,其他五个都不行。池州地改市不久,先天不足,发展缓慢还可以理解;铜陵的面积都那么小,却发展不起来,实在说不过去;安庆的经济落后更是不应该,即使不当省会,也不至于现在这样落后啊。宣城 底蕴深厚,地改市后吸引了不少浙江资本,经济渐渐有起色,未来肯定是成为浙江的产业转移基地。黄山就象张家界,产业结构太单一,除了旅游业,其他都不行。六安本来最穷,但最近几年铁路公路建设发展非常快,可喜可贺!滁州的贫穷最不应该,难道还要学着凤阳人唱着花鼓去讨饭吗?6、皖北基本就是大平原,地形好,水和各种资源都不缺,虽不靠海,但也算长三角的后花园,按理说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一直没能发展起来只能说是人和管理的问题,当然官员腐败,效率低下是所有落后地区的共性,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再好的主意也没辙。蚌埠阜阳淮南淮北宿州亳州,都是苦穷之地,谓之皖北。淮南是个工业城,能源城,有钱但经济结构,城市建设都很差。蚌埠阜阳的铁路交通十分方便,如果地方官员的发展路子正确,完全不是今天的局面。其他四市或者受工矿拖累,或者农业比重太高,仍然是在落后中徘徊。至于思想观念,皖北更是相当落后。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减少人口压力,首选地方是去非洲拉美种地建蔬菜大棚,然后才是去沿海地区就业或者去合肥发展。如果不让这些人多走出去看看,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还会贫穷落后一万年。7、两淮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基地,这几年淮南的发展不错,路子也正确,走煤电化工为支柱产业的路子,人均GDP皖北第一。淮北要向淮南学习,此外两市可以发展些生产矿用机械和电力设备的企业。阜阳中国劳动力第一大市,优势不说也明白,丰富的劳动力,有多少阜阳人在江浙的小工厂打工。只要能够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阜阳就是长三角庞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的目的地,让阜阳的庞大劳动力有外出打工边就近打工,可实现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工家庭团聚、企业用工成本大幅下降等等的多赢局面。蚌埠是华东的交通枢纽,长三角向北向西的必由之路,此外还有不错的工业基础,现代物流业和装备制造业是这里的发展之路。亳州发展很难,底子弱,交通也不便,想办法先搞好交通,中国药都的优势不知能否帮他发展起制药业。至于底下三个穷的当当响的农业县,就种好粮食加打工吧。宿州农业市,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食品加工类企业吧,其实随着全国耕地的不断减少和世界粮价的上涨,农业的地位会不断提高,起码比现在高。滁州还是想法融入南京经济圈吧。8、安徽汽车行业发展较快,值得欣慰,但目前又遭遇了汽车寒流,估计安徽GDP又要受阻。安徽的问题很多,腐败问题、观念问题等都是大层面的,也不是一时半时就能解决的问题。但是皖江经济带确实已经起来了,再等几年芜湖会成为明星城市,合肥也会起来。客观地说,安徽省部分城市这两年发展的的确很快,以合肥为例,又是投资建设电厂,又是修地铁,但是安徽省毕竟是农业大省,工业化太低,所以GDP老是上不去,合肥又没有什么特色,旅游又不行,工业落后,中科大在合肥,怎么就没能好好利用呢?希望合肥能带领安徽能走出一条快速独特的发展路子。9、安徽自古就是一个精英辈出之地,经济和 底蕴甚是深厚,安徽人普遍重视 。安徽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名山胜水遍布境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很多。但安徽又可以说全中国最复杂的省份,当年从安庆到合肥,省城的几度变迁也是中国最频繁的。安徽自古就是苦地方,地处江淮之间,自然灾害不断,每次战乱都绕不开安徽。对许多南方人来说,安徽是北方,对许多北方人而言它又是南方。安徽人也有着南方人与北方人之间的过渡性格。我相信安徽一定会崛起,皖江城市带一定会发展令国人羡慕的经济区,这里人杰地灵,青山绿水,交通便捷,没有理由不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方。总体上说,安徽未来将会成为我国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化工产业能源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还是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和重要的 产业大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1、地理位置优越:
安徽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最靠近长三角,与长三角地区山水相连、人缘相亲、 相近。皖江城市带乃至全省都在泛长三角之内,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无缝对接的纵深腹地,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位置条件。
2、资源丰富:
(1)土地资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范围为安徽 江流域,成员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国土面积75730km2,相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皖江城市带土地资源较丰富,发展的空间更为广阔,生态更为优良,环境容量更大。
(2)水资源:皖江城市带沿江临湖,水资源丰富。皖江城市带河流分属长江和淮河水系,支流众多,水系发达。其中长江干流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号称“八百里皖江”。长江沿岸湖泊星罗棋布,湖泊面积25.3万公顷,占安徽全省湖泊总面积的70%左右,其中巢湖面积800平方公里, 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3)矿产资源丰富。皖江城市带处在享有“铜墙铁壁”美誉的全国16个成矿带之一的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上。铁、铜、硫、石灰石等矿产储量丰富,赋存集中,便于开采。另外,皖江城市带与皖北的淮南、淮北两大煤田距离也不远,越来越便捷的交通,大大缩短了两地的交通距离。
3、交通便捷:
截至2008年年底,皖江城市带区域内公路网总里程达8.2547万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7437公里,分别占同期全省总里程的56%和57%,网络密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截至2009年年底,皖江城市带已建成通车高速公路1600公里,形成了“四纵三横”高速公路骨架网,与长三角的接口有六个,另有在建高速公路约500公里;皖江城市带具有岸线资源优势:一级和二级岸线总长近300公里,占总岸线的近四成,特别是巢湖、安庆、池州等地均拥有数十公里的深水宜港岸线。长江深水宜港岸线漫长,发展水运条件得天独厚。
皖江城市带集长江、南沿江高速公路、沿江快速通道、沿江铁路、主要支流航道等在内的运输能力大、综合配套功能强、与长三角快速高效衔接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已初步形成,这一区域距离长三角最远的城市安庆,到上海也只有3个多小时,而且随着宁安城际铁路、800里皖江黄金水道治理、安庆机场扩容、新建合肥新桥和九华山机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皖江城市带的交通,实现与长三角交通的网络化对接,让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更加凸现。
4、地价低廉: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沿海地区地价不断上涨。2008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个重点地区综合地价水平值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综合地价水平在三个重点地区内最高,为3761元/平方米,已成为全国的“地价高原”,而其地价迅速上涨的势头依然不减,相对于长三角地区皖江城市带土地价格较为便宜。
5、劳动力量大价低:
皖江城市带人口3058万,占安徽省总人口的45%,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较低。据统计安徽省常年在外务工人员1000余万人,拥有大量熟练产业工人,劳动力平均成本只相当于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一半或2/3。随着皖江城市带的崛起,该地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空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
6、政策优惠:
皖江城市带作为安徽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安徽吸引省外和境外资金的重点区域。其中利用省外资金占全省的比重超过了70%。 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为安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而皖江城市带上升为 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后, 从投资、财税、金融、土地和对外开放5个方面给予的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更是吸引了境内外投资者的眼球,使这一地区的产业承接正在不断升温。随着规划的深入实施,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还将继续加大协调力度,采取进一步的政策支持。
7、科技发达、人才密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一批大学和 级科研院所密集于皖江城市带,安徽全省70%的科教资源在这里集中。年高校毕业生达到15万人以上,能够为产业转移和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合肥市作为全国唯一科技创新试点城市,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平台日益夯实,已开始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以合肥市科技和人才优势带动整个示范区的发展。
8、产业基础优良:
目前,皖江城市带工业门类齐全,已经形成冶金、汽车及零部件、建材、家电、化工等产业集群,拥有马钢、奇瑞、安庆石化、海螺水泥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是 级汽车生产和出口基地、国内重要的铜基材料精深加工基地和优质铸管生产基地、国内重要的内河船舶及家电等装备制造业基地、世界级水泥生产基地和国内重要的非金属矿及制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物流服务业、金融业等产业综合配套能力不断进步。在与长三角经济圈的长期融合中,形成了产业发展的共生圈,皖江城市带加工产品的50%以上与长三角配套,汽车、家电等产业所需零部件70%左右来自长三角。与此同时,皖江城市带的产业承接平台也更趋完善,共拥有4个 级开发区,65个省级开发区,每个县都有自己的特色工业园区,支持政策也日趋完善。合肥、芜湖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承接国内外高技术项目的优势更加凸显。
9、市场广阔:
皖江城市带及周边区域消费市场广阔。皖江城市带处于我国人口密集、消费需求较大的最靠近东部的中部地区,以合肥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覆盖上海、江苏、浙江、河南、江西、湖北、山东七省一市,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潜力巨大。 2008年,安徽及周边的七省一市人口5亿人,占全国的37.5%;城镇化为47.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1662.4亿元,占全国的47.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526亿元,占全国47.5%。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还是社会消费额,安徽及周边地区都占全国比重近1/2,皖江城市带是拓展国内市场、启动内需的关键区。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