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用户,很多人可能对施工缝是什么样子的_施工缝是什么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施工缝是什么样子的_施工缝是什么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建筑施工缝是什么?

施工缝是什么
1、沉降缝:处理相邻楼体沉降不均匀情况,从基础断开;

2、伸缩缝:建筑超长时为防止温度引起的伸缩应力对楼体产生破坏;

3、抗震缝:地震作用时会引起建筑晃动,避免碰撞;

4、施工缝:施工工艺要求或是划分施工段的需要,建筑物要分段施工。

楼主想问的应该是第四种。
什么是施工缝?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此有专门规定。

可见,除了施工缝,其余两种缝均是真实存在的缝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宽度都必须满足抗震缝宽度的规定。所谓抗震缝,是 建筑物平面不规则,或竖向不规则,而对结构抗震不利,而设缝将结构分为若干部分。

概括如下: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

沉降缝:为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伸缩缝: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

参考资料:《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
什么是施工缝?
施工缝(construction joint)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先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先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墙应留水平缝,梁、板的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留施工缝。

⑴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⑵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⑶ 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⑷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⑸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⑹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楼梯上三步的位置,并垂直于踏步板。

⑺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⑻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施工缝,伸缩缝和后浇带的区别
施工缝是施工上用得,比如很大面积的混凝土不能一次浇完,所以前后浇得之间会有一个缝,需要做防水。施工缝一般很小,设计单位也不会进行设计,仅提供 做法,一般由施工队提出,设计单位同意即可。

伸缩缝是建筑各部分之间由于变形量不同而特意留出来的缝,以避免各部分之间的互相拉扯造成的变形或破坏。

后浇带是由于建筑各部分沉降不同,所以在施工时先留出一道缝,让两部分各自沉降,到沉降完毕后再将这条缝浇注, 是后来浇注的,所以叫后浇带。后面两个均需要有设计单位设计。

施工缝和后浇带在最后交付使用时是没有的,伸缩缝则一直存在。
建筑中的施工缝与变形缝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施工缝是因施工组织的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变形缝是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针对这种情况而设计预留的构造缝。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建筑施工中为什么要留施工缝
由于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将结构整体浇筑完成,并且间歇的时间预计将超出规定的时间时,应预先选定 当的部位设置施工缝。

设置施工缝应该严格按照规定,认真对待。如果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会引起质量事故,轻则开裂渗漏,影响寿命;重则危及结构安全,影响使用。因此,不能不给予高度重视。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施工缝和伸缩缝有什么区别?
这个以前答过,拷贝下

ben福gx 的答案:

施工缝是施工上用得,比如很大面积的混凝土不能一次浇完,所以前后浇得之间会有一个缝,需要做防水。施工缝一般很小,设计单位也不会进行设计,仅提供 做法,一般由施工队提出,设计单位同意即可。

伸缩缝是建筑各部分之间由于变形量不同而特意留出来的缝,以避免各部分之间的互相拉扯造成的变形或破坏。

后浇带是由于建筑各部分沉降不同,所以在施工时先留出一道缝,让两部分各自沉降,到沉降完毕后再将这条缝浇注, 是后来浇注的,所以叫后浇带。

后面两个均需要有设计单位设计。

施工缝和后浇带在最后交付使用时是没有的,伸缩缝则一直存在。
建筑施工缝中预留梁窝,梁窝是什么?现浇结构也要留置吗?
梁窝:为梁的搁置预先在梁的搁置处留下的空洞(窝)。

两侧有剪力墙的楼梯若设置施工缝时:楼梯休息平台板施工缝留置在板1/3处互楼梯梁两端预留梁窝,预留位置在墙中1/2处(也就是说要把梁的施工缝留在搁置墙的中线处)。

这指的就是现浇结构。

生命愉悦!理解请采纳。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与施工缝的详细区别
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L: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 变形缝的目的。

通常在设计中,我们是写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作法如下:后浇带采用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水中养护14天的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大于等于0.015%.后浇带中梁、板钢筋跨内均增加20%,后浇带应待主体结构完成60天且沉降稳定后再用较相邻砼强度等级高一级的膨胀砼浇注。
什么是施工缝?
施工缝:在建造房屋结构、路面、桥梁等土木工程结构时,要将其分成几段分别浇筑混凝土或铺装,各段之间留下宽为30~50mm左右的缝(具体查相关规范)叫做施工缝。除了施工缝外,土木工程中还有伸缩缝(也叫温度缝,用来防止温度变化导致的变形影响结构的使用)、抗震缝(考虑地震作用),望采纳。

返回目录

施工缝是什么 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及处理方法

在装修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很多不了解的装修专业术语,例如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施工缝”。施工缝是什么?施工缝的留置位置有哪些要求?又有哪些处理方法?请看下文。



什么是施工缝:


施工缝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因此,施工缝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施工缝的留置位置: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不同 的施工缝有不同的留置位置,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1、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3、对于长宽比大于二比一的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同时施工缝应垂直留置,不能做成斜槎。


4、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5、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处。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注。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施工中存在争执原因是旧规范规定了楼梯施工缝必须留置在中间1/3区段,传统施工留置在向上、下3步处,留置在梯段中间时,理论上是剪力较小,但施工时施工缝质量不好控制,二次支模时容易产生已浇筑部位形成短时“悬挑”,反而不利于构件的质量控制。)


7、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mm的竖壁上。



钢筋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方法:


1、若施工间竭时间未超过所采用水泥的初凝时间(根据试验确定。无试验资料时,不应超过2小时),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可将新混凝土均匀倾入,盖满先浇好的混凝土,然后用振捣工具穿过新混凝土达到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层内5~10cm,将新 混凝土一并捣实,结成整体。


2、若施工间竭时间超过所采用水泥的初凝时间,则必须等待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18mpa时,方可继续施工。


3、若施工间歇时间较长,已浇筑的混凝土早已硬化,在新浇筑混凝土前应作如下处理:


a.清除接缝表面的水泥浮浆、薄膜、松散砂石、软弱混凝土层、油污等;

b.将钢筋上的锈斑及浮浆刷净;

c.必要时将旧混凝土 当凿毛;

d.用清水冲洗旧混凝土表面,使旧混凝土在浇筑新混凝土前保持湿润;

e.浇筑新混凝土前,在接缝面上应先铺一层厚度为1~1.5cm的水泥砂浆(对于水平施工缝,该水泥砂浆厚度宜为2~3cm);

f.将施工缝附近的混凝土细致捣实。


了解更多的装修名词能够使我们避免装修中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也会少走很多弯路。以上内容由土巴兔装修网编辑,内容仅供参考。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返回目录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