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木兰辞介绍词?

回答者:用户4920980458129日期:2023-09-06

1. 《木兰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著名的民谣,被誉为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代表作。

2. 《木兰辞》的流传和传播,源于它所展现的女性英雄形象。《木兰辞》讲述了一个女子替父从军、代替家族扛起亿万家仇的故事,歌颂了女性的勇敢和顽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观念、忠孝观念等诸多重要价值观。

3. 《木兰辞》的创作历程至今无法准确考证,但它在诸多历史时期都受到了文人的传颂和改易。唐代朱长文作《解题》,明代于谦作《咏女英雄木兰》,清代杨维桢创作《木兰英雄传》等都是基于《木兰辞》的再创作。这一点说明了《木兰辞》作为一首民谣的魅力与价值。

4.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解读《木兰辞》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传统,并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呈现和塑造进行性别教育,加强学生对性别平等的认知与反思。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木兰辞》的比较研究,探索其在不同时期的传播和接受情况,从中体验历史的变化和文化的传承。

回答者:可靠枫叶2U日期:2023-09-07

木兰辞是一首叙事长诗,主要讲述的是中国古代的女将军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它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木兰辞是一首充满悲壮和英勇的叙事长诗,它展现了中国古代女性的坚韧和勇敢,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战乱时期的历史背景。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深受人们的喜爱。
木兰辞被广泛传颂,不仅是因为它表现了女性坚韧和勇敢的形象,还因为它的文学价值。
它的艺术表现手法、鲜明的人物描写、富有节奏感的语言,让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经典之一。
此外,它也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赞誉。

回答者:大树底下丶日期:2023-09-06

木兰辞是一部唐代时期的叙事长诗,共有12篇,以女子木兰代父从军、身披铠甲、历尽千辛万苦的故事为主线。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木兰辞》的第七篇,介绍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经历。
这篇诗以朴实无华的叙述方式表现了女儿对家国的忠诚和对亲情的坚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不朽名篇。
此外,木兰辞的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寓意深刻,既有历史价值,也有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答者:乖巧苹果3t日期:2023-09-06

木兰辞是一部具有浓郁的汉朝风格的民间叙事诗,诗中表现了女性的英勇与坚韧,以及家国情怀和传统价值观。
诗中主人公花木兰化名男儿,代替父亲从军征战,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凯旋而归,受到将士和皇帝的高度赞扬和崇敬。
可以说,木兰辞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作品,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女性地位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回答者:hanBd256日期:2023-09-12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这首诗详细的介绍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建功立业,辞官还家的经过。借此表达出对古代妇女潜在智慧与卓越才能的充分肯定与敬佩。让我们走进木兰的世界,看她的替父从军之旅。

回答者:极速霸州9q日期:2023-09-05

木兰辞是一首古代诗歌,介绍了一个女性木兰代替父亲从军,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功成身退的故事。
这首诗歌充满了民族英雄主义和家国情怀,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木兰辞一向被看作是一种表达了民族精神和哲学观念的文学形式。
通过这个故事,人们可以窥见中华民族的坚韧和勇气,更能感受到当下的和平和祥和。
此外,木兰辞也拓宽了历史的视野和人们对古代女性角色的认识,是一首极其珍贵的作品。
总之,木兰辞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张璀璨名片,它蕴含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学价值,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之一。

回答者:安妮AnNi克里里日期:2023-09-07

木兰辞》是一首古代汉族民歌,作者不详。这首诗以女性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为主线,描述了她的英勇和孝心,表达了对家国情怀的追求和对平安幸福的祈愿。这首诗在历史上被广泛传唱,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珍品之一。

《木兰辞》的词句简洁明快,情感真挚,表达了中国人对于忠诚、勇敢、孝顺等传统美德的崇尚和追求。它也是中国文化中“男女平等,同心协力”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木兰辞》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也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人文精神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返回目录

木兰辞是什么书?

回答者:思念117256211日期:2023-09-03

木兰辞是乐府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传唱的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文章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回答者:用户317110014882日期:2023-09-04

民歌诗集。

木兰辞的文学体裁是乐府诗,是一本民歌诗集。《木兰辞》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它也是北朝民歌,之所以叫它“木兰辞”是因为它是这首民歌的歌辞。

回答者:棱镜思维日期:2023-09-03

是家书。

根据中华古典文化以及古诗词研究院调研的最新消息显示的是,木兰辞是中国古代的花木兰辞别家人,然后替父从军的故事。

返回目录

木兰辞解释?

回答者:不愿意陷入日期:2023-09-07

木兰辞一般指木兰诗。《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传唱的乐府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返回目录

纳兰性德写的木兰辞?

回答者:我的职场人生日期:2023-07-24

原文: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赏析: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返回目录

木兰辞解析?

回答者:冥王不在星日期:2023-09-06

解析:

《木兰辞》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此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全诗共分六段,采用的是顺叙手法,从木兰准备应征到出征途中到战地生活一直到凯旋,写了十多年的整个过程。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唧唧是叹息声。木兰当户织,却不闻机杼声,这暗示木兰此时已无心织造。唯闻女叹息,进而暗示木兰内心忧思深重。以“唧唧复唧唧”开头,则此一暗示,效果突出。起唱已见出手不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两问实是一问,出以排比,便扣人心弦。“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问得那样关切,回答却如此平静,可见木兰性格之沉着,亦意味着木兰内心之忧思,经过激烈冲突后,已毅然下定决心。“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征兵文书连夜发至应征人家,这说明军情十分火急,显然是敌人大举进犯。可汗大征兵,则千家万户皆有关系。“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书指征兵名册,十二卷是言其多,卷卷有父名是夸张,言父亲应征,册上有名,千真万确也。“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此二句言一事:家中父老子幼,支撑门户唯有木兰。衰老的父亲怎能去远征杀敌,可是祖国的召唤又义不容辞。面对这双重的考验,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好女儿,替父从军意志,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之凝聚,亦为巾帼英雄本色之发露。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连下四个排比句,铺陈四市购买鞍马,尤其“骏马”、“长鞭”二语,极有气派地写出木兰出征之前的昂扬士气。士气,原是士兵的生命。“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暮至,不必坐实为一日内事,此言晓行夜宿,征途之长,行军之急。此四句展开巨幅出征情景。先言其情。古时一少女离开闺阁远赴沙场,不异投入另一世界。旦辞爷娘,暮宿黄河,黄河激流溅溅之鸣声,代替了平日父母亲切之呼唤,这层层描写,将一女性出征之后全幅生活翻天覆地之变化、全幅心态之新异感受,一一凸现出来。唯其如此,所以真。再言其景。黄河边上,暮色苍茫之中,一位女战士枕戈待旦,这是十分苍凉而又悲壮之境界。此种境界,在中国诗史上稀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此四句与上四句为一排比,但意脉已大大发展。暮至黑山,言至而不言宿,暗示我军已经前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直提起战斗即将打响,亦意味着木兰昔日之儿女情怀,从此将在战争中百炼成钢。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上二句写我军征战之奋勇,“赴”字、“度”字、“飞”字,极有气势。中二句写宿营之戒备警惕,亦点出战地生涯之艰苦卓绝。四句虽写全军,木兰自在其中。下二句以将军之战死,衬凸木兰生还之不易。“百战”、“十年”皆非实数,概言战事频繁,岁月漫长也。此六句,写尽木兰从军生涯,笔墨异常精炼。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天子即可汗,明堂指朝廷。策勋即记功,勋位分作若干等,每升一等是一转,十二转者,夸张连升之速也。百千强,言赏赐之物成百成千还多。写天子对木兰之优遇非常,一则暗示木兰战功之卓著,一则衬凸木兰还家之心切。“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定是木兰对于勋位赏赐全无兴趣,故天子怪而问其所欲,木兰则告以不用作官,只愿还乡。愿借千里足(指快马),婉言归心似箭也。木兰不受官职,固然可谓鄙薄官禄,但也应知她还隐蔽着女性之身份,在当时条件下,女子又岂能做官(从军本是万不得已)。尤其长期离别父母,女儿之情深切矣。辞官一节,仍是紧扣木兰作为一女性来写的。

第五段,以浓墨重彩大书木兰还家与亲人团聚。“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描绘全家欢迎木兰,一气铺陈三排六句,喜庆欢腾遂至高潮。然而个中仍极有分辨,须加体会。十二年过去矣,父母更加衰老,故彼此相扶出城来迎。阿妹长大成人,故依闺阁之礼,用红妆隆重欢迎。既逢喜庆必杀猪宰羊。一片欢乐和祥,而又长幼有序,此中深具传统礼俗之美也。木兰喜慰,可想而知。“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帖花黄即在面额上贴花涂黄,是当时妇女流行之容饰。一气又是四排句两偶句,铺写木兰恢复女儿身之乐。十二年未入之闺阁,未坐之床,未着之衣裳,未理之云鬓,未贴之花黄,今日百度俱兴矣,其乐何若!这意味着,木兰来之不易的女性之复归。“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古代兵制十人为一火,火伴即同火之士兵。火伴们能不惊惶?谁知道十二年来一同征战出生入死之木兰,原来竟是门前这位光彩照人之女郎!全诗悬念至此解开,原来十二年里,木兰是女扮男装从军作战。此一节最具喜剧性效果,亦是全幅诗情之最高潮。然而又令深思。十二年沙场之出生入死,难。十二年乔装而不露痕迹,更难。木兰内心之精神力量,该是何等之大!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扑朔是跳跃貌,迷离是兔眼眯缝貌,此二句互文。雄兔扑朔而又迷离,雌兔迷离而又扑朔,两兔一道在地上奔跑,谁又能辨其雌雄!木兰与大伙一道征战,装束举止与男子并无二致,大伙又岂能知道我是女子!这四句通过雄兔雌兔在跑动时不能区别的比喻,对木兰的才能和智慧加以赞扬和肯定,传达了一种“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观念。此一机智幽默之比喻,是木兰女扮男装之奇迹的圆满解释,亦是喜剧性诗情之袅袅余音,此余音之有余不尽,仍在于意味着木兰之英雄品格。

返回目录

木兰词是谁写的?什么朝代?求个全文?谢谢?

回答者:用户223920004533032日期:2023-01-17

木兰词为清代纳兰性德所著一首诗。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木兰辞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贴(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返回目录

木兰辞中心思想?

回答者:博学的喜鹊5y日期:2023-10-11

  《木兰辞》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中心思想 :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这首诗描绘了木兰代父从军和辞官还乡的不寻常经历,歌颂了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不贪图功名利禄、热爱田园生活的优秀品质。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