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很多人可能对费孝通的简介和费孝通写过哪些书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费孝通的简介和费孝通写过哪些书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费孝通的简介

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生于江苏吴江。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4岁起在母亲创办的蒙养院开始接受正规 。就读于东吴大学医预科、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清华大学研究院,后留学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其所著的《江村经济》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的一个里程碑。论著甚丰,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英文版,1939)、《禄村农田》(1943)、《生育制度》(1947)、《乡土中国》(1948)、《乡土重建》(1948)、《从事社会学五十年》(1983)、《费孝通社会学文集》(1985)、《记小城镇及其他》(1986)、《边区开发与社会调查》(1987)、《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1988)《行行重行行——乡镇发展论述》(1992)、《费孝通文集》(1999)等,论文多篇。1980年3月,国际应用人类学会授予他该年度马林诺夫斯基名誉奖;1981年11月,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向他颁发了该年度赫胥黎奖章。

返回目录

费孝通写过哪些书?

费孝通著述浩繁,其作品《乡土中国》和《江村经济》是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和 的必读之书,他的主要论著收入《费孝通文集》。
《Peasant Life in China》,London:Routledge (1939年,该书译为江村经济)
《禄村农田》(1943年)
《Earthbound China:A Study of Rural Economy in Yunnan》,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45年)
Chinese Gentry(1945年)
《内地农村》上海:生活书店 (1946年)
《生育制度》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
《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1948年)
《乡土重建》上海:上海观察社(1948年)
《Toward a People's Anthropology》 北京:新世界 社(1981年)
《Chinese Village Close-up》北京:新世界 社 (1983年)
《从事社会学五十年》(1983年)
《小城镇四记》北京:新华 社(1985年)
《费孝通社会学论文集》(1985年)
《费孝通社会学文集》天津:天津人民 社(1985年)
《Small Towns in China》北京:新世界 社(1986年)
《论小城镇及其他》天津:天津人民 社(1986年)
《边区开发与社会调查》天津:天津人民 社(1987年)
《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北京:民族 社(1988年)
《行行重行行(乡镇发展论述)》宁夏 社(1989年)
《费孝通文集》(1999年)书籍文章 《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1957年3月24日《人民日报》。
《社会变迁 重庆》,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
《初访美国》 上海:生活书店
《民主·宪法·人权——民之作》 上海:生活书店
《工党一年》 上海:生活书店
《美国人的性格》 上海:生活书店
费孝通(图5)
《皇权与绅权》 上海:上海观察社

《兄弟民族在贵州》 北京:三联书店
《China's Gentry(中国绅士)》 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世界史》(上、中、下) 北京:三联书店
《访美掠影》 北京:三联书店
《民族与社会》 天津:天津人民 社
《非洲的种族》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世界史纲--生物和人物的简明史》 北京:人民 社
《杂写甲集》天津:天津人民 社
《美国与美国人》 北京:三联书店
《社会调查自白》 北京:知识 社
《生育制度--中国的家庭与社会》 日本,东京:东京大学 社
《杂写丙集》 天津:天津人民 社
《中国农村四细密画》 日本:日本研文 社
《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 南京:江苏人民 社
《杂写丁集》 天津:天津人民 社
《沿海六行》 南京:江苏人民 社
《乡镇经济比较模式》 重庆:重庆 社
《山水·人物》 南京:江苏人民 社
《费孝通选集》 天津:天津人民 社
《费孝通学术精华录》 北京:北京师范学院 社
《费孝通外访杂写》 北京:中国展望 社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 社
《逝者如斯-费孝通杂文选集》 苏州:苏州大学 社
《人的研究在中国》 天津:天津人民 社
《芳草天涯》 苏州:苏州大学 社
《言以助味》 苏州:苏州大学 社
《学术 随笔》 北京:中国青年 社
《学术自述与反思:费孝通学术文集》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 北京:北京大学 社
《从实求知录》 北京:北京大学 社
《中国士绅》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论中 庭结构的变动 《天津社会科学》1982年第3 期
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 庭结构的变动 《北京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
三论中 庭结构的变动 《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3 期
费孝通(图6)
中国城乡发展的道路——我一生的研究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1 期 1-1-93

从史禄国老师学体质人类学《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 第5 期
个人、群体、社会——生学术历程的自我思考 《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1 期 1-1-94
略谈中国的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1994年第1 期
关于人类学在中国 《社会学研究》1994年第2 期
论中国小城镇的发展 《读书》1995年第8 期
家底实创新业——再访温州 《瞭望》1995年第5 期
农村、小城镇区域发展——我的社区研究历程的再回顾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2 期 4-1-95
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 《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2 期
反思、对话、 自觉《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3 期
我对自己学术的反思——人文价值再思考之一 《读书》1997年第9 期
跨 的“席明纳”——人文价值再思考之二 《读书》1997年第10期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