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相信很多人对对联中的平仄音是怎么回事怎样做到的上和上联下联怎么区分平仄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对联中的平仄音是怎么回事怎样做到的上和上联下联怎么区分平仄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对联中的平仄音是怎么回事?怎样做到的上下联工整?
一、对联要求一联之中平与仄相间,一般是两个音节一转换;上下联之间平与仄相对,即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一般情况下,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四声又可分为两大类:平声(平)与仄声(上、去、入)。
现代汉语中,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声包括上声、去声。按现代汉语标调,一声为阴平,二声为阳平,三声为上声,四声为去声。古入声字现已消失。
对联平仄口诀: “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 论,二四六分明”——比如在一个七言对联之中,第一、三、五字可以用平声也可以用仄声,而第二、四、六字则必须平仄分明(该平必须平、该仄必须仄),不能任意使用。
二、上下联要达到工整,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词组结构、句读相同。(例外之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对联讲究工整,这副对联不工整,上联是“袁世凯”,对下联的“中国人民”是对不起来的,寓意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就是故意用不工整,以达到讽刺的效果)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不必押韵,但要平仄相拗,即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上下贯通;除上联有“重复字词”、下联也有“重复字词”相对之外(比如用了复字、叠韵、顶针等手法),一般联语中不能有不规则的重复字、词。
上联下联怎么区分平仄
平仄方法区分: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三声和四声(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声和二声(平声),如下联:兴xīng一声是上联,旺wàng四声是下联。区分春联的上下联bai。一般有以du下四种区分方法:一zhi是按音调平仄分。一dao般应上仄下zhuan平,就是上联结尾shu字的音调应该落上声(第三声)和去声(第四声),下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在平声(第一\\二声).(阴平、阳平)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二是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三是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四是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张贴方法区分:对联的张贴撰写要求是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因为古代人写字是从右往左写的。这个方法现在在观看对联时候很难区分了,因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随意贴出来的。所以容易辨别错误。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