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很多人可能对白岩松对青年人说的励志名言口号:没有和垮掉的90后凋零的00后年轻人怎么了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白岩松对青年人说的励志名言口号:没有和垮掉的90后凋零的00后年轻人怎么了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白岩松对青年人说的励志名言口号: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
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白岩松对青年人说的励志名言口号: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看到热气腾腾的场面,就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涯,对我来说,大学是一生当中最美好的四年。前天晚上在广州,因为做亚残运会的志愿者,我们大学的几个同学,即使很晚,也要一聚,因为他们是你一生的朋友。
第一个,在大学里一定要珍惜、维系和发展那种一辈子很难遇到的集体的友情。舒婷有一句话叫“人到中年,友情之树和头发的多少成正比,友情之树日渐凋零。”但是,在大学里面所结下来的同学情谊,可以贯穿一生。
我既不同意更不反对大学期间谈恋爱,但是千万不要丢掉大学四年在你这一生里无法 的这种集体友情。即使你在谈恋爱,也要融入集体当中,去分享那种骑十几公里或几十公里自行车去踏青,一帮人昏天黑地地打牌,答案前一起临阵磨枪的这样一种记忆。
第二个,在大学期间一定要锤炼自己非常坚强的心理素养。我们总谈一个人业务素质很高、身体素质很好,但我衡量一个人经常是用心理素质去衡量,一个心理素质足够强的人才可能成功。在大学的时候你会面对失败吗?你学会面对成功吗?我工作这么多年,回头去看,是有一颗还比较强大的心脏帮了我足够多的忙。我也有机会看年轻人的成长,有的时候会很好奇,哪些人更容易成功,而哪些人不可以。到最后就发现,心理素质足够强的人容易成功。因为打击对于心理素质不好的人,会演变成一种自卑、压抑;对于心理素质足够强的人,反而越挫越奋。拥有一颗还算强大的心脏,这是将来走向社会的必备条件,而不是你可以选择的条件。
第三个,大学期间一定要学会用脑子开始思维。我们走进大学校园的时候,跟同龄人是没有区别的,是什么让你们在4年后发生了很大的区别?学校里专业的设置与其说是给你们专业知识,不如说让你们习惯用专业的思维方式去观察这个世界。大学毕业后,我已经习惯了用 人的眼睛去看待这个世界;我有的同学学法律,他们已经学会用法律人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而学理工科的同学,会用理工科的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
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跟什么成正比呢?跟你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不可替代性强,获取自己更加稳定的位置和向前进的速度就更快,但如果你随时可以被替代就很难。我们有的人工作非常辛苦,但是一个月挣的工资很低。比尔·盖茨经常飞来飞去还打牌,却那么有钱。没办法,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比尔·盖茨。而很辛苦的那些工作,随便把我们拽过去培训不到一天,立即就可以从事那工作,也就是不可替代性太弱。
不可替代性需要你拥有一个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思维方式,需要你做出与众不同的事情来。我们经常说我也能和别人一样,但你能做到别人无法和你一样吗?比如说干 的,每天对我们的考验都是拥有 。但现在这个时代, 没有越来越强的占有的可能,拼的是什么?拼的就是在传播和发布 的当中,你的竞争性强吗,你的独特性强吗,你的思维和语言表达具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这就是挑战,这就是竞争,都跟思维方式有很大很大的关系。
第四个,学习、工作和未来之间的关系。我曾经见到一个年纪很小的孩子来实习,我问:“校友?”“校友,广播学院的。”“几年级?”“一年级。”“从明天开始本单位不接受你实习,回去上课。”我当时还是有点小权力的,把他撵走了,我不能够接受刚上大学一年级的孩子就开始实习。你知道你要什么吗?你知道你需要填充什么吗?你不能够拥有一个系统的专业的训练,包括知识的训练、思维方式的训练的时候,实践对于你是没有意义的。
我知道现在有相当多的大学生心猿意马,总觉得要尽早地去实践,好像就跟未来的工作建立了关系;有相当多的学校大四的毕业实习和论文形同虚设。我们在上大学的时候,毕业实习是由学校统一安排的,并且毕业实习鉴定成为我们很重要很在意的东西。而现在很多的学校管理不严,导致学生毕业实习的时候是放羊的状态。如果我们的大学为社会提供的都是有残缺的作品,社会又怎么会这么放松地接纳你们呢?
我想说的是,没有必要一开始,在你的理论、你的思维方式以及你的专业知识,都补充不够的情况下,就急于去实践。工作、婚姻、恋爱和成功都非常非常相似,它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过程做得好必有好结果。为什么不用去做好一个过程的方式,求得一定还不错的结果呢?
第五个,你终将要面对社会,社会需要的并不是拿了就能用的成品,而是需要可成长、可进步、可学习的这种人。我多次参加过招聘,我从来不看他现在所达到的水准,我看的是他具没具有再生长的空间。我2003年招聘的时候,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没有看到过电视的优先,为什么?(励志名言 w)因为媒体会进入一个跨媒体的时代,你不会电视,我可以教你啊,但你仅仅会电视而不会其它,我如何教你呢?我不要求你来了立即就成为师傅,你可以是我的学生,但你将来有机会成为师傅。那批招进来的,新华社的有,报纸的有,各行各业的都有,其中也有一部分电视的。这些人现在是我们的中坚力量,而且非常好用。
其次,我特别在意心理素养。我得知道这哥儿们抗打击能力强不强,这姐儿们是不是一有了挫折就给我哭。为什么柴静在一篇博客上说,白岩松有一天告诉我,你不要穿裙子上班。我是在悄悄地提醒她,你是一个 人! 人出差的地方,山崩、地震、矿难随时会发生。有一次,柴静来了以后,我告诉她,请赶紧回家,收拾行李,一个小时之后,西源机场起飞,青海地震。这个时候,对我们来说是没有性别概念的。所以,心理素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其实工作也不相信。
另外,我衡量一个人的 素养,不仅仅是看他抗打击能力强不强,我还要看他抗表扬的能力也是不是足够强。有相当多的人不是折在挫折上,而是折在头一两次的成功上。头一两次的成功,飘飘然了,原本有一个还不错的上升空间,就被他自己给堵住了。
此外,我当然是格外格外格外地看重一个人。有人问,你用什么数据来看一个人是不错的?我凭直觉,我能感觉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需要合作的时候,只有人格、人性相当不错的人,才有可能进入合作的团队当中,才可以激励别人,也被别人激励。所以做人是人一生中永远也无法改行的行业。
时代不管怎么变迁,终归衡量人的标准变化不大。1993年我曾问过上海的一位哲学家,为什么现在的医学、科技等各方面的进步都如此之快,但人们仍然需要一二百年前的 去抚慰心灵?哲学家就回答了一句话:人性的进步是很慢很慢的。
有一个人很逗地问过我,你既然没有发过邮件、打过电脑,你怎么就知道犀利哥呢?唉,我当时就特别同情这个朋友,我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呢?——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非好即坏。会打电脑固然可以,对我来说,我已经习惯了写字跟思维之间这种同步的速度。我之所以不打电脑,是因为我等不及我的脑子,它更快。
说到思维方式的时候,也要从一种传统中的禁锢中走出来,必须得改变“这人是好人,那人是坏人”的想法。温文尔雅的人依然会有不齿于展现在大众面前的怪癖,你亦如此。要不把每一个青年成长的过程,都告诉他们父母的话,父母会感觉到惊心动魄的。我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妈我偷着喝酒、抽烟、旷课等很多不好的事情,身边的人也都是如此。为什么我们都这样了,还要去衡量别人的好还是的坏呢?
最后一个,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离开大学校园,我们要带着什么去走向社会呢?上大学的时候,我与你们一样,都浪漫地憧憬着大学生活,大学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梦想。但是当你真正走进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幸福的事是百分之五,痛苦的是百分之五,剩下的百分之九十都是平淡的,日复一日。而聪明人会善于把这百分之九十的平淡转化为幸福,不聪明的人会善于把这百分之九十的平淡往痛苦那靠。
我给你描述一个婚后的状态:老公在那儿看电视,拿着遥控器在那儿看报纸;夫人在那儿织毛衣,偶尔看下电视;孩子在那儿写作业,一晚上没多少话。一会儿泡完脚说,睡吧。我问这种状况怎么样?很多大学生说,快离了吧。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对于相当多的四五十岁的人来说,这是能想象的一种最幸福的生活。生活不会是天天放礼花的,礼花之所以好看是偶尔放一下,天天放的话,受不了。
前两天公布了一个中国人的婚恋状况报告,说百分之七十的女性要求对方必须有房,希望对方有房才能结婚,男性百分之五十。我觉得的女性都希望有房,而现实生活中,不会的男人都有房。不会,中国永远都做不到。那么中国的女性都单身了吗?
生活就是这样,只有做好了迎接平淡的准备,才有可能创造属于你自己的辉煌;如果认为生活都该是辉煌的,那就注定平凡。有很多人问我,白岩松你是不是现在成功了呢?我一直都喜欢跳高,这并不是我擅长跳高,而是因为它像人生的一种比喻。你有没有发现跳高的一个特点:越过了一个高度,就一定要摆上新的高度。即使当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没了,他已经是冠军了,他一定要再升一厘米,过了他就会还要再升,也就是说,他一定要以最后一跳的失败来宣告自己的成功。我觉得这太像人生了,人最理想的一辈子,就是以最后一跳的失败来宣告自己的成功!
很多人在说,现在年轻人不容易。我非常理解,全社会应该关爱你们,但是,不必溺爱。有人说,我们现在买不起房子,我们太痛苦了。谁说二十七八岁的人就可以买得起房子了?日本等 一般是四十来岁才可能拥有自己比较稳定的住房,中国人就非常性急。本人拥有自己第一套房子的时候,都32岁了,是在租了八年的房子之后,连我们的孩子都是在流浪的路途中生的。你说,哪一代人的青春容易?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
我们在上大学的时候流行的一首诗的第一句就是“21岁我们走出青春的沼泽地”。可见,大家也正在沼泽地里。所以,去放大青春中那些最美好的东西,去享受这个日子,把平淡的日子往幸福那靠;所以,期待你们的将来。
垮掉的90后,凋零的00后,年轻人怎么了?白岩松:善待年轻人
世界的发展总是 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很多老一辈的人特别喜欢以 过来人自居 , 着那些后生晚辈。他们最喜欢用着他们自以为是的成功或者失败的人生经验和教训, 给年轻人充当人生导师 , 他们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
其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许多人眼里所谓的“垮掉”的90后和凋零的00后,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糟糕和不堪 ,他们 三观纯正 , 热爱祖国 ,对生活 充满热情 ,也是积极向上的大好青年。 白岩松就曾说要善待年轻人。
很多人都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人们 批判90后离经叛道 , 思想前卫又堕落 ,喜欢奢侈享受,又不对自己的道德水平加以约束,是 毫无廉耻的堕落一代,是垮掉的一代人 。
初次听到对90后这样的言论,竟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似乎好像在哪里听过这种话。细细想来也确实如此。 当年的80后不也曾被称为是“垮掉”的一代吗, 历史 似乎在循环 ,人们在80后长大成人成为 社会 的中流砥柱之后又将目光转向了90后,甚至是00后。
90后是被误解和故意扭曲的一代,要想了解90后,就应该先了解80后的成长和被曲解经历。
80后出生的环境相对于60后和70后们而言已经比较的优越,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几乎很少再有因为家贫而辍学的学生。 80后们至少也能够读完九年的义务 。随着 社会 的快速发展,80后们 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春风。
80后读书上学时, 正值下海潮兴起的时候 ,很多人在市场经济改革的春风中淘到了第一桶金,生活开始腐化奢靡, 社会 的贫富差距也开始拉大,人们纷纷转变到对金钱的热衷和追求中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80后们的思想也迅速地转变,积极的接受新生的事物。
于是,很多80后开始听起了流行 ,频繁地出入录像厅和 机室,在街头争霸的 中和纸醉金迷的KTV忘乎所以,肆意挥洒着青春的汗水, 变得叛逆和不羁 。80后们毫不在意世俗的眼光, 他们随心所欲,毫无顾忌 ,只为了让自己生活的更加的舒适和精彩。
这些行为和保守低调的主流 社会 价值观有一定的冲突,特别让那些稳重老成的70后和60后们反感和排斥。 于是80后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80后们进入 社会 , 走入了工作岗位之后,很快地挑起大梁,成为单位的骨干。
曾经不被看好的80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狠狠地打了那些看低他们的人的脸。
如今的90后也是如此,他们饱受非议和攻击 , 被世人误解 ,默默地承受着本不应该强加给他们的种种责难,仅仅因为他们 更加的活跃和自主,拥有独立的思想和意识,不愿意被长辈们安排道路,想要走出自己的独特人生。
90后比起80后们更加的幸运,他们的父辈创造了更多的财富,他们从小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时代,没有长时间断水断电的烦恼,甚至在他们稍稍长大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了网络世界,使得他们的 思想和世界接轨,感受着世界日新月异的变迁 。
90后并不是“垮掉”的一代,而是充满朝气和创造力,他们同样能够吃苦,甘愿奉献。
在全民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役里,无数的90后党员先锋,志愿者,医护人员和公安战士们用自己稚嫩的手臂和肩膀为病人托起了一片天,他们是时代的先锋,是新时代的脊梁和中流砥柱,也是已经成长起来的共和国全新一代 ,他们在 社会 的各个角落里,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光荣奉献。
90后如此,00后也并不差,他们同样是新升起的朝阳。
有人说,00后在凋零,如果仅仅从人数上看,似乎的确如此 。根据一项调查,年轻人的生育愿望越来越低,很多人开始实行 不婚主义 ,或者即使是结婚,也不打算要孩子。这样的现状 导致了中国每年的新生儿锐减 ,已经到了不得不重视的地步。
比起80后,90后这代人整整少了1172万,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很多 的人口也不过如此。然而更可怕的是,00后相比90后的人数减少的更加厉害,根据统计,整个00后一代比起90一代要少了足足4700万。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这减少的1172万和4700万人口本应该是我国未来的人力资源,是人口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政策的原因和 社会 的发展,很多人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不愿意让自己的后代遭受和自己一样的痛苦,所以选择不要小孩。
个人的选择无可厚非 ,但是放大到整个 ,生育率的降低,新生儿的减少,带来的崩坏效应是明显的, 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必然带来一系列的严峻挑战 。欧洲很多发达 早就进入 人口负增长的悲剧模式,日本更是已经进入了低欲望的 社会 。
很多00后的父母都是80后,他们经历了 社会 的洗礼,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对于子女的 和成长也有了不同的看法。
面对 社会 对90后的苛责以及00后人口锐减得“凋零”,白岩松呼吁要善待年轻人。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 善于发现 社会 的各种现象,并常常能够一 针见血地对其进行评论 。 社会 对于90后有着太多的不满和非议,对此,白岩松曾经呼吁 社会 应当善待年轻人。
现代 社会 发展得十分迅速,很多人被裹挟在时代的浪潮里身不由己,年轻人从读书时候开始就不停地进行攀比和赛跑。读书要求好好学习勤奋努力,这样才能在中高考的独木桥里考出好成绩,从而赢得人生第一张门票,才能顺利跨出人生进阶的第一道门槛。
等到参加工作了, 年轻人又被996和白加黑所折磨 ,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最终, 还要掏空父母的积蓄才能勉强地按揭一套房,却又陷入了每月还房贷的模式里 。 年轻人压力巨大, 背负着重重的包袱,十分需要 社会 的理解和包容。
生活已经是如此的艰难, 社会 为什么还要强加给他们更多的不平。90后们一样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他们也是父母的宝贝孩子,有的也有了自己的小孩。他们开始上有老下有小,真正地成为家庭的柱石和 社会 的栋梁。他们尽其所能地想要让自己的家人生活的更好。
我们的 社会 应该对年轻人更加宽容, 因为年轻人是 社会 的栋梁,也是 的未来。
社会 应该少一些对年轻人的苛责,不要过分地去指责那些兢兢业业的年轻人,而是应该更加的宽容和理解,学会换位思考。
社会 的发展十分迅速, 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更加努力,才能在 社会 里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