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对于液体防弹衣的研发历史和我军防弹衣发展史,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液体防弹衣的研发历史和我军防弹衣发展史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液体防弹衣的研发历史

BAE公司研发人员将这种液体材料灌输至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多层卡夫拉尔(Kevlar)纤维中间,然后用这种“复合材料”制作成新型防弹衣。卡夫拉尔纤维目前被全世界公认为制作避弹衣的最佳材料,一件普通防弹衣一般由数十层凯夫拉纤维和陶瓷板材构成,其坚韧度是钢铁的5倍多。不过由于它过于沉重,穿戴者的行动受到很大限制。“液体防弹衣”的重量仅有普通防弹衣的一半,因此它更轻便、更实用。
2013年11月14日,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成功研制了液体防弹衣,这种液体防弹材料(TBS)是我国新材料领域的一个革命性重大突破 ,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际垄断,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英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该项技术的 。
据该项目研发团队带头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钟发春博士介绍,该技术研制成功并完成中试,已在深圳启动产业化建设。中试试验表明,用该材料制作的防弹衣比传统防弹衣的厚度减少45%,防弹性能提升30%左右。
2015年,波兰一家防弹衣研究生产机构的科学家们正致力于将一种遇冲击时可以变硬的“神奇液体”用在他们的产品中。 4月,来自波兰的Moratex安全技术学会坚信液体能够带来更好的效果,最新测试的Shear-Thickening液体(简称STF)相比较传统防弹材料不仅更轻更灵活,且在抵御子弹射击上提供更加坚硬的防护。

返回目录

我军防弹衣发展史

我军防弹衣发展史。

美苏早在二战时期就已经开始装备防弹衣了,不过那年代的防弹衣往高情商的方向说那叫百家争鸣,根本没有规范。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鲜为人知的美国VBA防弹背心才使现代防弹衣有了统一的发展方向。

我军则在这方面启动较晚,五十年代末期才开始研制,并在1964年造出了可以抵挡手枪弹的首款防弹衣。可惜由于重量过重(6-7kg)并且当时推广的轻步兵思路(闪避大于防御)使得其并未大规模装备。至于60-70年代为援越载具驾驶员所配备的防破片衣则是早在二战轰炸机组员上就开始大规模装备的产物。

早在两山轮战期间,就有部队自己土法上马将老式的防破片衣改造为可以储物的战术背心。这款没有编号的DY产品阴差阳错的成为了我军第一具携防一体携行具。奇怪的是,这类先进的设计在之后的87/91/95携行具上均未出现,唯一的解释是在当时军队经费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这种笨重又耗钱耗力到玩意儿需要让位给重兵器的改造机会。

20世纪80年代未,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研制出了TF90-54和TF90-79防弹背心。两种防弹背心均采用高性能的特种防弹钢制成,分别可以抵御5米内54式手枪和10米以外79式冲锋枪的射击。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护神”系列防弹背心,驻港部队就曾有穿着其出现的照片。

这款防弹衣依旧未被我军大规模列装,而当时我军的一线步兵一直和防弹衣无缘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现在看来其解释和之前一样一当年为数不多的军费无法大量购买这类型消耗品,并且则是护神系列不具备抵挡步枪弹的能力,真装备了起到的效果无法保证稳定。

九十年代之后随着防弹插板在我国的发展,04式防弹衣和06式防弹衣横空出世。这两款防弹衣像极了无赖战士,护颈和护裆是其最显著的特征,维和部队就有着穿着其亮相的照片。不过大头兵依旧没有穿它的机会(武警部队穿的是轻量化版本)。

06式使用软硬复合体防弹材料制作,由护喉、护颈、护肩、护臂、护肋、护裆以及传统正反面防护在内的七大板块构成,防护面积较大,重量也达到将近8公斤左右;是我军当时装备的最先进型号。

06式重型防弹衣使用两种防弹插板,第种是使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磨压成型的插板;第二种是以碳化硅或碳化防陶瓷防弹陶瓷插板。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是我国防弹衣的主要材料,属于一种典型的软防御材料,我国最早的04B和后来的15式武警通用防弹背心都是采用这种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分子量很高,一般在500万-800万之间,强度比普通的芳纶纤维材料高出20%左右,比钢丝大致提升了5-10倍,密度却只有钢丝的八分之一。

央视军事科普节目做过一期节目,分别使用国产5.8mm钢芯弹和53式7.62mm穿甲燃烧弹以15米的距离进行实弹测试。测试中使用3.9公斤的防弹钢板和2.8公斤的防弹陶瓷插板对比试验;传统防弹钢板5.8mm钢芯弹一弹即出现贯穿,而陶瓷板实现有效阻挡,具备抵御5.8mm钢芯弹的射击能力。

由于第二轮使用7.62mm穿甲燃烧弹动能更大,故而只进行了陶瓷板测试,实际测试结果显示,陶瓷板只是掉漆了,弹头并未贯穿。(5.8mm钢芯弹的穿透力有目共睹,这款防弹衣的防护能力已经相当于二代猛士的侧装甲了)。

除此之外,2015年和2017年都出现过各种各样的防弹衣和迷彩。事后证明这实际上是为了给下一代单兵作战系统铺路,其中15式重型版本还在边境试用过(似乎比06更舒服)。

19式携防一体携行具于2019/10/1首次亮相,本人有幸在电视上成为了它的首批见证者。其早期型号早在2018年便在新疆特警试用过,其出现了多个版本,主要是对储物空间的修改,目前已经发展了好多版本,防弹效果未知,我就算知道也不会透露。总体上处于世界第一梯队,缺点也很明显:没有重甲版本,适合特战使用,不适合警用和维和。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