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很多人可能对为什么蒙古人建立的帝国中只有莫卧儿帝和印度的“莫卧儿”王朝是成吉思汗的儿子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为什么蒙古人建立的帝国中只有莫卧儿帝和印度的“莫卧儿”王朝是成吉思汗的儿子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蒙古人建立的帝国中只有莫卧儿帝国延续了几百年?
在中古以来的印度历史上,莫卧儿王朝或莫卧儿帝国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其国祚332年,构成了一个气度恢宏的莫卧儿时代,阿格拉市的泰姬陵和图西尔·达斯改写的《罗摩衍那》几乎是一个盛世繁荣的标志,构成了莫卧儿独特的色彩与艺术气质。
同时,现代印度等国所继承的历史遗产、 元素和 体制,多数也来自于莫卧儿王朝的经营。莫卧儿全盛之时,疆域横跨南亚次大陆和阿富汗等地,总面积达45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约有1.5亿。而且,英雄人物辈出,涌现出如巴布尔、胡马雍、阿克巴、贾汗吉尔、沙贾汗、奥朗则布等著名皇帝。
突厥化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帖木儿帝国灭亡后,先后率部西进与南下,进驻占领喀布尔、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地。1526年4月21日,消灭了积弊甚多的德里苏丹国,征服了北部印度,分化和统一了诸侯联军,建立了莫卧儿帝国。1528年,在比哈尔战役中,重挫阿富汗联军,扫除了最大的障碍。
由此可见,巴布尔是一个好战英勇的开国皇帝,南征北战,在1530年他去世之前,基本奠定了莫卧儿帝国基本的疆域:东起哥桥拉河、西至阿姆河、南起瓜廖尔、北至喜马拉雅山脉,首都先后定在拉合尔、德里、阿格拉、汗纳巴德等地。经过二代皇帝胡马雍和三代皇帝阿克巴的经略,莫卧儿帝国达到全盛,基本完成了统一印度的历史任务,而沙贾汗统治时代则是莫卧儿帝国最巅峰之时,之后步入衰落。
莫卧儿帝国秉持宗教宽容和发展商业的政策,采取“以土著治土著”的模式,联络豪族地主,改革税制,建立帝国通讯驿站,兴修主要干道,故而诸如喀布尔、亚格拉、坎努等城市迅速崛起,领土也很快扩张到孟加拉、比哈尔和马拉佤邦等地,四面臣服。
随着生产力不断进步,物质生活逐步丰富,贵族倾向奢华,东西方各类消费品不断出现,建筑艺术融合了印度、波斯、土耳其等地的多个风格。同时,由于莫卧儿皇室来源和 的多元,帝国上层主要信奉 教,而中产阶层多为印度 。同时,在社会交际和主流人物中,波斯语则是代表性语言,是一个 比较复杂综合体。
莫卧儿帝国第三任皇帝阿克巴雄才大略,15岁登基,依靠巴伊拉姆汗的辅佐,建立中央集权,集政治、军事、经济、法律和宗教大权于一身,设置大臣会议,分封军事领地,发展出轻步兵+战象+炮兵+骑兵的强大军事组合。继而,消灭周围叛乱势力,攻打梅瓦尔,威服各部族,命令亲属退隐,自己大权独揽。
为了减少宗教内斗,他宣布各个信仰一律平等,改良风俗,怀柔异端分子。当时,莫卧儿境内土地矛盾突出,他实施土地丈量清理政策并重新分配,进一步规范了度量衡,大力鼓励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为了保障帝国财政,阿克巴划分了182个税区,派遣官吏严格管理,明确曼萨卜达尔(级别),但是禁止官僚世袭。不仅如此,莫卧儿局势安定之后,将全国划分为15个苏巴(省),分别是孟加拉、奥里萨、比哈尔、 阿拉哈巴德、阿瓦德、阿格拉、马拉瓦、坎德什、贝拉尔、古贾拉特、阿吉 摩尔、木尔坦、德里、拉合尔、喀布尔。很明显,多样的举措促进了莫卧儿帝国行政制度的完善,也发展了经济。
后期的莫卧儿皇帝如帝沙贾汗等人,好大喜功且大兴土木,对内政策趋向严酷,征收宗教税,对外则决策部署失误,战火不断,莫卧儿内部纷争渐起,仅仅坎大哈之战就耗费巨大。征服艾哈迈德纳加尔、高康达、比贾普尔过程中,财政压力增大,难以支持。
著名的长寿皇帝奥朗则布皇帝则秉持极端化策略,号称“世界主宰”,残忍多疑,摧毁圣像,强制对非 信仰者实施打压,实施酷吏政治。
在多重力量的较量下,莫卧儿帝国控制力度慢慢衰落, 机关也逐步被地方诸侯军阀所替代,地方总督的权力也坐大,成为实际上的控制者,形成了建立于军政权之上的新贵族阶层。由于各自的 不同,宗教、民族、种姓、地区冲突愈演愈烈。
大一统时代成为过去,注定了莫卧儿的倾覆。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于皇位继承制度的混乱,后期政变过多,如奥朗则布兵变囚禁了父亲,才成为帝国君主,这样的隐患导致帝国机体更加衰落。
19世纪上半叶之后,英国加快了全球扩张的步伐,并进入东方社会,不列颠人在印度的势力异军突起。实际上,奥朗则布在位之时帝国已经焦头烂额、四分五裂,阿富汗游牧军、锡克人和马拉塔人崛起,威胁着莫卧儿内部的秩序,巴哈杜尔·沙二世等人基本上算作傀儡,帝国名存实亡。
最重要的是,英国人的殖民活动,拉拢豪强巨商分而治之,不臣服的地区各个击破,1858年莫卧儿帝国覆灭,成为英联邦序列之一,维多利亚女王成为名义上的印度女皇,而印度本土则被总督所管辖。英国人东来之后,尽管莫卧儿帝国民众多次反抗,但最终在强大的坚船利炮下,彻底成为殖民地。总而言之,莫卧儿帝国300年的兴衰史,也是印度从古典时代跨越到近代社会的关键时期,充满了历史的魅力和悲凉。
印度的“莫卧儿”王朝,是成吉思汗的儿子建立的吗?成吉思汗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哪些政权?
Mowo’er Wangchao莫卧儿王朝
Mughal dynasty
1526~1858年统治南亚次大陆绝大部分地区的伊斯
兰教封建王朝。
王朝的兴衰 1526年,中亚封建主蒙古-突厥族后
裔巴布尔入侵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巴特战役中战胜洛迪
苏丹,宣布为印度斯坦皇帝,标志着莫卧儿王朝统治印度
的开始。之后,巴布尔又经过1527年的坎努战役和1529
年的戈格拉战役,统一了北印度。1530年,胡马雍继位
(1530~1556)。1540年,胡马雍在曲女城战役中为比哈
尔阿富□酋长舍尔沙击败,流亡波斯和阿富□,莫卧儿
王朝在印度的统治暂告中断。1555年,胡马雍重征印度
平原,占领德里和亚格拉,恢复了莫卧儿王朝在印度的
统治。1556年,阿克巴继位,实行了进步的内政改革,采
取宽容的宗教政策,扩大了莫卧儿王朝统治印度的社会、
政治基础。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开疆拓土,统一了次大
陆广大地区,推动了印度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到查罕
杰(1605~1627在位)和沙·贾汉(1628~1658在位)
时代,莫卧儿王朝国势日盛。 艺术亦进入一个新的
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艺术特点,是民族传统与中亚及
波斯艺术相结合,举世闻名的泰吉·玛哈尔陵,可以作
其典型代表。(见彩图泰吉·玛哈尔陵)
奥朗则布统治时期,向南印度进行军事扩张,王朝
版图几乎囊括了整个南亚次大陆。但他强制推行政教合
一的政治体制,并恢复对印度教臣民迫害的政策,因而
引起拉杰普特封建主、锡克 及马拉特人的激烈反抗。
奥朗则布死后,各省总督纷纷独立割据,莫卧儿帝国陷
于四分五裂。1740~1761年期间,德里的莫卧儿皇帝先
后成为入侵印度的波斯人、阿富□人及马拉特封建王公
的傀儡,莫卧儿王朝名存实亡。1764年,莫卧儿皇帝阿
拉姆沙在布克萨尔战役中投降英国东印度公司,莫卧儿
王朝沦为英国殖民者的附庸,名义上存在到1858年。
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莫卧儿王朝通过阿克巴的内政
改革,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军事官僚政治体制。
权力集中于皇帝一身,由 4名重要的大臣辅助。他们是
掌握军事的“米尔·巴克希”,主管宗教、司法的“萨
德尔-乌斯-苏杜尔”,掌握财政、税务的“迪万”,管
理工厂、仓库的“米尔·萨曼”。此外,还有私人秘书
等重要官员。仍保留宰相“瓦齐尔”的职位,但无实权。
全国划分为15个“苏巴”(即省,奥朗则布时扩大
到21个)。主管省政府的省督称“苏巴达尔”或“纳瓦
布”,有 4名重要官员协助工作。各省的财政、税务和
民事审判官“迪万”名义上由省督管辖,实际上起中央
政府监视省督的作用。“帕尔加纳”(县)是农村行政
的核心,其行政首长为“阿米勒”。省与县之间设置管
辖若干县的“萨尔卡尔”(专区),由执行军事、行政、
司法和警备任务的长官“福吉达尔”主管,他在贾吉尔
达尔征收田赋时提供军事支持,镇压农民。(见彩图莫卧
儿王朝)
莫卧儿王朝的行政制度实行军事化。从阿克巴开始,
将所有文武官吏分为38级,按军事方式编制,其俸禄按
品级高低领有大小不等的贾吉尔——军事封建领地。
封建土地制度的发展 莫卧儿时期有 3种土地占有
形式,即直属国王的封建领地、贾吉尔达尔的非世袭领
地——贾吉尔和柴明达尔制度的世袭领地。直属国王的
封建领地约占全国耕地的1/2,主要在德里和亚格拉地区。
其收入主要用于维持皇室、宫廷官员和卫队。
贾吉尔制度早在德里苏丹 时期就已实施,那时
称“伊克塔”。16~17世纪中叶,贾吉尔成为莫卧儿印
度土地占有的基本形式。在查罕杰统治时,贾吉尔约占
全国耕地的70%,贾吉尔的持有者称贾吉尔达尔。17世
纪中叶,莫卧儿印度共有8210个贾吉尔达尔,分上中下
三层,分布全国各地,上层68个,由王子和贵族组成,中
层 587个,下层7555个。他们彼此之间无隶属关系。贾
吉尔达尔对其贾吉尔没有所有权,只有征收规定的田赋
和名义上非法实际上合法的各种杂税的权利。贾吉尔达
尔持有贾吉尔必须以服军役为条件。贾吉尔是非世袭的,
甚至是非终身的。但是到奥朗则布统治时期,贾吉尔同
柴明达尔制领地渐趋一致。
社会经济的发展 莫卧儿社会仍以农业经济为主,
农业中商品生产扩大,出现商品粮和棉花、生丝、蓝靛、
烟草等经济作物的专业化产区,产品远销欧亚市场。
莫卧儿时期的手工业十分发达,主要手工业生产的
技术水平超过当时欧洲先进 。手工业生产的主要形
式是封建制经济的作坊和家庭手工业,大型官营作坊的
优质产品主要为满足宫廷和贵族奢侈生活的需要,其次
才供出口。在一些港口城市,包买商通过预付款项、提
供原料并收购其产品等手段来控制手工业者的小型作坊
的生产,但尚未出现先进的工场手工业。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商业和外贸的发展。16~18世
纪印度的一些主要城市虽仍是封建统治的政治中心和贵
族的消费基地,但已开始起着工商业中心的作用。德里、
亚格拉、拉合尔、阿默达巴德的城市规模可与当时北京、
巴黎、伦敦相比。活跃的商业贸易逐步打破了各地区的
闭塞隔绝状态。沿着陆路和水路商道形成许多区域性的
国内市场。孟加拉和古吉拉特则是对外贸易最发达的地
区,商船往来欧亚非各地及中国。
商品经济和货币交换的发展促使商人资本的兴起。
拥有雄厚货币资本的钱商在各大城市开设钱庄、银行,经
营存放款业务。发行期票和汇票。财力雄厚的班尼亚商
人种姓充当皇室、贵族及官方的御用商人和财政金融经
纪人。但印度这时期的商业资本尚未转化为资本主义性
质的产业资本。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