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很多人可能对中国古代十大冷兵器和历史上十大最出名的冷兵器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十大冷兵器和历史上十大最出名的冷兵器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古代十大冷兵器

中国古代十大冷兵器

在中国的古代,不仅没有现在如此高科技的军事设备,也没有枪支 ,更没有飞机、大炮等重型武器。只能用一些钝器,或者一些刀剑之类的利器,而这些被称为冷兵器。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十大冷兵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十、铜

锏是中国古代冷兵器。锏,(铁)鞭类,长而无刃,有四棱,长为四尺(宋制四尺为一米二),铜多双铜合用属于短兵器,利于步战。锏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运用自如,杀伤力十分可观,即使隔着盔甲也能将人活活砸死。

技法上,与刀法剑法接近。出于晋唐之间,以铜或铁制成,形似硬鞭,但铜身无节,铜端无尖。铜体断面成方形,有槽,故有"凹面锏"之称。锏的大小长短,可因人而异(一般在65~80厘米之间)。

九、鞭

鞭是古代冷兵器时代起源较早的一种兵刃。据说自西周时期便出现到春秋战国时期便已盛行,但因其本身使用的上的特殊性并没有成为战场上的制式武器。说到鞭大家都知道有硬鞭和软鞭两种,但是更多的人会把软便的概念搞错,实际上软鞭兵器是指七节鞭、九节鞭或十三节鞭,而像马鞭,长绳甩鞭均不在兵器之列且从未有人把它当兵器来使用,造成这种假象的主要原因是现代的武侠文艺作品为突出其武艺的高深莫测而使用的一种夸张手法,如一鞭击碎石头,甩出一鞭把人缠住等等。

硬鞭作为一种势大力沉的短兵器,因其需要使用者力大勇武,体质过硬,故使鞭者皆是勇猛过人。硬鞭有单鞭和双鞭之分,但据相关文献记载则大多为单鞭,适用于马战。硬鞭的大小及重量是根据使用者的承载力来决定的,单凭这一点它便不可能成为战场的制式装备来批量生产。硬鞭的材质大多为青铜,精铁和木质三种,鞭柱成六棱行且首尾粗细一致,末端为尖刺状,手柄或整体铸就或单独连接,鞭柱一层一层凸起成塔状以增加杀伤力。

八、斧钺

斧钺是一种劈砍兵器,它是由石器时代的石斧发展而来,斧钺的渊源十分悠久,约有几十万年以上的历史。斧钺不仅是用于战阵的白刃冷兵器,也是军队指挥权和 统治权的象征。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姬发率戎车300乘,虎责3,000人,甲士45,000人伐纣,在孟津会合八百诸侯。北渡黄河,陈师商郊牧野。誓师后,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麾,指挥战斗。激战中,殷军"前徒倒戈",武王乘机挥兵追击,纣王"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

于是,武王"以黄钺斩纣头,悬大白之旗",纣之璧妾二女自杀,武王又"斩以玄钺,悬其头小白之旗",以示众。胜利后的第二天,武王进驻宫,"除道、修社",完成接管商王朝政汉的典礼。这时,"周公旦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

七、戈

戈,中国在先秦时期一种主要用于勾、啄的格斗兵器。流行于商至汉代。受石器时代的石镰、骨镰或陶镰的启发而产生,原为长柄,平头,刃在下边,可横击,又可用于勾杀,后因作战需要和使用方式不同,戈便分为长、中、短

3种。商代已经有了铜戈,直到秦代作战时仍用戈。一般长戈用于车战,短戈用于步兵。戈的击法有勾挂、扎挑等。

戈的 :戈是先秦时代主要兵器之一,对后来兵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影响甚至超越兵器本身,渗透到古代 中。

"干戈"是古代兵器的总称,甲骨文已有了干和戈字,"执干戈以卫社稷"是《礼记檀弓下》对干戈职能的总评述。干是分权的树枝,用来抵御野兽与敌人的进犯,是原始社会时人类的防御武器;戈则是在木杆上缚上刃状物,或收获,或狩猎,后来发展成兵器,是一种典型的"勾兵"。干戈,一种用于防御一种用于进攻,后来演变成盾、戟等兵器。古代学者将干、戈分别作为防御与进攻两大类兵器的代表。

六、矛

矛是中国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是古代军队大量装备和使用时间最长的冷兵器之一制作为木质长柄,有刃,用于刺敌进攻。始于周代或在周代以前来历也是非常久远,它最原始的样子是用来狩猎的前端稍尖的木棒用来捕获野兽,后来人们懂得使用石头和兽骨,并把它们削尖绑在木棒前端以此增加伤害力。

在新石器遗址中常发现用石头或兽骨制作而成的矛头。而在奴隶社会时军队已经开始普遍使用青铜制作的矛头。

从商朝到战国时期,一直沿用青铜铸造的矛头,只是在形制上,由商朝的阔叶铜矛发展成为战国时的窄叶铜矛。矛柄的制作也更为精细,出现了积竹矜,即以木为芯,外圈以两层小竹片裹紧,涂漆,使柄坚韧而富有弹性。从战国晚期开始,较多使用钢铁矛头。直到汉代,钢铁制造的矛头才逐渐取代青铜矛头。随着钢铁冶锻技术的提高,矛头的形体加大并更加锐利。

矛是一种纯粹的刺杀兵器。其构造简单,只有矛头、矛柄两个部分。矛头分为"身"和"价( jie )"两部分。矛身中部为"脊",脊左右两边展开成带刃的矛叶,并向前聚集成锐利的尖锋。

有的脊两侧带凹槽,称"饮血",是为矛头刺入人体时出血进气,以减少阻力"骸"是用来连接脊的直筒,下粗上细便于装柄。为防止拔矛时矛头脱落,有的矛稍两边铸有环状钮,可用绳穿过把矛头牢牢绑缚在柄上。矛柄有木柄和积竹柄两种。"积竹柄"是用细竹做柄,打通竹节,竹芯内填充上木条,然后用绳裹扎起来涂上漆。积竹柄坚韧而富有弹性,不易折断,性能优于木柄。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饺式等。

五、弓箭

弓箭为中国古代长射程武器。弓是发射器,箭是搭在弓上发射的武器。远在传说的黄帝时代,我国已发明弓箭。原始弓箭制作比较简单粗糙,弓身用坚韧的树枝弯成,用皮条、动物筋或植物纤维绳作弦。弓的各部分有专门名称:弓的末端叫"弭",弓把中部叫"附","附"两边弯曲处叫"喂",弓两端受弦的地方叫"弭",弓上用以发箭的牛筋绳子叫"弦"。弓在平时不上弦,用一个铜制的"弓形器"缚在附上,以保持弓的弹力。

箭也叫"矢",箭杆多用竹木制,下部装雕毛,末端有"冒",搭在弦上。箭头叫镞,有铜质、铁质之分。

辽宁西岔沟出土的铜镞,有翼式、梭式、扁平式和矛式等多种。盛箭的器物叫"矢馆",多用竹木或兽皮制作。

四、戟

戟,是戈和矛的合体,也就是在戈的头部再装矛尖。具有勾啄和刺击双重功能的格斗兵器。戟的出现在我国推动了战国时期的到来。戟一方面作为仪仗兵器,一方面作为从先秦至秦汉魏晋军中装备的制式装备。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戟出现于商代,西周时期出现了整体铸造的戟。一种是以矛为主,旁生横刃,木秘装插在矛体的鉴部。春秋战国时期多为青铜戟,大量用于车战,为"车战五兵"之一。西汉出现钢铁戟,为汉代步兵和骑兵必备格斗兵器。东晋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入侵,军队中戟逐渐为刀所取代。后世仍作为仪仗器具。

三、长枪

在中国古代的冷兵器中,长枪被誉为"冷兵器之王"。那么长枪为何可以有这样的盛誉呢?您看看它的优势就明白了,很多人觉得长枪的利刃小,破坏力也小,根本就无法与大刀相提并论。其实不是这样的。长枪的优势远远比其他冷兵器的优势都要强。

冷兵器之王长枪的优势有哪些?第一:灵活。长枪是一个比较灵活的冷兵器。它来去自如,长枪的身体比较"苗条",它不同于大刀还有什么狼牙棒,操作起来,限制太多。

尤其是方天画戟,威力虽然很大,但是操作起来十分不灵活。所以很多武将都不选择方天画戟作为兵器。

第二:杀伤力。长枪的破坏力虽然没有大刀的破坏力强。但是,长枪的杀伤力却是无所匹敌的。长枪往往可以直接伤到人的内脏,大刀却做不到,大刀虽然一刀劈下去,给人的创伤面积非常大,但是它的伤害力却没有那么大。长枪虽然给人的创伤面小,但是往往一枪下去就可以伤到人们的关键内脏。

第三:穿透力。即便大道的破坏力再强,往往一刀砍下去,不能够把士兵的盔甲切成两半,但是长枪刺过去往往能把非常坚硬的盔甲给刺透。

因为它的接触面积小,而且长枪的枪尖非常的锋利。所以它的穿透力,是其它兵器所不能相比的。

二、刀

刀为单面长刃的短兵器。同时泛指可用于切、削、割、剁、刺的工具,与匕首合称亦为膳食器。刀的最初形态,与钺非常接近。其形状为短柄,翘首,刀脊无饰,刃部较长。到春秋战国时期,刀的形状发生巨大变化。

钢铁问世以后,刀的制作工艺得到改善,刀逐渐发展为步兵的主战兵器之一如环首刀,同时出现了许多不同形式的长柄刀。并且还有了战刀和佩刀之分。汉朝时,佩刀盛行,不论是天子,还是百官都佩带刀。

刀的历史是很久。在原始社会,古人类就用石头、蚌壳、兽骨打制成各种形状的刀。他们选用的石头多半是石英石、砂岩,也有燧石和水晶石。用这些石料打制成的石刀质坚棱利,是很好的砍劈工具。其次是用蚌壳和兽骨磨制的蚌刀、骨刀,这类刀轻便锋利,适于砍削器物。同样古人不仅用刀作为劳动工具,还随身携带作为防身自卫的武器。

一、剑

剑为具有锋刃之尖长兵器,而其大小长短,端视人体为标准,是以须量人而定。郑锷更于剑有所详解,谓"人之形貌大小长短不一也,制剑以供其服,非直以观美,要使各适其用而已。故为三等之制,以待三等之士,俾随宜而自便焉。剑之茎其长五寸,剑身若五倍长其茎,则三尺也,重九锵,则重三斤十二两也,其长之极,重之至也,故谓上制。唯士之长而有力者,然后能胜之,故上士服之。剑身四其茎,茎之长则二尺五寸也,重七锵,则二斤十四两也,长短轻重得中焉,故谓之中制。唯人之得中者所宜服,故中士服之。

若剑身止三其茎,则二尺耳,重止五锵,则二斤一两三分之中耳,轻而且短,故谓之下制。士之形短而力微者,可以服焉。"

上述剑制,大抵沿用于远古,历代仍多变更,自秦至宋,改易尤钜。郑锷云:"若以秦汉之剑与宋时之剑比较,则宋时长剑有二十一寸三分,汉时长剑仅十七寸九分。宋时短剑十五寸二分,汉时短剑仅十寸五分,故宋时之剑较汉时之剑长,且品质更优"。

言虽如此,当有所据,然亦未便苟同。

及短匕首,始源于殷商以前,形极为短小,仅有短平茎,而无管筒。古人用此剑插腰,可割可刺,抵御匪寇与野兽。到了周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已成为主要短兵器,士类必有之佩备。连冯爱与汉初的韩信,虽然贫至无食,也仍然随身携带。著名的有干将、莫邪、龙泉、太阿、纯钧、湛卢、鱼肠、巨阙等。春秋时的龙泉剑,仍有一只藏于故宫,至今仍很锋利,证明我国在剑的制造和使用上,有著很悠久的历史。

剑通常可以做出三种攻击:截、削和刺。

返回目录

历史上十大最出名的冷兵器

历史上十大

最出名的冷兵器

冷兵器时代经历了几百年的演变,从诞生到现在,一直也没有消失,不少优秀出名的冷兵器,到至今也被人们记住,那就来盘点一下,历史上十大最出名的冷兵器。

1、三棱军刺

它是近代冷兵器中的杰作,诞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期间,一直都作为56式自动步枪上面的刺刀,在不使用的时候会折叠起来。

三棱军刺的刀刃使用冷钢锻造,外形笔直且非常锋利,带有三个独立刀刃,每两个刀刃中间还有血槽。

在战斗时可以独立使用,无论是砍、刺、划,都能对敌人造成致命伤害。

这种刀从上世纪50年代诞生,虽然已被禁用,但是仍然作为十大著名冷兵器之一。

2、大刀

大刀诞生在几百年前,俗称为:“大刀片子”,最大特点是尺寸大,重量高,使用的时候通常都是挥动起来,别看做工粗糙,但破坏力很强,甚至能砍断骨头和肢体。

大刀在古代分为很多种类,但没有明确之分,造型不同,名称也不同,虽然这是古代的冷兵器,但是在二战时期,仍然作为我方战士的主要兵器。

尤其是“抗战年代”的29军大刀连战士,就曾使用大刀抗击侵略者,大刀在当时也要相比日军的刺刀更有破坏力。

3、武士刀

武士刀,诞生在日本古代,这种兵器作为武士的象征,武士的精神和荣誉,在日本战国时期,武士刀就曾发挥出极大的作用,当时的将军都会拥有一把独一无二的武士刀。

日本的武士刀,实际上就是模仿中国的唐刀,但是外形弯曲,刀刃更加锋利,并带有细长的刀鞘,从武士刀诞生到至今,不仅是一种冷兵器,更是日本的一种传统 。

在一二战期间,虽然已经进入了火药热兵器时代,但武士刀对于有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来说,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武器,从少尉军官到大将高级将领,都会配备不同级别的武士刀。

这种冷兵器也确实是人类兵器史上的杰作之一,不仅外形美观细长,在战斗的时候不但轻便,也有着很强的破坏力,武士刀不仅在日本流行,到至今也在世界上流行。

4、大太刀

大太刀也起源于日本,说直接点,就是大号版的武士刀,两者外形相似,但大太刀尺寸更长,最短的大约是105厘米,最长的则超过300厘米,尺寸长且锋利,破坏力大。

一些精心锻造的大太刀,甚至一下可砍断小树,但是战斗的时候使用动作会缓慢,不过也可为对手造成致命伤害,同时,大太刀也有像武士刀一样的刀鞘和携带方式。

在日本战国时代,大太刀与武士刀都被广泛使用,到至今也是历史上一大著名冷兵器。

5、唐刀

唐刀起源于中国唐朝时期,是那个时候最优秀的冷兵器之一,刀身整体修长,并且垂直,战斗的时候轻便,使用者的动作也会灵敏,可对目标进行砍、刺,尤其是刺,会造成致命伤害。

唐刀的做工也很好,那个时候没有机器,每一把刀都是纯手工打造,握柄处和刀鞘,都有精细的工艺,因为在当时,唐刀主要是官员和将军的武器,所以在制作上都很追求细致。

因为唐刀的优秀和实用性,也被当时飘洋过海,来到唐朝学习的日本人看中,后来根据唐刀的原有基础,仿制出他们的武士刀。

6、“狗腿刀”

本名:廓尔喀刀,这种冷兵器起源于18世纪的尼泊尔国,最初只是山民用来砍柴、伐木,或除草的多功能刀具,后来随着战争的出现,“狗腿刀”也从民用工具,转为军用战刀。

廓尔喀军刀也仍然作为当代军人的武器之一。

廓尔喀刀的外形,就像是狗的后腿,所以也被称为“狗腿刀”,刀刃前部宽大,后部较窄,有着很好的反重力学,砍击的时候可对目标造成很高的破坏力,而且使用的时候无需太大力气。

廓尔喀军刀,也是历史上最优秀的一大冷兵器之一,到至今仍作为尼泊尔军队的一大重要装备。

7、枪

枪,也被称为“长枪”,现代人也叫它为“枪刺”或者“扎枪”,这种兵器源于中国古代,作为那个时候步兵的主要武器,最大特点就是长,由枪头和木柄两部分组成。

枪头简易且锋利,战斗时主要用来刺,木柄部分很长,在白刃战时,对于士兵来说很有优势,必要时还可以投掷使用。

枪刺虽然不如唐刀、剑等冷兵器漂亮,但在从古到至今,也仍是一大著名冷兵器。

8、骑兵刀

骑兵刀是古代骑兵使用的一种战斗武器,骑兵刀就类似于一把长剑,握柄处带有护手,第一能保护骑兵的手部,二来能防止在战斗的时候,遭到撞击,骑兵刀脱离士兵的手。

骑兵刀都十分锋利,对敌人“刺”和“砍”,破坏力都很大,也方便使用。

骑兵刀在东方一直延续到50年代,直到骑兵消失,这种冷兵器也跟随淘汰,但它也是冷兵器史上一大著名兵器。

9、弩

弩,因为外形通常呈现十字状,所以一般都被称为“十字弩”,在古代,弩还分为小型弩、大型弩和连弩,这种兵器要比弓箭更有破坏力,尤其是连弩,可像现代的机枪一样,连续发射,速度快,还能减少人工,射程会超过300米。

小型弩一般都是单兵装备,但也比弓箭破坏力大,体积也比较小。

到了现代,弩不仅是猎人最爱的装备,特种兵和侦察兵为了减少暴露几率,也会使用弩来代替枪来作战。

10、弓

弓,也是古代的远程冷兵器,和弩的原理相似,也是发射长箭头,古代的大型弓箭,最大杀伤距离可达200米,小型单兵弓箭,最大杀伤射程大约为60-80米左右。

古代作战通常都是有一个弓箭方阵,一同齐射,可大面积攻击远距离上的敌人,还可掩护步兵冲锋,作用同等一二战期间的步兵炮。

弓箭的诞生,也是人类冷兵器发展史上的一大重要里程碑,虽然不再应用到军事上,但成为现在猎人最喜欢的打猎工具。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