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撺掇什么意思和撺掇的意思的解答

本文目录一览

撺掇什么意思

撺掇的主要意思是挑唆、怂恿。

撺掇的拼音是:cuān duō。

全部释义:

1、在一旁鼓动人做某事。怂恿。

《西游记》第三十回:“他怪我撺掇师父念‘紧箍儿咒’。” 鲁迅 《呐喊·社戏》:“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

2、催逼;催促。

金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遂唤几箇小偻儸,传令教撺掇,隔着山门厉声叫:‘满寺里僧人听呵……得 莺莺 后便退干戈,不得后目前生祸。’”

3、张罗,安排。

《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一时庄家忙动,仗赖你娘子又好在厨房撺掇。”

4、帮助。

《水浒传》第二六回:“ 王婆 和那妇人谢道:‘难得 何九叔 撺掇,回家一发相谢。’”

5、古典戏曲乐器演奏术语

元/白朴 《梧桐雨》第二折:“请娘娘登盘演一回《霓裳》之舞……[正旦做舞][众乐撺掇科]”

撺掇的近义词:怂恿。

“怂”是惊慌的意思,“恿”是古代“勇”字的另一种写法。

“怂恿”两字就是“从旁劝说、鼓动别人去做(某事)”的意思。本是个中性的词,多用于贬义。

“怂恿”两字在一起就组成了叠韵连绵词,词义与其中每个字的意义都不同了。

出处:

宋· 王安石《和吴仲卿雪》:填空忽汗漫,造物谁怂恿。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八回:“先都等情慌,与蒯得商议,怂恿士谷、梁益耳等作速举事。”

清·袁赋谌《重修(袁可立)始祖荣公遗像记》:族人有能写照者甚少,犹见于康熙癸亥同族怂恿之,俾共追写,写成质之族人齿尊者,曰:‘相去不甚相远'。

返回目录

撺掇的意思

撺掇是一个多义词,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以下是对撺掇的几种常见解释和用法:

1. 鼓动、怂恿:撺掇在这个意义上指的是激励、敦促他人去做某件事情。例如:“他一直撺掇我去参加比赛,最终我被他说服了。”在这种情况下,撺掇往往带有一定的推动力和动员效果。

2. 急迫、催促:撺掇也可以表示紧迫、催促的意思。例如:“时间紧迫,我们必须尽快撺掇完成这项工作。”这里的撺掇表示迫使、督促的含义,强调任务的紧急性和重要性。

3. 拨弄、挑逗:撺掇还可以指拨动、挑逗。例如:“他撺掇着琴弦,发出美妙的琴音。”这里的撺掇表示用手指或其他工具轻拨、挑弄,以引发特定的声音或反应。

4. 即席创作、即兴表演:在戏剧和艺术领域,撺掇也可以指即席创作、即兴表演。例如:“他在舞台上撺掇起了一段激动人心的台词。”这里的撺掇表示即时创作或表演,强调临场发挥和艺术感染力。

总的来说,撺掇是一个有着多重含义的词语,可以表示鼓动、催促、拨弄、挑逗等不同的动作或行为。具体使用时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其准确的含义和用法。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