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对于杂交水稻之父是谁和水稻之父是谁,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杂交水稻之父是谁和水稻之父是谁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杂交水稻之父是谁?

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4月当选美国 科学院外籍院士。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
荣获 最高科学技术奖、 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多项荣誉。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18年11月18日,袁隆平获未来科学大奖。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主要贡献:
1、袁隆平在国内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2、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一是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终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径,于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二是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三是突破了制种关,过去的研究认为,水稻异交率仅2.4%,杂种一代种子产量极低,离生产要求相距甚远;国际水稻所1971年开始研究,1973年放弃,原因也就是当时在该所没有人相信可以解决制种难题。而袁隆平 的课题组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制种产量逐渐提高,现在高的已达亩产300公斤以上。
3、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即方法上由三系到两系再到一系,程序越来越简单而效率越来越高;杂种优势水平上由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优势越来越强,促使杂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阶迈进。这一思路已被国内外同行采用,并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的指导思想。

返回目录

水稻之父是谁?

中国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袁隆平是我国的工程院院士,也是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他是我国杂交水稻的育种专家,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我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称号;我国发现的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励。

由于袁隆平对中国杂交水稻的巨大贡献,1981年6月6日,袁隆平等荣获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袁隆平被称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稻的选育成功,是我国一重大科技成果,为我国粮食增产立下了功劳。因此袁隆平被认为是解决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由此可见其对中国有伟大的贡献。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