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中国古代史上最强的精兵集团是哪个和明末三大军中的关宁铁骑明亡后都去了哪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史上最强的精兵集团是哪个和明末三大军中的关宁铁骑明亡后都去了哪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古代史上最强的精兵集团是哪个
中国古代有五大精兵:东晋的北府兵,唐朝的玄甲军,南宋的背嵬军,元朝的怯薛军,明朝的夷丁突骑。如果要论最强的话,我认为背嵬军最强。看一下战绩:北府兵的最佳战绩是淝水之战,以八万击败前秦八十万军队,并且跟随刘裕横扫北方。"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说的就是北府兵。玄甲军最佳战绩是虎牢关之战,李世民在攻打王世充的洛阳时,河北的窦建德率十多万大军来援救,于是李世民留下一部分军队继续围洛阳,率3500名玄甲军增援虎牢关,击破并俘虏窦建德。南宋的岳家军从成立到解散从无败绩,岳家军由12部分组成,分别是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水军、游弈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背嵬军。其中最为精锐的就是背嵬军,在郾城大战中以背嵬军为中坚的3000宋军,击破十多万金国军队,甚至在用步兵平原击败金国最精锐的铁骑”拐子马“和”铁浮图“,金国名将兀术是哭着走出战场的,甚至在朱仙镇500背嵬军破十万金国军队(有许多学者怀疑其真实性)。元朝的怯薛军,是成吉思汗组建的近卫军,有贵族和大将的子弟组成,统帅是元初四杰。蒙古军本来就能征善战,怯薛军更是其中的精英,作为怯薛军的普通一员,地位甚至比千户还要高。但是成吉思汗不轻易用这支军队征战,一般就是当警卫的,所以没特别战绩。明朝的夷丁突骑,是明末名将袁崇焕手下的精英部队关宁铁骑中的精锐,在面对满清的八旗骑兵时毫不逊色,那时候,八旗军队打明军,只要冲过炮火到了明军跟前,明军就会像潮水一样溃败。但是在宁远城下,第一次八旗军队碰见关宁铁骑时,八旗军队 堆成山也无法向前一步。后来皇太极取到蒙古草原从喜峰口突入攻打北京,九千关宁铁骑从山海关外回援北京,在北京城下击败数万八旗军。后来袁崇焕冤死,一部分关宁铁骑归入吴三桂手中,吴三桂训练出新的精锐——夷丁突骑。
明末三大军中的关宁铁骑,明亡后都去了哪里?
明末有三大军,分别是袁崇焕、祖大寿——关宁铁骑,孙传庭——秦兵,还有卢象升——天雄军。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袁崇焕组建的关宁铁骑。关宁铁骑是明末组建的一支兵力并不多、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部队,是明末最精锐的部队,能与后金的八旗军正面交锋。“关”是指山海关,“宁”指宁远,山海关、宁远、锦州等辽土是大明抵御后金的重要防线,“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因此在归附的辽民中精选身体强壮者充实军队,俱控弦习战之士,机动能力非常强,战斗里是三大军中最强的。所谓铁骑,不外乎两种解释:1披挂铁甲的战马的骑兵,2借指精锐的骑兵。因祖大寿和吴三桂的兵都属于关宁军,才称其为“关宁铁骑”。
袁崇焕
依据如今普遍的说法,关宁铁骑是在袁崇焕的指导下组建的,袁崇焕认真剖析了一下全国的兵源状况,他以为从辽宁本地的青壮年人群中征兵是最好的选择,由于他们适应了辽宁地区的气候及生活习气,而且他们将面临着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境地,所以这些人打起仗来会很卖力强悍,为了保卫家园不惜性命,总结起来就是“辽人守辽“的思想。而依据《绥寇纪略》的记载,关宁铁骑最初的来源是祖大寿把自己的家丁召集到军队里面,最后加上其他中央一些兵员的补充,渐渐构成了善战的关宁铁骑,所以关宁铁骑的真正指挥者和具有者应该是祖大寿,但这一点也不矛盾,因为祖大寿是袁崇焕的部下。
关宁铁骑的装备
1627年(明天启七年)五月,皇太极亲率后金军围锦州,攻宁远,巡抚袁崇焕以祖大寿率精骑四千与满清八旗战于宁远城下,并在城内用大炮轰击后金军,手持三眼铁铳的精骑让后金士卒损伤无数,一场短兵相接的大混战,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了中午,八旗军的 铺满了旷野,宁远城外血流成河。眼见着伤亡越来越大,后金军于是解宁远围,增兵攻锦州,锦州终不可破。六月五日,后金撤军,史称“宁锦大捷”,后来皇太极才知道这支劲旅是袁崇焕创建的关宁铁骑。有了这支铁骑驻守在宁远,八旗军再也没敢进犯。祖大寿也以功升为辽东前锋总兵,挂征辽前锋将军印,驻守锦州。后来关宁铁骑又屡次大败后金军,使得后金军无法进入山海关,又在北京保卫战中以九千铁骑大败八旗数万大军,一时间天下闻名。随着祖大寿地位的迅速上升,祖氏满门都获封官职,为表彰祖氏世代镇辽的功勋,崇祯皇帝即位后,特命于宁远城内敕建祖氏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讽刺的是祖大寿之后却降了清)。袁崇焕下狱论死后,祖大寿成为了辽军方面的军事首脑,任辽镇总兵官,而之后登上历史舞台的吴三桂之父吴襄,与祖大寿是姻亲关系(祖是吴三桂的舅舅),也属于祖大寿军事家族内的一员。
1641年(崇祯十四年)农历三月开始的松锦大战中,因援军洪承畴兵败,锦州解困彻底无望,于是祖大寿率部降清,被授予汉军正黄旗总兵,1656年(顺治十三年)病故于北京。这支万余人的精兵后来又成了吴三桂手中的主要筹码,崇祯十七年(1644年)吴三桂献关降清后,关宁铁骑在吴三桂的带领下,跃进中原,这只军队也得以为清廷所用,成为之后平灭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的重要力量。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康熙皇帝做出撤藩决定,吴三桂起兵反清,关宁铁骑再次充当吴军先锋,浩浩荡荡地前出云贵,杀向北京。只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当年骁勇善战的那批战将或已作古,或已告老还乡,此时的关宁铁骑早已没有了当年所向披靡的战斗力。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帝削藩平定吴三桂后,明朝残留的最后一部分关宁铁骑也随之消逝了。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