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对于于字的笔顺和于的笔顺是什么,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于字的笔顺和于的笔顺是什么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于字的笔顺
于字的笔画顺序为横、横、竖钩。
一、基础释义:
1、在:她生~1949年。来信已~日前收到。黄河发源~青海。
2、向:问道~盲。告慰~知己。求救~人。
3、给:嫁祸~人。献身~科学事业。
4、对;对于:忠~祖国。有益~人民。形势~我们有利。
5、自;从:青出~蓝。出~自愿。
6、表示比较:大~。少~。高~。低~。
7、表示被动:见笑~大方之家。
8、后缀。动词后缀:合~。属~。在~。至~。
9、形容词后缀:勇~负责。善~调度。易~了解。难~实行。“于”
10、姓。
二、详细释义:
1、动词,(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往;去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
2、毛传:“于,往也。”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3、取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4、如;好像《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5、又如:于何(如何)。
6、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7、又成于机杼。射于家圃。——宋·欧阳修《归田录》
8、又葫芦置于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9、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10、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清·姚鼐《登泰山记》
于的笔顺是什么
“于”的笔顺是:横、横、竖钩。如下图:
于,yu,是迂、纡的本字,本义为曲折。较早的字是在“干”的旁边有一条迂曲的线,行路时要绕着走。
“于”是“於”的部分简体字,“于”、“於”多数情况相通,但“于”并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义,“於”简化时只能应用于“于”的部分意思——介词,例如“关于”、“属于”。同时“于”也是一个姓氏,但不同于“於”姓。常见于文言文中。
释义:
一、介词
1、在,如“生~北京”;
2、到,如“荣誉归~老师”;
3、对,如“勤~学习”;
4、向,如“出~自愿”;
5、给,如“问道~盲”;
6、自,从,如“取之~民”;
7、表比较,如“重~泰山”;
8、表被动,如“限~水平”。
二、 后缀
1、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
2、在动词后,如“属~未来。
三、姓。
组词:
对于、由于、于是、等于、属于、终于、单于、易于、于思、归于
扩展资料:
于和与的区别:
“于”,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于”的本义为超过。《说文解字》:“于,於也。象气之舒。”“于”的其他虚词义是其假借用法,今音读yú。“于”可用作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
“与”,是会意字。“与”,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与”,从与(yǔ,给予),,二者合起来表偕同、朋友。“与(与)”的本义是赐予、施予、给予。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与,赐予也。一勺为与。此与与同。”另有:“与,党与也。从舁从与。”
虚词“与”是假借字,可作为介词、连词和副词。作连词的“与”,从先秦开始没有大的变化。
介词“与”,唐宋以后又产生了新义,如“使”、“将”等义,但这些新义在现代汉语中又消失了。副词“与”是“举”的通假字。“与”在结尾部分做疑问词时通“欤”,表示反问或疑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于(汉字)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