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您是否对房价还会升值吗_房价还会涨么感到陌生?别担心,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房价还会升值吗_房价还会涨么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现在房价还会再涨吗?
经济形势:经济的繁荣与不景气对房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经济景气,房价可能会上涨, 人们更容易负担得起房价更高的房子。房屋供需:如果当地的房屋供不应求,房价可能会上涨。这可能是 人们对该地区的需求增加了,但建造新房的速度没有跟上。
政策影响:政策变化可以对房价产生影响,例如政府的房屋补贴计划或政策限制外来购房人士等, 能对房价产生影响。
地区特征:房价也受到地区特征的影响,如当地的文化、景点、交通、医疗设施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吸引更多的人前往该地区,从而推动房价上涨。
利率变化:利率的变化可能对房价产生影响。如果利率下降,那么买房变得更加便宜,房价可能会上涨,反之亦然。
总之,房价重新上涨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并且不同地区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建议您充分了解当地市场状况,并考虑所有因素的影响
房价还会继续上涨吗
房地产市场早已悄然步入6月份,楼市基本延续了5月份以来调控继续收紧的态势,虽然天气渐渐炎热,但是楼市难言入夏。其实,对于一直处于观望之中的购房者而言,楼市退烧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由于楼市环境往往复杂多变,炒作和投机因素也并没有完全消失,所以谁也无法准确预测未来几个月的楼市还会不会发生变化,所以目前市场的情绪还是处于观望和谨慎的态度。
因此,面对楼市的诸多变化和市场存在的疑虑,在刚刚过去的这两个月时间里,银保监会、住建部、自然 部等权威部门密集喊话房地产行业,明确了房地产调控不会发生动摇。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新华社主管主办的《经济参考报》更是连续两个月针对未来的房价上涨趋势作出了明确表态,直言“房价上涨 已经非常狭小”。
央媒连续两个月表态:房价上涨 已经非常狭小
近日,新华社主管主办的《经济参考报》刊发了评论文章《彻底打破楼市路径依赖》,文章称,基于人口、家庭资产配置、购买力、房价收入比和风险等多维度的观察分析,当前我国既不存在楼市稳增长的 ,也不可能通过楼市来拉动经济增长,我国房地产市场增长 已经非常狭小。
其实,这并不是官媒第一次作出类似的表态。其实,早在一个月之前,《经济参考报》就曾刊发了一篇评论文章《楼市健 展须及时除“噪”》,文章表态基本类似,当前我国楼市运行到了关键的节点,大家需要理性认识房地产市场的新变化,而就目前来看,人口、金融和家庭杠杆等基本面都已经决定了我国房价上涨 已经非常狭小。
接下来,我们不妨就结合房地产出现的新变化,从以下5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未来的房价变动 。
央媒从以下5个方面给出了明确答案
第一,从人口因素看,楼市人口红利拐点已经出现。根据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为1952年以来最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为1961年以来最低。除此之外,人口 龄化加快到来也是值得关注的趋势。根据 用 看,一个 或地区60岁以上的 年人口占到了该人口总数的10%,就意味着开始处于 龄化的阶段,而2015年的时候,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已经达到16.15%。搁以前来说,判断楼市走向,往往应该是“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但如今楼市人口红利拐点的出现,对房价显然是一大利空因素。
第二,从购买力结构看,购房能力出现明显分化。在房地产快速发展的这十多年时间里,一二线城市本身房价就比较高,而最近这两三年,一些中小城市也吸引了投机者的目光,甚至五六线城市的楼市行情也被带动起来,房价纷纷破万几乎成为了普遍性现象。不可否认,楼市行情走高推高了购房热情,也推高了家庭财务杠杆的上升,最终使得购房能力出现分化:刚需购房能力出现下滑,但有能力的依然还可以继续买房。对此,《经济参考报》认为,面对这种情况,有能力购置房产的可能已经不属于刚需的范畴。在笔者看来,如果没有了年轻刚需的坚实支撑,房价便很难再有上升 。
第三,从房价收入比看,房价不具备再次大涨的 。衡量一个城市房价是高是低,房价收入比是重要的指标。房价收入比,是指房价与家庭年收入之比,按国际惯例,比值在3-6倍之间是合理区间。不过,根据易居研究院发布的我国50个热点城市统计数据显示,深圳房价收入比为34.2,位居全国最高,而长沙以6.8位于50城末位。此外,三亚、上海、 、厦门、福州等5城房价收入比均超过20。笔者认为,房价收入比过高的城市,意味着房价涨幅远超过居民收入涨幅,换言之,整个城市的购房负担上升明显,这显然不利于楼市的长期稳定,所以房价显然已经不具备再次大涨的 了。
第四,从稳步去杠杆看,合理控制负债是大势所趋。根据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显示,2017年末,我国住户部门债务余额40.5万亿元,而房贷则占据了住户部门债务余额的54%。此外,2017年末,我国住户部门杠杆率 达到49.0%,10年时间上升了31.1%。特别是在最近这几年,除了正常的房贷以外,违规加杠杆的消费贷等行为也十分常见,无疑助长了市场的投机行为。但笔者认为,随着住房租赁、共有产权等 住房制度的加快推进,人们必须买房的住房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叠加稳步去杠杆的大环境,合理控制负债是大势所趋。
第五,从防范风险看,房地产高质量转型是应有之义。众做周知,房价过快上涨不仅给购房者带来了买房压力,挤压了对其他商品的消费能力,也吸引着社会资 量流入房地产行业,从而对实体造成挤压。对此,经济学家杨伟民在演讲时指出,高房价对实体造成挤压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资金脱实向虚,可能干一辈子制造企业,不如在北上广深买一套小房子。因此,最近这两年,银保监会多次强调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并加强了对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行业的监管。笔者认为,在脱虚向实的大环境下,房地产高质量转型是应有之义。
在笔者看来,通过人口因素、购买力结构、房价收入比、去杠杆以及防范风险等以上这5个方面来看,房价显然不具备了再次大涨的条件和 。
其实,以上这5个方面,归根结底来说就是当前楼市发展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未来既要去房地产依赖化,又要加快建设房地产长效机制,而大环境的综合变化决定了现阶段楼市依然会处于调整期,也决定了未来房价上涨的 会越来越小。总而言之,此次央媒连续两个月针对未来的房价上涨趋势作出明确表态,无疑让房地产市场的紧绷之弦落地。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