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很多人可能对历史上姓向的名人有哪些和张召忠对伊拉克战争的预测是错误的吗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上姓向的名人有哪些和张召忠对伊拉克战争的预测是错误的吗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历史上姓向的名人有哪些
【向姓历史名人】向 宠:襄阳宜城人,三国时蜀国将领
向 秀:西晋玄学名士。司马昭时授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为竹林七贤之一。
向 拱:怀州河内人,宋代大臣。
向 宝:江西省进贤人,明朝大臣
向 侃:字希颜,明朝巢县人,永乐年间中举,宣德中任靖宁州判官,后升任监察御史,一度又出为知府。他洁己爱民,不避艰苦,办事公正,清约如寒士,名节很好。
向 荣:四川省大宁(今巫溪)人,清代将领
向海明:扶风(今陕西凤翔)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向敏中:开封(今属河南省)人,北宋大臣。
向子諲:临江军清江人,字伯恭,号芗林居士,宋代大臣、词人。
向子韶:宋朝开封人,字和卿,元符年间进士。子韶不屈而死,谥号忠毅。
向士璧:常州(今属江苏省)人,南宋将领。
向腾蛟:浙江慈溪人,清代将领、画家。
向警予:湖南溆浦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先驱1928年在汉口英勇就义。
向忠发:湖北省汉川人,中共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书记。
向秀丽:广东广州人,当代女英雄。
向仲华中将
向仲华(1911-1981),原名向崇如,又名向镇华,湖南省溆浦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军部秘书,第四师政治部秘书长,第11团政治处主任,红色中华报社社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中华报社社长,解放日报社编辑,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第13旅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六纵队政治委员,第20兵团68军政治委员,兵团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 装甲兵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 副总参谋长, 政治委员。是第二、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1年5月21日因病在广州逝世,终年70岁。
向守志少将
向守志(1917-——),原名向守芝,四川省宜汉县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第76团副排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副连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太行军区第10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第1支队副支队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18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独立第2旅旅长,晋冀鲁豫、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26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5军4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第15军44师师长,中国人民 15军军参谋长、第一副军长、军长。回国后,任炮兵技术学院院长,中国人民 炮兵副司令员,第二炮兵司令员,1977年任 副司令员,1982年任 司令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同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向守志上将
向孝书中将
向孝书(1925-2004),山东省荣成县(今市)和镇南卧龙村人。1940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胶东军区连政治指导员。参加抗日反“扫荡”、坚守石家庄、胶东保卫战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 华东野战军营长。参加了莱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战役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团参谋长,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金城防御战等战役、战斗。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 某部团长、副师长。1961年军事学院毕业,后历任中国人民 某部师长、副军长, 空军副政治委员、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1985年任旅大警备区司令员。1990年4月退役。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校官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 独立功勋荣誉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2004年8月16日因病在大连逝世,终年79岁
张召忠对伊拉克战争的预测是错误的吗
张召忠当年对伊拉克战争的预测是失准的,这个是个很显而易见的结论,并不需要争论辩解什么。就算美军之后十年在伊拉克陷入泥潭,那也是脱离狭义上的伊拉克战争战局层面上的事情。并不能掩盖菊座当时对萨达姆军实力过于高估的事实。鉴于张召忠的身份,其在公开媒体上的发言不会完全是其个人基于其知识储备做出的分析,同时还会夹杂相当大比例的宣传内容。所以菊座当年的所言,有相当的政治需要在内。不过同时,这并不意味着菊座当年真的是没有说一点实话,并不意味着他当年心理真的对战局的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萨达姆覆灭之前,整个 系统内部,少有对信息化现代战争具有清醒到位认识的人。我认为,换其他任何军队系统的人来做同一期节目,虽然可能其对战局的预测呈现更现实的表现,不过想要精确预见到美国后来在伊拉克的一路高歌猛进,几乎不可能。
很多诸位网友认为理所当然的常识,也是有其刚刚诞生的那一天的。在其之前,不仅是大众,就算是 层也会倾向于在以往的战例里寻找战争的规律从而建立在我们现在看来非常落后的常识。在你们笑菊座的因果律武器没有奏效之时,何不想想菊座代表的是什么一种什么认识? 内部是不是广泛存在着这种认识?如果他的所言真的是他的认知,那么是不是 的技术军官们对现代战争的认识产生的偏差。如果他的所言不是他的认知而是政治任务,那么下达这个政治任务的高层对现代战争的认识是不是更为不到位?用16年的头脑来嘲笑03年的评论没什么值得骄傲。13年的时间,足以更新一代战机,两代航发,五次CPU革命,以及数不清的技战术法则。你现在看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当年并没有你想的那么明朗。因为很简单,没有以往战争的先例,没有在手的信息化装备参考,只靠对技术发展方向的研究而产生的朦胧预感来准确描画信息化战争的模样,太难了。
03年伊拉克战争,虽然存在萨达姆部队大规模叛变被买通等不可抗力。但是其显现的信息化战争的新特点新属性已经足以颠覆国内大批专家学者的陈旧世界观。可以说,就算萨达姆的部队不存在消极抗战等因素,战争结果也不会改变,而且萨达姆会死更多人。这场战争里,武装直升机集群对坦克集群的屠杀以及其高的吓人的交换比已经令大陆军主义的 陷入高度的自我怀疑。大规模精确打击令前线后方的边界模糊,使得旧有指挥层级系统低效而脆弱。传统性能指标相近的两款装备,在信息化水平一项指标上的差距能够在宏观战局上形成多大的影响。这都是对 而言的新课题。或者说,是以往听说过但没有重视的课题。
1991年的海湾战争更重视空袭,虽然信息化初露锋芒,然而尚在襁褓之中,很多看起来“信息化”的地方实际上只是简单的绝对空中优势的副产品,可以说,是信息化战争的雏形阶段。而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数字化部队越来越重要,还有就是部队的快速反应,快速部署,其中地面战则以大纵身的一记钩拳解决问题,采用的指挥体制还是传统的树型体系,当然这是建立在非常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上的,军可以指挥师也可以直接指挥到团。这样一来部队的反应速度大大提高:白雪行动的电子战阶段 空袭阶段和最后48小时地面战,尤其第3机械化步兵师直接长途奔袭到了巴格达城下。
2003年的战争更重视信息化作战,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实现了陆军的立体作战,数字化平台广泛使用了,就是军师旅团一级指挥一级。这些变化,加上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就初步显现的信息化优势,令91年还仅具一个雏形的信息化战争,在03年露出了狰狞的獠牙。
首先必须要说,张召忠当年的预测并没有如他所愿。当年张召忠也并非真的认为萨达姆能反杀美军,但是伊拉克军方面的实力放在中东范围内的确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这也是为何国内当时军方普遍认为萨达姆将会凭借手中的这些家底跟美军打上几场血战,最后让美国付出相当的成本之后胜利。国内的一票专家学者对美军最后胜利是有一个广泛的共识的,这一点连菊座也没有异议。问题出在,战局超乎想象的顺利让整个世界都惊叹,上到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下到军事杂志编辑部,街头键盘侠。所有人无一例外对美军的一路高歌猛进惊得下巴都掉到了地上。菊座,只是这万千个体中的一员而已。
这其实不奇怪,那场战争其实对整个中国而言,也是直接了解现代信息化战争的一个契机。那年,整个 内部,一个直升机的空地协同就称得上是“先进战术”“联合作战”,我们今天看军事演习经常听到的一句“复杂电磁环境”在当年估计还在集团军级别的参谋们的纸上谈兵里。美军越战中使用的战术还在被 当做硬骨头研究学习。突然间,信息化战争露出了狰狞的獠牙,这一切,都令人措手不及。菊座方面对战事预测的失准,不应该仅仅让大众简单产生“所谓专家学者也不过如此”这种毫无营养的心理认识。总体上讲,它同时反映出了我国军方在当时对世界最近前沿的军事科技和战法的认识极大滞后,这种认识上的滞后,不是仅仅存在于菊座一人身上。而是贯穿整个 各个层级的指挥参谋机构。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讲,菊座当年听到战局走向后露出的惊讶表情够令人印象深刻了吧。我相信同时,在北京西山指挥部,在中南海沉重的木门里,在政治局的封闭会议厅里。那些掌握最高军事政治权力的元老门心里受到的震撼一点不亚于那个摄像机前的局座。
是的,局座预测失准了。战局往着相反的方向走了。这一刻,不仅仅对菊座个人公信力是一个打击,同时受到更严重打击的是整个 部队对于未来战争的信心,因为菊座当年的观点,正是整个部队,至少是很大一部门高层将领对战争认识的体现。但是,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人,能从此事得到什么认知?你若从此事得到的,仅仅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少将“口出狂言”被事实无情打脸的肤浅认知,并心生得意乃至嘲讽之意。那么萨达姆那些兵真是白死了。
局座在那场战争中的所言及其引起的一系列风波,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其可以视为对世纪之初国内军界不清醒的头脑泼的一盆冷水。也可以视为大棒继续催促 在现代化改革的路上继续加速。也可以视为在世纪之初中国军界对自身实力和地位认知的一次重新洗牌。新世纪的战争,已经迈进了新纪元。及时认识到的人可以迎头赶上,认识不到的人将会被远远甩下。
可惜啊,你们这些人,还在消费一个退休老头儿十多年前的一次失准评论。而且消费得如此没有营养,那么我只能说,03年那场战争还是没有打醒你。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