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对于玉田满族吴姓的来源~~~和罗先义是哪里人,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玉田满族吴姓的来源~~~和罗先义是哪里人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玉田满族吴姓的来源~~~

玉田满族吴姓的来源~~~

玉田满族吴姓,有乌苏氏,也有乌尔齐特氏

吴姓的来源

姓氏:吴 祖籍: 吴郡
祖宗:泰伯 郡望:延陵郡
分类:以国为氏
1、以吴国号为姓,出自姬姓,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商朝时,黄帝的12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
吴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札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孙便以国为姓,称吴姓。
2、上古时已有吴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一是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一是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其后有吴姓。
3、出自古帝颛顼时期吴权之后裔。据有关资料所载,相传为上古颛顼帝(高阳氏)时吴权的后代。
4、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为吴氏。
5、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产生吴姓。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朝鲜族、赫哲族等均有为吴姓者。
历史名人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被后人奉为"画圣"。其画线条遒劲雄放,变化丰富,一变古来沿袭的高古游丝描的细笔,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方法,故表现出来的物象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人们称为"吴带当风"。
吴承恩:明朝小说家。著有《西游记》传世。
吴勉:贵州黎平侗族英雄
吴起: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卫国人。初为鲁将,继为魏将,后奔楚国,任令尹,主持变法,后 。
吴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发动戍卒九百人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后为部将田臧假借陈胜命令 。
吴沃尧:清代著名小说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炳(?-约1647),明末戏曲作家。字石渠,号粲花主人。江苏宜兴人,有传奇《绿牡丹》等五种,合称《粲花别墅五种》。
吴历(1632-1718),清初画家。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苏州常熟人。与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恽寿平合称“清六家”。亦工诗,著有《墨井诗钞》、《三巴集》、《桃溪集》及《墨井画跋》等。
吴修(1764-1827),清浙江海盐人,字子修,号思亭。诸生。官布政使司经历。精于鉴别古今字画金石。陆续刊刻有《湖山吟中啸集》、《思亭近稿》、《居易小草》、《吉祥居存稿》。另有《青霞馆论画诗》、《续疑年录》、《曝书亭诗集笺注》、《纪元甲子表》及《居易居文集》。刻有所集清人六百余家尺牍。
吴其浚(1789-1847),清植物学家。字瀹斋,别号雩娄农。河南固始人。嘉庆进士。著有《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和《植物名实图考》38卷。
吴昌硕(1844-1927),近代书画家、篆刻家。初名俊、俊卿,字仓硕、昌石,别号缶庐、苦铁。浙江安吉人。清末诸生。工书法,擅写石鼓文,尤精篆刻。与同道创立西泠印社,并任社长。有《缶庐集》、《缶庐印存》等。
其它吴姓名人有三国魏文学家吴质,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唐史学家吴兢,宋音韵训诂学家吴棫,南宋词人吴文英、名将吴玠、吴璘,元画家吴镇,明末医学家吴又可,清文学家吴绮、书画篆刻家吴煕载,清末金石学家吴大澄、小说家吴趼人等,近当代有戏曲理论家吴梅、生物化学家吴忠、 家吴玉章、史学家吴晗、物理学家吴有训、医学家吴阶平、 学家吴冷西、作家吴组缃、剧作家吴祖光、画家吴作人、围棋名手吴清源等。

吴姓的来源的传说

五、是吴国始祖太伯,仲雍之后以国为氏的姬姓吴氏。传说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小儿子季历娶了挚任族的姑娘太任。太任生下一个神童叫姬昌。周太公古公亶父,

吴姓是由中华民族的始祖炎黄帝中的黄帝族系发展后分衍而成的支裔。它的起源归纳起来有五个方面:
一、是帝颛顼时吴权的后裔。吴权是炎帝之臣,属于远古的吴氏族,吴权的后裔以吴为姓,奉吴权为吴姓始祖。
二、是火神吴回之后。吴回是远古一位杰出的半人半神的人物,他是颛顼高阳氏的曾孙老童之子,到高辛氏(帝喾)时代,吴回迁居吴人之地而称吴回,担任管火之官,故叫祝融。其子陆终生六个儿子,长子叫樊,住在山西安邑昆吾,称昆吾氏。古字“吾”与“吴”同。其后有以吴为姓,奉吴回为吴姓始祖。
三、是以国为姓,舜帝有虞氏后代。有虞氏其实就是遥远的野蛮时代西北、中原东迁到中国东南海滨吴人的后裔,有虞氏即“虞”,“虞”就是吴人。舜去世后,夏禹夺取了有虞氏地区当首领,国号虞,大约自舜的二妻女英生商均开始,舜的嫡传子孙以国名虞、吴为氏。到战国时期,吴虞开始区别,这就是姚姓吴氏。
四、是夏代少康时期吴贺的后代。《中国姓氏大全》中说:“传说中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有吴氏。”
五、是吴国始祖太伯,仲雍之后以国为氏的姬姓吴氏。传说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小儿子季历娶了挚任族的姑娘太任。太任生下一个神童叫姬昌。周太公古公亶父对姬昌这个孙子另眼相看,宠爱有加,有意要将周家天下传给他,而姬昌父亲季历却因排行最小,无资格承嗣王位。古公的长子太伯和二子仲雍为了顺从父亲要立少子季历以便传位给圣孙之意,结伴而逃。不久,古公亶父病逝。为了照顾氏族的传统临终遗嘱,要季历让位给太伯,太伯坚辞不受,季历不依,太伯只好带弟弟仲雍再次逃回荆蛮吴部落中。为了表示绝无反顾之心,太伯,仲雍带着族人一路跋山涉水,披荆斩棘,辗转迁徙,最后到达长江入海处的江苏无锡地带。太伯的高风亮节感动了荆蛮,“荆蛮义之,从而归其者千余家”。于是太伯在中国东南长江三角洲地区重建 ,一改生活习惯和当地土著一样断发文身,同时将中原的文明带到了江南,对江南的历史程序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地土著推他为首领,筑了城,建立 ,号“句吴”,并在今江苏无锡市东南梅里(今梅村乡)营建早期城市作为都城。太伯没有子女,今日吴姓是太伯二弟吴仲雍的血脉,吴太伯是今日吴姓的开氏始祖,吴仲雍才是吴姓的传代始祖。

河北承德满族马姓的来源

承德满族马姓很多,比较大的有两个家族
一个是内务府镶黄旗 马佳氏
另外一个是驻防八旗蒙古 哲笃氏
你能详细说说你们家的历史情况吗?

满族吴姓的原姓是什么

吴姓是 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渤海国有此姓。
原姓包括:兀扎喇氏、武佳氏、乌苏氏、乌苏占氏、乌雅氏、吴札库氏、吴尔锡氏、吴灵阿氏、乌拉氏、吴穆氏、乌尔瑚济氏、乌苏哩氏、乌色氏、乌尔古宸氏、乌尔汉氏,以及加入满族的乌礼苏氏(达斡尔族)、吴扎氏(索伦)、吴克定氏(赫哲族)、乌恰尔坎氏(鄂伦春族)、乌济奇特氏(蒙古族)、吴氏(汉族、朝鲜族)等。

关于吴姓的来源 简单一些

吴姓的来源(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古公亶父的长子太伯出奔江南,建都于梅里号称勾吴。武王克商后,太伯的三世孙周章为诸侯。公元前473年被越王勾践所灭,子孙以原国名“吴”为氏。(2)传说的古公亶父之子虞仲的后裔。(3)据《元和姓纂》所载,齐鲁的吴氏多为寿梦第四子吴季札[zha]之后。

吴姓氏的来源?

:baike.baidu./view/21919.htm?fr=ala0_1_1
。。。。。。

返回目录

罗先义是哪里人


罗先义
罗先义,生于1956年,男,汉族,四川省绵阳市人,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世界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院医学工程院院士、医学博士、中医主任医师、国际高级职业主任中医师、疑难病 专家、首席健康管理专家、国研茗萃(北京)国际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上海南山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医师网主任委员,中国疑难病研究会会员,中国医促会中老年 专业委员会全国专家委员会专家委,中外名人 研究会社教部高级会员。
中文名:罗先义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四川省绵阳市
出生日期:1956年
职业:医生
毕业院校:成都中医学院
代表作品:《论鼻炎的治疗》
性别:男
个人经历
罗先义同志融医、武、道三学之理论为一炉,擅长中医养身,中医治未病,运用中药抗衰老,在诊治疑难杂症方面更显奇特医术。罗先义同志十分关心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所撰写的《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之路的探讨》荣获了中国中医药第三届高层学术论坛论文一等奖。因罗先义同志对祖国中医药事业的突出贡献,被录入《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入选中国中医名人榜,并荣获“世界杰出名医,地球骄子”最高医学奖。
罗先义同志从事中医临床迄今已经36年,他不仅擅长中医养生而且经过刻苦钻研与实践探索能够运用汤剂、膏、丹、丸、散、酒剂等对肺病、肝病、胃病、肾病、老花眼、不孕不育、脱发、鼻炎、中风、银屑病、妇女青春痘、肥胖、各种面斑、月经失调、崩漏带下、小叶增生、 肌瘤、 下垂;婴幼儿夏秋慢性腹泻;男子补肾壮阳、早泻、遗精、阳痿、腰痛、腿痛、风湿关节炎、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前列腺炎等等疾病的治疗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疗手段与方法。尤其是对胃病、肝病、老花眼、不孕不育、脱发、鼻炎、青春痘、肥胖、肿瘤及肿瘤术后调理、各种面斑、月经失调、非淋菌性尿道炎、糖尿病、三高症、前列腺炎、 肌瘤、 下垂等疾病更显罗氏治疗特色。运用祖国医学《四诊》、《八纲》、《辨证施治》配制膏方,延年益寿、防病治病,补气血、调和阴阳。
主要成就
2004年,荣获医学泰斗吴阶平亲签的《中华名医风采》证书。
2006年,在祖国中医药存亡之际,罗先义同志积极捍卫中医药事业,撰写了著名的论文《中医不是伪科学,中医当自强》,得到中医古籍 社的高度评价:"罗先义同志高举中医药大旗,写出了所有歧黄之子的心声”,2009年该文被入选《中国中医名人榜》首篇论文。
著作
罗先义同志在临床实践中积极从事科学研究,不断总结中医临床实践经验,撰写了《论驻颜祛斑方的疗效》、《论鼻炎的治疗》、《论治疗中风》、《论女以血为主的理论与实践》、《论男以精为主的理论与实践》等数十篇论文。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