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对于莫斯科-立陶宛战争和波兰-立陶宛-条顿战争,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莫斯科-立陶宛战争和波兰-立陶宛-条顿战争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莫斯科-立陶宛战争
莫斯科-立陶宛战争
历史背景
14世纪:立陶宛的扩张
莫斯科大公国和立陶宛自从格迪米纳斯统治时期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冲突。格迪米纳斯在厄本河战役中击败了一个鲁塞尼王子联盟,占领了基辅(基辅罗斯的前首都)。到14世纪中叶,不断扩张的立陶宛吞并了切尔尼戈夫和西维利亚。阿尔吉尔达斯是格迪米纳斯的继任者,他与特维尔大公国结成同盟,对莫斯科进行了三次远征,企图利用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年轻经验不足的优势,尽管如此,伊万诺维奇还是成功地击退了入侵。
立陶宛军队第一次入侵莫斯科公国是在1363年。1368年,阿尔吉尔达斯对莫斯科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远征。在摧毁了莫斯科的边境后,立陶宛王公也击溃了斯塔洛多布·西缅·德米特里耶维奇·克拉皮瓦王公和奥布伦斯克·康斯坦丁·尤里耶维奇王公的军队。阿尔吉尔达斯在特洛斯纳河击溃了莫斯科哨兵部队。然而,他没能占领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最终阿尔吉尔达斯的军队摧毁了城市周围的地区,并俘虏了大量的莫斯科人。1370年,阿尔吉尔达斯再次远征莫斯科,他摧毁了沃洛克·兰斯基周围的地区。他包围了莫斯科,并开始破坏周围地区。阿尔吉尔达斯接到弗拉基米尔·安德烈维奇公爵要来帮助莫斯科的消息后,便返回了立陶宛。1372年,阿尔吉尔达斯再次进攻莫斯科大公国,到达柳布茨克。然而,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击溃了阿尔吉尔达斯的哨兵部队,立陶宛人与莫斯科签订了停战协定。1375年,阿尔吉尔达斯摧毁了斯摩棱斯克公国。
莫斯科的一些势力想要控制所有曾经属于基辅罗斯的领土,其中许多当时是立陶宛大公国的一部分(包括今天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领土)。此外,莫斯科希望扩大其通往波罗的海的通道,因为这是一条日益重要的贸易路线。因此,立陶宛和莫斯科之间的冲突才刚刚开始。
15世纪:莫斯科的壮大
在德米特里的儿子瓦西里一世统治期间,冲突又重新开始。瓦西里一世娶了立陶宛大公维陶塔斯的独生女索菲亚为妻。1394年,维陶塔斯摧毁了梁赞大公国,使许多居民点化为灰烬。1402年,他为了控制斯摩棱斯克公国与女婿发生了争吵。维陶塔斯攻占斯摩棱斯克首都后,斯摩棱斯克的尤里逃到瓦西里的宫廷,并试图通过获得瓦西里的帮助夺回斯摩棱斯克。瓦西里犹豫不决,直到维陶塔斯向普斯科夫推进,由于对立陶宛的不断扩张感到震惊,瓦西里派遣了一支军队帮助普斯科夫人对抗他的岳父。俄国和立陶宛军队在乌格拉河附近相遇,但双方指挥官都不敢让自己的部队投入战斗。双方达成了和平协议,维陶塔斯保留了斯摩棱斯克。
第一次战争(1492-1494)
莫斯科大公国翻身击败钦察汗国后,以基辅罗斯继承者自居迅速对外扩张,至伊凡三世时代,莫斯科公国已经成为东欧大草原上的新晋强国,他在15世纪末对立陶宛不宣而战。此时立陶宛大公国早已不复盛况,加上本民族人口稀少,统治风格较为松散宽容等因素,前罗斯领土人民和贵族对该国并无太多感情,战争没有悬念。伊凡三世很快攻占了大片立陶宛领土,立陶宛大公亚历山大·雅盖隆契克(Aleksander Jagiellończyk)被迫求和,立陶宛割让了维亚济马公国和奥卡河上游相当大的地区,总计约为87,000平方公里。
第二次战争(1500-1503)伊凡三世经过准备,认定立陶宛虚弱不堪,于是单方面撕毁合约又挑起了莫斯科-立陶宛战争。亚历山大被迫集结四万军队与来势汹汹的莫斯科军于韦德罗希河畔爆发决战,立陶宛军大败。亚历山大割让了70个地区,22个城镇(城堡)给了莫斯科大公国,损失210,000平方公里领土(约为一个湖南省的面积),换来的是1503~1509,仅六年的和平。
在莫斯科鲸吞立陶宛,急速壮大地盘的时候,波兰因为王室变动和其他原因无暇东顾。
第三次战争(1507-1508)
1507年,老齐格蒙特一世(Sigi und I the Old of Poland)继承波兰王位,他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立陶宛抵御莫斯科的攻势,此时莫斯科大公是瓦西里三世。在1508年,立陶宛大贵族米哈伊尔·格林斯基(Michael Glinski)叛变投了莫斯科,双方仅发动了试探性的小 。
第四次战争(1512-1522)
这是几百年来第一次波兰和俄国的正面大规模交锋。
瓦西里三世在格林斯基的撺掇下很快对立陶宛动手,1514年,立陶宛重镇斯摩棱斯克被莫斯科攻占,莫斯科军队指挥官伊凡·切尔雅德宁继续向西入侵。很快便在奥尔沙河遭遇立陶宛大贵族康斯坦丁·奥斯特罗日斯基统帅的,以立陶宛轻骑兵、波兰重骑兵为为主力的35,000波军,莫斯科军有45,000人。波立联军诈败后撤,俄军盲目追击结果被围,波兰重骑兵配合炮兵发动猛烈冲锋击溃了俄军,后者战死、淹死达三万人。康斯坦丁陈胜追击,夺回了许多失地,除了斯摩棱斯克。
冬天削弱了波立联军的进攻步伐,给了瓦西里三世几个月的时间补充人手。奥尔沙战役的战术胜利无法逆转立陶宛在整个战争的颓势,双方鏖战至1522年签订合约,期间老齐格蒙特一世还联合克里米亚汗一同对抗莫斯科,但战争仍然以立陶宛丢失了56,000平方公里领土告终。第五次莫立战争证明了立陶宛的极度虚弱,如没有波兰,立陶宛甚至可能被莫斯科吞并。波兰贵族乐于见到立陶宛贵族被削弱,为了维持立陶宛贵族的弱势,他们联合向老齐格蒙特一世施压,波兰和立陶宛贵族的权力博弈是第五次莫立战争仍然以立陶宛失败告终的重要原因。
第五次战争(1534-1537)
第五次莫斯科-立陶宛战争亦称为斯塔罗杜布战争
瓦西里三世死于1533年,他的继承人儿子伊凡四世只有三岁。他的母亲埃琳娜·格林斯卡娅(Elena Glinskaya)担任摄政王,并与其他亲戚和波雅尔人进行权力斗争。波兰立陶宛君主决定利用这一形势,要求归还瓦西里三世占领的领土。在1534年的夏天,哥萨克大酋长耶日·拉齐维什和鞑靼人摧毁了切尔尼戈夫,诺夫哥罗德-谢尔韦斯克, 拉多戈什, 斯塔罗杜布,布良斯克。1534年10月,莫斯科军队在奥弗汉兹-特勒普涅夫-奥布连斯基王子、尼基塔·奥布连斯基王子和瓦西里·舒伊斯基王子的指挥下入侵立陶宛,挺进至维尔纽斯和纳瓦鲁达克,并于次年在塞贝兹湖上修建了一座堡垒,随后被阻止。立陶宛军队在大酋长拉齐维什、安德烈·涅米罗维奇,贾恩·塔诺斯基和西蒙·贝尔斯基的 下发动了一次强有力的反击,占领了戈梅利和斯塔罗杜布。
1536年,塞比什要塞击败了试图围攻它的立陶宛军队,随后莫斯科人进攻了柳比什,夷平了维特布斯克,并在韦利茨和扎沃洛奇建立了堡垒。立陶宛和俄罗斯谈判达成了一项为期5年的停火协议,没有交换囚犯,在该协议中,赫梅尔仍由国王控制,而莫斯科公国则保留了塞贝兹和扎沃洛奇。
波兰-立陶宛-条顿战争
波兰-立陶宛-条顿战争
历史背景
因宗教信仰的原因,在1230-1380年间,应教宗和神圣罗马帝国的要求,条顿骑士团征服了波罗的海东岸一带,但有个例外,就是属于立陶宛大公国的萨莫吉希亚地区,它将骑士团的土地分离。
相关争议持续了一百多年,在此期间还可以随着宗教信仰的借口,对萨莫吉希亚争夺,后随着立陶宛的皈依 教,矛盾彻底激化,与立陶宛展开了一场战争,此时的立陶宛与波兰在克雷沃会议后处于君合国的状态。
战争经过
起义、战争和休战
1409年5月,条顿骑士团控制的萨莫吉希亚爆发起义。立陶宛支持起义,而骑士团以入侵立陶宛作为威胁。波兰宣称支持立陶宛,并反过来威胁入侵普鲁士。普鲁士军队撤离萨莫吉希亚之时,条顿骑士团大团长乌尔里奇·冯·荣金根在1409年8月6日向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宣战。
骑士团希望将波兰和立陶宛各个击破,以对 兰和库亚维亚的入侵作为计划的开始,出其不意俘虏波兰人。 骑士团焚毁位于多布林的城堡,在14天的围城战后攻下博布罗夫尼基,征服比得哥什,并接连劫掠数个城镇。
波兰人组织反击并重夺比得哥什。 萨莫吉希亚人攻打梅梅尔(克莱佩达)。 但是,双方都没有做好进行全面战争的准备。文策尔一世同意调停此次冲突。1409年10月8日双方达成休战;此次休战计划在1410年6月24日结束。
双方利用这段时间准备作战,在军事上收集兵马,在外交上纵横捭阖。双方都发送信件派遣使节,指责对方做了各种勾当并对 教世界造成威胁。瓦茨瓦夫四世从骑士团那里收受60000弗罗林的礼金,宣称萨莫吉希亚应当归骑士团所有,而应当归还给波兰的只有多布林地区。
骑士团也赠予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德,以寻求其军事援助,而西吉斯蒙德也意图征服摩尔多瓦公国。 西吉斯蒙德意图给予维陶塔斯王位,以打破波兰立陶宛联盟;如维陶塔斯接受王位,他将违 斯特鲁夫协议,并造成波兰立陶宛之间的不和。 同时维陶塔斯成功与利沃尼亚骑士团达成休战。
战略,向普鲁士进军
到1409年12月时,约盖拉和维陶塔斯在如下的共同战略上达成一致:两国军队会合形成单个大军势,一齐向条顿骑士团首都马林堡进军。 处在守势的条顿骑士团没有预料到两国会合并军势发起进攻,他们在为波兰和立陶宛的分别入侵做准备,前者会沿着维斯瓦河向但泽(格但斯克)进军,而后者会沿着尼曼河向拉格尼特 (尼曼)进军。
乌尔里奇·冯·荣金根为了对他所察觉到的威胁做出反击,集中兵力于施维茨,此地处在正中,不论敌军从什么方向发起进攻,驻扎在这里的骑士团都能较快地回击。 为隐藏其计划,并迷惑骑士团,约盖拉和维陶塔斯在边界地区发动几次突袭,使骑士团的军士不得歇停。
格伦瓦德战役的第一阶段是将波兰立陶宛联军都部署在距普鲁士边界约80公里的汇合点,切尔温斯克,随后联军将经由浮桥渡过维斯瓦河。 这一步需要这个由诸多民族组成的联军军令准确,步调高度一致,而这一阶段从1410年6月24日开始,同月30日结束,花费不到一周。
联军渡河后,马佐夫舍公爵谢莫韦特一世和华沙公爵亚努什一世麾下的马佐夫舍军队加 军。 大军在7月3日开始向北进军马林堡。7月9日,联军穿过普鲁士边界。 乌尔里希·冯·荣金根一了解波兰立陶宛联军的意图,便在施维茨留下3000人。
交由海因里希·冯·普劳恩指挥, 使大军沿德莱温兹河(德尔文察河)部署防线。 7月11日,约盖拉决定不在这个受到重重防卫的地方强渡德莱温兹河,而是向东行进到其源头,绕过这条河,而这里也没有其他河流将他的军队和马林堡相阻隔。
条顿骑士团顺德莱温兹河向北行进,在勒鲍(卢巴瓦)渡河,随后想东进军,与波兰立陶宛军进军线路平行。联军劫掠吉尔根堡村(丹布鲁夫诺)。 冯·荣金根被联军的暴行惹怒,他发誓在战役中击败入侵者。
格伦瓦德之战:1410年7月15日,双方爆发格伦瓦德之战(又称为第一次坦能堡之战),在这场中世纪参与骑士最多的大决战中,条顿骑士团被波兰立陶宛联军击败,主力遭受重创,自此一蹶不振。
围攻马林堡
战役后,波兰立陶宛联军留在战场达3天,随后每天只行军15公里,拖延了攻打条顿首都马林堡的时间。 主力军队直到7月26日才到达被重重防守的马林堡。波兰立陶宛方面的拖沓使海因里希·冯·普劳恩有足够时间布防。
约盖拉也派其部下攻打其他条顿要塞,这些要塞通常不战而降, 包括但泽、索恩和埃尔宾等主要城市。 只有8座城堡仍在条顿骑士团手中。 围攻马林堡的联军期待条顿骑士团很快投降,没有做长期作战的准备,受到补给缺乏、士气低下、痢疾蔓延这类问题的困扰。
骑士团向他们的盟友寻求帮助,西吉斯蒙德、文策尔一世和利沃尼亚骑士团保证提供资金援助和军事增援。 9月19日,联军停止围攻马林堡。波兰立陶宛联军将那些被俘或投降并归乡的卫兵留在要塞。但是,骑士团很快收复大多数城堡。
到10月末,只有4座位于边境附近的条顿城堡还由波兰控制。 约盖拉召集兵马组成一支新军队,在1410年10月10日的科罗诺沃战役中再次击败骑士团。在另外几次短暂的交战后,双方同意谈判。
和约与影响
1411年2月,双方签订索恩和约。根据和约,骑士团将多布林地区割让给波兰,同意在约盖拉和维陶塔斯在世时放弃对萨莫吉希亚的领土要求, 尽管在梅尔诺条约永久性解决领土争议之前,双方还会爆发另外两场战争——1414年饥饿战争和哥路布战役。
波兰人和立陶宛人不能将军事上的胜利转化为领地或外交上的获益。但是,索恩和约给骑士团带来很大的财政重负,骑士团从此一蹶不振。他们需要用银币分四期交付赔款,而这笔赔款估计为英格兰国王年收入的十倍。
为支付赔款,骑士团大笔借入外债,从教堂没收金银,并增加税负。普鲁士两座主要城市但泽和索恩 ,以反抗赋税的增加。格伦瓦德之战的惨败使条顿骑士团没有多少军队保卫自己剩余的领土。
既然波兰和立陶宛都已成为 教 ,骑士团很难招募志愿加入十字军的新兵了。 此后骑士团大团长需要依赖雇佣兵,这大大消耗了骑士团本已吃紧的预算。内部冲突、经济萧条和赋税的增加使骑士团国内部动荡不安,而反抗骑士团统治的普鲁士邦联也在这种背景下成立。
这又相应地导致一系列冲突,这些冲突矛盾在十三年战争中达到顶点。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