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对于中国粮田占比和中国产粮大省,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粮田占比和中国产粮大省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粮田占比

月6日,根据 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年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其中,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合计3657.18亿斤,占26.78%;黑龙江省就占了11.5%,粮食产量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


中国有十三个粮食主产区,2021年粮食总产量为10720.5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78.5%。其中,北方有黑龙江、河南、山东、吉林、河北、内蒙古、辽宁7个粮食主产区,总产量达到6831.18亿斤,占据全国粮食总产量50%,可谓半壁江山。

此外,在2021年增产的267亿斤粮食中,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合计增产188亿斤,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70.3%。

高产玉米助力东北成“大粮仓”

中国的粮食生产,按品种来分主要有谷物、大豆、薯类三种。其中,谷物主要包括稻谷、小麦、玉米三类。这三个谷物分别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31.17%、20.06%、39.91%。

作为中国三大传统主粮之一的玉米,自从2012年超过稻谷晋升第一大粮食作物品种后,产量持续增加,直接带动中国粮食总产量连续丰产。2021年,在中国粮食产量中占比接近40%、占全国粮食增产量89.1%的玉米,是中国粮食生产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2010年前,河南省曾长期占据中国粮食产量第一的位置。2011年,黑龙江省以5.64亿斤的微弱优势,首次超过河南省,跃居首位。从此,被誉为“中华大粮仓”的黑龙江省,掀起了粮食产量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的序幕。

这主要是得益于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东北大田作物,之前主要是大豆、高粱。由于种植玉米的比较收益可观,从产量、收益方面来看,要优于大豆、高粱。于是,玉米种植面积就开始逐渐增加。

2004—2008年,中国玉米连续 5年增产。同时,国内养殖业增长缓慢,玉米深加工受控,需求增长缓慢。2008年9月,随着新玉米逐步上市,价格下行压力较大,而同期国际市场玉米价格正处于加速下跌过程中。当时,出于稳定市场、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的综合考虑, 决定对玉米实施临时收储政策,执行区域正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

在东北三省一区,2020年,玉米机械粒收规模种植高产纪录是亩产2469.76斤。对比来看,高粱亩产最高1332.34斤,大豆亩产最高500斤左右。这意味着,玉米每亩地的产量是高粱的1.85倍、大豆的4.94倍。


受益于 托市收购政策,且收购价上涨明显,给了农民种植玉米这种高产作物极大的 。直至2016年,执行了8年的临时收储政策,才被“价补分离、市场定价”机制所取代。也正是这8年,进一步巩固了东北粮食主产区,更确切地说是玉米主产区的地位。

于是,“东北熟,天下足”。在玉米的加持下,粮食生产重心北移,东北三省一区逐渐成为新时期中国粮食生产重心,以及全国最大的粮食外调区。

返回目录

中国产粮大省

中国产粮大省有7个分别是有黑龙江、河南、山东、吉林、河北、内蒙古、辽宁。

中国有十三个粮食主产区,2021年粮食总产量为10720.5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78.5%。其中,以上7个粮食主产区,总产量达到6831.18亿斤,占据全国粮食总产量50%,可谓半壁江山。

中国四大粮仓:

1.东北平原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面积3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平原。海拔大部分在200米以下,地面辽阔坦荡,包括三江平原、松辽平原、松辽分水岭、辽河平原,沿河多沼泽。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

2.华北平原西起太行山,东至海滨,北达燕山,南抵淮河。面积30万平方公里,它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等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的,又称黄淮海平原。平均海拔100米以下,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3.长江中下游平原自巫山向东至海滨,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该平原的地势比华北平原还低,平均海拔50米以下,有些地方的海拔不足5米,河网纵横,湖泊众多,号称“水乡泽国”。主要包括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北部。

4.珠江三角洲平原位于广东省中南部,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米左右,这里河网纵横,孤丘散布。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