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王健林之前耗资400亿设计青花瓷万达和富力199亿购万达酒店借酒店运营突围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王健林之前耗资400亿设计青花瓷万达和富力199亿购万达酒店借酒店运营突围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王健林之前耗资400亿,设计青花瓷万达,如今怎么样了?

说到王思聪,不得不说他的父亲王健林。对这个儿子,没有过多限制,让他自由发展,可见王健林的胸襟。体现他胸襟的,其中一个是在江西设计的青花瓷万达,这个万达城花费了400亿。这个设计不错,但效果不好,最终卖给了孙宏斌。

一、出售青花瓷万达,是为了止损

万达茂的出售,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王健林花了400亿建的万达茂,打包出售给孙宏斌,至于价格,应该是商业秘密,我们不得而知。

对于王健林而言,出售万达茂是万达转型的一个缩影。他为了剥离不良资产,出售了很多万达城,转型的目标,实现了。

而那个承载着 底蕴的万达茂,被孙宏斌收入囊中。孙宏斌也回应了收购万达项目的原因:他看重了万达文旅、酒店项目的住宅部分。

他的融创需要多元发展,而万达给予了融创很大优惠,让孙宏斌拿下了万达的这些项目,这也是双赢。

万达剥离了地产项目,而融创的发展,需要这些。两个人的发展思路不同,各取所需:融创的发展,还是不错的,营收增长率挺高,万达也扭亏为盈了。

王健林的断腕求生已经取得成效了,不过,他的身体好像出现了问题,他比之前瘦多了。不管怎样,万达转型,成功了。

万达茂虽然不再属于万达,但万达的发展,还是蛮好的,这也是王健林希望的。王健林更希望看到的,是儿子王思聪回到万达上班,这个愿望,老爷子可能要落空了。

王思聪并没有回去的意思,他虽然是万达的董事,也没有意向要接王健林的班。王健林的事业,还是要老爷子自己打拼下去了。

万达茂,已经改名了。这个承载着王健林一个美好愿望的地方,成为融创的资产了。不知道王健林是不是心中有酸楚。

二、设计的青花瓷,耗资巨大,王健林颇为用心

万达集团的实力雄厚,王健林的眼光独特,他将万达集团一点点带起来,就是证明。他在江西南昌九龙湖区,拿了一块地,请了专门的设计师,来设计这个万达城。

这个万达城与其他万达的建筑不同,采用的是青花瓷的造型和色彩,让人赏心悦目的同时,感受万达的美景和实力。

万达的影视休闲产业,在王健林的主导下,发展得不错。建立青花瓷万达,是提升万达的品味。

喜欢历史的人知道,元青花的历史和厚重的 底蕴。就算不知道的人,也听过周杰伦的《青花瓷》,通过歌词,也知道青花瓷的历史和 。

为了打造这个青花瓷万达,请了专门的设计师来设计。这个万达城,由26栋“青花瓷碗”建筑组成,青花瓷装饰纹样不同,这些是陶瓷艺术家亲自参与的。王健林对这个建筑的重视,可见一斑。

每个建筑的寓意不同,但都是吉祥如意的意思。不仅如此,还在建筑的外面,覆盖了不一样的陶瓷板,增加了建筑的陶瓷质感。

这个建筑群,可谓是全球最大的青花瓷建筑群。王健林打造的万达青花瓷建筑,历时不短,王健林还给这个建筑群起名字为万达茂,寓意是万达会继续广茂(袤)地发展。

远远看去,万达瓷器城的样式,真的好看。那感觉,有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还有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王健林打造的这个万达城,承载着他的希冀,也希望这个万达城会更好,没想到,愿望与现实差距还是蛮大的。

他觉得大家应该喜欢这样有 的建筑,但大家很不给面子,主要是远景和近景有很大的差距。

三、外观虽美,但客流量下滑,影响了业绩

万达这个青花瓷的建筑群,远远望去,真的很美:一个个碗碟放在那里,要是家宴的话,都不敢用这些碗碟。

可能王健林看的时候,是乘坐直升飞机看的,觉得很好看,也蛮有品味的。但是,很多顾客走进这个万达茂,觉得太不舒服了。

青花瓷的远景和近景有很大不同:远景看着很美,近景则是线条太多,线条多,就会杂乱,显得不那么美。

不仅如此,这种陶瓷板的反射光,很强。可能王健林只是看到了美观,忘记了其他。在江西南昌的夏天,很多人就会感受到不一样的热。对于休闲娱乐的人而言,这是难以忍受的。

万达茂主打的是休闲娱乐,让沉浸其中的人,享受美好时光,而不是感受炎炎夏日。观众体验差了,自然会吐槽。

吐槽的一个点是万达茂的“碗碟”布局不合理,碗碟的近景线条多,强迫症患者不能接受。还有人吐槽这个万达茂是“四不像”:既不像瓷器,又不像休闲场所;既不像 产品,又不像万达一条龙服务。

吐槽的另外一个重点是万达茂的碗碟摆放杂乱无章,有网友用毫无章法来形容:有的碗是倒扣着的,有的碗是竖着的。这种毫无章法的感觉,让人无法理解。

还有网友说,万达茂的定位是休闲娱乐,而不是 底蕴。要是看青花瓷,到专门的博物馆看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到万达茂来看。对此,王健林也没有回应,可能是他觉得那些人是黑粉,故意为之。

但他没有想到,付出那么多时间,付出那么多资金的万达茂,不是大家希望的样子,反而是大家吐槽的重点。

观众不仅仅是吐槽,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表达不满,万达茂的客流量逐渐下降,万达茂的发展,出现了问题。

与此同时,万达也在转型,抛售一些“不良”资产。万达茂就是其中一个,为了实现万达轻资产的目标。

这也是王健林断腕之举。很多人觉得,王健林是为了将资金回笼,减轻债务。不管王健林的目的是什么,万达茂出售了,出售给孙宏斌。

不管怎样,双方的发展,都不错,“万达茂”也不错,那就好。大家觉得,王健林发展好了,会不会再次赎回“万达茂”?

结束语:

万达茂是一个建筑,用青花瓷的方式呈现,体现了王健林的知识和内涵,但很多人的艺术修养达不到那个高度,这是王健林对万达茂定位的失误。

万达茂转手了,也是不得已的事,不管怎样,王健林的万达,好了。希望万达的事业,越来越好!

返回目录

富力199亿购万达酒店借酒店运营突围后分拆上市?

以第三者之态突然杀入万达融创的世纪大交易,令富力地产这家沉寂了许久的老牌地产商重新登上了头条。

7月19日,融创收购万达资产的历史性大戏落下帷幕,最终融创以438.44亿元拿走13个文旅项目,富力以近200亿揽下77家酒店资产,这比之前融创收购时的价格便宜了100多亿。

借此收购,富力的酒店规模将超过100家,一举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酒店运营商之一,而这一鲜明的标签,也是富力在房地产转型时期突围的路径。

7月20日,富力董秘胡杰在招商证券电话会议上透露,上半年富力完成400亿元收入,公司将全部以自有资金支付。

不过,持有酒店类重资产可谓是当前房地产商的小众选择,尤其是在2014年以来酒店业运营全行业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富力未来要想实现酒店盈利和稳定的现金流,进行资本化分拆是必经之路。

富力的新标签

在7月19日的万达融创富力签约仪式上,上演了戏剧性的一幕,活动背景板上的富力地产字样撤掉又加上,会议延长一小时,如今看来,可能是富力两位董事长张力、李思廉当场“砍价”成功。

最终的收购方案,是原定价335.95亿元、由融创接手的酒店项目,改由富力地产以199.06亿元收购,且76家酒店增加至77家。

富力地产董秘胡杰透露了交易谈判的过程,称富力从获得消息到签字拍板只用了三四天时间,强调“只接受6折价格”,“直到签约前最后一刻才定下”。

在富力看来,这无疑是一笔特别划算的买卖。收购价仅为酒店账面净值6折,低于酒店成本。

据富力公告,77家城市酒店均位于所在城市的核心地段,约为328.6万平方米,共23202间客房,包括四个高端大连万达自营酒店品牌和多个国际知名豪华酒店管理品牌(威斯汀、希尔顿等),77家酒店资产净值预期为不少于331.76亿元。

胡杰表示,除了价格便宜,减少酒店成本投入并可以直接运营产生收益,也是富力此次收购看重的因素。根据富力的测算,77家酒店开发需要占用15-20年时间,因此这笔交易每年成本就省了数十亿元,还省了酒店初期推广成本。

另一方面,收购酒店也有助于富力自己的业务版图扩张。富力联合创始人、董事长之一的李思廉的存在,让富力这家公司始终带有港资地产商的基因,而港资地产商更为注重持有物业和经营现金流。

在富力的持有物业业务中,购物中心、写字楼并非强项,相对而言公司在高端酒店经营上经验更为丰富。富力从2004年开始投资建设高端酒店,均由凯悦集团、洲际集团、希尔顿集团、雅高酒店集团等国际知名酒店管理公司运营,具有较强竞争力。

数据显示,富力地产已开业和建设的高级酒店共有24家,主要位于广州、惠州、成都、重庆、北京和海南等地,均为4-5星级豪华酒店。2016年,公司酒店业务实现稳健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33%至13.62亿元。

富力地产在2016年年报中曾表示,希望以适当步伐扩大包括酒店在内的高端和具备高资本价值的投资组合。富力认为,持有投资物业组合,提供可靠现金流,可抗衡经济周期起落。

因此,以较低的价格将万达77家酒店纳入旗下,对于富力地产来说恰逢其时。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表示,近年来富力持续规模扩张,收购酒店项目,能够扩大其资产管理的规模,有助于其后续经营业绩的提升。

而在接手万达77家万达酒店后,富力将持有超过100家酒店,成为全球最大的五星级酒店业主之一,未来可与希尔顿、万豪等酒店集团竞争;这也是这家老牌地产商在规模徘徊不前、多元化转型不力之下的自我突破:借道收购,变身专业酒店运营商。

资本化之路

一向低调沉稳的富力此次一出手就是200亿,也让外界对富力的资金来源产生疑问。

收购前,富力自身的负债率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底,富力集团合并资产总额2325.04亿元,负债合计1853.6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9.32%。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期末余额为245.22亿元。

对此胡杰表示,区别于融创之前的“承债式收购”,富力对万达酒店只采用资产收购,万达将把负债剥离。“上半年富力完成400亿元收入,自有资金充足,2年内付款也减少资金压力。”

收购完成后,富力净资产将增加100多亿元,负债率将从2016年79%多,下降至74.9%-75%,改善了资产负债状况。

胡杰还称,此次收购总价不足200亿元,77间酒店2016年当年收入总额为53亿元,4年经营额即可覆盖收购对价,且增加现金流,如果酒店全部用于融资,已经能够融回超过收购的价格。

值得关注的是,酒店作为流动性较差的重资产,在中国房地产业盈利指数中,排名靠后。富力地产的酒店业务虽然是在稳健增长,但总体的盈利水平并不乐观。

据富力地产财报显示,2016年酒店运营亏损人民币1.83亿元,2015年度则亏损1.67亿元。而此次收购万达的76家酒店(未计新增的一家),2015年和2016年的营业利润分别为5.5亿元、8.7亿元,净资产回报率也不到3%。

如何实现酒店的长期运营与盈利?胡杰表示,收购完成后,富力计划未来对酒店进行拆分上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酒店面临的盈利难题。

严跃进表示,酒店难以盈利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各类竞争性产品的增加,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在于酒店本身的物业改造、外包管理会占用很多资源和资金,从而压缩了酒店的盈利空间。要想突破这一局面,应该从酒店运营和资本化运作两个方面努力。

对于富力来说,后续通过资本化运作来为酒店产业增加竞争力是必要的。具体地,富力主要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资本化运作。

第一是回归A股;第二是不断进行再融资,尤其是收购酒店以后,品牌统一经营管理需要各类资金支持;第三是进行资产证券化,将酒店打包分拆上市。后续在证券化的基础上,也可以做轻资产的模式。

早前富力地产的管理层就透露了要于2017年第三季度回归A股的计划,对此,中银国际分析认为,由于地产公司的融资渠道受政府紧缩政策限制,预计富力上市计划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