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对于83年中国首次严打唐山菜刀队50余人和八三年严打的起因是什么,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83年中国首次严打唐山菜刀队50余人和八三年严打的起因是什么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83年中国首次严打,唐山菜刀队50余人被枪决,他们做了什么?
众所周知,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出现过很多名垂千古的优秀人物,自然也有不少臭名昭著的坏蛋。从古至今,不管在我国的什么地方,都有坏人出没,虽然在古代朝廷与现代我国的管制下,坏人少了很多,但依旧没能将其斩尽杀绝。
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时代原因,我国便出现了很多坏人,他们在街头横行霸道,欺负百姓,无恶不作,成为当地臭名昭著的坏蛋。由于影响较大,所以在 直接出手严打,将其全部绳之于法,给百姓一个交代。
在我国第一次严打中,影响最恶劣,最先被打压的,就是唐山菜刀队了。他们嘴上说着《古龙小说》中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情仇难却,恩怨无尽",却干着欺压百姓的勾当,令人愤恨。曾经,在1983年时,中国首次严打:唐山菜刀队50余人被枪决,他们做了什么?这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1.唐山街头的“菜刀队”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河北唐山。当时在唐山街头,突然出现了一批地痞无赖,他们年龄在20岁左右,成群结队,穿着军绿色大衣提着大挎包,在马路上大摇大摆的行走。这群无赖,没有学识,没有身份,没有收入,有的只是包里揣着的家伙。
但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走在大街上,行人不光不敢多看他们一眼,还得主动绕道而行,因为如果不这样做,他们就会突然拿出菜刀,架在你的脖子上。这群地痞无赖,就是当地臭名昭著的坏蛋"唐山菜刀队"。起初他们仅在唐山横行,后来规模扩大,整个河北都有他们的身影,影响之恶劣,令人难以想象。
2."唐山狼和东北虎"
在1983,由于治安问题严重, 首次提出"严打"这个方法。通过对不法分子的严厉打击,来解决特殊时间段出现的严重问题,唐山菜刀队,便是最先被严打的对象。
其实在最早建国时期,国内并没有这么多坏蛋。当时忙于生产,除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打架斗殴,并没有其他严重事件发生。但到了1981年,由于时代原因,我国出现大量无业游民,也是因此,坏人才在这个时间变得多了起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时代背景下,出现了许多地痞无赖,唐山菜刀队则是最为出名。因为当时 对武器的限制,所以他们便拿起菜刀,以此当作武器,开始四处行凶作恶。据说在菜刀队最为鼎盛时期,曾与东北的一批黑帮火拼过,不仅把对方打的落荒而逃,还获得了"唐山狼和东北虎"的称号,一举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流氓团伙。
3.强力严打,震慑天下
在当时,菜刀队不仅到处抢地盘,还到处行凶作恶,调戏妇女,欺压百姓,在他们眼中,简直如同家常便饭一般。菜刀队的成员走在路上,犹如霸主一般,看上哪家店铺就抢,拿着菜刀满街乱窜,更是常有的事,让百姓十分愤恨。
八十年代,由于菜刀队的原因,唐山百姓都十分惧怕,就算随便出门,也得在腰间别上一把菜刀,以备不时之需。据说,在当时的河北超市里,菜刀一直是脱销状态,可见影响多么恶劣。
1983年,严打指挥部成立,8月下旬,严打正式开始。菜刀队首领收到消息后,不仅不知收敛,反而更加肆意妄为,令人气愤。
一天,菜刀队小头目与一个手下在大街闲逛,看到一辆公交车走来,便上车抢劫。车上有个战士,名叫刘福云,他奋起反抗,大声斥责他们的不良行为,但话音刚落,菜刀却砍到了他的肩膀上,随后他便倒在了血泊之中。
这一不良事件,一经报道,立即点燃了全国人民的怒火。在严打期间,居然还如此恶劣,民警直接将唐山菜刀队作为第一个严打对象,以强力手段,抓捕了50余名菜刀队主干成员,为了起到震慑作用,几天内便将这50余名菜刀队成员枪决,震慑天下黑帮。
"竹叶坏水色,郎亦坏人心",用《杂曲歌辞·春江曲》中的这句话,来形容这件事,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搅碎菜刀队并不是严打行动的目的,而仅仅是个开始。在后续的一年多时间,不仅打击了全国各地众多黑帮成员,还抓获了600多个菜刀队成员,让他们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到了1984年,治安逐渐良好,昔日称霸一方的菜刀队,也从世间销声匿迹了。故事至此结束,那么83年中国首次严打:唐山菜刀队50余人被枪决,他们做了什么?这件事,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留言讨论!
八三年严打的起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
有人说,是缘于河北省唐山市的“菜刀队”;也有人说,是由一名外国女记者在北戴河的沙滩上被 引发的;还有人说,1983年的这场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斗争的直接导火索,是这一年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喜桂图旗(今牙克石市)的“六一六”案件。
1983年6月16日,在呼伦贝尔盟喜桂图旗,8名十几岁的社会闲散青年无事生非,酒后滋事,残忍杀死了27名无辜者,其中包括75岁的老人和2岁的幼儿,并有多名女青年被 、 。这帮犯罪分子同时还犯有抢劫罪、爆炸罪。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起极为罕见的特大凶杀案,在当地引起巨大的混乱,震惊全国,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一时间,当地及周边地区谣言四起,人心惶惶,以至于人们对到喜桂图旗办事都心有余悸,在火车站不敢出站台。
虽然被害者的亲人和当地广大人民群众集体上书,要求把所有罪犯全部处以死刑,但经审判后只有两人被判处死刑(其他罪犯都不够判处死刑的法定年龄)。
“六一六”案件震惊了中央 。此后,邓小平综合各方面的意见,果断做出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的决策。
根本原因:
“ 大革命”结束以后,“十年内乱”的后遗症之一,就是滋生了一大批 分子、 犯、抢劫犯、 犯、 犯和流氓团伙犯罪分子。这些犯罪分子活动猖獗,破坏社会治安,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一段时间内,我们还没有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相当多的一部分犯罪分子没有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各条战线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在大好形势下,社会治安不好,成为公安司法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据公安部统计,1980年全国立案75万多起,其中大案50000多起;1981年立案89万多起,其中大案67000多起;1982年立案74万多起,其中大案64000起。
1983年头几个月案件继续猛烈上升,虽然后4个月开展了“严打”战役,发案大幅度下降,但全年立案总数仍达61万多起,其中大案65000多起。社会治安情况开始明显好转。
扩展资料:
“严打”自1983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87年1月进入尾声,共分三大战役分步实施:第一阶段1983年8月至1984年7月,第二阶段1984年8月至1985年12月,第三阶段从1986年4月上旬到国庆节,加上收尾工作,历时3年零5个月。
在此期间,共查获各种犯罪团伙19.7万个,团伙成员87.6万人,全国共逮捕177.2万人, 174.7万人,劳动教养32.1万人,其中,第一阶段逮捕102.7万人,判死刑的2.4万人。
为应对这个时期关押场所紧张,一方面进行突击性建设,另一方面,改建了一些公安机关办公用房并借用一些单位库房,作为临时监房。
“严打”第一阶段,死刑24000人,打掉的基本都是群众身边的 犯罪人员,社会反响最为强烈。公检法对所立案件依法从重从快处理,各地相继召开大规模宣判会,严重威胁当地治安的 人员被严惩、注销城市户口,押送外地改造,一些首恶分子被枪毙。
“严打”期间的死刑大案要案比比皆是,死刑的场面深深刻入百姓记忆中。经过审讯被公审宣判死刑的犯人,须经过游街示众后押赴刑场行刑。前面由鸣着警笛的警车开道,后面紧跟着一辆辆大卡车,每辆卡车上站着一名将要被执行死刑的犯人。
犯人被五花大绑,由于将临的死亡和游街的耻辱而面如土色。他们胸前挂着木牌,上面写有名字、性别、年龄及罪行等,在他们的名字上面还画着黑色的“×”。行刑车沿途播放广播,宣传“严打”斗争,控诉犯人罪行。路过的大街小巷,引来无数百姓围观。公安人员在旁边维持秩序,疏导交通。
当时,各地的校园还经常张贴审判犯人、游街示众、刑场行刑的实景照片,张贴这些照片的本意,与游街示众一样,意在 民众遵纪守法,希望祖国的花朵从小见证残酷的行刑场面,长大后不会重蹈覆辙。
对“生”才刚刚有些朦胧体味的孩子,面对“死刑”这两个字眼,心中生出的更多的是恐惧。血肉模糊的死刑场景印在幼小孩子们脑海里,成为成长记忆里长久挥不去的一抹阴影。
居民区的大街小巷,时不时张贴通缉令和 公告。这些公告上,死刑犯的名字下面会用粗粗的红线画上一道,而结尾处,“此布,院长某某”字样的上边则用醒目的红色“√”作为一种严厉的警示。
1983年“严打”时,有这样一句口号:“可抓可不抓的,坚决抓;可判可不判的,坚决判;可杀可不杀的,坚决杀。”“严打”斗争打击了许多 犯罪分子,保障了公民的人身安全和社会生活安定,收效明显。但是这段时间内,对于某些罪责较轻的犯人,打得过严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邓小平1983年因何痛下决心要全国“严打”?
百度百科-1983年全国严打事件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