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相信很多人对采用电位器怎样控制变频器的频率和变频器外引电位器怎么接线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采用电位器怎样控制变频器的频率和变频器外引电位器怎么接线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采用电位器怎样控制变频器的频率?
1.首先明确控制端子的作用 采用电位器控制变频器的频率, 采用的是模拟信号输入端子,就是用模拟信号给定频率指令,用来控制变频器的输出频率。
用电位器控制变频器的输出频率需要一个10V调节电源,通常由变频器内部电路供给,由+10V端子输出(13号端子),供外接调速电位器用。
此外变频器还有两个模拟信号输入端子12(电压输入)和C1(电流输入),11号端子是模拟信号公共端。要说明的是12号端子是电位器设定输入和电压设定输入合用的,其输入阻抗为22K。
2.一台变频器用一个电位器调节频率时 选择直线特性、阻值功率合乎要求的电位器,电位器三端分别接至变频器的端子13(+10V)、12(频率给定输入)、11(公用端0V)就行了。
3.两台变频器(称为1号、2号)用一个电位器调节频率时 两台变频器的+10V由1号变频器提供,1号采用上述的接线方法,并把1号12端的线与2号变频器的12端相联作为频率给定输入,把1号11端的线也引至2号变频器的11端上。
4.两台以上的变频器用电位器调节频率 也可参照上面的接线方法。
5.对于要求是频率比值给定时,可以再接入电位器来进行分压就行了。
扩展资料:
电位器 (英文:Potentiometer)是可变电阻器的一种。通常是由电阻体与转动或滑动系统组成,即靠一个动触点在电阻体上移动,获得部分电压输出。
电位器的作用——调节电压(含直流电压与信号电压)和电流的大小。
电位器的结构特点——电位器的电阻体有两个固定端,通过手动调节转轴或滑柄,改变动触点在电阻体上的位置,则改变了动触点与任一个固定端之间的电阻值,从而改变了电压与电流的大小。
电位器是一种可调的电子元件。它是由一个电阻体和一个转动或滑动系统组成。当电阻体的两个固定触点之间外加一个电压时,通过转动或滑动系统改变触点在电阻体上的位置,在动触点与固定触点之间便可得到一个与动触点位置成一定关系的电压。
它大多是用作分压器,这时电位器是一个四端元件。电位器基本上就是滑动变阻器,有几种样式,一般用在音箱音量开关和激光头功率大小调节,电位器是一种可调的电子元件。
用于分压的可变电阻器。在 的电阻体上,紧压着一至两个可移金属触点。触点位置确定电阻体任一端与触点间的阻值。按材料分线绕、碳膜、实芯式电位器;
按输出与输入电压比与旋转角度的关系分直线式电位器(呈线性关系)、函数电位器(呈曲线关系)。主要参数为阻值、容差、额定功率。广泛用于电子设备,在音响和接收机中作音量控制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位器
变频器外引电位器怎么接线
分别接在电阻的这两颗线上,另一个线接在调节端子上。红线接在黑头上,插在小洞里。将红外接电位器的两端接+10V和ACM,滑动端接电压输入端AVI。变频器与外接电位器之间接线应用屏蔽线,且要三线均屏蔽。
变频器与外接电位器之间距离超过2米时,要考虑屏蔽线的质量,线径不能小。变频器与外接电位器之间距离超过10米时,建议在保证屏蔽线的质量和线径下,再套铁管。
在保证屏蔽线的质量和线径下套铁管,距离可以超过200米,原则是变频器端,线路压降可以忽略,若压降过大,可以用单芯铜线屏蔽代替屏蔽线。
扩展资料
变频器的主回路构成:电源输入—整流桥—启动电阻—母线电容—制动单元(制动电阻)—逆变桥—电源输出。主电路是给异步电动机提供调压调频电源的电力变换部分,它由三部分构成:
1、整流电路:将工频电源转变为直流;
2、平波回路:吸收在变流器和逆变器产生的电压脉动;
3、逆变电路:将直流转变为频率可调的交流电。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