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您是否对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上一句是什么和“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出自哪里感到陌生?别担心,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上一句是什么和“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出自哪里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上一句是什么?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有声音的更激动人心。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琵琶引》。
原诗(部分):
《琵琶行/琵琶引》唐代:白居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一作: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释义:
粗弦嘈嘈,好像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像是儿女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
花底的黄莺间间关关——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艰难!
流水冻结了,也冻结了琵琶的弦子,弦子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
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有声音的更激动人心。
扩展资料: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被贬。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诗中多次描写了琵琶女演奏时所带来的感观印象,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描绘了琵琶女演奏时的声音就像大大小小的珠子滚落在玉盘之上,层次分明。
再如“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都是诗人描写聆听时的感官和想象。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对的无声之美的描述和解释,与老子的“大音希声”美学思想不无相通之处。无声的停顿更能让人深入其境,在这断句般的停留中,充满了无限遐想的余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居易琵琶行
“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出自哪里
出自《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
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全诗(节选)如下: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一作: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译文如下: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扩展资料: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
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
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琵琶行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