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对于光未然的简介和红歌背后的故事 急啊,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光未然的简介和红歌背后的故事 急啊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光未然的简介

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以其深怀忧患与悲愤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 。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同年3月,到延安后创作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 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 ,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光未然1940年在重庆从事文艺活动,创作长篇叙事诗《屈原》,在白色恐怖下用诗的形式曲折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的强烈要求。“皖南事变”后他被迫出走缅甸,团结华侨 界和华侨青年从事反 的 活动。1942年回到云南,1943年3月到1944年9月,根据流传的民歌编写了长篇叙事诗《阿细人的歌》,同时创作了抒情长诗《绿色的伊拉瓦底》。
1944年光未然在云南与李公朴、闻一多一道从事民主运动和诗歌朗诵活动,1945年10月,受到 政府的迫害,离开昆明。次年由北平进入华北解放区,先后在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主持教学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黄河颂(光未然)

返回目录

红歌背后的故事 急啊!!!!!!

以《黄河大合唱》为例,这首红歌背后的故事发生在1938年秋冬,张光年(诗人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

在欣赏到中国雄奇的山川,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之后,他创作出朗诵诗《黄河吟》,并在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

张光年仅用5天时间在春节前就创作完成了四百多行的《黄河大合唱》全部诗句,冼星海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及伴奏 的全部乐谱。两人共同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 史诗。

《黄河大合唱》这首红歌的意义。

《黄河大合唱》讲述了在党的 下,抗日将士和民众苦中作乐的游击战争,赞美了英勇智慧的游击队战士,讴歌了中国抗战军民百万雄师的英姿,歌唱了中华民族的雄伟气魄,憧憬了新中国的破晓,并向全世界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吹响战斗的号角。

这些情景经过 的表现和渲染,变成一幅幅真实而流光溢彩的画面,整个乐章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黄河大合唱》堪称一部无比壮丽的史诗,它一路陪伴着中华民族经历过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战胜了帝国主义,激励着我们为建设更加繁荣强大的祖国而奋斗。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