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对于幼儿园上学第一天:孩子回家说“爸爸是和他父亲是个坏人那么他的儿子就一定是坏,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幼儿园上学第一天:孩子回家说“爸爸是和他父亲是个坏人那么他的儿子就一定是坏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幼儿园上学第一天:孩子回家说“爸爸是坏人”
1
2020年9月1日,星期二,疫情后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早上,爸爸和孩子开心地上学;下午,开心地回家;然后,再带孩子到小区和小伙伴们玩 。
结束后,小伙伴们分开回家时,可爱的孩子却不停地说“爸爸是坏人”,“爸爸是坏人”,“爸爸是坏人”。
这是孩子出生3年10个月以来,我第1次听到孩子如此定义爸爸。于是问“爸爸为什么是坏人?”“爸爸为什么是坏人?”“爸爸为什么是坏人呢?”
孩子只有一个声音不断加大而且直接肯定的回答“爸爸是坏人”,“爸爸是坏人”,“爸爸是坏人”………
2
爸爸在想,爸爸是坏人吗?
早上7点,爸爸起床,收拾好卫生,准备好孩子用具,8点钟准时到达幼儿园,孩子和爸爸开心地挥手,说“88”;
下午4:30,爸爸第一个到达学校,站在一帮老太太老大爷还有阿姨们排成小队的第一位,听到老师叫到名字,孩子大喊着“爸爸”,冲到爸爸怀里,然后开心地回家;
下午5点,回到家爸爸打开电饭锅煮着孩子想吃火腿肠饭,然后带孩子到小区楼下玩;
爸爸井井有条地安排好孩子的生活,全身心地陪伴孩子,爸爸怎么成了“坏人”?
3
回到家,太阳西垂,天气闷热。可刚走到楼下去小区玩的时候,天上响起阵阵雷声,然后下起一阵黄豆大的急雨。爸爸和孩子听到小区孩子玩乐声的召唤,迎着雨一阵快跑冲到小区的一个架空层下。
兮宝看到熟悉的小伙伴,老远就喊“乐乐哥哥,钱钱弟弟”。乐乐大一些,约5岁;钱钱小一些,刚过3岁。两个小朋友热烈地欢迎,一个叫“兮兮妹妹”,一个叫“兮兮姐姐”,小朋友找到了伙伴真好。
兮兮融入小伙伴的套路很深,她连忙从手提袋中拿出随身带的紫菜,分给乐乐哥哥一张,分给钱钱弟弟一张,分给自己一张。
再分给乐乐一张,又给自己一张。看到小袋中紫菜不多了,兮兮就不给钱钱弟弟了,钱钱伸手要,兮兮和乐乐各自咬着一块紫菜得意地吃着,“呵呵”地笑着就是不给,钱钱越是伸手要越是不给。听着兮兮和乐乐的“呵呵”笑声,钱钱急着“哇哇哇”地嚎嚎大哭起来。
爸爸说“小伙伴要分享,小伙伴要分享”。兮兮和乐乐就像玩 一样的,一下跑到钱钱身边,一下又“呵呵”地跑到另一边去,看到钱钱的哭反而更加兴奋。
善解人意的钱钱爷爷解开僵局,说“钱钱,没关系,我们来吃山楂片”。爸爸尴尬了。
4
孩子们吃完零食,开始玩 。乐乐和兮兮有了分享食物的经历,很快玩在了一起,而把钱钱晾在一边。钱钱不时走过去,叫着“乐乐哥哥”,“兮兮姐姐”,可乐乐和兮兮却故意不理睬,突然一下跑开了。
钱钱悲伤的眼泪又的眼角边打转,钱钱爷爷说“没关系的,爷爷陪你玩”。听到这个话,钱钱又“哇哇哇”地大哭起来。
可分开过了一会儿,三个小伙伴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似的,乐乐拿出小飞机,兮兮拿出了小 汽车 ,钱钱拿出了小恐龙,各自拿着玩具围着一个小石凳,把玩具摆在石凳上玩了起来。
5
小伙伴们的友情,就出门时的太阳雨,一会天晴,一会阵雨。三个小伙伴彼此分享玩具,乐乐玩兮兮的 汽车 ,兮兮玩钱钱的恐龙,钱钱玩乐乐的飞机,可过一会儿,乐乐和兮兮不知为何原因,都不愿意跟钱钱分享玩具,钱钱又“哇哇哇”地哭了。
坐在旁边的爸爸看见了,说“兮兮姐姐,玩具要分享”,“乐乐哥哥,玩具要分享”。听到爸爸的叫唤,乐乐和兮兮却哈哈大笑,拿着玩具跑开了,小石凳边留下“哇哇哇”哭得更厉害的钱钱。
钱钱爷爷说“没关系的,爷爷陪你玩玩具吧。”听着钱钱爷爷的劝解和钱钱更加大声的哭声,看着正在得意中哈哈大笑的不懂事的兮兮,爸爸又尴尬了。
6
哎,就这样,终于到了回家吃晚饭的时间。乐乐跟妈妈回家了,钱钱跟跟爷爷回家了,兮兮也跟爸爸回家了。
路上,爸爸边走边说“兮兮,你今天不乖呀”。兮兮像没听到似的,走着走着,站在滑板车上,说“爸爸帮推滑板车”。爸爸说“兮兮今天不乖,爸爸不帮你推车”。然后,兮兮站在小车上,爸爸站在不远的前方,兮兮说“爸爸推车”,爸爸说“兮兮不乖,不推”。两个人就这样僵持着。
过了一会儿,兮兮从车上下来,走向爸爸,说“爸爸抱,抱,抱”。爸爸说“你今天不乖,不抱,不抱,不抱,不抱”。
终于,兮兮放声大哭起来“爸爸是坏人”,“爸爸是坏人”,“爸爸是坏人”。
7
听到孩子的定义,爸爸问“爸爸为什么是坏人呢?”兮兮则是不停地回答“爸爸是坏人”,“爸爸是坏人”。在这一问一答中,兮兮又站上滑板车,爸爸把孩子推回了家。
回到家,爸爸说“洗洗澡”,兮兮说“不洗”。妈妈上前,陪兮兮洗完澡。
爸爸做完饭,说“兮兮吃饭”。兮兮说“不吃”。爸爸说“吃完饭可以看电视”,还是不吃;妈妈陪同吃饭,还是不吃。
不吃就不吃!第一天上学回来,变成孩子第一次拒绝吃饭的场景。
晚上10点,孩子在累和饿中趴到床上,睡着了。爸爸和孩子躺在床上,听着孩子平缓的呼吸声,心想“爸爸怎么是坏人呢?”“爸爸错在哪里呢?”
8
想着,想着,爸爸终于明白了——孩子对爸爸“坏人”的定义,来自于爸爸对孩子“不乖”的定义。
孩子和伙伴分享食品、分享玩具和做 的过程中,爸爸不时参与其中,说“你要分享哦”,而孩子们玩的 正是“不分享”。 这是爸爸对孩子们的 看不明白 ;
在回家时,爸爸不停地表达“你今天不乖”而没有说出具体原因, 这是爸爸对孩子说的话没有说明白 ;
当孩子走上滑板车要求“爸爸推”时,爸爸像孩子一样拒绝理解和沟通,还在不说明原因地不停定义“你今天不乖,爸爸不推”。 这是爸爸对孩子主动向爸爸表示要求理解、化解危机的要求不明白 ;
当孩子再次争取理解和化解危机,走向爸爸说“爸爸抱,抱,抱”,而爸爸就像兮兮和乐乐拒绝钱钱一样,再次拒绝握手言和,说“爸爸不抱,不抱,不抱”。 这是爸爸第二次拒绝孩子主动化解矛盾的要求
在爸爸和孩子的这次沟通中,爸爸因看到孩子间不和谐的 ,在心中给了孩子一个“不乖”的定义,并且像小孩子一样两次拒绝孩子的握手言和,终于导致孩子脆弱内心的崩溃——“爸爸是坏人”。
然后,不洗澡,不吃饭,爸爸和孩子在尴尬中度过了上学回家的第一晚。
9
孩子对爸爸妈妈的定义,正来自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定义。当父母想对孩子提出批评性意见时,前提应当是完全地接纳孩子,而不是拒绝理解和沟通。
如果能再回到那个回家的现场 ——爸爸不会像个小孩子样不停地唠叨“你今天不乖”,而是边走边说“今天玩得开心吗?”“钱钱为什么哭了呀?”“你可以分享吗?”让孩子复盘,说出 过程中发生的不愉快。
如果能再回到那个回家的现场 ——当孩子站上滑板车说“爸爸推”时,爸爸会走上前,推着小车车,边推边说“今天是不是钱钱哭了呀,为什么呢?”,让孩子说出“不分享”的事实,而不是爸爸直接给孩子进行孩子一时不能听明白“你不乖”的定义。
如果能再回到那个回家的现场 ——当孩子走上前说“爸爸抱,抱,抱”时,爸爸一定弯下腰,抱起孩子,然后推着小车,边走边说“今天是不是钱钱哭了呀,为什么呢?”,孩子说出“不分享”的事实后,爸爸再说“看到小伙伴哭了,当姐姐的要会分享哦,要会照顾小弟弟哦!”。
如果能再回到那个回家的现场 ——当爸爸看到孩子不懂事、不听话的场景时,爸爸不会因内心的情绪变得像个孩子一样,而是完全地接纳孩子,耐心地分析原因,然后引导孩子一起复盘,陪同孩子一起成长。
先行定义、拒绝沟通,只能引发愤怒和对抗;完全接纳、分析原因,才能引导孩子不断成长。 这是孩子2020走向幼儿园中班的第一天,也是爸爸在孩子“坏爸爸”批评中上的第一课。
他父亲是个坏人,那么他的儿子就一定是坏人吗?
父亲是坏人的么,儿子就一定是坏人吗?不一定的只能说,如果儿子收到父亲的影响很大,那么可能会变化,但是不一定就会和他父亲一样是个坏人。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