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你能搜到本文中,说明您很希望了解这个问题,以下内容就是我们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该答案能满足您的要求
1.什么是InitialContext?
InitialContext是Java Enterprise Edition(Java EE)中的一种机制,提供了在Java EE应用程序中查找和访问命名和目录服务的标准方式。InitialContext由Java EE容器(如WebLogic、Tomcat、WildFly等)提供支持,使得应用程序可以查找和访问不同类型的服务,如JMS、JDBC、EJB等。
2.InitialContext的使用方法
在Java EE应用程序中,可以通过InitialContext来访问不同类型的服务。使用InitialContext的步骤如下:
2.1 创建InitialContext对象
要创建InitialContext对象,需要指定一组属性,这些属性用于标识InitialContext要访问的命名或目录服务。InitialContext的属性可以包括以下信息:
- java.naming.factory.initial:指定InitialContext实现类的名称;
- java.naming.factory.url.pkgs:指定用于查找命名和目录服务的URL包;
- java.naming.provider.url:指定要查找的命名和目录服务的URL。
在创建InitialContext对象时,可以使用以下代码:
```java
Hashtable
env.put(Context.INITIAL_CONTEXT_FACTORY, \"com.sun.jndi.fscontext.RefFSContextFactory\");
env.put(Context.PROVIDER_URL, \"file:///tmp\");
Context ctx = new InitialContext(env);
```
在上面的代码中,INITIAL_CONTEXT_FACTORY属性指定InitialContext的实现类为RefFSContextFactory,PROVIDER_URL属性指定要查找的命名和目录服务的URL为file:///tmp。InitialContext的环境变量可以传递给Context构造函数,用于创建InitialContext对象。
2.2 查找服务
在创建InitialContext对象后,可以使用lookup()方法来查找不同类型的服务。例如,要查找JMS队列,可以使用以下代码:
```java
QueueConnectionFactory qcf = (QueueConnectionFactory) ctx.lookup(\"java:comp/env/jms/ConnectionFactory\");
Queue queue = (Queue) ctx.lookup(\"java:comp/env/jms/Queue\");
```
在上面的代码中,使用lookup()方法来查找JMS队列和连接工厂。这些服务都是在Java EE容器中注册的,并通过命名或目录服务公开出来。
3.InitialContext的作用
InitialContext的作用是在Java EE应用程序中提供以下功能:
3.1 提供全局命名和目录服务
使用InitialContext,Java EE应用程序可以访问全局命名和目录服务,这些服务可以被用来注册和查找服务,例如JMS、JDBC连接池等。
3.2 允许应用程序配置连接工厂和目标
使用InitialContext,Java EE应用程序可以配置连接工厂和目标,这些信息可以被用来构建JMS应用。
3.3 提供应用程序环境上下文
使用InitialContext,Java EE应用程序可以访问应用程序的环境上下文,这些上下文可以被用来存储和共享应用程序相关的配置信息和资源。
3.4 提供容器池和集群的访问
使用InitialContext,Java EE应用程序可以访问容器池和集群,这些服务可以被用来处理大规模应用程序的需求。
4.总结
InitialContext是Java EE中提供的一种机制,用来访问全局命名和目录服务。使用InitialContext,Java EE应用程序可以查找和访问不同类型的服务,例如JMS、JDBC、EJB等。要使用InitialContext,需要先创建一个InitialContext对象,使用lookup()方法来查找所需的服务。在Java EE应用程序中,InitialContext提供了配置连接工厂、目标、应用程序环境上下文、容器池和集群等功能。
1. InitialContext概述
InitialContext是Java Naming and Directory Interface (JNDI)的一个Java类。它提供了一种查找和访问命名和目录服务中命名对象的方式。 JNDI是一种Java API,可以访问各种命名和目录服务,如LDAP、DNS、NIS和CORBA名称服务。
InitialContext是从JNDI API的Context接口继承而来的,因此它可以执行Context接口定义的所有操作。这些操作包括查找、绑定、重新绑定和解除绑定名称对象的方法。 InitialContext还可以在命名和目录服务中创建和管理名称空间。
2. InitialContext使用方法
在使用InitialContext之前,必须首先建立连接到要访问的命名和目录服务。这通常涉及到在Java应用程序中配置一个命名上下文(一组名称/值绑定集合)。以下是使用InitialContext的基本步骤:
1.获取一个引用
要使用InitialContext,必须首先创建一个InitialContext对象,这可以通过调用InitialContext类的无参数构造函数来完成。
InitialContext context = new InitialContext();
2.查找对象
InitialContext提供了一个lookup()方法来查找名称对象。此方法的参数是一个以\"/\"分隔的名称字符串(与文件系统路径和URL相似)。
Object obj = context.lookup(\"java:/comp/env/jdbc/mydb\");
以上代码将在JNDI命名空间中查找名称为“java:/comp/env/jdbc/mydb”的对象。这通常是一个JDBC数据源。如果找到,则返回该对象的引用。
3.绑定对象
如果要将一个名称绑定到一个对象上,可以使用bind()方法。以下是一个示例:
context.bind(“my-string”, “Hello, World!”);
这个例子将一个“My-string”名称绑定到了一个字符串对象上,值为“Hello, World!”。如果成功,绑定的对象将在代码中使用。
4.管理命名空间
InitialContext还可以用于管理JNDI命名空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操作:
创建一个新的子上下文:
context.createSubcontext(\"newcontext\");
删除一个现有的子上下文:
context.destroySubcontext(\"oldcontext\");
列出一个上下文中的所有名称对象:
NamingEnumeration
修改现有对象的绑定名称:
context.rename(\"oldname\", \"newname\");
3. InitialContext源码分析
InitialContext是JNDI API中的一个类。下面是对类的源码分析,以了解其具体实现。
1. 构造函数
初始上下文对象实例化后调用的第一个方法是构造函数。InitialContext的构造函数可以接受一个Hashtable类型的环境参数作为输入。这个环境参数是一个名称/值对集合,可以用来指定连接到JNDI服务的参数。当没有传递此参数时,InitialContext将使用默认值。以下是InitialContext构造函数的源代码:
public InitialContext(Hashtable<?,?> environment) throws NamingException {
init(environment);
}
此构造函数初始化了InitialContext对象。它通过调用指定的环境参数调用init()方法。如果用户未指定任何环境参数,则使用默认值。
2. init()方法
init()方法是InitialContext类的第二个重要方法。此方法初始化InitialContext对象,并使用指定的环境来连接到JNDI服务。以下是init()方法的源代码:
private void init(Hashtable<?,?> environment) throws NamingException {
// If environment is non-null, create a clone so we won't hang onto a
// reference to this hashtable
Hashtable
new Hashtable
(Hashtable
// Set defaults
myProps.put(Context.INITIAL_CONTEXT_FACTORY,
\"com.sun.jndi.fscontext.RefFSContextFactory\");
// Set initial context
if (environment != null) {
String icName = (String) environment.get(Context.INITIAL_CONTEXT_FACTORY);
if (icName != null) {
myProps.put(Context.INITIAL_CONTEXT_FACTORY, icName);
}
}
// Create the initial context
context = new InitialContext(myProps);
}
此方法首先检查传递给构造函数的环境参数。如果没有指定环境参数,则使用默认值。然后,它将独立于用户环境参数的默认值存储在一个名为“myProps”的Hashtable对象中。
接下来,方法设置初始上下文工厂。如果用户为其传递了一个值,则使用该值,否则使用默认值。
最后,init()方法创建一个新的InitialContext对象,并传递之前准备的环境参数。
3. lookup()方法
lookup()是InitialContext类的另一个重要方法。此方法用于在JNDI命名空间中查找名称对象。以下是lookup()方法的源代码:
public Object lookup(String name) throws NamingException {
if (name == null) {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
return context.lookup(name);
}
此方法首先检查传递给它的名称参数是否为空。如果是,则引发一个异常。
否则,它调用InitialContext对象的lookup()方法,并将传递的名称作为参数。此方法在JNDI命名空间中查找指定的名称对象,并返回该对象的引用。如果找不到对象,则引发一个异常。
4. bind()方法
bind()是InitialContext类的第三个重要方法。此方法可用于将名称绑定到对象上。以下是bind()方法的源代码:
public void bind(String name, Object obj) throws NamingException {
if (name == null || obj == null) {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
context.bind(name, obj);
}
该方法接受两个参数:名称和对象。它首先检查名称和对象是否为空。如果是,则引发NullPointerException异常。
否则,该方法将调用context对象的bind()方法,以将名称绑定到对象上。如果名称已经存在,则会引发NameAlreadyBoundException异常。如果发生任何错误,则会引发NamingException异常。
5. createSubcontext()方法
createSubcontext()是InitialContext类的第四个重要方法。此方法可用于创建新上下文子级。以下是createSubcontext()方法的源代码:
public Context createSubcontext(String name) throws NamingException {
if (name == null) {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
return context.createSubcontext(name);
}
该方法接受一个名称字符串作为参数,用于指定要创建的新子级的名称。它首先检查名称是否为空。如果是,则引发一个异常。
否则,该方法将调用context对象的createSubcontext()方法,以创建新的子级。如果名称已经存在,则会引发NameAlreadyBoundException异常。如果发生任何错误,则会引发NamingException异常。
6. destroySubcontext()方法
destroySubcontext()是InitialContext类的第五个重要方法,用于删除现有子上下文。以下是destroySubcontext()方法的源代码:
public void destroySubcontext(String name) throws NamingException {
if (name == null) {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
context.destroySubcontext(name);
}
该方法接受一个名称字符串作为参数,用于指定要删除的子级的名称。它首先检查名称是否为空。如果是,则引发一个异常。
否则,该方法将调用context对象的destroySubcontext()方法,以删除指定的子级。如果名称不存在,则会引发NameNotFoundException异常。如果发生任何错误,则会引发NamingException异常。
7. list()方法
list()是InitialContext类的第六个重要方法,用于列出给定上下文中的所有名称对象。以下是list()方法的源代码:
public NamingEnumeration
if (name == null) {
name = \"\";
}
return context.list(name);
}
该方法接受一个名称字符串作为参数,用于指定要列出的上下文的名称。它首先检查名称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将其设置为空字符串。
否则,该方法将调用context对象的list()方法,以列出递归遍历指定上下文中所有名称对象。它将返回一个NamingEnumeration,包含所有名称/类对的迭代器。如果指定的名称不存在,则引发NameNotFoundException异常。
8. rename()方法
rename()是InitialContext类的第七个重要方法,用于重命名现有对象的绑定名称。以下是rename()方法的源代码:
public void rename(String oldName, String newName) throws NamingException {
if (oldName == null || newName == null) {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
context.rename(oldName, newName);
}
该方法接受两个名称字符串作为参数:旧名称和新名称。它首先检查这两个名称是否为空。如果是,则引发NullPointerException异常。
否则,该方法将调用context对象的rename()方法,将现有对象的绑定名称从旧名称更改为新名称。如果旧名称不存在,则会引发NameNotFoundException异常。如果新名称已经存在,则引发NameAlreadyBoundException异常。如果发生其他任何错误,则会引发NamingException异常。
4. InitialContext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使用InitialContext实现JNDI服务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以下是一些解决方案:
1. connection timeout
如果InitialContext无法连接到JNDI服务,则会抛出连接超时异常。解决方法是确保JNDI服务正在运行,并稍后再次尝试连接。如果持续超时异常,则可能需要检查防火墙和网络路由。
2. authentication failure
如果InitialContext返回身份验证失败异常,则可能是用户名或密码无效。解决方法是重新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并尝试重新连接。如果持续身份验证失败异常,则可能需要检查JNDI服务的身份验证设置。
3. invalid name
如果调用lookup()或bind()方法时传递了无效名称,则会引发错误。解决方法是检查名称是否正确,并确保它在JNDI命名空间中存在。如果名称不存在,则可能需要创建一个新对象,并将其绑定到JNDI服务中的指定名称上。
4. object not found
如果调用lookup()方法时未找到对象,则会抛出object not found异常。解决方法是检查传递给lookup()方法的名称是否正确,并确保对象在JNDI命名空间中被正确绑定。
5. name already bound
如果调用bind()方法时绑定的名称已经存在,则会引发名称已绑定异常。解决方法是选择一个不同的名称,或者使用rebind()方法覆盖现有的绑定。
5. 总结
InitialContext是Java Naming and Directory Interface (JNDI) API中的一个类。它提供了一种在命名和目录服务中查找和访问命名对象的方式。使用InitialContext,可以执行各种操作,如查找、绑定、重新绑定和解除绑定名称对象的方法,以及创建和管理名称空间。InitialContext还提供了一种在JNDI服务中查找和管理对象的方法。
使用InitialContext实现JNDI服务时,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异常。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检查代码和参数,并确保名称和身份验证信息正确。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则可能需要检查防火墙和网络路由,并确保JNDI服务正在运行。通过了解InitialContext源代码,可以更好地理解该类的实现。
不知这篇文章是否帮您解答了与标题相关的疑惑,如果您对本篇文章满意,请劳驾您在文章结尾点击“顶一下”,以示对该文章的肯定,如果您不满意,则也请“踩一下”,以便督促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更进步了解相关内容,可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那里很可能有你想要的内容。最后,感谢客官老爷的御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