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很多人可能对怎么使用五笔识别码和五笔输入法“键外字”中“少四码”的“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怎么使用五笔识别码和五笔输入法“键外字”中“少四码”的“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怎么使用五笔识别码?

当一个汉字全部字根不足四个时,且又不是简码字,这时需要添加一个识别码,这个识别码叫作末笔识别码。

五笔输入法的“识别码”的组成是由“末笔”代号加“字型”代号而构成的一个附加码。

一、左右型字:字根输入之后,补充一个末笔画即等同于加了“识别码”。例:如“沐”字,是由“氵”和“木”组成,最后一笔为“捺”,又是左右型字,所以补充一个捺区第一个识别码H。

二、上下型字:字根输入之后,补打由2个末笔画复合构成的“码元”即等同于加了“识别码”。例:“华”字为上下型,最后一笔为竖,所以补充竖区第二个识别码J。

三、杂合型字:码元打完之后,补打由3个末笔画复合而成的“码元”即等同于加了“识别码”。例:“串”字,字根为口、口、丨,最后一笔为竖,且为杂合型字,所以应补充竖区第三个识别码K。

扩展资料:

关于“末笔”的几项说明(只适用于五笔字型86版) :

l、 关于“力、刀、九、匕”。鉴于这些码元的笔顺常常因人而异,“五笔字型”中特别规定,当它们参加“识别”时,一律以其“伸”得最长的“折”笔作为末笔。

带“框框”的“国、团”与带走之的“进、远、延”等,因为是一个部分被另一个部分包围,我们规定:视被包围部分的“末笔”为“末笔”。

2、 “我”“戋”“成”等字的“末笔”。由于因人而异,故遵从“从上到下”的原则,一律规定撇“丿”为其末笔。

3、 单独点:对于“义、太、勺”等字中的“单独点”,离码元的距离很难确定,可远可近,我们干脆认为这种“单独点”与其附近的码元是“相连”的。既然“连”在一起,便属于杂合型(3型)。其中“义”的笔顺,还需按上述“从上到下”的原则,认为是“先点后撇”。

4、凡“包围型”的字,均以“被包围部分的末笔”,作为整个字的末笔”来构成“识别码”。

例:“远”的识别码用“元”的末笔“乙”;“国”的识别码用“玉”的末笔“、”;“或”的识别码用被“戈”包围部分“口”下边的“一”。

返回目录

五笔输入法“键外字”中“少四码”的“识别码”是怎么回事

你好,五笔输入法的识别码全称叫“汉字交叉识别码”意思是在打单个汉字不够四码时就加打汉字交叉识别码!五笔是指横、竖、撇、捺、折,在五笔中把汉字结构分为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和杂合型结构(半包围和全包围)。使用识别码的规则是先判断汉字的结构,再看汉字的最后一笔是横、竖、撇、捺、折的那一笔。三种汉字结构的横、竖、撇、捺、折分别对应唯一的识别码。
如下图,我在百度截的图


再举例看看就明白了:
中:杂合结构,不够四码,最后一笔是竖,杂合结构竖的识别码是K,所以五笔全码是KHK,最后一个K是识别码,其实还不够四码,再打空格!
别:左右结构,最后一笔是竖,左右结构竖的识别码是H,所以全码是KLJH
全:上下结构,最后一笔是横,上下结构横的识别码是F所以全码是WGF
入:杂合结构,最后一笔是捺,杂合结构捺的识别码是I,所以全码是TYI
包:杂合结构,最后一笔是折(竖湾钩),杂合结构折的识别码是V所以全码是QNV

识别码必要牢记!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