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很多人可能对翁同龢北京住所_翁同龢北京故居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翁同龢北京住所_翁同龢北京故居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翁同龢的后世纪念
翁同龢故居又叫“翁同龢纪念馆”,是一所保存比较完善、具有典型江南建筑风格的官僚住宅,翁同龢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1990年,翁同龢的玄孙美籍华人翁兴庆(万戈)先生将世业捐献给 。其中的主体建筑彩衣堂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翁同龢纪念馆坐落在常熟古城区翁家巷门,系由翁氏故居修缮辟设而成,并于1991年1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翁氏故居占地面积达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其建筑设计遵循我国古代官绅住宅以中轴为主的形制格局,分东、中、西三大部分。中部由大门进入后,沿中轴线依次为门厅、轿厅、彩衣堂、后堂楼和双桂轩等,共为七进。其中轿厅为歇轿与备茶之用。
翁同龢纪念馆陈列内容主要有:翁同龢生平事迹;翁同龢文物、书法;翁同龢主要著作及国内外研究翁同龢的论文、信息。同时辅以反映历史原貌的清代红木家具陈设。 翁同龢墓在城区西郊约7公里之虞山鹁鸽峰山麓,与其父翁心存墓毗邻。有罗城、墓冢、拜台、墓道,冢后竖石灰石碑一通,高132.5厘米,宽48厘米,厚10.5厘米,镌刻“乙山辛向兼卯酉三分”,“皇清诰授光禄大夫特谥文恭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曾祖考叔平公,诰封一品夫人曾祖妣汤夫人诰封淑人庶曾祖母陆淑人之墓”,“曾孙翁之廉、之循敬立。”1949年后屡修。其墓坐北面南,墓道曲折向南,长约65米,道口沿山前公路架1984年重建单间冲天式花岗石坊一座,额镌“翁氏新阡”。墓城四周乔松桧柏挺秀,风景极佳,环山公路南侧有翁氏祠堂。1982年3月公布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东单二条翁同和故居还在吗?
不在了。翁同龢故居“变身”为老年公寓
翁同龢,常熟人,是晚清政坛上的重要人物,先后为同治、光绪两朝帝师。位于绫庄巷31号的翁同龢故居是白下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紧靠著名的甘家大院。这间总面积不到800平方米的老宅子已100多岁了,却鲜为人知。最近,这座老宅子变成了一家老年公寓,破旧的面貌也焕然一新。
养在深闺人不知
走进绫庄巷,老城南特有的风景立即映入眼帘,狭窄的巷子、沧桑的古井、光滑的石板路、破旧的红木楼房,只有随处可见的精致门窗雕刻诉说着往日的奢华。记者向一位老伯问路,他说前面挂着红灯笼的就是翁同龢故居。记者看到,老宅子张灯结彩,大门上赫然写着“金榜老年公寓”,门口还贴着一张落款日期为今年3月28日的公告:经白下区民政局批准成立老年公寓。穿过门厅,是一个10平方米的过道。再往里走是一个圆形拱门,拱门上有一扇形小匾,上书“文恭轩”三个金字,这里就是翁宅的垂花门。再走进去,就能发现原是老宅大堂的位置摆放了几台健身器材,几位老人正在做运动,天井的位置则放着长凳,老人们正坐在阴凉处聊天。里面的一座二层木结构小楼就是翁同龢故居,基本保存了原貌。
七旬老人对老宅一见钟情
77岁的俞桂英是入住这家老年公寓的第一人,公寓还在试营业时她就来了。俞桂英说,以前一直住在大中桥附近的老房子里,老伴“走”了后,女儿就把自己接到家里住,但女儿家在7楼,她腿脚不是很好,不会开电子保险门,也不会摁电梯,所以一上楼就没下过楼,平时想透气也只能站在阳台上。住了两个多月后,老人再也不肯住下去了,让女婿帮她找个老年公寓住。女婿先后找了八个老年公寓,老人看了直摇头,绫庄巷31号是第九个,老人一眼就看中了,觉得好像回到了从前的家,第二天就搬进来了。现在,俞桂英每天都在老屋的天井里散步,有时还去逛逛附近的小街巷。94岁的陆云珍是这里年纪最大的老人:“还是老房子好,看起来就觉得亲切。我们老年人不讲究现代化什么的,就想能多透透气。”
做老年公寓比旅馆更适宜
老年公寓才开张两个月,因为喜欢老房子而来的已有20多位老人。黄光明院长告诉记者:“老年人可欢迎这种由老房子改成的老年公寓了,尤其是老城南人小时候都住过这种有进深有院落的老房子,因此即便老房子硬件不是很好,他们还是喜欢。”
黄光明告诉记者,以前的翁氏故居被作为一家毛纺厂,后来又改为南京玻璃钢厂的仓库,直到1984年底,金榜集团在翁氏故居开起了小旅馆,他担任经理。因为住宿条件差、地点偏僻,虽然便宜的只需15元,但生意十分萧条。很多外国游客冲着帝师的大名想在这里住宿,但凌乱肮脏的住宿条件却让他们望而却步。去年年底,金榜集团向白下区民政局申请,将这里改造成一个老年公寓,得到了批准,今年3月底,老年公寓就开张了。黄光明欣喜地说,“现在我们把翁氏故居作为一个金字招牌来吸引老人入住。”
主管部门认同老宅变公寓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绫庄巷31号是一座建于光绪年间的老宅,这幢房屋在结构上保存完整,也有雕花楼、马头墙等建筑细节,因此是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那么翁同龢故居被作为老年公寓使用,文物主管部门是否认同呢?
记者采访了白下区文化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这座房屋的命运,他们一直都很关注,去年下半年还将此房申报了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此次对于使用单位改变房屋的用途开办老年公寓,文管部门前去了解情况并做出了指导,所以老宅的基本结构部分如跑马楼,还有柱、梁、门雕、窗雕等都没有改动。而老人们的宿舍生活区,也是以绫庄巷31号后面的普通平房改造成的,因此对文物本身没有什么影响。工作人员还强调:“当时我们到现场时跟使用单位交代了两点原则,一是如果要进行文物修缮,必须要先上报区文化局,二是要一定找具有资质的单位。与其让古宅破烂不堪、污水横流,不如合理开发利用,这种文物保护方式在白下区还是首例,也是值得提倡的。”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