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对于大、小青龙汤和小青龙汤:具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作用;治,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小青龙汤和小青龙汤:具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作用;治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大、小青龙汤
一、大青龙汤,太阳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大青龙汤证先是完美的麻黄汤证,不一样是多一个"而烦躁"。大青龙汤病机解——麻黄包白虎受的伤寒的那个寒很大量,把他的体表的邪气束的紧紧的,抵抗疾病的那个抗热反应就被这股寒气包在里面一点都发不出来,闷烧的感觉,闷烧的区块是比较是属于那个要用石膏的白虎汤区块。那白虎汤我们知道是肌肉在产热,是阳明的区块。大青龙汤证,是太阳伤寒包阳明,是麻黄包白虎,寒气很重才包得住白虎。"不汗出而烦躁"。另外一个是麻黄汤证那个寒气太大,包住了你身体里面肺的热,那这个就是sars。大青龙汤你要分辨的话,在麻黄汤证的框架找,"三干"或者是"三烦",如果它包住的是肺热,是眼睛干,鼻子干,嘴巴干;就是麻黄汤的主证结构里面嘴巴干。注意大青龙汤那个干是这个嘴巴这个地方比较干燥,麻黄汤不能发汗是喉咙里面干,分别干到底是少阴不足的喉咙干,还是肺部有热的嘴巴干。舌苔多半是黄的,刚感冒就吐黄红的痰,代表他是有热的(大叶性肺炎,它的吐出来的痰就是铁锈色)是大青龙汤证。黄舌苔、黄痰,或者眼睛干、鼻子干、嘴巴干,在麻黄汤的框架里面找到一些燥热的迹象,这是不标准的大青龙汤证。标准的大青龙汤证,是肌肉里面的热被包住,觉得烦躁。心烦手足烦(不断的身体在换姿势)有其一就可以了。麻黄六两,不放姜枣的大青龙汤会让人狂汗脱阳。石膏它要超过30g,麻黄跟石膏有互相的拮抗作用的。石膏发白虎汗,麻黄发麻黄汗,平常常常运动,就是卫气很够,麻黄就要放多一点。"一付汗出,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乱下大青龙汤“筋惕肉瞤”,肌肉会觉得自己在跳,用真武汤加附子多点或用茯苓四逆汤,四逆汤加茯苓来解。可用三味药来代替麻黄,荆芥、防风、浮萍。 太阳中风,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桂枝汤证的中风,风邪的量,太大的时候,压到好像有鬼来压床的感觉,大青龙汤风邪还在表层,太阳区块已经塞满了高密度的风邪,没有掉到少阴去,体会到一种“身重乍有轻时”的感觉。用大青龙汤把邪气推出去,所以就是 "发之"。大青龙汤跟小青龙汤可治溢饮,身体这个多余的水分啊,满出来流到手脚四肢叫做溢饮。手臂又酸又重很难过,麻黄系的药在去水方面有它独到的功能。二、小青龙汤,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心下"不是胃,是指肺里面。胃里面有水气的话,那是苓桂术甘汤而不是小青龙汤。身体里面有死水,寒邪进到身体,肺里面有跟这个寒气同类的东西的时候,就变成塞满邪气的水,肺受不了,然后就狂咳嗽了,咳到你平躺下来会咳得更凶。水毒体质的人感冒特别会变成小青龙汤证。稀的痰,白透明的痰或者是白泡泡痰、或者是鼻涕,吐到水里面,很快就会化掉,因为它跟水还很接近;如果带黄痰可以加石膏啦;。 非常关键的一件事情:桂枝、甘草、芍药、细辛、干姜、五味子,是小青龙汤的主轴结构。小柴胡汤,柴胡跟甘草,是主药。其他全部都是 。没有姜枣来入营出卫,桂枝汤也不能发汗,没有麻黄所以麻黄那个发汗路径就没有了。它的喝法。它煮成三碗,就每次喝一碗,每天喝三碗。真正的小青龙汤它就不是一帖发汗剂! 用生的半夏半碗,制半夏一碗以上!半夏把这个水就搬到别的地方去了,就是,肺里面的水被转移到膀胱去了,从尿解。那小青龙汤从尿解的时候呢,是它的副作用最少的时候。肺里面一兜水在这边、病邪也都聚集在肺里面这一兜水里面,那你在皮表发汗有什么用?病邪还没有真的入到阳明大肠里面,拉大便,没有用。用一种方法,让这个肺里面的水邪能够转一个地方然后排掉,那才能发挥小青龙汤的作用。 小青龙汤吃完一两帖之后呢,接下来就用苓桂术甘汤收工,但苓桂术甘汤是治疗胃里面的水肿比较有意义,小青龙汤的水在肺,用苓甘五味辛夏仁汤较好。去干净的那个肺里面的痰。几个使用它的技巧,用小青龙汤先把那个咳嗽镇住,之后用别的方剂来去化痰。如上。汗解小青龙汤是小青龙汤里面的 ,把麻黄跟细辛去掉,那这样子的话汗解也无路了。用半夏独大小青龙汤,半夏用三钱,然后其他都只放几分这样子,就是半夏独大其他少,那这样子副作用就非常低。一感冒就咳嗽、狂咳嗽这种,你们不妨呢,用半夏独大小青龙汤法,用多半夏;否则容易变成比较伤元气的发汗剂。
小青龙汤:具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作用;治水驱邪,潜隐于波涛之内
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甘草三两,炙;桂枝三两,去皮;半夏半升,汤洗;细辛三两上八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服。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喘息,痰多而稀,干呕不渴,苔白润滑,脉浮。或溢饮四肢浮肿,身体疼重者。
风寒束表,毛孔闭塞,故恶寒无汗;内停寒饮者,脾肺阳气必虚,一且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动内饮。《难经・四十九难)》说:“形寒饮冷则伤肺”,水寒相搏,肺寒气逆,故咳嗽喘息,痰多而稀。水留胃中,故干呕不渴。水饮外溢,故四肢浮肿,身体疼重。苔白为寒,润滑为饮;脉浮为表邪不解之征。方用麻黄、桂枝为君药,发汗解表,除外寒而宜肺气。干姜温脾肺之阳,散水寒之饮;细辛外可辛散风寒,内以温肺化饮,二药为臣,兼助麻、桂解表。然而,肺气逆甚,纯用辛温发散,既恐耗伤肺气,又须防温燥伤阴,故配伍五味子敛气,芍药养阴,并为佐制之用;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得芍药酸甘化阴,以防麻、桂发汗太过,耗气伤阴。药共八味,配伍严谨,使风寒解,水饮去,肺气宣降有权,则诸症自平。
1.辨证要点:本方用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之证,目的在于散寒行水。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
2.加减法:水气内渍,所传不一,或见症状较多,故临床运用 时尚 需加减。原方加减为:“若微利者,去麻黄加荛花,如鸡子大,熬令赤色;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者,少腹满,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者,去麻黄,加杳仁半升,去皮尖。”
3.注意事项:本方为外寒内饮之证而设。若外寒已解而内饮未除,当改用温药和之之法,可投苓桂术甘汤之类以善其后。不宜久服小青龙汤,以免耗伤肺气。
4.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急性肾炎、鼻炎等,辨证属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者。
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麻黄芍药桂枝细辛甘草干姜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两;上九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强人服一升,赢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功效:解表化饮,兼以清热。主治:肺胀,心下有水,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
心下有水,咳而上气,喘,脉浮,是小青龙汤证;更兼烦躁,是兼有热象。以肺胀,心下有水为主,故重在解表化饮;兼有烦躁热象,故加少量石膏清热除烦。
根据王绵之教授经验,夏季用小青龙汤,可以加少量石膏。因夏季阳气外泄,当慎用辛温发散,此因时制宜也。
1.原书:主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2.方论选录:张秉成《成方便读》:“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而咳,或渴、或利等证。前方(指大青龙汤)因内有郁热而表不解,此方因内有水气而表不解。然水气不除,肺气壅遏,营卫不通,虽发表,何由得汗?故用麻黄、桂枝解其表,必以细辛、干姜、半夏等辛燥之品,散其胸中之水,使之随汗而解。《金匮》所谓‘腰以上肿者当发汗’,即《内经》之‘开鬼门’也。水饮内蓄,肺气必逆而上行,而见喘促上气等证。‘肺苦气上逆,急食酸以收之,以甘缓之’,故以芍药、五味子、甘草三味,一以防其肺气耗散,一则缓麻、桂、姜、辛之刚猛也。名小青龙者,以龙为水族,大则可以兴云致雨,飞腾于宇宙之间,小则亦能治水驱邪,潜隐于波涛之内耳。”
以小青龙汤加川贝、桔梗、紫苑等为基本方,热邪偏盛者加金银花、山栀、石膏;风寒重者,加荆芥、白前;咳嗽频繁,声嘶者加杏仁、牛蒡子、玄参;痰湿盛者加苍术、藿香。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65例,治愈57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朱尔骙,李正,刘培华.加味小青龙汤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65例.陕西中医1997,18(4):174]
连建伟《历代名方精编》:“吴某,女,50岁,农民。1972年11月30日初诊:三日来畏寒头痛,咳呛喘促,脉沉苔白。此为寒邪伤于太阳寒水之经,引动内饮而发。治宜解表化饮,小青龙汤加味主之。方用:麻黄,桂枝,北细辛,制半夏,干姜,妙白芍,炙甘草,五味子,炒白术,炙紫菀,炙款冬。服三剂。12月3日复诊:表邪已解而痰饮尚未尽除,略有咳喘,纳食少进,脉缓,苔白润,当用温药和之。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姜半夏、橘红、炒薏苡仁、旋覆花。三剂后咳喘即愈,然纳少口淡自汗眩晕,脉沉,苔白。再投黄芪建中汤合五味异功散益气健脾,调和营卫,服药六剂而复元。”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