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前一句是什么和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什么意思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前一句是什么和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什么意思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前一句是什么?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前一句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1、出处:

这句话出自民族英雄林则徐题于书室的一副自勉联。

2、释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两句话意思是说:大海可以容纳千百条河流,因为它这样广阔的胸怀所以是世间最伟大的。悬崖绝壁能够直立千丈,是因为它没有过分的欲望,不向其他地方倾倒。

3、赏析:

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

返回目录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什么意思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什么意思介绍如下: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意思是: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为它没有世俗的欲望;借喻人只有做到没有世俗的欲望,才能达到大义凛然(刚)的境界。

读音:bì lì qiān rèn , wú yù zé gāng。

原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出处: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

译文: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凡世杂欲才如此的挺拔。

林则徐简介: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 福建 侯官县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 ,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 商人交出 ,并将没收 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 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 、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

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