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对于1870年老照片:遭受破坏之后的颐和和颐和园的资料和图片,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1870年老照片:遭受破坏之后的颐和和颐和园的资料和图片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1870年老照片:遭受破坏之后的颐和园,满地废墟杂草丛生吗?

站在绣漪桥上向北拍摄清漪园。英国人爱德华·鲍拉(Edward Bowra)曾任职于清朝海关。在此期间,他收藏了一大批记录清朝社会百态的影像资料,这其中有一组照片非常罕见,那就是1870年颐和园(清漪园)景观。为什么说这些照片珍贵呢?因为它们记录了被英法联军破坏之后、清廷重修之前的颐和园的残破面貌。

清漪园牌楼与损毁的房屋。有一点需要向大家说明,颐和园原名清漪园,1870年拍摄这些照片时仍然名为清漪园,直到1888年才改称颐和园。本文时而称之为清漪园、时而称之为颐和园,大家心里要有数。

清漪园东宫门的石狮子。乾隆皇帝花费448万两白银修建了清漪园,奢华无比,是京城西郊的皇家园林之一。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于10月7日闯入清漪园东宫门,抢掠殿堂之内的金银财宝,拿不走的大件物品予以砸毁。管理该园事务的内务府员外郎泰清全家16口人自焚殉难。

清漪园大报恩延寿寺废墟。抢掠之后的10月18日,英法联军第二次派出大队人马进入皇家园林区,放火焚烧。清漪园由此遭受灭顶之灾,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构成的江南水乡景观化为浓浓烟雾,只留下灰烬和断壁残垣。

清漪园十七孔桥。大家注意远处万寿山麓,宏伟的佛香阁已经被焚毁,只剩下台基。

杂草丛生的宝云阁。法国人亨利·柯第埃在《1860年对中国的远征》一文中,如此描述清漪园被焚的场景:“1860年10月18日,万寿山始焚。19日,火势继续燃烧,火焰之上,黑烟成云,浮向北京而去。”经此浩劫,清漪园的殿宇大部分被焚毁,园中陈设损失十分之九(1855年园内陈设37583件,1866年再次清查仅剩4735件)。

返回目录

颐和园的资料和图片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的建筑格局:

颐和园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山下是一条长700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梁上有彩画8000多幅,号称 “世界第一廊”。长廊之前是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

万寿山后山、后湖古木成林,有藏式寺庙,苏州河古买卖街。后湖东端有仿无锡寄畅园而建的谐趣园,小巧玲珑。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