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傅雷家书》梗概?
- 2、傅雷家书故事梗概50字?
- 3、傅雷家书1964概括?
- 4、傅雷家书1956概括150字?
- 5、傅雷家书每一节概括50字?
- 6、傅雷家书1945年概括?
- 7、傅雷家书十六章概括?
- 8、傅雷家书1964的主要内容?
- 9、傅雷家书背后的故事梗概?
《傅雷家书》梗概?
傅雷家书》简介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未必不丈夫。
不因因自视年高而闭锁心灵,不因真情坦露而羞愧自惭。
《傅雷家书》是著名翻译家傅雷与身在异乡的儿子傅聪往来书信的合集。在一封封家书中,傅雷指点人生,抒写挚爱,无所保留的向自己的儿女敞开了一位慈父的寸寸柔肠。本文集是收录了家书中的其中三篇,分别写于1954年1月30日,1956年10月30日和1960年8月29日的三封家书。
《傅雷家书》出版十八年来,六次重版,十九次重印,发行已达一百多万册,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1986年),足以证明这本小书影响之大,《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故事梗概50字?
《傅雷家书》是关于教育,父子情的着作,公开名不虚传。傅雷,傅聪虽身隔万里,但父亲却经由过程儿子的信,深切地熟悉儿子,写下悦耳的信。信中有对儿子学业的指导,更多的是对儿子人生的指引。信中的话布满着父爱,蕴涵着真理。
《傅雷家信》用词十分朴质,平平的措辞何以使人读出这么多器材?我想,很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每小我都不时感到感染着父辈的爱,也支出自己的爱,对傅雷的家信自然有同感。但毫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师长教师因为自己的学识、思惟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分析出深刻但毫不晦涩的事理,从而给人以开导。
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最终成为着名钢琴大师、傅敏则为英语特级教师,这就是他们先做人、后做学问,独立思考,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在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
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不应仅限某某学科。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借着我镇读书活动的东风,自己要变被动读书为主动读书,月月读,日日读,使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丰富自己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
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
印象最深的除了傅雷每信必有的关于音乐的见解和如何做事做人的教导外,最记得的就是他告诉傅聪,进屋脱大衣时要连丝巾一起拿下来,站立着跟长辈说话时,要身体站直两手下垂,以及若把手抄在裤袋里,是很不礼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里,则更不礼貌。看到这些文字时,我的惊讶甚至大过了我的感动。这是怎样的一个父亲呵!这样的琐事,也要不远万里点点滴滴地写在信中。
傅雷还是一位严慈的父亲,他为国人培养出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钢琴家傅聪。他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书集--《傅雷家书》更是脍炙人口,八十年代至今。《傅雷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只有亲身阅读,亲身体会,才能感受到文字间的深刻与温暖,并学习怎样做人。
傅雷家书1964概括?
《傅雷家书》主要写的是傅雷在国外学习期间,给儿子傅聪跟儿媳弥拉的书信内容,傅雷在疼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对他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此书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傅雷家书1956概括150字?
《傅雷家书》是由傅雷、朱梅馥、傅聪写的,傅敏编著的一本图书,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该书主要写的是傅雷在国外学习期间,给儿子傅聪跟儿媳弥拉的书信内容,傅雷在疼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对他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此书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书信时间从1954年终结到1966年,整整十二年写了上百封信件给儿子,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这本书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
傅雷家书每一节概括50字?
傅雷家书每章内容概括
1、傅雷的爱子情深
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父母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报答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2、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作了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既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前进的路线。
3、傅雷的嘱咐
面对社会千变万化,该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希望用自己走过的经验,告诉儿子少走怨路。父母走的弯路,都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他们都希望子女能比自己过得更好。
4、母亲的关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要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母亲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哪里。
5、傅雷爱子心切
离别之时,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太过严厉。傅雷反思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傅雷只是想“严父之下出才子”罢了。
傅雷家书1945年概括?
1954年,傅聪出国学习钢琴,孤身远在他乡,孤独枯寂,傅雷夫妇以家书来鼓励儿子潜心学习,报效国家.多年来,傅雷夫妇的家书一直伴随着傅聪的生活,学习,乃至恋爱,结婚生子.傅聪后来成为钢琴大师,傅敏成为一名优秀的英文老师,都是与傅雷夫妇的的悉心教诲分不开的.傅雷虽是一位翻译家,但却不能不令人佩服他的博学多才.他给儿子的家书中涵盖了哲学、音乐、美术、文学、历史、戏剧等多方面的内容,用及其开阔的眼界让傅聪去感受人生的博大,壮阔,让他用这些营养去滋润自己的音乐艺术,以达到更高的境界.儿子的每一次比赛,他都会给以鼓励.在取得成绩的时候,祝贺的同时,他不忘鞭策.他说:“多少迂回的路,多少痛苦,多少失意,多少挫折,换来你今日的成功!可见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只有加倍努力,同时也得期待别的迂回,别的挫折.人生本是没有穷尽的马拉松赛跑,你的路程还长得很呢: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傅聪从未从事过音乐,却对一位音乐家在艺术生活中所经过的心路历程体会得多么细致,多么深刻,儿子的事业倾注了最大的热情和期望.
傅雷家书十六章概括?
第16章概括:
1、傅雷的爱子情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2、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
傅雷家书1964的主要内容?
《傅雷家书》1964年的内容:傅雷对儿子的生活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且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背后的故事梗概?
《傅雷家书》背后的故事
江南的暮春,上海,一个狭窄的弄堂口。
夕阳的光斜斜的照着,把红红的砖墙、小小的植物、还有杂七杂八晾着的衣服,都镶上了一层金色的光。
就连偶尔经过的人身上,也好像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衣裳。
弄堂里走出来两个人。一个是江小燕,五十来岁,白皙、瘦削,留着一头直直的短发。
夕阳的光照在她的脸上,平静而恬淡。她的手里拿着一张小小的纸片。
另一个人叫朱佛恬,是来访的客人。他边走边对江小燕说:
“您不用送了。这次一定要去呀。还是跟以前一样,表哥要等一个月后开音乐会的时候才能回国,所以特意叮嘱我,一定要提前把票送过来。”
江小燕说:“辛苦您跑一趟。还请转告傅聪先生,心意我领了,但请不要再送了,不然我真的于心不安,麻烦您一定转告。”
朱佛恬答应着走了,慢慢得走远,消失在一片夕阳中。
江小燕转身往回走。在弄堂里碰到一个邻居,两个人点点头,打了个招呼。
弄堂里的那棵丁香还在淡淡的开着,在夕阳的照耀下格外好看。
打开门,她把手里的纸片放在桌子上。那是一张音乐会的门票,淡蓝色的底色,清雅好看,上面写着:“钢琴大师傅聪独奏音乐会”。
江小燕的这个小屋不大,虽然很朴素,但很温暖,墙上的相框里摆着江小燕年轻时弹钢琴的照片,还有和家人的合影。相框右边挂着的是江小燕自己写的书法。
东面小小的书架上摆满了书,最边上的几本是《傅雷家书》和《傅雷译文集》。
江小燕坐在书架旁的桌前,看着那张音乐会的门票。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傅聪托亲友送来门票了,可她之前一直都没去。
江小燕看着那张音乐会的门票,陷入了沉思。不知不觉中夕阳的光慢慢从书桌上移走了,房间里变得昏暗起来。
江小燕站起身,嘴里低声的说了一句:“这次,还是去吧……这次去!”
时间到了一个月以后,似乎很长,但又似乎很短,总之日子就像长脚一样,悄悄的挪到了音乐会的那一天。
这天江小燕早早的吃过晚饭,像往常出门前一样,照例照了照门边的镜子。
她上身穿的是一件淡淡的天青色衬衫,下身是一条咖啡色的裤子,都是半旧的,不华丽但很舒服。她的头发虽然有点过早地灰白了,但还是梳的整整齐齐的。
江小燕拿起手包,确认门票、公交卡和钱包都在包里之后,就出门了。
弄堂里的那棵丁香已经谢了,但走出弄堂口,路边的蔷薇却渐渐地开了。一架架的蔷薇,趁着初夏黄昏的风,摇摇曳曳,就像一道花墙一样。
转到大路上,进地铁,然后再转到2号线,几站之后就到东方艺术中心了。这一路在地铁上,似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头发些许有点白的普通女人。
出了地铁站,一溜的香樟树,就像绿色的云一样,新换的叶子即使在夜幕降临的时候,也有着一种温润悦目的光芒。
东方艺术中心灯火通明,已经有人陆陆续续往里走了。
门口的大幅海报上印着傅聪的照片,一排大字写着:“钢琴大师傅聪独奏音乐会”。
海报上介绍了这位享誉国际的“钢琴诗人”傅聪的简况,还有世界钢琴大师们对傅聪很有见地的评价。
当然最后也没忘提一笔,《傅雷家书》的主人公。
这其间总有三三两两的人在海报前拍照。有的人说,这个钢琴演奏会已经等了很久了;有的人说,这是好不容易才买到的票;有的人说,很喜欢《傅雷家书》,所以很想看看他弹琴的傅聪。
江小燕正在海报前站着,忽然有个女孩儿对她说:“阿姨,麻烦您给我们拍一张照好吗?”
江小燕冲那女孩儿笑笑,然后接过相机。那三个女孩儿站在海报前,江小燕给拍了好几张。女孩儿们连声道谢。
检票进去之后,江小燕先去了趟卫生间,然后就按门票上标的去找所在的音乐厅。
其实也不用按门票,只要跟着大家走的方向就能轻松的找到了。
一进去,跟刚才进门时的灯火辉煌不同,这里的灯光要柔和许多,甚至有些昏暗,只有舞台上亮着灯。
这很像一个可以让人静静想心事、让人沉浸心情的地方。
江小燕按票上的座位号码,一直往前走,在前排偏左的地方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她刚要坐下,就听旁边有人说:“阿姨,原来您也坐这呀。”
真巧,原来是刚才的那三个姑娘,正好坐在她左边的几个座位上。
姑娘们坐在一起,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她们先是说起傅聪的音乐,后来又提到《傅雷家书》,再后来又聊到傅家一家的遭遇。
有个女孩儿说:“傅家的遭遇真是让人叹息,不过傅雷夫妇的骨灰能保存下来,这里面还有个‘江南奇女子’的故事呢。”说到这儿,她还特意把“江南奇女子”几个字拉的长长的。
另外两个女孩儿好奇的说:“什么江南奇女子?说说,快说说!”
另一个女孩儿搭腔:“是呀,我看过《傅雷家书》,最后一封就是他们夫妇俩自杀前写的遗书。
他们把存款赠给了保姆周菊娣,说是作为她失去工作后的生活费;还在一个小信封里装了五十三块五毛,说是他们夫妻俩的火葬费。
他们到最后也是替别人考虑的。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真是让人赞叹哪,有种‘骨子里的优雅’。”
“是的,”之前那个女孩儿说:“当时他们的大儿子傅聪,也就是今天开音乐会的傅聪,远在英国。二儿子傅敏在北京被关牛棚。傅雷妻子的哥哥又被隔离审查。保姆也领不了骨灰。
大家都以为傅雷夫妇的骨灰,也像其他知识分子的骨灰一样保不住的时候,出了个‘江南奇女子’,做了一件让人拍手称赞、超级侠义的事。”
说到这儿,那女孩儿还故意停顿一下,然后再接着说:
“当时有一个29岁的姑娘,带着大大的口罩,只露出两个眼睛,去万国殡仪馆找到负责的工作人员,说她是傅雷的干女儿,请求他们务必留下骨灰。
千说万说,工作人员最终心软了,让姑娘保留了傅雷夫妇的骨灰。
后来怕被人发现,姑娘不敢用傅雷的名字,就用傅怒安,也就是傅雷的原名,把骨灰送到永安公墓保存,这才保留住了骨灰。
那个时候很多人的骨灰都没有了,只有傅雷夫妇的骨灰奇迹般的保存了下来。
可正是因为这件事,姑娘还被调查审讯,还影响了政治前途。
后来傅聪和傅敏知道了这件事,就千方百计找到这位恩人,想要报答。可是这姑娘却拒绝了,她说当时就是顺着自己心意做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不是为了报答。”
另外一个一直在听的女孩儿说:“真是侠女呀,就跟咱们前两天学的李白的那句诗一样:‘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其他两个人也“嗯嗯”的连声附和。然后这女孩儿又问刚才讲故事的姑娘说:“你说的这么热闹,那你知道她叫什么吗?”
“她叫……对啦,江小燕,刚好跟我们一个同学同名不同姓。”
这几个女孩看旁边的阿姨也在听,就问:“阿姨,您听过这个故事吗?您是不是也觉得这个江小燕特别侠肝义胆,是个奇女子呀?”
江小燕冲她们笑笑,说:“也许她当年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不忍心,所以做了一件心里想做的事吧。”
女孩儿们说:“阿姨,哪有您说的这么简单,这可是大侠、大义呀。”
这时另一个低头摆弄手机的女孩儿,把手机举到江小燕的面前说:
“阿姨,你看网上的文章,这篇题目叫‘江南奇女子江小燕’,这篇叫‘有民族良心的奇女子’,都是说她的。这个人真是了不起!”
接着几个女孩儿又聊了起来。一个说不知道江小燕长什么样;一个说,是呀,怎么都查不到她的照片,说是本人很低调,只希望过平静的生活。
其实这几个女孩不知道的是,坐在她们旁边的,就是她们口里说的“江南奇女子”、“侠女”江小燕。
几个人正在叽叽喳喳的时候,音乐会开始了。主持人提醒大家注意事项后,傅聪就登台了。
傅聪一出场,全场都安静了。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傅雷家书》中那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了,岁月的沉淀更给了他一种沧桑成熟的气质。
他坐在钢琴前,抬起手腕,开始了演奏。在他的指尖,音乐就像流水一样,缓缓的流出。观众席上出奇的安静,似乎大家都被这音乐声催眠了一样,沉浸其中。
上半场弹的是舒伯特、亨德尔、舒曼,下半场弹的是傅聪最擅长的肖邦。
他的音乐比二十几年前少了几分稚气和意气风发,但却多了几分醇厚和淡然悠远。
在他的音乐声中,既有古典的部分,也有现代的部分,既有东方的美,也有西方的美,而这些完全不同的特质,又都完美的融合在他的音乐中。
这就是很多西方音乐家觉得他身上有一种与众不同气质的原因吧。其实他的这种气质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傅雷夫妇的引导和教育。
“要是傅雷先生和夫人还在多好啊,那他们该有多么地开心和欣慰。”
江小燕没有见过傅雷夫妇,她只是傅雷的一个普通的读者,只是在十几岁的时候跟同学一起听过傅聪的演奏会而已。
她就是觉得他们一家的遭遇不公,而自己刚好又在附近;她就是做了一点自己想做的事情,仅此而已。江小燕听着台上的演奏,眼睛不知不觉的有温热的泪水流出。
音乐会结束以后,观众起立,响起了经久的掌声。因为观众的热情,后来又有一个小小的加场。
音乐会刚一结束,在别的观众还沉浸在那一片美妙的音乐世界当中的时候,江小燕就趁人不注意,闪出了会场。
出来之后,刚才的音乐声似乎还在耳边。路边香樟树的叶子也在轻轻的、沙沙的响,就好像刚才音乐的节奏一样。
江小燕一边走一边想,想刚才余音绕梁的音乐,也在想自己的心事。忽然她想起音乐会前,旁边几个姑娘说的“江南奇女子”、“深藏身与名”。
江小燕笑了,其实人们口中的传说,往往是加了很多人为的传奇色彩。那些传说,多半是经过了很多的情感投射、寄托了很多的向往,然后再加工出来的。
她其实并没有那么传奇,普通的她只是做了一件“随心”的事而已。
作为傅雷一个普通的读者,她觉得那么有才华、那么有风骨、那么优雅的一家人,是她所由衷欣赏的。就是这么简单,只是这么简单而已。
后来傅聪、傅敏兄弟俩一直想报答,可她都拒绝了。就像她给傅敏写的信里说的:
“这完全是我个人的动机、想法。人与人相处,难免有‘人情’往来,但任何事情一落到‘人情’这一框框中,就失却了自然的真趣,凡属不自然的事,我希望不至于被我遇上。
但,我和您从不相识,因此连人情两字都不适用,所以,作为子女的你们想了却这件事的迫切心情我是那么地理解。
因此,这件事对我来说就完全成了一种××,这对我将是一种窘迫和难堪。
并非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必须酬谢或以语言表意,处理某些事情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听其自然。”
是啊,听其自然最好。希望这两兄弟,也希望傅雷先生和夫人的在天之灵,一切都好。
第二天,江小燕给傅聪的表弟朱佛恬打了电话,她说:
“昨天的音乐会我去了,演出很成功,我很喜欢。但请您转告傅聪先生,以后不要每次演出都给我送票了,他的心意我领了。
我给您打电话,就是因为怕听到他们兄弟俩的道谢。那会让我很不自在。我相信您会理解的,他们也会理解……”
江小燕不想让傅聪兄弟说感谢的话,她这次去看这次音乐会,也算了了兄弟俩的一桩心愿吧。
挂了电话,她把昨天的音乐会门票夹在书架上的《傅雷家书》里,淡淡地笑了笑,然后继续过着她平淡、安然的生活……
后记1
江小燕不知道的是,在那天音乐会结束后,傅聪到观众席来找江小燕,但江小燕已经走了。
四五十岁的傅聪在后台泪流满面,为自己的父母,也为在那个特殊年代默默为父母保存下骨灰的人。
观众席上的人们,只看到了台前光鲜的傅聪,却没有看到他在后台的样子……
后记2
春去秋来,时间流转,到了2018年,江小燕也已经是一位79岁的老人了。
如果在上海,在街头、超市、或者菜市场,你见到一位白皙、瘦削,留着一头直短发的老人,她有可能就是江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