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相信很多人对巴西的首都在什么时候由里约热内卢改为和巴西的三个首都是什么时候变换的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巴西的首都在什么时候由里约热内卢改为和巴西的三个首都是什么时候变换的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巴西的首都在什么时候由里约热内卢改为巴西利亚的?

巴西:从里约热内卢到巴西利亚

拉美第一大国巴西历史上南富北穷,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早在1822年,就有人倡议把首都从南部滨海的繁华城市里约热内卢迁往内地。1956年,巴西政府在中西部戈亚斯州一片荒原上选中新都地址,定名为巴西利亚。1960年4月,巴西首都正式迁往巴西利亚。迁都后,巴西以首都为基地,探索出一条在稀树草原上科技兴农的新路子,不仅改变了南北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也促进了全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巴西利亚也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00余万居民的世界名城。

巴西的旧都里约热内卢是南美洲最大都市之一,也是享誉全球的国际大都市,但其位置偏居东南一隅。1950年前后,巴西全国的政治、经济、 、 等都集中在里约热内卢周围不到全国11%的地域内,而广阔的中西部和北部亚马逊地区发展长期滞后,虽然物产丰富,但交通不便,人烟稀少。这样就有所谓“两个巴西”的存在:一个是先进的沿海巴西,集中在东南部的狭长地带,其现代化程度堪与欧美发达 相比;一个是荒凉落后的内陆巴西,是全国的“低谷地带”。

1956年上台的库比契克政府雄心勃勃,决心完成迁都的“百年大计”,以尽快克服容易引起 分裂的严重失衡状态。在不到4 年的时间内,克服重重困难和多方压力,在人迹罕至的巴西高原中部建起一座颇具特色的新都,1960年4 月21日举行了举世瞩目的迁都大典。随后几十年间,巨大的区域失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减弱。仅巴西利亚至贝伦的公路开通以后,沿线即由10万人猛增至200 万人,巴西政府从1940年就倡导的“西进”运动,直到实施迁都战略后才真正发生了效应。迁都后,原首都里约热内卢“ 之都”的形象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加强了。现在,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三地分别承担巴西政治、 、经济方面的中心职能,各司其职,各具特色。

返回目录

巴西的三个首都是什么时候变换的?

1549年至1763年,巴西首都是萨尔瓦多;1763至1960年巴西的首都是:里约热内卢;1960年至今,巴西首都为巴西利亚。

第一个首都是东北部城市萨尔瓦多(1549~1763年)。最早的殖民地身份让巴西成为宗主国葡萄牙积累财富的大本营。那时巴西以种植园经济为主,从非洲贩卖过来的大批黑奴集中在东北部,萨尔瓦多就成了首都。

第二个首都是位于南部沿海里约热内卢(1763~1960年),是种植园经济逐渐衰败,贸易为经济主打阶段的产物;而当东南部经济已经发展成熟,政府又将目光转向未开发的中部、西部和北部,建设巴西利亚城。

第三个首都是巴西利亚(1960年~至今),为了加强对内陆地区的管理和控制,同时缓解里约热内卢严重的大城市病,1956年时任巴西总统库比契确定“在中西部戈亚斯州划出一片152平方公里的荒地建设新首都”,命名“巴西利亚”。

巴西利亚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大片大片的绿地和环城挖掘、水域宽阔的人工湖成为都市一景,这里人均绿地100平方米,是世界上绿地最多的都市。它的发展一直受到政府严格的控制,城内各行各业均有自己的“安置区”,银行区、旅馆区、商业区、游乐区、住宅区都有固定的区位。

扩展资料

早于1930年代,巴西政府已着手讨论有迁移首都的问题。1955年新上任的总统库柏契克还大力推行建设新首都。尽管有很多意见认为这只是基于选举作的举动,库柏契克仍最终于1960年4月21日,成功把首都搬入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乃降格为一个普通城市。

1960年4月21日,新首都举行开幕仪式,库比契克在任期内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之后巴西在10年内就完成了整个政府的搬迁。这座崭新的城市也以其独特的设计思想和建筑理念,成为城市规划史上的里程碑,在1987年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是最年轻的“世界 遗产城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华每日电讯:“三个首都”让巴西发展更均衡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